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校本研修与考核方案学校信息化应用模式:智慧教育 多技术融合单位名称:通讯地址邮编学校信息化负责人姓名性别电话职务职称电子邮箱信息化管理团队姓名性别电话职务职称电子邮箱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概况(一)背景分析:当今社会处在信息化的快车道上,要求学校教育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革,充分掌握新技术,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信息化下的教育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应用环境,有效地促进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和科研合作,信息技术所运用的各种设备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教育基础设施,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信息
2、化是培养几代新人的长远大计,也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我校信息化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大部分教师虽已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快速提高教学业绩,但对如何建设和发展,认识比较模糊。2.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缺乏深入了解,对教育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还没有确立发挥各种教育媒体作用的观念。3.对教育媒体如何跟课堂教学和教室环境设计三者相适应的研究相当肤浅。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1)教师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缺乏,导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低,缺乏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指导。(2)适用于校园辅助教育的软件资源太少,软件建设思路不明,课件制作问题上认识有偏差,
3、受上级各种评比活动的导向影响较大。(3)骨干学科带头人对信息技术指导和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缺乏相应的教科研活动带动应用的开展。(4)信息设备不足,无法发挥应有功能。(5)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评估、教学管理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相应配套政策没跟上。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机制,采用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模式,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二)2020年度目标1.整校推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
4、提升,培养和发展教师信息化素养。到2021年底,完成混合式线上学习25课时和线下学生25学时,共50学时。教师提高多媒体学习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尝试混合学习环境的信息应用技术教学。2.扎实校本研修,缩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距,创新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发展。初步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强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不断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3.开展项目知识点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开展多技术融合课堂教学,使管理信息化,出台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已有的班级信息化教学设施。(三)主要措施1.组建信息化管理团队,明确职责。校长领衔并担当第一责任人,主
5、管校长或主任、学科骨干、信息技术教师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准确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校本研修方案。出台学校信息化相关制度,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构建教师信息化发展“校长带动全员行动”新机制。由制度管理向自觉成长转变。2.组建信息化实践团队,理论转化成果。以“激发教师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为载体,进行学科课程与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的课题研究项目提升,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创新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实现教师全员信息化素养成长,促进教育教学实践与信息技术现代化的融合创新。3.进行信息化能力攻关,以点带面。以项目规划的多项基本能力
6、点为重点,教师根据自身个性特征进行适切发展定位,按测评标准自主选择,创新成长。特别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和学生指导、学生评价上,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用现代化的技术指导、服务信息化教学。4.实效信息化行动典范,促进教师成长。对信息化项目、信息化能力、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教学融合等内容进行专项竞赛和成果汇报,通过学科带动、同目标发展和帮扶示范,成长信息化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和项目带头人,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合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梯次结构。5.以活动为载体,重在互相学习。借助“专题培训”、“一师一优课”“大练功大比武”以及校本“课题研究汇报课”和“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等活动,助力全面提升基础上的个性
7、特长。建设并促进信息化融合发展资源及成果。6.构建信息化测评体系,助推发展。细化、量化信息化素养成长项目、能力点及其标准,通过清晰完整可视化可操作的标准,让教师看到成长的内容、载体及实践行动表象,创新适合自己的信息化素养成长,引领激励全员达标式成长。7.有效开展学习模式,落实学习计划。按照上级“线上+线下”的学习路径要求,构建规划个人发展时间表、任务表、目标表,让教师有的放矢的夯实行动,促进信息化教学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在2021年完成每名教师线上学习25学时、线下信息化教学实践25学时的任务。8.提升信息化硬件品质,与时俱进。一是个人信息设备的自主提格升级,如人人班班对微信、一键投屏、希沃助
8、手、优化大师、作业盒子等软件的兼容与安装。二是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与时更新,如校园网建设、网络教室建设、学校服务器的增容、全校资源共享平台搭建等。(四)组织保障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学校各层干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校长要全面负责信息技术2.0校本研修工作,明确任务,逐级负责,按时完成研修任务。2.强化管理,精心组织实施。要卓有成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必须注重校本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做好培训记录,健全培训档案和教师成长档案。要加强过程性督导检查,积极引导、鼓励
9、和支持教师参加培训,抓落实,求实效。3.落实经费,保障培训条件。教师培训所需经费学校应统筹考虑,优先安排;加强多媒体教室的建设,管好用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国家投入的相关设施设备加快校园网和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努力为校本培训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各项培训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情况1.学校教室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环境。2.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大部分为初级职称为主,有少部分的中级教师。3.教师都掌握基本的信息教育技术。4.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教学软件的深层次应用不够。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三年实施安排第一年:2020年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运行责任机制,以区县推进为
10、重点,落实整校推进。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跟进、注重实效的示范带动体系,做到推进有样板引领,实施有经验借鉴。第二年:2021年坚持分类指导,按照“注重创新、尊重差异、倾斜乡村、均衡推进”的原则,面向不同地区不同信息技术环境的学校,分类设计, 精准指导。通过“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选学课程、实践应用、完成学分、持续研修”等培训模式,以学科教学信息化为重点,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第三年:到 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 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用整 校推进、试点引领、分类推进的思路, 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实现规划的问题解决和保
11、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各级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的组织管理和支持服务等职能,确定专门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级规划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实施培训项目,加强监测评估。 (二)明确主体责任。县级要明确主体责任,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电教、科研、培训等机构资源,科学统筹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有效遴选学员,加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和网络平台建设,打造本地骨干培训者和项目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定目标和规划,组织开展校本研训,支持教师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 升培训,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学分要求,提高
12、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落实经费保障。省上通过“国培计划”等项目, 支持开展校长领导力培训、省市级培训团队培训、省级试点校管理团队培训、省级试点校骨干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以点带面,推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通过安排省级专项经费,支持能力提升工程管理平台、资源平台、测评系统的建设,支持专项创新项目、资源建设和成果推广等。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多方筹措资金,有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支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和经验推广。(四)做好监管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监管、评估和督导责任。省教育厅负责对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团队推进实施能力提升工程进行过程监管、督导。省、市级工程办要采取专家抽检评估、参训教师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的监管评估及督导工作。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自我测评,对全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 (五)建立激励机制。对全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的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作为教师资格认证、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依据。将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和校本应用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办学水平和考核指标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