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年高考化学省市名校 5 月卷好题精选与解析 考点考点 06 电化学及其应用电化学及其应用 考点考点 07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考点考点 08 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基础 考点考点 09 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考点考点 06 电化学及其应用电化学及其应用 1 (安徽省名校 2020 届高三冲刺模拟卷)用 KOH 为电解质的循环阳极锌空气二次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2Zn+O2=2ZnO,工作时,用泵将锌粉与电解液形成的浆料输入电池内部发生反应,反应所生成的产物随浆 料流出电池后,被送至电池外部的电解槽中,经还原处理后再送入电池;循环阳极锌-空气二次电池工作流 程图如图所示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 O2+4e-+2H2O=4OH- B放电时,电解质中会生成少量碳酸盐 C电池停止工作时,锌粉与电解质溶液不反应 D充电时,电解槽阴极反应为 ZnO+2e-+H2O=Zn+2OH- 【答案】C 【解析】 A. 放电时,电池正极通入空气中的 O2,在碱性溶液中得电子生成 OH-,A 正确; B. 放电时,正极通入空气中的 CO2,会与 KOH 反应生成少量 K2CO3,B 正确; C. 电池停止工作时,锌粉仍会与 KOH 溶液发生缓慢反应,C 错误; D. 充电时,电解槽阴极(放电时,Zn 转化为 ZnO)Zn 表面的 ZnO 得电子,生成 Zn 和
3、OH-,电极反应式为 ZnO+2e-+H2O=Zn+2OH-,D 正确;故选 C。 2 (安徽省合肥市 2020 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固体电解质可以通过离子迁移传递电荷,利用固体电 解质 RbAg4I5可以制成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其中迁移的物种全是 Ag+。下图是一种测定 O2含量的气体传感 器示意图,O2可以透过聚四氟乙烯薄膜,根据电池电动势变化可以测得 O2的含量。在气体传感器工作过程 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银电极被消耗,RbAg4I5的量增多 B电位计读数越大,O2含量越高 C负极反应为 Ag+I-e-= AgI D部分 A1I3同体变为 Al 和 AgI 【答案】B 【解析】
4、 【分析】 O2通入后,发生反应:4AlI3+3O2=2Al2O3+6I2,I2在传感器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多孔石墨电极为正极, 电极反应式为:I2+2Ag+2e-=2AgI,银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银作负极,固体电解质 RbAg4I5中迁移的物种是 Ag+,电极反应式为:Ag-e-=Ag+,据此解答。 【详解】 A由上述分析可知,传感器工作过程中,银电极被消耗,传感器中总反应为:I2+2Ag=2AgI,因固体电解 质 RbAg4I5中迁移的物种是 Ag+,因此 RbAg4I5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故 A 错误; BO2含量越高,单位时间内转移电子数越多,电位计读数越大,故 B 正确; C由上述分
5、析可知,负极反应为:Ag-e-=Ag+,故 C 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部分 AlI3生成 Al2O3和 I2,故 D 错误;故答案为:B。 3 (2020 年全国高考冲刺压轴卷)我国科学家设计二氧化碳熔盐捕获及电化学转化装置,其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为电源的负极,d 为电解池的阳极 B过程中捕获 CO2时碳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C2O524e4CO2O2 D上述装置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a 电极为 C2O5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d 电极为碳酸根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碳, 总反应为
6、CO2 电解C+O 2。 【详解】 A. a 电极发生氧化反应,是电解池的阳极,连接的为正极,即 b 为正极,A 错误; B. 过程捕获 CO2时生成的 C2O52-的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 价,捕获 CO2时生成的 CO32-的碳元素的化合 价是+4 价,碳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B 错误; C.由电机装置可知, 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C2O524e4CO2O2,C 正确; D. 由电极装置可知,a 电极生成氧气,d 电极生成碳单质,电解总反应为 CO2 电解C+O 2,D 错误; 答案为 C。 4 (山东泰安肥城市 2019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可以循环利用人体呼出的 C
