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19世纪初英法的经济学说引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其演变中,经过了两个基本阶段: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属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产物。随着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科学研究愈来愈与资产阶级利益不相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就完全抛弃了科学的研究,转而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动的辩护,于是,庸俗政治经济学逐渐代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统治地位。庸俗政治经济学与古典政治经济学都庸俗政治经济学与古典政治经济学都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说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说,但是由于所处的历史不同,它们之间有着如下的区别:第一,资产阶
2、级古典经济学家虽然有其阶级局限性,但是仍然不失为资本主义实际情况的科学研究者,与此相反,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为了资本家阶级的狭隘的阶级利益而替资本主义辩护,蓄意抹煞资本主义的矛盾,捏造出形形色色的无稽谰言来粉饰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第二,与古典政治经济学不同,庸俗政治经济学不去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而只限于描述从经济现象表面所见到的似是而非的外在联系。庸俗政治经济学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它的最早的代表是法国的萨伊、英国的马尔萨斯,以及后来的詹姆斯穆勒、麦克库洛赫、西尼尔、巴师夏等。这一时期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在外表上仍然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信徒和继承
3、人,实际上他们是把古典政治经济学加以庸俗化。本章结构萨伊的经济学说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李嘉图学派的解体第一节 萨伊的经济学说一、生平、著作及时代背景 1、时代背景 十八世纪末,在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但是,随着这个革命的深入和发展,法国资产阶级却愈来愈为这个革命所吓倒,使得他们急剧地改变了斗争方向,走上了反对革命的道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以重农学派为代表的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庸俗化的进程。萨伊就是这一经济思潮的带头人。他以斯密学说解释人的面目出现,创造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庸俗理论体系。2、生
4、平和著作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Jean-Baptiste SayBaptiste Say,17671767181832)生于法国里昂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商业。随后赴英国伦敦附近一商业学校求学,得以目睹英国产业革命的情况,并接触到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时,他正在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任职,拥护当时大资产阶级的执政,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并一度从军。雅各宾派上台后,他感到不满转而反对革命。法国庸俗政洽经济学创始人萨伊与李嘉图是同一时代的人。17941799年,萨伊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的主编,于该刊发表经济文章,批评国民大会活动,得到拿破仑(17691821)的赏识,被委
5、任为法官,又临时派往财政委员会工作。1803年,他出版论政治经济学,或略论财富是怎样产生、分配和消费的(简称简称政治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概论)(A(A Treatise on Political EconomyTreatise on Political Economy)一书,该著作多次再版,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几十年来一直是美国经济学课程的标准教材。书中宣扬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批评了拿破仑的财政和外贸政策,由于拒绝拿破仑要他彻底修改全书的要求而被降职,最后被迫辞去公职。1805年他与别人合伙开办机器纺纱厂,至1813年停办。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他又受到重视,被派往英国考察工业。1816年起
6、先后在法国阿森尼大学和工艺学院讲授政治经济学,他把讲稿整理为实用政治经济学实用政治经济学全教程全教程(共6卷),在18281829年间出版。1830年萨伊还担任过法兰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1832年11月15日于巴黎逝世。他的主要著作除上述二书外,还有政治经济学入门(1815)、关于政治经济学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商业普遍萧条的原因给马尔萨斯先生的信(1820)、政治经济学杂录和通讯(1833)。在萨伊的众多著作中,政治经济学概论影响最大。该书由导论和第一篇财富的生产,第二篇财富的分配,第三篇财富的消费共四部分组成,共3篇42章。导论规定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财富的生产除了论述生产领域的
