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涉 江 采 芙 蓉选 自:古 诗 十 九 首 01导入学习导入学习03课文解读课文解读0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04课后拓展课后拓展CONTENTS第一章节导入学习导入学习导 入 学 习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诗经一路走来,我们读过屈原的离骚,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并没有真正停止了屈原的生命,借着离骚中芬芳馥郁的诗句,仿佛还能触摸到他的那颗滚烫的跳动的心。于是,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都有了丰沛而清洁的源头。我们还需感谢汉武帝,他设置了一个大规模的音乐机构乐府,也许他只为了娱乐,了解施政效果,但客观上却起了保存民歌的作用,为后世留存了一个宝库。时间流驶,我们来到东汉末年,有一群文人,文化素养较
2、高,他们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大量的风格独特,艺术成就很高的五言诗,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并非一人一时所作,因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编者题为“古诗”。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文 学 常 识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
3、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创 作 背 景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第二章节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作 者 简 介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武进)人,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兰陵)。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第三章节课文解读课文解读
4、、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诗歌描写诗歌描写“多芳草多芳
5、草”的的“兰泽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有什么艺术作用?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三、四句一问一答,在、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什么要这样写?“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
6、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五、六句的、五、六句的“还顾还顾”、“漫浩浩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
7、,还能体会到什么?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7、诗人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几个动作?(两个)、诗人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几个动作?(两个)(1)涉江而采 抒情主人公来到这江边,看到芙蓉花开朵朵,美丽动人,自然有采摘的冲动。主人公采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赠予所思念的人,因为内心对你的纯洁美好的爱,因此看到荷花想采摘而赠予你;又因为爱得深沉不肤浅,因而不惜涉江而采,把它赠予最爱的你。但“所思在远道”,思恋的尚在远方,美丽的
8、东西不能送达,即使这点情意都难以传递。于是,一腔热忱被当头浇灭。情感由采摘时的喜悦而变得失落低沉。(2)还顾而望 还顾望旧乡,那里有我热爱山水和乡亲父老,更有我日夜思念的恋人。还顾而望既是对故乡的依恋,更对思念中人的深沉爱恋。可实际上,远望并不能见旧乡,更无法望见恋人。“长路漫浩浩”,天地苍茫,故乡不得归,恋人不得见。总结总结这首成就极高的五言诗,讲述了东汉末年大多数文人的悲剧人生。相知相恋却不能相聚相守白头到老,只能永世不能团聚。这种悲剧在东汉末年的动荡里时常发生,可见涉江采芙蓉里的悲剧足具普遍性。因而读来更显其悲。第四章节课后拓展课后拓展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关于涉江采
9、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涉江”者和者和“环顾环顾”者都是男子,也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涉江”者是女子,者是女子,“还顾还顾”者则是者则是“所思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
10、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
11、”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课下作业课下作业背诵涉江采芙蓉。背诵涉江采芙蓉。将泰戈尔的诗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将泰戈尔的诗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与涉江采芙蓉对比阅读,写出自己的与涉江采芙蓉对比阅读,写出自己的体会。体会。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谢谢观看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