7、O2并提 供 O2的装置,总反应方程式为 2CO2=2CO+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分析 N 电极为负极 BOH-通过离子交换膜迁向右室 C反应完毕,该装置中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增强 D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O2+H2O+2e-=CO+2OH- 【答案】C 【解析】 A电池内部,电子向负极迁移,结合图可知,N 电极为负极,P 电极为正极,A 正确; B右边的装置与太阳能电池相连,为电解池,左边 Pt 电极与电池负极相连,为阴极,右边 Pt 电极与电池 正极相连,为阳极,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故 OH-通过离子交换膜迁向右室,B 正确; C总反应方程式为 2CO2=2CO+O2,电解质
8、溶液 pH 不变,碱性不变,C 错误; DCO2在阴极得电子生成 CO,结合电解质、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写出阴极反应式为: CO2+H2O+2e-=CO+2OH-,D 正确。 答案选 C。 5 (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 2020 届二诊模拟)氟离子电池是新型电池中的一匹黑马,其理论比能量高于锂电 池。一种氟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b 是电源的正极 B放电时,a 极的电极反应为:LaSrMnO4F22e=LaSrMnO42F C充电时,电极 a 接外电源的负极 D可将含 F的有机溶液换成水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于 Mg 是活泼金属,Mg2
9、+氧化性弱,所以该电池工作时 Mg 失去电子结合 F-生成 MgF2,即 b 电极为负极, 电极反应式为:Mg+2F2e=MgF2,则 a 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LaSrMnO4F22e=LaSrMnO42F; 充电时,电解池的阳极、阴极与原电池的正、负极对应,电极反应与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相 反,据此解答。 【详解】 A由于 Mg 是活泼金属,Mg2+氧化性弱,所以原电池放电时,Mg 失去电子,作负极,即 b 为负极,a 为 正极,A 错误; B放电时,a 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LaSrMnO4F22e=LaSrMnO42F,B 正确; C充电时电解池的阳极、阴极与原电池
10、的正、负极对应,所以 a 极接外电源的正极,C 错误; D因为 Mg 能与水反应,因此不能将有机溶液换成水溶液,D 错误; 答案选 B。 6 (广西自治区来宾市 2020 年 4 月份高三教学质量诊断)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智能双模式海水电池,满 足水下航行器对高功率和长续航的需求。负极为 Zn,正极放电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以低功率模式工作时,NaFeFe(CN)6作催化剂 B电池以低功率模式工作时,Na+的嵌入与脱嵌同时进行 C电池以高功率模式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NaFeFe(CN)6+e-+Na+=Na2FeFe(CN)6 D若在无溶解氧的海水中,该电池仍能实现长续航的需求
11、【答案】D 【解析】 A.根据图示可知:电池以低功率模式工作时,负极是 Zn-2e-=Zn2+,正极上是 NaFeFe(CN)6获得电子,然后 与吸附在它上面的氧气即溶液中发生反应为 O2+4e-+2H2O=4OH-, 从 NaFeFe(CN)6上析出, 故 NaFeFe(CN)6 的作用是作催化剂,A 正确; B.电池以低功率模式工作时,电子进入 NaFeFe(CN)6时 Na+的嵌入;当形成 OH-从 NaFeFe(CN)6析出时, Na+从 NaFeFe(CN)6脱嵌,因此 Na+的嵌入与脱嵌同时进行,B 正确; C.根据电池以高功率模式工作时,正极上 NaFeFe(CN)6获得电子被还
12、原变为 Na2FeFe(CN)6,所以正极的 电极反应式为:NaFeFe(CN)6+e-+Na+=Na2FeFe(CN)6,C 正确; D.若在无溶解氧的海水中,由于在低功率模式工作时需要氧气参与反应,因此在该电池不能实现长续航的 需求,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D。 7 (湖北省荆州市 2019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质量检查) 科学美国人评出的 2016 年十大创新技术之一是碳 呼吸电池,电池原理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以此电池为电源电解精炼铜,当有 0.1 mol 电子转移时,有 3.2 g 铜溶解 B正极每消耗 4.48L 的 CO2,则生成 0.1molC2O42 C每生成
