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考点探究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doc

上传人(卖家):flying 文档编号:52205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考点探究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考点探究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考点探究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考点探究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考点探究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24 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 1程朱理学认为: “ 耳闻目见,饮食男女 ? 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 (佛教 )言曰: 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 吾多见其丧天真矣。 ”“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 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 ( ) A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 B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 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D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 解析:依据材料 “ 耳闻目见,饮食男女 ? 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 (佛教 )言曰: 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

2、吾多见其丧天真矣。 ” ,可知并不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 “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 ,可知是有要求的,故B 项错误;依据材料 “ 饮食者,天理也 ” ,可知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故 C 项正确;认可人的私欲,但并不主张个性解放,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2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 “ 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 ” , “ 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 ” ,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 )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根据题干中 “ 人皆具有心 心皆具

3、是理 ” 可知其思想为陆王心学,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不能体现心学思想,故 A 项错误; “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 是致良知的思想观点,符合陆王心学,故 B 项正确;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不能体现心学观点,故 C 项错误;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不能体现心学观点,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3 “ 忠君爱国 ” 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 “ 佛法据王法以立 ” ,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 ,所以有的寺院称为 “ 护国寺 ” ,有的称 “ 报国寺 ”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 )

4、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学思想融合佛教思想的相关信息,故 A 项错误;题干中也未提到士大夫的崇佛行为,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 “ 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 ” 的信息,可知佛教开始融合儒家思想,故 C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道家思想,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4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 ,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 (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

5、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解析:依据材料 “ 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 ” 可知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 “ 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 可知为学必须穷天理,明人伦,故 B项正确;题干材料 明人伦,穷天理,不是研究自然规律,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而不是研究社会问题,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5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

6、: “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 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 ) A “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 B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C “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D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 A 项是理学的核心,即天理是宇 宙万物的本原,但不能体现材料中的 “ 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 ? 的文化性格 ” 的作用,故 A 项错误; B 项无法论证材料中的观点,故 B 项错误; C 项体现的是天理道德与人的本性的关系,与题干的要求不符,故 C 项错误;从 D 项可以得出

7、,理学强调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6古代有一个学者,他认为 “ 学百姓 ” 也就是 “ 学孔子 ” ,学得 “ 一般吃饭 ”“ 一般睡觉 ” 的百姓日用之 “ 常情 ” ,即 “ 学得一个真百姓 ”“ 才是一个真学者 ” 。这个学者的思【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想可能受到哪一学派的影响 ( ) A老庄道学 B魏晋玄学 C 程朱理学 D阳明心学 解析:王阳明提出 “ 致良知 ” 和 “ 知行合一 ” 的学说。由于人人都有良知, “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 ,所以只要识得此理,则 “ 满街都是圣人 ” ,即 “ 学百姓 ” 也就是 “ 学孔子 ” ,因而题

8、干体现的是王阳明心学的影响,故选 D 项。 答案: D 7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 “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 材料表明李贽 ( ) A全面否定程朱理学 B带有唯物主义色彩 C主张正确看待孔子 D努力追求个性解放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李贽主张对 孔子应该正确地看待,但并没有全面否定孔子,只是说对孔子不能迷信,故 A 项错误;材料与唯物主义无关,故 B 项错误;李贽主张正确看待孔子,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故 C 项正确;材料与个性解放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8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家: “ 种种日用,皆为

9、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 ? 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 ? 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 ” 这反映了李贽 ( )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C认同市民阶层利 益和要求 D反对遵循仁义道德 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及批判孔子的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讽刺道学家的做事伪思想,没有提到人的正当欲求,故 B 项错误;材料中 “ 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 ” 的信息说明对普通市民阶层利益观的认可,故 C 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反对仁义道德思想,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9顾炎武说:

10、“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 今之所谓理学 ? 不取之 五经 而但资 (宋明 )之语录 ? 又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 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 ( ) A 理学悖离 “ 五经 ” 原旨 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 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D用思辨的方式对待理学 解析:由题干材料顾炎武的表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不取之 五经 而但资 (宋明 )之语录 ” 无法反映理学悖离 “ 五经 ” 原旨,故 A 项错误; B 项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故 B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可知,作者是批判宋明理学的,但在对待儒学这一问题上,坚持

11、批判继承,故 C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强调思辨方式,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0 “ 明清之交,其间亦未尝无殊尤卓越之士,以道德经济、节气学术为士倡者。诸儒之所诣,远非乾嘉间人所可及。 躬行及用世之术,皆远不迨。 ” 材料表明明清之际思想文化的主要特色在于 ( ) A倡行经世致用 B讲求工商之利 C固守儒学传统 D宣扬个性解放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明清之际思想文化的实用性,故 A 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答案: A 11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一学者做过如下评价, “ 所以能在清代学术界占重要位置,第一,他做学问的方法,给后人许多模范;第二,他所做学问的

12、种类,替后人开出路来 ” 。材料中梁启超褒奖的学者是 ( ) A李贽 B王夫之 C黄宗羲 D顾炎武 解析:根据材料 “ 第一,他做学问的方法,给后人许多模范;第二,他所做学问的种类,替后人开出路来 ” 可知,这是顾炎武经世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对实践取得的成就,故 D项正确。 A、 B、 C 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答案: D 12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哲曾留下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与表中引文对应正确的是 ( ) 甲 “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 乙 “ 天下为主,君为客 ” 丙 “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丁 “ 保天下

13、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是王阳明的思想;乙提出限制君权,属于黄宗羲的思想;丙提出 “ 大一统 ” 思想,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丁提出保国与保天下的区别,属于顾炎武的思想,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 ) 13儒学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时代不同,对它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迥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武帝立五 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汉书 儒林传 材料二 朱熹著四书集注,采择理学家中与己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朱熹极为重视少年的教育,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考点探究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flying)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