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轻与重教学目标:1.会用看、掂、称等方法比较物体轻重,并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物体轻重比较的结果。2.会对物体轻重进行直接比较,并用“传递性”推理出物体的轻重顺序。3.在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中,逐步感悟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4.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了解有关秤的知识,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分析: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有关质量(重量)知识的单元,主要包括轻与重、克、千克认识与计算两个部分,教材通过直接比较、间接比较、使用任意单位进行比较、使用普遍单位进行比较展示对某种量进行量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量化的方法和好处。本节课是该单元中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对
2、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使用“传递性”进行比较,并会用简易的称量工具比较物体的轻重。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用手掂物体的重量、玩跷跷板、在橡皮筋上吊挂物体时橡皮筋被拉长、两手提重物的平衡等活动或事态虽然有一定的经验,但他们仍以感性认识为主,所以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具体的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知识。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轻重进行直接比较。教学难点:能用“传递性”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准备:课件、苹果
3、、气球、盒子、橡皮筋、各类文具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小兔邀请谁玩跷跷板比较合适?为什么?2.完整表达:( )和( )比,( )比( )重;( )比( )轻。3.揭示课题:轻与重。【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人类借助语言分析问题表达思维,所以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表述的完整、准确,直接反映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当学生习惯性地说出“小象重”或“小兔轻”时,立即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轻与重是有相对性的,一定要完整规范的表达,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一)看一看:用经验1.说原因:你是怎么知道小象比小兔重的呢?(板书:看一看)2.举例子: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直接看出谁轻谁重?同桌互说。3.齐交流:( )和( )比,( )比( )重;( )比( )轻。 (二)掂一掂:用感觉1.出示:红盒子(小)和黄盒子(大)。谁比谁重?2.质疑:不能直接看出谁轻谁重时,怎么办?(板书:掂一掂)3.验证:请一生上台演示。4.小结: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也不一定轻,不能直接看出谁轻谁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根据感觉判断谁轻谁重。5.活动:掂一掂你和同桌的文具盒,谁轻谁重?6.反馈:请几对同桌说说比较结果,注意表达完整。(三)称一称:用
5、工具1.质疑:两个差不多重的文具盒,看不出也掂不出谁轻谁重时,怎么办?(板书:称一称)2.出示:各种秤。(师介绍:测定物体轻重的工具叫秤。我国是最早使用秤的国家之一。)3.操作:请一生上台演示用天平称铅笔盒,说结果。4.小结:看不出,也掂不出物体轻重时,可以用秤称。5.练习:说一说天平上的物体谁轻谁重。【设计意图】学生比较物体的轻重是需要丰富的直接经验来做支撑的,当生活经验足够时,只需要选择“看”的方法判断物体轻重;当物体的轻重关系不明显,无法借助经验进行判断时,就需要选择“掂”的方法用感觉进行判断,当学生发现用“掂”的方法也不能进行判断物体轻重时,“称”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必需的方法。学生经过多
6、次活动体验后,逐步建立对质量的直观感受,最终获得比较轻重的合适方法。同时,在活动过程中,适时穿插秤的发展史,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兴趣。三、推理实验,拓展研究(一)分别称重1.课件出示: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2.实物出示:固体胶,橡皮,钢笔,剪刀。怎样排出它们的轻重顺序?3.讨论反馈:用天平多称几次。4.请生演示:经过多次比较,最终排出四件文具的轻重顺序。(二)同时悬挂1.继续思考:如果物体数量再增加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2.课件出示:看看小丁丁用了什么方法?3.引导小结:同样长的橡皮筋被拉的越长,所挂的物品越重。4.分组操作:悬挂法比轻重,完成学习单。5.独立练习:书本P42题2,填
7、表。【设计意图】数学思想方法是指人们从某些具体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本质认识,对所使用的方法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是研究数学理论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分别称重”和“同时悬挂”这两个操作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运用推理、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物体轻重的顺序,进一步积累比较物体轻重的经验,学生知道了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是多样的同时,也感受用直接比较法比较物体轻重时的不便,为后续的间接比较法和统一单位做好思想铺垫。四、回顾总结,布置作业1.回顾: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作业:制作一个简易天平,比比谁的作品更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