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说抗颜为师,为狂人哉?导入“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韩潮学派百三汇,公起文章八代衰”韩愈韩愈贰|知人论世 韩愈韩愈(768824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阳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文起八代之衰”(“八八代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几个朝代正是骈文由形成到鼎盛的隋,这几个朝代正是骈文由形成到鼎盛的时时代)代),明人列他为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之首。与柳与柳宗元并称宗元并称“韩柳韩柳”,有,
2、有“文章巨公文章巨公”和和“百代百代文宗文宗”之名之名。后人。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名,是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己称呼用名,外面称人用字。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它又叫“表字”。(1)意义相同:东汉张衡,字平子;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观”和“游”为同义。(2)意义相关: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朝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3)意义相反:韩愈,字退之。“名”与“字”韩愈称韩愈称字:退之字:
3、退之 称称郡郡望望/籍贯:籍贯: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昌黎、昌黎先生 (郡望:表示(郡望: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称称官职:韩吏部官职:韩吏部 称称谥号:韩文公谥号:韩文公1 1请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请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作品集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作品集柳河柳河东集东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李太白全集、稼轩稼轩长短句长短句、杜工部集杜工部集、白氏长庆集白氏长庆集的命名方法分别是:的命名方法分别是:A A地名、地名、年号、
4、年号、谥号、谥号、字、字、号、号、官职、官职、书房名书房名B B地名、地名、书房名、书房名、谥号、谥号、号、号、字、字、官职、官职、年号年号C C书房名、书房名、地名、地名、官职、官职、号、号、字、字、谥号、谥号、年号年号D D地名、地名、书房名、书房名、谥号、谥号、字、字、号、号、官职、官职、年号年号D D贰|知人论世 贞贞元八年(元八年(792792年),韩愈登年),韩愈登进士进士第(第(2525岁),岁),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
5、元和十二年(817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参与讨平“淮西之乱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韩吏部部”。他曾任。他曾任国子监国子监祭酒祭酒。长庆四年长庆四年(824824年),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文”,故称,故称“韩文公韩文公”。元丰元年(。元丰元年(10781078年),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学官主管学务的官员祭酒(
6、大学校长)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唐代的韩愈曾任国子监祭酒司业(副校长)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官学教师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助教又称国子助教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学政“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学官常见考点清单:1.祭酒、司业管行政,一正一副责分明。2.博士、教授非学位,教授生徒
7、把课讲。3.学政主院试,委派到各省。文言常识判断文言常识判断1.“博士博士”,是对太学中研究典章制度的学者的称呼,是对太学中研究典章制度的学者的称呼。“博士博士”最早是一种最早是一种官名官名.2.古代古代学校又称学校又称“庠庠”“”“序序”,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教学人员称博士、助教等,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教学人员称博士、助教等,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祭酒。教授是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的学官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祭酒。教授是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的学官。3.博士,指精通经典的博学之人,后
8、世地方官学也设有博士,与今天的学博士,指精通经典的博学之人,后世地方官学也设有博士,与今天的学位含义位含义不同不同“地方官学也设有博士地方官学也设有博士”错误,博士是中央官学的学官,地方官学未设错误,博士是中央官学的学官,地方官学未设4.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正确正确5.博士博士指古代学位最高的人。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指古代学位最高的人。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史事的官职,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教授生徒的官职。的官职。博士指经学教
9、师博士指经学教师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把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称为“古文”,是指与骈文相对的,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的散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载道”“文道结合”。“唐代古文运动”贰|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随着玄学和佛
10、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可以为官。因此,在当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可以为官。因此,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尊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尊“家法家法”而鄙师的心而鄙师的心理。理。写作背景“耻学于师”“今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师说,因抗颜而,因抗颜而为师为
11、师愈以是得狂名。愈以是得狂名。”柳宗元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书 l“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议”相比,随便些。l“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l“师说”可译为:解说关于“从师求学”的道理l 例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古代文体“说”叁|文本解读原文诵读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
12、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