13、 1 mol Al2(C2O4)3,有 6 mol 电子流过草酸盐溶液 D随着反应进行,草酸盐浓度不变 【答案】D 【解析】 A以此电池为电源电解精炼铜,当有 0.1 mol 电子转移时,阳极溶解铜的物质的量小于 0.05mol,质量小 于 3.2 g,A 错误; B正极每消耗 4.48L 的 CO2,由于状态不确定,则不一定生成 0.1mol 2 24 C O ,B 错误; C电子不能通过溶液传递,C 错误; D多孔碳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 224 6CO6e3C O ,铝极反应为 2 24224 3 2Al6e3C OAl (C O ) , 随着反应的进行,碳呼吸电池中 2 24 C O
14、浓度不变,D 正确。 答案选 D。 8 (湖南湖北四校 2020 届高三学情调研联考)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锂离子电池开发的三位科学家。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池反应式为 LixC6 + Li1-xCoO2C6 + LiCoO2(xc(OH)c(HA)c(H2A)c(A2)c(H)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 20mL 0.1mol L1的 H2A 溶液中滴加 0.1mol L1的 KOH 溶液,X 为 H2A 溶液,Y 为 H2A 和 KHA 混合溶 液,W 为 KHA 溶液,根据溶液的守恒关系回答问题。 【详解】 A. 由图可知,0.1mol/L 的 H2A 的
15、pH=3,说明 H2A 为弱酸,电离可逆,方程式:H2AHHA,HAH A2,A 正确; B. X 点是 H2A 溶液, :由物料守恒关系可知,c(HA)c(H2A)c(A2)0.1 mol L1,B 正确; C. Z 点溶液 pH=7,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存在关系 c(K)c(HA)2c(A2),C 正确; D. W 点时,溶质为 KHA 且溶液为碱性,则 HA-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c(K) c(HA) c(OH ) c(H 2A)c(A 2)c(H),D 错误; 答案为 D。 【点睛】 本题易错点为 D,注意比较盐的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碱性时,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进而判定离子大
16、小关系。 2 (安徽省名校 2020 届高三冲刺模拟卷)丙三酸是一种有机酸,用 H3A 表示。25时,向 1molL-1的 H3A 溶波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滴加过程中各种含 A 微粒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 pH 的变化曲线如 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a 点溶液中:c(H2A-)c(Na+)c(H+)c(OH-) B25时,H3A 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 10-5 Cb 点溶液中:c(Na+)+c(H+)=3c(H2A-)+3c(A3-)+c(OH-) D当该溶液中 c(HA2-)=c(A3-)时,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H+)10-7molL-1 【答案】D 【解析
17、】 【分析】 由曲线分析可知,a 点溶液中 c(H3A)=c(H2A-) ,b 点溶液中 c(HA2-)=c(H2A-) ,c 点溶液中(HA2-) =c(A3-) 。 【详解】 Aa 点是 H3A 和 H2A-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浓度相同,溶液显酸性,溶液中:c(H2A-)c(Na+)c (H+)c(OH-) ,故 A 正确; B.25时, H3A 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 K2= 2-+ - 2 c(HA ) c(H ) c(H A ) , c (HA2-) =c (H2A-) 时, pH=4.58, 则 K2=10-4.58, 数量级为 10-5,故 B 正确; Cb 点溶液中 c(HA2-
18、)=c(H2A-) ,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H2A-)+2c(HA2-)+3c (A3-)+c(OH-)=3c(H2A-)+3c(A3-)+c(OH-) ,故 C 正确; D当该溶液中 c(HA2-)=c(A3-)时,溶液的 pH=5.83,c(H+)=10-5.83,此时溶液中的氢离子主要是 HA2- 电离产生的,所以 c(H+)水=c(OH-)水= -14 -5.83 10 10 =10-8.17molL-110-7molL-1,故 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 D。 【点睛】 c 点溶液中(HA2-)=c(A3-) ,溶液的 pH=5.83,溶液显酸性,说明
