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1、学生通过诵读文章,体会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审美感受、学生通过诵读文章,体会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审美感受;2 2、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文章语言,理解文章中、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文章语言,理解文章中“情情”与与“景景”的自然融合,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的自然融合,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3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对自、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对自然风物的赞美之情及深沉的爱国然风物的赞美之情及深沉的爱国 诗句传情,知人论世导入说到秋天,你们会想到什么呢说到秋天,你们会想到什么呢?木叶纷纷落,满身都是秋。澄明的秋是如此的不同,以至我们在文学作品里总是时
2、时木叶纷纷落,满身都是秋。澄明的秋是如此的不同,以至我们在文学作品里总是时时能找到它的身影。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一场冬雪送走了我们窗外的秋,今天我能找到它的身影。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一场冬雪送走了我们窗外的秋,今天我们要一起在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回味北国的秋。们要一起在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回味北国的秋。导入作者生平 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富),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
3、活动。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月被日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有颓废情
4、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文笔优美,自成一家。代表作品:代表作品:郁达夫郁达夫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
5、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欣赏视频朗诵,感知课文内容欣赏视频朗诵,感知课文内容 1 1.名家朗读 2 2.学生展示朗读美读课文朗诵视频:https:/b23.tv/uPJWpK课文朗诵音频https:/ 混混沌沌 ()潭柘寺()槐树 ()扫帚()落蕊 ()一椽破屋()廿四桥()蟋蟀 ()嘶叫 ()房檩()平平仄仄()普陀寺()譬如()颓废()鲈鱼()dndnzhzhhuihuiso zhoururuchunchunninnin x shui x shuisslnlnzztutupptutull清、静、悲凉。清、静、悲凉。(原文: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原文:
6、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来得悲凉。)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请用文章中的语言回答。思考:通过对北平之秋的一些景物描写来表达感受。具体景通过对北平之秋的一些景物描写来表达感受。具体景物有:一椽破屋、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物有:一椽破屋、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秋草、槐树、秋蝉、秋雨、枣树等等日光、牵牛花、秋草、槐树、秋蝉、秋雨、枣树等等。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对故都之秋的感受的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对故都之秋的感受的?思考:观秋色:一椽破屋、碧绿的天色、日光、牵牛花与秋观秋色:一椽破屋、碧绿的天色、日光、牵牛花与秋草、秋枣草、秋枣视
7、觉视觉听秋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残鸣、秋雨声、人听秋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残鸣、秋雨声、人声声听觉听觉品秋味:脚踏槐树落蕊、品味秋雨、感受秋风品秋味:脚踏槐树落蕊、品味秋雨、感受秋风触触觉觉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故都秋景的?思考:(1)(1)作者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描写秋景,全方作者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描写秋景,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秋景图,使原本抽象位、多角度地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秋景图,使原本抽象的景象更加形象,让读者身临其境,富有真实感。的景象更加形象,让读者身临其境,富有真实感。(2)(2)作者所描绘的秋景富有主观色彩,字里行间中充满着作者所描绘的秋景富
8、有主观色彩,字里行间中充满着悲凉的感情色彩,体现了悲凉的感情色彩,体现了“悲情悲情”与与“凄清秋景凄清秋景”的自的自然融合,从而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然融合,从而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考:郁达夫先生既然这么喜欢故都的秋,文章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故都的秋?他选取了哪五幅画面来写故都的秋用(四字短语)?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幅图画的内容。第一幅:第一幅:秋晨院落秋晨院落(第3段)第二幅:第二幅:秋槐落蕊秋槐落蕊(第4段)第五幅:第五幅:秋日胜果秋日胜果(第11段)第四幅:第四幅:秋雨话凉秋雨话凉(6-10段)第三幅:第三幅:秋蝉残鸣秋蝉残鸣(第5段)郁达夫在当时国家山河破碎、
9、内交外困的现实情况下,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抒发了对故都自然风物的赞美、眷恋真情,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之情。小组合作,再创意境:请尝试仿照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改写故都的秋,题目为天净沙故都的秋。郁达夫先生眼中的秋鲜活在故都的民宅内外,鲜活在胡同两旁,鲜活在槐树前后,有一个人秋天的思绪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在黄昏时归巢的乌鸦上,这个人是马致远。枯草蓝朵残垣,鸽声漏光碧天,破屋枣树鸣蝉,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深院。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故都。渗透于骨髓里的秋的神韵陋室浓茶小院,日光落蕊漏天,飞叶鸣蝉闲叹。夕下西山,落寞人恋北。在我国的
10、古典文学作品中,蝉多是哀怨、忧伤、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蝉多是哀怨、忧伤、忧愁的象征,如雨霖铃中的起句便是忧愁的象征,如雨霖铃中的起句便是“寒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那凄切的寒蝉已,那凄切的寒蝉已令人柔肠寸断,蝉声更令人备感冷清。令人柔肠寸断,蝉声更令人备感冷清。碧天破屋浓茶,落蕊疏草蓝朵,衰蝉冷雨闲话。故都秋至,赏秋人在天涯。如果大家从北京游玩回来,让你们去写北京,大家会写什么故宫、天安门广场、颐和园但是郁达夫笔下一片飘零的落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他写的是蝉鸣、落蕊,甚至是秋草,这都是极其质朴和平凡的事物(板书)。作者热忱地爱故都,爱
11、故都的秋天才能写出如此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字。大家写我们的校园或者写我们的家乡时,也可以从小处起笔,写出细微的一草一木。渗透于骨髓里的秋的神韵 作者写秋的主要技巧。小结:小结:郁达夫郁达夫选材上:选材上:选取典型的景物去体现秋的特选取典型的景物去体现秋的特点。点。角度上角度上:从声、形、色、境等方面入手;从声、形、色、境等方面入手;从视、听、味、触等感官入手。效果上:从视、听、味、触等感官入手。效果上:分别从色、形、声、味、实,来体现一分别从色、形、声、味、实,来体现一个共同的主题个共同的主题“清清”、“静静”、“悲悲凉凉”,体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体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形形”是五幅故都的秋景图,是五幅故都的秋景图,“神神”是是“清清”、“静静”、“悲凉悲凉”。拓展延伸,小结作业学生阅读江南的冬景,体会文章的感情主旨及描写说法。本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写了曝背谈天图、冬郊植被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冬日散步图。作者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的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藏生机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雾中的情趣等等,表现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钟爱。(1)1)摘抄文章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摘抄文章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与同学分享。并与同学分享。(2)(2)写一写你家乡的四季变化。写一写你家乡的四季变化。郁达夫日记手稿小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