13、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叁|文本解读第一段古之学者1必有师。师者,所以2传道受3业解惑也。1 1.学者学者:古义,古义,求学的求学的人人 今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2.2.所以所以:古义:用来古义:用来的、凭它(他)来的、凭它(他)来的的 今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3.受受:通假,同:通假,同“授授”,传授,传授。4.4.者,
14、者,也也判断句判断句译文:古代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叁|文本解读第一段人非生而知之4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5,终不解矣。而而:第一个表顺承,第二个表转折:第一个表顺承,第二个表转折之之:代词,指知识和道理。:代词,指知识和道理。者者:表停顿:表停顿孰孰:谁:谁 a.a.谁谁 吾吾与徐公孰与徐公孰美美 b.b.通通“熟熟”、成熟;缜密、成熟;缜密,仔细仔细;其为惑也其为惑也:它们作为疑惑。其,它们,指不跟从:它们作为疑惑。其,它们,指不跟从老师学习而遗老师学
15、习而遗留下的问题留下的问题。译文:人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会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会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最终不能解开了。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最终不能解开了。叁|文本解读第一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生乎吾前:生乎吾前:乎吾乎吾前生前生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在我之前出生的人2.2.乎乎:介词,相当于:介词,相当于“于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3.3.闻闻:知道,懂得:知道,懂得。4 4.固固:本来。:本来。AdjAdj顽固,坚固
16、顽固,坚固 v v巩固巩固 advadv本来,坚决本来,坚决5 5.乎乎,介词,介词,比比。6 6.师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为师。7.7.生生乎乎吾后吾后:乎乎吾后生吾后生 在我在我之后出生之后出生的的人人8 8从而从而:古义古义,从,跟随;而,表顺从,跟随;而,表顺承今义:承今义:表目的或结果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是连词。译文译文:在: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并且把他当作老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从他并且把他当作老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
17、他并且把他当作老师。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并且把他当作老师。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师:动词,学习2.夫庸:发语词,表反问语气,岂,哪。3.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表示所以:故/以故/是故/是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是(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由是(由是先主遂诣亮。)用(用特函达。因此特地函告。/用此(功冠诸侯,用此得王。/用是(太宰伯嚭谗伍子胥曰:王前欲伐齐,员伍子胥强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判断)译文:我学习道理,哪里管他出生比我早还
18、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如何,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l 定义:取消句子独立性(简称:取独),是古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指的是用助词“之”嵌在主谓结构中间,使得本来可以独立成句的话变得语意未完,从而实现让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分句的目的。补充:“取独”l 王力古代汉语:“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此时,主谓之间的“之”就解释为“结构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思考:本段的论证思路?思考:本段的论证思路?1.1.提出中心论点: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之学者
19、必有师。阐述道理3.3.从师的必要性从师的必要性(反面论述(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无师不能解惑)4.4.择择师的标准师的标准(正面提出(正面提出凡先闻道者,皆可为师)凡先闻道者,皆可为师)5.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u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2.教师的职能教师的职能(正面概述(正面概述传道、受业、解惑)传道、受业、解惑)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师说韩愈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配套课件 优秀课件 免费下载叁|文本解读第二段嗟(ji)乎!师道1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2,其出人3也远矣,犹且4从师而问焉5;今之众人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7学于师。1 1.师道师
20、道:尊师学习的风尚:尊师学习的风尚。之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2.2.圣人圣人:德高望重、有大智、: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有时也专指孔子。3.3.出出:超出超出4 4.犹且犹且:尚且,还:尚且,还。顺承顺承译文: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跟圣人相差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5.5.焉焉:代词,相当于:代词,相当于“之之”。介词。介词兼指示代词,于此。、语气助词:兼指示代词,于此。、语气助词:了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了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疑问副词:怎
21、么:不入虎穴,焉得疑问副词:怎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虎子6.6.众人众人:古义古义 一般人,今义:许多一般人,今义:许多的人。的人。7.7.耻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为耻。是故是故圣圣益益圣圣,愚愚益益愚愚。圣人。圣人之所以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其皆皆出于此乎?爱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身也,则耻师焉,则耻师焉,惑矣惑矣。圣:前一个“圣”,圣明的人,名词。后一个“圣”,形容词,圣明愚:前一个“愚”愚笨的人,名词。后一个“愚”,形容词,愚笨其;揣度语气副词,大约,大概爱: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
22、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叁|文本解读第一段(练习)下列“之”字的用法,和例句一样的是()例:人非生而知之者A.古之圣人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吾从而师之D.句读之不知解析:解析:C C。A.A.古之圣人: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古之圣人: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的”。B.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的”。(不是。(不是“