19、HA2-电离程度大于 A3-的水解程度,所 以会抑制水的电离,则 25时,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 c(H+)3 c(HA-) DD 点所得溶液中 A2-水解平衡常数 Kh1=10-6.81 【答案】A 【解析】 Aa 点所得溶液中,pH=1.75,则 c(H2A)= a1 (H )(HA )cc K = c(HA-),所以 H2A 与 NaOH 反应发生后, c(H2A)c(HA-),V0cCHNH H O c Clc OHc H Bd 点溶液: +- 3232 22 cCHNH+c HcCHNH H O +c Cl Ce 点溶液中: +-+ 3232 22 c H-c OH=cCHNH+cCH
20、NH H O Da、b 、c、d 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dcba 【答案】D 【解析】 【分析】 NaOH 是强碱,二甲胺是弱碱,则相同浓度的 NaOH 和二甲胺,溶液导电率:NaOH(CH3)2NH,所以曲 线表示 NaOH 滴定曲线、曲线表示(CH3)2NH 滴定曲线,然后结合相关守恒解答。 【详解】 A b 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2NH H2O 和(CH3)2NH2Cl, -4 b32 2 CHNH H O =1.6 10 K , (CH3)2NH2Cl 的水解常数 - -11 b32 -42 14 W h b 10 =6.210CHNH H O 1. 5 6
21、10 K K K K ,所以 (CH3)2NH H2O 的电离程度大于(CH3)2NH2Cl 的水解程度导致溶液呈碱性,但是其电离和水解程度都较小, 则溶液中微粒浓度存在: +-+ 3232 22 CHNHClCHNH H O OHHccccc ,A 错误; Bd 点二者完全反应生成(CH3)2NH2Cl, 32 2 CHNH水解生成等物质的量的 32 2 CHNH H O和 H+, 32 2 CHNH水解程度远大于水的电离程度,因此 32 2 CHNH H O c 与 + c H 近似相等,该溶液呈酸 性,因此 +- HOHcc,则 32 2 - CHNH H OOHcc , 溶液中存在电荷
22、守恒: +- 32 2 CHNHHOHClcccc ,因此 +- 3232 22 CHNH+HCHNH H O +Clcccc ,故 B 错误; Ce 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2NH2Cl、HCl,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 32 2 CHNHHOHClcccc ,物料守恒: - 3232 22 ClCHNH H O2CHNH=2ccc ,则 + 32 - 32 22 HCHNH-H OOH=2CHNHcccc ,故 C 错误; D酸或碱抑制水电离,且酸中 c(H+)越大或碱中 c(OH)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弱碱的阳离子或弱酸 的阴离子水解促进水电离, a点溶质为等浓度的
23、NaOH和NaCl; b点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2NH H2O 和(CH3)2NH2Cl,其水溶液呈碱性,且 a 点溶质电离的 OH-浓度大于 b 点,水的电离程度:ba;c 点溶质为 NaCl,水溶液呈中性,对水的电离无影响;d 点溶质为(CH3)2NH2Cl,促进水的电离,a、b 点抑制水电离、 c 点不影响水电离、d 点促进水电离,所以水电离程度关系为:dcba,故 D 正确; 故案为:D。 5 (江西省 2020 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常温下,向 20mL01mol L1HB 溶液中逐滴滴入 01mol L1NaOH 溶液,所得 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4、AOA 各点溶液均存在:c(B) c(Na) BC 至 D 各点溶液导电能力依次增强 C点 O 时,pH1 D点 C 时,X 约为 10.4 【答案】D 【解析】 AOA 各点显酸性,则 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 c(OH-)+c(B-),则 c(B-) c(Na+), A 选项正确; BC 至 D 各点溶液中,C 点浓度为 0.05mol L-1,C 之后加入的 c(NaOH)为 0.1mol L-1,导电能力依次增强, B 选项正确; C定性分析有:氢氧化钠溶液滴入 20mL 时达到终点,pH7,HB 为弱酸,O 点 pH1,C 选项正确; D
25、C 点为刚好反应完全的时候,此时物质 c(NaB)=0.05mol L-1,B-水解常数为 Kh=10-14/(2 10-5)=5 10-10, B-水解生成的 c(OH-)= -10 c= 0.05 5 10K =5 10-6 mol L-1, C 点 c(H+)=2 10-9 mol L-1, C 点 pH=9-lg2=8.7, 即 x=8.7,D 选项错误; 【点睛】 C 选项也可进行定量分析:B 点有 c(B-)=c(Na+)=19.9 10-3 0.1 (20 10-3+19.9 10-3) , c(HB)=(20.0 10-3-19.9 10-3) 0.1 (20 10-3+19.