7、问题外,还论述了商品流通,对外贸易和货币等问题。财富的分配中提出了分配的对象是价值的理论。财富的消费提到了个人消费并重点探讨了公共消费。该书出版问世后,在欧洲大陆发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科学王子科学王子”、斯密的斯密的“伟大继承者伟大继承者”和欧洲大欧洲大陆的政治经济学权威陆的政治经济学权威。但是,人们的对萨伊的看法却大不相同。马克思认为萨伊是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他指出:“萨伊就把亚当斯密著作中这里或那里渗透的庸俗观念分离出来,并作为特殊的结晶和亚当斯密并存。”李嘉图认为,“萨伊先生是大陆著作家中首先正确认识并运用斯密原理的人,。”美国总统杰弗逊高度评价萨伊,愿意在新建立的弗吉尼亚大学向
8、他提供政治经济学教授职位,他认为萨伊的书比国富论来得更加“简洁和合理”。二、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三分法”萨伊区分了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认为前者是研究社会秩序所根据的原则,是“阐述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以及各国相互关系的科学”,后者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这就是所谓的“三分法三分法”。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的开端写道:“严格地局限于研究社会秩序所根据的原则的政治学,在长久时间内,和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消费的政治经济学混为一谈。”即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阐明财富是如何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义为阐明财富是如何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科学。科学。萨伊还把政治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相比
9、拟,认为是实验科学的一部分。他认为,科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叙述科学叙述科学,它告诉人们物体的正确知识,如植物学或博物学;另一类是实验科学实验科学,阐明事件是怎样发生的,如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政治经济学是实验科学的一部分,是说明有关财富的是怎样发生的。并且还认为它和数学一样,是由一些基本定律以及由这些定律演绎出来的结论所组成。在他看来,一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政治经济学。三、萨伊的效用价值论萨伊认为,任何社会的生产都离不开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生产就是三要素共同协作,使自然界的各种物质适宜于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重农学派认为生产是物质本身的增加,萨伊认为:“物质不是人力所能创造,物质
10、的量也不会忽增忽减。人力所能做到的只不过改变已经存在的物质形态。所改成的新形态,或提供此前所不具有的效用,或只是扩大原有的效用。”“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萨伊认为,既然三要素共同生产效用,也就共同创造价值,因为“当人们承认某东西的价值时,所根据的总是它的有用性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价值的测度。“价格是测量物品价值的尺度,而物品的价值又是测量物品效用的尺度。”也就是说,每件商品的价值量可以由市场的价格确定。而生产商品的各要素的价值自然也可以同样的方式来确定:工资等于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利息等于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地租等于土地所创造的价值,即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价值
11、。这三者又是企业家为进行生产需要在市场购买或租用三要素所要会出的费用,也就是说,生产费用决定价值。市场价格是受供求及其它影响价格的因素而变动的,因此价值又要用随时变动的价格来测定。由此可见,萨伊的分析在逻辑上陷入了混乱。起初是效用决定价值,随后是生产费用、市场价格、供求关系等都可以决定或影响价值。归根结底,萨伊的价值论不过是三种收入构成的生产费用论、供求论再加上效用论的混合体。萨伊的价值理论虽然混乱,但他在论述价值生产中各种不同的劳动时,把劳动分为三类:一是研究规律和自然趋势的科学家的劳动;二是应用科学家的知识而创造新产品的农场主、工厂主和商人的劳动;三是在前两种人的指挥和监督下生产产品的工人
12、劳动。他认为,产品是三种劳动的成果,这三种劳动都属于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萨伊的这种分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四、萨伊的分配理论萨伊的分配理论是以生产三要素为基础的。三要素在生产中都提供了服务,创造了价值或效用,就必然有三种收入: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即“三位一体”公式(马克思)。按照这个公式,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为:工资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提供了服务所得到的合理报酬,他们没有受到剥削,也不应该要求得到更多的产品。利息是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因此,也是合理的。土地供人们使用,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因此,地租收入同样是合理的。由于“三位一体”公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对后来
13、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具有重大影响,被许多人所接受。萨伊把利润再分成两部分:一是“资本的利息”,二是“使用资本的劳动的利润”。前者是对资本的效用所付的租金,是对资本的报酬,称之为利息;后者是以对资本家经营企业的报酬,称为企业家的“工资”。他认为企业家的“智力和才能”应当得到报酬。甚至工人的技能也是一种“资本积累”,也会获得象企业家那样的报酬,他称为“劳动利润”。萨伊是较早区分资本家和企业家的经济学家。认为产业需要有科学家、企业家和工人,然而中心人物则是企业家。五、萨伊的销售理论萨伊的销售论在经济学说史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萨伊全部经济学中最主要的部分。它研究的是产品能否销售的问题,因此也可以称做实现论