23、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的“之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之”后必是动后必是动词;而两个词;而两个“所存所存”是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都是名词性的。)D.D.句读之不知:定语前置标志。句读之不知:定语前置标志。叁|文本解读第二段嗟(ji)乎!师道1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2,其出人3也远矣,犹且4从师而问焉5;今之众人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7学于师。是故圣8益圣,愚8益愚。圣人之所以9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10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11也,则耻师焉
24、,惑12矣。特殊句式:特殊句式:耻学于师(状后)耻学于师(状后)耻于师学耻于师学翻译:翻译:唉,唉,尊师学习的风尚尊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圣人,他们,他们超出一般人超出一般人很多,尚且要跟从老师向很多,尚且要跟从老师向他们他们请教;现在的请教;现在的一般一般人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多,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多,却以从师学习为耻却以从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能成为圣人愚人更加愚昧。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的原因,大概都,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25、!出在这里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他自己,却以,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糊涂啊!啊!叁|文本解读第二段彼1童子2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u)3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4师焉,或4不5焉,小7学6而大7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8百工之人,不耻9相(xing)师。士大夫之族10,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11聚而笑之。注释:注释:1.1.彼:那些。彼:那些。2.2.童子:未成年的男子。童子:未成年的男子。3.3.句读句读(du)(du):指断开句子的知识。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
26、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4.4.或:前一个或:前一个“或或”指代指代“句读之不知句读之不知”,后一个后一个“或或”指代指代“惑之不解惑之不解”。5.5.不:通假,同不:通假,同“否否”。6.6.小学:古今,小的方面要学习;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小学:古今,小的方面要学习;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对儿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7.7.小、大: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小、大: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8.8.乐师乐
27、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师:师:专门技艺人专门技艺人。9.9.耻:形容词意动,以之为耻。耻:形容词意动,以之为耻。10.10.之族:这类。之族:这类。11.11.群:名作状,成群地。群:名作状,成群地。叁|文本解读第二段彼1童子2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u)3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4师焉,或4不5焉,小7学6而大7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8百工之人,不耻9相(xing)师。士大夫之族10,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11聚而笑之。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u)(du)者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28、其惑,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者也也。(判断)。(判断)句读句读之之不知,惑不知,惑之之不解。(宾前)不解。(宾前)不知不知之之句读,不解句读,不解之之惑。惑。叁|文本解读第二段彼1童子2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u)3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4师焉,或4不5焉,小7学6而大7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8百工之人,不耻9相(xing)师。士大夫之族10,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11聚而笑之。翻译:翻译: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教给他书本的文字,(帮助他)学习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教给他书本的文字,(帮助他)学习句读,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29、不明句读,句读,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惑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学习了小的却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智明智。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以拜别人为师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听到)说谁是谁的老师、谁说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叁|文本解读第二段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1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呜呼
30、!师道之不复3,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4,今其智乃5反不能及,其6可怪也欤(y)7!注释:注释:1.1.年相若:年龄差不多。年相若:年龄差不多。2.2.谀:谄媚奉承。谀:谄媚奉承。3.3.复:恢复。复:恢复。4.4.不齿: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齿,并列、排列。不齿: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齿,并列、排列。5.5.乃:竟。乃:竟。6.6.其:语气词,表示反问。其:语气词,表示反问。7.7.欤(欤(yy):语气助词,表示感叹。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
31、词)叁|文本解读第二段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1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呜呼!师道之不复3,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4,今其智乃5反不能及,其6可怪也欤(y)7!翻译:翻译: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