26、9 10-3),则 c(B-)/c(HB)=199, K=c(H+)c(B-)/c(HB)=1 10-7 199=1.99 10-5,则 HB 为弱酸,O 点的 pH1。 6 (山东泰安肥城市 2019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草酸(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向 H2C2O4 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 混合溶液中 lgXX 为 - 24 242 c(HC O c(H C O ) ) 或 2- 24 - 24 c(C O ) c(HC O )与 p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 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表示 lg - 24 242 c(HC O c(H C O ) ) 与 pH
27、的变化关系 BpH1.22 的溶液中:2c(C2O42-)c(HC2O4-)=c(Na) C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知,Ka2(H2C2O4)的数量级为 10-4 DpH 由 1.22 到 4.19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H2C2O4H+HC2O4- Ka1= - 24 24 + 2 c(HC O c(H C O )c(H ) ) ,lg - 24 242 c(HC O c(H C O ) ) =0 时, - 24 242 c(HC O c(H C O ) ) =1,Ka1=c(H+)=10-pH; HC2O4-H+C2O42- Ka2= 2- 24 2
28、4 + c(C O c(HC O )c(H ) ) ,lg 2- 24 24 c(C O c(HC O ) ) =0 时, 2- 24 24 c(C O c(HC O ) ) =1,Ka2= c(H+)=10-pH。 【详解】 A由于 Ka1Ka2,所以 - 24 242 c(HC O c(H C O ) ) =1 时溶液的 pH 比 2- 24 24 c(C O c(HC O ) ) =1 时溶液的 pH 小,所以,表示 lg - 24 242 c(HC O c(H C O ) ) 与 pH 的变化关系,A 正确; B电荷守恒:2c(C2O42-)c(HC2O4-)+c(OH-)=c(Na)
29、+c(H+),pH1.22,溶液显酸性,c(H+)c(OH-),那么: 2c(C2O42-)c(HC2O4-)c(Na),B 错误; C由 A 可知,为 lg 2- 24 24 c(C O c(HC O ) ) 与 pH 的变化关系,由分析可知,Ka2= c(H+)=10-pH=10-4.19=100.81 10-5,故 Ka2(H2C2O4)的数量级为 10-5,C 错误; DH2C2O4和 NaOH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a2C2O4,此时溶液呈碱性,水的电离程度最大。H2C2O4溶液中滴 入 NaOH 溶液,pH 由 1.22 到 4.19 的过程中,H2C2O4一直在减少,但还没有完全被
30、中和,故 H2C2O4抑制水 电离的程度减小,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在增大,D 错误; 答案选 A。 【点睛】 酸和碱抑制水的电离,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判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还是减小,关键找准重要的点对应 的溶质进行分析,本题中重要的点无非两个,一是还没滴 NaOH 时,溶质为 H2C2O4,此时 pH 最小,水的 电离程度最小,草酸和 NaOH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 Na2C2O4,此时溶液呈碱性,水的电离程度最大,pH 由 1.22 到 4.19 的过程,介于这两点之间,故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在增大。 7 (福建省三明市 2020 届高三 5 月联考质量检查)将 25时浓度均为 0.1mol/L
31、的 HA 溶液和 BOH 溶液按 体积分别为 Va和 Vb混合,保持 Va+Vb=100mL,且生成的 BA 可溶于水。已知 Va、Vb与混合液 pH 关系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 II 表示 HA 溶液的体积 Bx 点存在 c(A-)+c(OH-)=c(B+)+c(H+) C电离平衡常数:K(HA)K(BOH) Dx、y、z 三点对应的溶液中,y 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答案】C 【解析】 A. 开始时溶液显酸性,说明酸的体积大,所以曲线 II 表示 HA 溶液的体积,故 A 正确; B. 根据电荷守,x 点存在 c(A-)+c(OH-)=c(B+)+c(H+),故 B 正确