14、。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认为生产和销售可能脱节,从而导致经济危机;萨伊则断然否认资本主义有发生全面经济危机的可能。关于经济危机。萨伊否认全面经济危机的理论,理由有三:一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具有自我调节机制,价格机制将使各种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趋向平衡。二是除价格机制外,资本主义市场的利息率能够调节消费、储蓄和投资,不到因消费不足而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因为:消费不足意味着储蓄的增加,储蓄的增加将使利息率下降,利息率下降将促进投资的增加,这样,消费不足将为投资增加所带来的需求相抵销。三是商品是用商品来购买的,即所谓“萨伊定律”(Say law)。这是萨伊销售论的核心。萨伊认为,商品交换的最初形态是使用价值
15、不同的商品直接交换。有了货币充当媒介后,情况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因为,货币只在瞬间起作用,最终还是以商品购买商品。因此,卖主同时也是买主,供给本身就会创造出需求,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发生的。从“萨伊定律”,萨伊还推出四个结论:第一、“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便销售的越快、越多和越广泛。”某种商品之所以有时难以销售,除了因为它的生产过多外,还因为别的产品生产过少。因此,萨伊不承认生产过剩,而只承认生产不足造成危机。第二、“每个人都和全体的共同繁荣有利害关系。一个企业办得成功,就可以帮助别的企业也达到成功。个人他的周围人越发达,他就能得到越丰厚的报酬,能够越容易找到工作。一个在落后
16、社会无所作为地度日的有才能的人,一到有充裕财力的兴隆社会,就能找到许许多多方法来施展他的才能,”萨伊认为工业与农业、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关系也是如此。资本主义世界不存在矛盾和冲突,一切都是和谐的。第三、“购买与输入外国货物决不至于损害国内或本国产业和生产。因此,萨伊反对保护关税,提倡自由贸易。”第四、“仅仅鼓励消费并无益于商业,因为因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的手段,我们已经看到,只有生产能提供供给的手段。所以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鼓励消费是拙劣的政策。”萨伊的这个观占是站在工业资产阶级立场上,反对马尔萨斯等人维护贵族阶级的奢侈消费的。他想限制这种消费。同时,这个结论也还有反对官僚
17、机构过度消费的用意。第二节 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一、马尔萨斯的生平与著作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英国经济学家。出生于英国萨兰州一个土地贵族家庭。1784年入剑桥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1798年加入英国教会的僧籍,任牧师。1799年到欧洲一些国家调查人口问题。1805年任黑利伯里学院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1819年马尔萨斯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798年,马尔萨斯在萨兰州当牧师时匿名发表人口原理(亦作人口论)的小册子(全名为论影响于社会将来进步的人口原理,反对葛德文、孔多塞和其它作家思想的评价),引起轰动。1803年,他又用真名出版了人口原理第2版(A
18、n A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马尔萨斯是以人口论闻名于世的,他的经济学因凯恩斯的高度赞扬而为经济理论界所重视。主要著作除人口原理外,还有关于谷物法的短文集(1814-1815),地租的性质与发展的研究(1815)、济贫法(1817)、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价值的尺度(1823)、政治经济学定义(1827)等。二、人口理论背景。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十八世纪末英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英国在十八世纪下半期在农村剥夺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正接近完成,同时开始了工业革命,到十八世纪末工业革命达到高潮。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机器大工业的技
19、术基础,然而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造成了人数众多的小生产者的破产和工人的失业,因而使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达到十分尖锐的地步。与此同时,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法国革命的风暴对英国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它大大地促进了英国人民的斗争热情,十八世纪最后几年间,在英国就掀起了社会改革运动,并出现了一些批判私有制的著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人物有威廉葛德文和法国的孔多塞。马尔萨斯不同意他们把社会灾难归结于社会制度的思想,而认为贫困来源于人口的增长。已有研究。重商主义主张促进人口增殖的,把人口稠密或众多看作国力所在;重农主义已感到人口增长会超过财富增长;斯密在分析工资时,特别提到,在文明社会下层,生活资料的缺乏限制人类