3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这难道不是值得奇怪的吗!这难道不是值得奇怪的吗!叁|文本解读第二段(练习)下列“师”字的用法,和例句一样的是()例:古之学者必有师A.吾师道也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吾从而师之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解析:D D。例:古之学者必有师例: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名词,老师)A.A.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B.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
3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C.C.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为师)D.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名词,老师)叁|文本解读第三段圣人无常师1。孔子师2郯(tn)子、苌(chng)弘、师襄、老聃(dn)。郯子之徒3,其贤4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5不如师,师不必贤6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7有专攻8,如是而已。注释:注释:1.1.常师常师:固定的老师固定的老师。2.2.师:名作动,以之为师。师:名作动,以之为师。3.3.之徒:那些人。徒,同类的人。之徒:那些人。徒,同类的人。4.4.贤:才德优
34、秀。贤:才德优秀。5.5.不必:古今,不一定不必:古今,不一定/用不着、不需要用不着、不需要。6.6.贤贤:超过超过。7.7.术业术业:学术技艺学术技艺。8.8.专攻专攻:专门学习或研究。攻,学习、研究专门学习或研究。攻,学习、研究。叁|文本解读第三段圣人无常师1。孔子师2郯(tn)子、苌(chng)弘、师襄、老聃(dn)。郯子之徒3,其贤4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5不如师,师不必贤6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7有专攻8,如是而已。翻译:翻译: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
35、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超过学生,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不一定样样都超过学生,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叁|文本解读第三段(练习)下列“圣人”一词的含义,和例句一样的是()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屈原列传)B.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36、C.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D.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孟子)解析:解析:B B。例:例: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A.A.这里指聪明通达的人。这里指聪明通达的人。B.B.修养最高的人修养最高的人。C.C.唐以后称皇帝,这里唐以后称皇帝,这里指明太祖朱元璋指明太祖朱元璋。D.D.专指孔子。专指孔子。叁|文本解读第四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1,六艺经传(zhun)2皆通3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4其能行古道5,作师说以贻6(y)之。注释:注释:1.1.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
37、,与骈文相对。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2.2.六艺经传(六艺经传(zhunzhun):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传,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3.3.通:全面。通:全面。4.4.嘉:赞许。嘉:赞许。5.5.古道:指古人从师之道。古道:指古人从师之道。6.6.贻:赠送。贻:赠送。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不拘不拘于于时(被动)时(被动)学学于余于余(状后)(状后)于余于余学学音节助词,不译音节助词,不译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目的,来叁|文本解读第四段李氏子蟠,年
38、十七,好古文1,六艺经传(zhun)2皆通3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4之。翻译:翻译: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学习了,面学习了,他不被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时俗限制,向我学习他不被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时俗限制,向我学习。我。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所以写这篇师说赠送给他。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所以写这篇师说赠送给他。音节助词,不译音节助词,不译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目的,来叁|文本解读第四段(练习)(2021贵州省单元测试)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
39、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相似的句子是()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解析:解析:A A。一、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指不从师学习)二、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凭它(他)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吾从而师之古义:“从”和“而”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表顺/今义:原因、方法;结果、目的;因此就叁|文本解读文言知识总结叁|文本解读文言知识总结2.古今
40、异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叁|文本解读文言知识总结3.词类活用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师)吾师道也(名词用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用作动词,从师)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师)而耻学于师/不耻相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圣人;愚,愚人)小学而大遗(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则群聚而笑之(名作状,成群地)叁|文本解读文言知识总结4.特殊句式(1)判断句师
41、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意: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句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谁就是自己的老师。)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意: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教给他书本的文字,(帮助他)学习句读,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句意: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意:它们作为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开叁|文本解读文言知识总结(2)被动句不拘于时 句意:他不被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时俗限制(3)状语后置句耻学于师耻于师学句意:却以从师学习为耻学于余于余