32、; C. 根据 y 点,HA 和 BOH 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溶液呈碱性,说明电离平衡常数:K(HA)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A-), 由于 c(H+)c(OH-),所以 c(Na+)0,故 B 点溶液时,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小于 10 mL, C 正确; D. 温度升高,盐水解程度增大,A-的水解平衡常数会增大, a wh c Ac Ac H K1 KKc HAc OHc HAc OHc H 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 错误; 故答案选 C。 9 (福建省厦门市 2020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第一次质量检查)向 0.02mol L-1
33、CuSO4溶液中匀速滴加 1mol L-1 氨水,先观察到有浅蓝色沉淀Cu2(OH)2SO4生成,后沉淀溶解,逐渐变为深蓝色溶液。该实验过程体系的 pH 和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Cu2+):a 点=b 点 Bbc 段生成浅蓝色沉淀的反应为 -2- 4 2+ 422 2Cu+2OH +SO =Cu (OH) SO Cd 点时: +2- 44 c NH Cu NH 【答案】D 【解析】 【分析】 c 到 d 溶液 pH 突变,说明 c 点沉淀达到最大值,a 到 c 发生生成沉淀的反应: 2-2+ 3242244 2Cu +2NHH O+SO =Cu (OH) SO2N
34、H ,c 到 e 发生沉淀溶解反应: 224 Cu (OH) SO+ 32 8NHH O=2 2 3 4 Cu NH +8H2O+SO42-+2OH-,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a 到 b 发生 2-2+ 3242244 2Cu +2NHH O+SO =Cu (OH) SO2NH ,c(Cu2+)减小,故 c(Cu2+):a 点b 点,A 错误; Bbc 段生成浅蓝色沉淀的反应为 2-2+ 3242244 2Cu +2NHH O+SO =Cu (OH) SO2NH 、而不是 -2- 4 2+ 422 2Cu+2OH +SO =Cu (OH) SO ,B 错误; C c 点沉淀达到最大值, 此
35、时溶质为(NH4)2SO4, c 到 d, pH 突变, 但导电率几乎不变, 故 d 点, 溶质为(NH4)2SO4 和 32 NHH O , 那么 d 点溶液中电荷守恒为: c(NH4+)+c(H+)=c(OH-)+2c(SO42-), 因此时 pH7, c(H+)c(OH-), 故 c(NH4+)2c(SO42-),C 错误; Db点之前释放 NH4+,导电能力增强,b之后释放 2+ 3 4 Cu NH 和 OH-,导电能力降低,说明导电能力 2+ + 43 4 NH Cu NH ,D 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点 08 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基础 1 (安徽省名校 2020 届高三冲刺模拟
36、卷)实验室制备、纯化硝基苯需要用到下列装置,其中不正确的是 A配置混酸 B制备硝基苯 C精制 D分离硝基苯 【答案】A 【解析】 A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浓硝酸的密度,则混合时将浓硫酸注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故 A 错误; B硝基苯的制备需要水浴加热,图中装置可制备,故 B 正确; C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冷却水下进上出,图中蒸馏装置及操作合理,故 C 正确; D硝基苯的不溶于水,反应后加 NaOH 中和酸,然后进行分液可分离出硝基苯,图中分液漏斗可完成该操 作,故 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A。 【点睛】 硝基苯的不溶于水,制备完成后的硝基苯中混有硝酸和浓硫酸,可先用 N
37、aOH 中和酸,中和后溶液分层, 硝基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在下层,最后用分液可分离出硝基苯。 2 (2020 年全国高考冲刺压轴卷)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加入 NaOH 溶液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液 B制取并收集 NO:向稀硝酸中加入铜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气体 C配制 Fe(NO3)2溶液:将 Fe(NO3)2固体溶于较浓硝酸,然后再加水稀释 D除去 MgCl2溶液中少量 Fe3:向其中加入足量 MgCO3,充分搅拌后过滤 【答案】D 【解析】 A.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加入 NaOH 溶液振荡,氢氧化钠与乙酸乙酯发生水解反应,两者同时被消耗,
