1、导入导入:猜猜下面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学习目标1.1.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理解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理解“红烛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2.2.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3.3.在诵读诗歌时,能够读出节奏、轻重、情感。在诵读诗歌时,能够读出节奏、轻重、情感。4.4.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能够深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能够深入入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
2、国、甘愿自我牺牲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的爱国精神走近作者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
3、筑的美。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等,表现对祖国深挚的情感,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抗议。文学常识:新月派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针对当时的新诗
4、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文学常识:诗歌的“三美”文学常识:诗歌的“三美”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徐志摩
5、再别康桥再别康桥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从美国归来后,他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朗读辨情 朗读朗读理内容结构理内容结构 1.1.自由读:读两遍。自由读:读两遍。注意情感的表达、节奏停顿、重音轻音、注意情感的表达、节奏停顿、重音轻音、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等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等 2.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诗歌的内容。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诗
6、歌的内容。3.3.清理内容结构,整体感知。清理内容结构,整体感知。1.什么是红烛?2.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3.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4.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自由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红烛?什么是红烛?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寿星像前,洞房内。初读感知初读感知作者为什么要把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灰”与与“泪泪”(“自焚自焚”与
7、与“流泪流泪”)分)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是诗歌的主题两层来展开抒情的,是诗歌的主题所在,中心所在。所在,中心所在。初读感知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三处问:第三处问:第1 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第第2 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第第6 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初读感知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它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感受全诗,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想想诗人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赤子
8、之心。不管个人能否看到胜利的到来,都要为理想进行脚踏实地的奋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小结:小结:本诗共九节,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本诗共九节,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红”字上面,凸现了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物”与与“我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节归结到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
9、生宗旨。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全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全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灰”与与“泪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全诗以诗人对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的宗旨求索的过程和结果。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的宗旨求索的过程和结果。二、探析形象语言二、探析形象语言 分小组研读诗歌,探究的主要问题:1.这一(几)节写了什么内容?2.用了
10、哪些表现手法?3.诗人有哪些困惑?有哪些感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悟?4.语言上有哪些特色?哪些词用得比较好?内容赏析红烛啊!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这样红的烛!诗人啊!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可是一般颜色?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
11、”。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绘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内容赏析第二、三节: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这两节诗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
12、惜。内容赏析第四节:“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罢!烧罢!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内容赏析第五六节: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13、。使用拟人手法,一开始,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这一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第六节诗人驰骋想象,亲切的问讯红烛:“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他恍然大悟: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的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你要创造光明,不但要牺牲了自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内容赏析内容赏析第八、九节:深情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
14、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与李商隐诗首尾呼应,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三、再读诗歌,感悟情感主旨三、再读诗歌,感
15、悟情感主旨 作者用问答的形式抒发诗情,那么诗人在问问答答中,情感经历哪些变化?全诗情感经历了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的全诗情感经历了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的情绪起落:情绪起落: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红
16、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心声,他赤诚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子,表明作者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子,表明作者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拓展阅读:闻一多死水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