42、学句意:向我学习(4)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之句读,不解之惑句意: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惑(5)固定句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哪用得着呢”句意: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叁|文本解读文言知识总结文化常识1.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2.六艺: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3.经传:经,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性的著作。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4.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叁|文本解读文言知识总结一
43、词多义一词多义0101、作名词作名词吾从而师之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以以为师。为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老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专门技艺人专门技艺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十年春,齐师伐我“军队军队”吾师道也吾师道也“学习、效法学习、效法”(师(师道,动宾关系)道,动宾关系)则耻则耻师师焉焉“从师学习从师学习”0202、作动词作动词0303、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师师叁|文本解读文言知识总结以宾为动以宾为动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词,还
44、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吾从而师之 名词名词 以以为师为师渔人甚异之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形容词 以以为奇异为奇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名词名词 以以为耻为耻动动 宾宾名名/形形译作名名/形形叁|文本解读文言知识总结一词多义一词多义0101、作名词作名词 zhu zhu n n作七十列传作七十列传传记,一种文体传记,一种文体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
45、达,传授传达,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流传0202、作动词作动词 chu chu n n传传叁|文本解读文言知识总结一词多义一词多义0101、作名词作名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道理道理会天大雨,道不通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道路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德学问道德学问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风尚以其人之以其人之道道还治其人之义身还治其人之义身方法方法得得道道多助,失多助,失道道寡助寡助道义,正道义,正津津乐道津津乐道动词,谈论,说动词,谈论,说0202、作动词作动词道道肆文本探究P a r t f o u r肆|文本探究01小组探究,理
46、清作者的论辩思路,绘制思维导图作者的论辩思路02语言特色03文章总结04拓展思考肆|文本探究师说提出论点师者职能从师原因从师标准分析论证论证纵比自比横比论证引用肆|文本探究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教师的职能教师的职能从师的原因从师的原因从师的标准从师的标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人非生而知之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提出中心论点提出中心论点肆|文本探究第二段对象对象从师态度从师态度结果结果对比方式对比方式对比作用对比作用古之圣人古之圣人今之众人今之众人于其子于其子于其身于其身巫医乐师巫医乐师百
47、工之人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士大夫之族从师而问从师而问耻学于师耻学于师择师而教之择师而教之耻师耻师不耻相师不耻相师耻师耻师圣益圣圣益圣愚益愚愚益愚小学大遗小学大遗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医乐师百工之人纵向对比纵向对比横向对比横向对比自身对比自身对比论证从师学习论证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的重要性:批判不重师道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的错误态度和耻学于师的不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良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解析:提出分论点解析:提出分论点1肆|文本探究第三段圣人无常师圣人无常师解析:提出分论点解析:提出分论点2孔子师郯子、苌孔子师郯子
48、、苌弘、师襄、老聃弘、师襄、老聃孔子曰:三人行,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则必有我师。“学者必有师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肆|文本探究师说提出论点师者职能从师原因从师标准分析论证论证纵比自比横比论证引用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不传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自己与对孩子圣人无常师孔子师众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对比举例举例人非生而知之者交代写作缘由激励后学(李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传道受业解惑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肆|文本探究语言特色结构严谨,论说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论
49、说层次清晰。运用对比、举例进行论证,增强表达效果。运用对比、举例进行论证,增强表达效果。文章气势雄壮,语言错综往复,变化无穷。文章气势雄壮,语言错综往复,变化无穷。肆|文本探究语言特色 对比论证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对比论证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事物的特征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后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对的事物的比和本质在对比后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对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气盛言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气盛言宜,能给人留下深刻
50、的印象。对对 比比 论论 证证对比论证有两个要点:对比论证有两个要点:(一)在于一正一反(具体可分为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一)在于一正一反(具体可分为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二)在于对比的双方共同、整体地服务于论点。(二)在于对比的双方共同、整体地服务于论点。肆|文本探究语言特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顶真的作用: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顶真的作用:前后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