38、 无法分离,A 错误; B. NO 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到气体,直接转化为二氧化氮,B 错误; C. Fe(NO3)2固体中为铁显+2 价,溶于强氧化性的较浓硝酸,会发生反应生成 Fe(NO3)3,C 错误; D. MgCO3在溶液中碳酸根发生水解,产生氢氧根,与少量 Fe3反应沉淀,可以用于除杂,D 正确; 答案为 D。 【点睛】 本题易错点为 C,注意浓硝酸的氧化性,与亚铁离子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 (安徽省蚌埠市 2020 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检)K2FeO4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能快速产生 O2,在碱性溶液 中较稳定。如图是制备高铁酸钾的一种装置,制取实验完成后,取
39、 C 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 瓶应盛放饱和食盐水除去混有的 HCl BC 瓶中 KOH 过量更有利于高铁酸钾的生成 C加盐酸产生气体可说明氧化性:K2FeO4Cl2 D高铁酸钾是集氧化、吸附、絮凝等特点为一体的优良的水处理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装置中, A 为制取氯气的装置, B 为除去 Cl2中混有的 HCl 的装置, C 为 Cl2、Fe(OH)3、KOH 制取 K2FeO4 的装置,D 为未反应 Cl2的吸收装置。 【详解】 A因为 Cl2中混有的 HCl 会消耗 KOH、Fe(OH)3,所以需使用饱和食盐水除去,A 正确; B因为
40、K2FeO4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所以 C 瓶中 KOH 过量更有利于高铁酸钾的生成,B 正确; C在 C 装置中发生反应 3Cl2+10KOH+2Fe(OH)3=2K2FeO4+6KCl+8H2O,所以氧化性:K2FeO4Cl2,C 不 正确; D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细菌,反应生成的 Fe3+水解生成 Fe(OH)3胶体,具有吸附、絮凝作用, 所以高铁酸钾是优良的水处理剂,D 正确; 故选 C。 4 (重庆市江津中学、綦江中学等六校 2020 届高三 4 月复学诊断考试)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 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 X 溶液中滴加几滴
41、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 量 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X 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B 在炽热的木炭上滴加少许浓硝酸,产生红棕色气 体,木炭持续燃烧 加热条件下,浓硝酸与 C 反 应生成 NO2 C 向含有 ZnS 和 Na2S 的悬浊液中滴加 CuSO4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Cu B 室温下,测定等浓度的 Na2A 和 NaB 溶 液的 pH Na2A 溶液的 pH 较 大 酸性:H2AHB C 加热浸透了石蜡油的碎瓷片,产生的气 体通过酸性 KMnO4溶液 酸性 KMnO4溶液 紫红色褪去 石蜡油分解一定产生了乙烯 D 室温下,取相同大小、形状和质量的 Fe 粒分别投
42、入 0.1 mol/L 的稀硝酸和 10.0 mol/L 的浓硝酸中 Fe 粒与浓硝酸反应 比与稀硝酸反应剧 烈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A 项、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阴极上先析出铜说明氧化性:Cu2+ Mg2+。则还原性:镁强于铜,故 A 正确; B 项、室温下,测定等浓度的 Na2A 和 NaB 溶液的 pH,Na2A 溶液的 pH 较大,说明 A2水解程度大于 B, 酸性 HAHB,不能判断 H2A 与 HB 的酸性强弱,故 B 错误; C 项、加热浸透了石蜡油的碎瓷片,产生的气体通过酸性 KMnO4溶液,酸性 KM
43、nO4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 有烯烃生成,不能确定是否有乙烯生成,故 C 错误; D 项、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在浓硝酸中产生钝化现象,两个反应属于不同的反应,无法探究浓 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 D 错误。故选 A。 6 (福建省厦门市 2020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第一次质量检查)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 NaCl 固体中少量的 KNO3杂质 将固定溶于水配成溶液,蒸发结 晶并趁热过滤 B 检验乙酸乙酯中是否含有乙酸 加入含有酚酞的 NaOH 溶液并振 荡,观察下层溶液颜色变化 C 证明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向含有酚酞的 Na
