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5 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三大能力培养 高考主题知识串讲 栏目导航 对接高考明确考向 课后限时集训 ( 对应学生用书第 127 页 ) 考点 1 |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识记 基础知识梳理 一、贫穷落后的旧中国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 1 ) 生活状况:经济落后 , 贫富悬殊。 衣 穿衣困难 食 广大劳动者常年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 住 百姓居住条件很差 社会生活 除少数大城市外 , 没有照明用电 , 没有自来水;卫生医疗设备落后 , 传染病流行 , 平均寿命短 ( 2) 社会原因:封建、迷信、愚昧、保守的 根深蒂固。 2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 沿海沿江地区
2、的大城市出现了洋楼房、大马路、火车和汽车、 和电话;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依然非常艰苦。 社会习俗 电灯 3 辛亥革命后:提倡移风易俗 ( 1) 男人剪掉辫子 , 女人禁止缠足。 ( 2) 称谓和婚丧嫁娶的礼仪发生变化。 ( 3) 贫穷落后的面貌没有改变 , 仍充满着 的色彩。 二、新中国的新生活 1 背景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社会稳定 , 经济发展 ,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 2) 以来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 改革开放 2 表现 (1 ) 新中国成立初 , 生活必需品凭 限量供应。 ( 2) 改革开放后 , 西装和夹克衫统领男装主流 , 裙服和 成为时尚女装。
3、 ( 3) 粮食基本实现 , 传统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 科学卫生的饮食习俗正在形成。 ( 4) 城乡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 居住条件改善。 票证 旗袍 自给 易误辨析 社会生活变迁的易误点 西式服饰传入中国 , 引发服饰变革 , 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 , 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三、新社会的新习俗 1 变化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 ,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 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教育的普及。 2 表现 ( 1)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正在形成 ,“ 八荣八耻 ” 的观念深入人心。 ( 2) 意识逐渐增强 , 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 3) 广大妇女获得解放。 ( 4) 家庭结构发生深
4、刻变化。 ( 5) 传统的 在继承中得到了新的发展。 健康 年节习俗 特别提醒 社会生活变迁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民主思潮的推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 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 “ 文化大革命 ” 、改革开放等;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 ) 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材补遗 _ 人本史观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记录者 , 也是历史认识的受益者。有学者认为:历史素养的 “ 核心 ” 只有一个 , 那就是塑造健全人格 , 培养美善人性。以人本主义的历史实施人道主义的教育 , 用人的历史来教导人 , 使其越来越发展为 “ 人 ” ,这当是历史教育的恒定目标。中国和西方古代传统史学有一个特点 , 那就是虽然二者都记载人事 , 可是事件的主体多是 社会精英人物 , 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往往是历史书上的主角 , 历史成了胜利者的书写和大英雄的赞歌 , 而那些默默无闻的社会底层劳动者则集体消失于历史经典之中。针对传统史学 “ 人本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