44、2CO3溶液中滴 入 BaCl2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D 比较 Fe3+和 I2的氧化性强弱 向含有淀粉的 KI 溶液中滴入 FeCl3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答案】B 【解析】 ANaCl 中混有少量 KNO3,先将其溶于水,蒸发结晶,NaCl 迅速析出,KNO3量少,不能析出,由于 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温度降低,KNO3的溶解度快速减小,可能析出 KNO3晶体,故蒸发结晶后 应该趁热过滤,防止 KNO3析出,让其留在母液,从而分离,A 正确; B乙酸乙酯能和 NaOH 反应,无论有无乙酸,下层(水层)溶液颜色均会变浅,B 错误; C若溶液中存在 CO32-+H2OHCO
45、3-+OH-平衡,加入 BaCl2后,Ba2+和 CO32-反应生成 BaCO3沉淀,平衡 会向左移,OH-浓度减小,含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红色会变浅,C 正确; D向含有淀粉的 KI 溶液中滴入 FeCl3溶液,若溶液变蓝,则说明发生了 2I-+2Fe3+=2Fe2+I2,Fe3+的氧化性 强于 I2,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反应 2I-+2Fe3+=2Fe2+I2不能发生,Fe3+的氧化性弱于 I2,D 正确。答案选 B。 7 (山西省太原市 2020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试验目的 操作 A 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 氧化变质 将 Fe(NO3)2
46、样品溶于稀盐酸后,滴加 KSCN 溶液, 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B 测定“84”消毒液的 pH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84”消毒液滴在 pH 试纸上 C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未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稀硫酸浸没 D 比较 H2C2O4与 H2CO3的在 H2C2O4溶液中滴加 Na2CO3溶液,观察现象 酸性强弱 【答案】D 【解析】 AFe(NO3)2样品溶于稀盐酸,发生反应 Fe + 4H+ + NO3-Fe3+ NO+ 2H2O,滴加 KSCN 溶液后,溶液变 红色,不能肯定原样品是否变质,A 不合题意; B“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 pH 试纸褪色,不能用 pH 试纸检验其 pH,
47、B 不合题意; C未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稀硫酸浸没,发生析氢腐蚀,C 不合题意; D 在H2C2O4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 有气泡产生, 则说明生成了H2CO3, 从而表明酸性H2C2O4大于H2CO3,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8 (四川省绵阳市 2020 届高三第三次诊断)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液体石蜡分解及其产物性质实验。 下列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装置 b、c 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同 B实验中可能看不到 b、c 中溶液明显褪色 Cd 中溶液变浑浊证明石蜡分解产生了 CO2 D停止加热后立即关闭 K 可以防止液体倒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石蜡油在碎瓷片催化作用下发生裂化反应,生成物中含有烯烃,把生成物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 反应,溶液褪色,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据此解答。 【详解】 A装置 b 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与分解生成的烯烃发生加成反应,装置 c 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分解生成的 烯烃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不同,A 正确; B石蜡油受热分解需要温度比较高,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