20、增值,并且认为人口过剩时资本积累停顿或缓慢的结果;斯图亚特在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1767)中曾论证了人口数量与食品等生活资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罗伯特华莱士(Robert Wallace,16291771)力图证明人口按几何比例增长的规律,他还指出阻碍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道德原因;汤森(17391816)论述了人口增长有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趋势;另外,安德森还发现了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资本主义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已有研究为马尔萨斯提供了专门研究人口问题的前提与条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以人的两个“本性”开始的。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马尔萨
21、斯从“两个公理”出发,提出了他的人口论的核心命题,即“两个级数”命题。即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增长总是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既然人口和粮食存在着不同的增长率,两者间的平衡就必然会被打破。但是,“按照人类生存必须食物的自然法则,这两个平衡的结果,必须保持平衡。”由于生活资料的增长,受到土地有限性的限制,因此,保持两者平衡的唯一出路就是抑制人口的增长。马尔萨斯认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是有自然规律限制的,在人口增加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两者间出现不平衡的时候,自然规律必然使两者之间恢复平衡,所以就发生贫困和罪恶来限制人口的增加。在人口原理第一版第七章的末尾,马尔萨斯把对于
22、人口问题的全部见解归结为如下三个命题:1、“人口的增加,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2、“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也常随着增加”,3、“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得与生活资料保持均衡”。在人口原理第二版中,马尔萨斯对抑制人口除了贫困和罪恶等直接抑制手段外,又增加了所谓“道德抑制”,即主张无力赡养子女者不要结婚(或晚婚)。马尔萨斯荒谬地声称,如果不实行道德抑制,那么人类的贫困和罪恶就无从解除。并且认为,贫困、罪恶、战争、道德等因素可以节制人口的增长,并使人口与物质资料保持在同一水平上。马尔萨斯自始反对英国当时实行的济贫法。他认为济贫法不仅不能增加维持人口食物,而且增加人口,
23、有害无益,应予以取消,而代之以“贫民习艺所”。1834年,英国资产阶级就根据马尔萨斯的思想撤销了1601年以来的旧济贫法,并制定了一项新济贫法。新济贫法规定:取消一切金钱的或实物的救济,而只承认一种救济方式即把穷人收容到当时已在各地迅速建立起来的习艺所里。这种习艺所使被“救济”的人负担极其繁重的劳动和备受折磨,英国人民曾正当地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三、价值论、利润和地租论在价值理论上,马尔萨斯沿着斯密的思路,但又不同于斯密,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加以发挥,同时吸收了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马尔萨斯把商品的价值分为“名义交换价值”和“内在的交换价值”:前者指“以贵金属来估
24、量的价值”即价格;后者指“由内在原因所产生的购买力”,即“由供求对比情况和通常由基本生产费用所决定的商品的估价”。关于价值的决定。他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商品的估价总是决定于基本的生产成本“。这种交换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商品的主观“估价”,而估价的依据,一是对该商品的“占有欲望”,二是“获得的困难”。最终“总是决定于需求和供给的相对状况”,“决定于基本的生产成本”,除垄断商品外,马尔萨斯认为,一般商品的价格往往会随着由工资、利润和地租所构成的生产费用的增减而涨落,但这与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原理并不矛盾,因为,两者是一致的。生产费用减少时,价格之所以下降是因为这时会出现供给过剩;生产费
25、用增加时,价格之所以上涨,是因为这时会出现供给不足。由此,他作出结论说:“供求关系就是决定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的最主要的因素,而生产费用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也就是仅仅在影响供求的通常关系的场合,才能对价格发生影响。”马尔萨斯在其价值论的基础上认为,利润是国民收入中归于资本家的部分,是商品价值扣除各种垫支后的余额。他说:“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利润率的变动决定于该商品出卖后的价值和已知的垫支价值之间的产额,而这差额的大小总是决定于供求情况的。”马尔萨斯把地租定义为“总产品价值中扣除各种耕种费用后归于地主的部分,”或者说,总产品价值“扣除劳动工资和耕种投资利润的剩余部分”。用货币来计算,就是总产品价格
26、中超过生产费用的余额。这个余额的形成,马尔萨斯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也是主要的,是土地的性质,基于这种性质,土地能够生产比维持耕种者的需要还多的生活必需品。第二、是生活必需品所特有的性质,基于这种性质,生活必需品在适当分配以后,就能够产生出它自身的需求,或者能够按其产量的多寡而养成若干的需求者。第三、肥沃土地的相对稀少性,或是天然的或是人为的。肥沃土地有限,因而肥沃土地生产的生活必需品比劣等地多,从而能得到较多的报酬。李嘉图认为地租增长对资本主义生产不利,而马尔萨斯则认为地租增长是社会繁荣进步的标志。马尔萨斯的结论:造成地租增长的以上四个原因,即“资本积累、人口的增加、农业的改良,以及由于国外
27、需求的扩大或者国内工商业的发展而引起的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上涨”乃是“繁荣的财富增长的最确实的标志”,因而地租的增长就是社会的利益。如果用法律,如废除谷物法,来降低农产品价格,从而减少乃至取消地租,就会导致社会发展的停滞。针对当时工业资产阶级废除谷物法的要求,马尔萨斯竭力为谷物法辩护。马尔萨斯承认,由于所谓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在英国增加谷物生产,势必引起单位成本的提高。但是,这是为要使英国在粮食上实现自给自足所应付的代价。在他看来,英国作为一个大国,“很容易引起其它国家嫉妒,如果其人民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要依靠外国谷物供养,那么在紧急需要的时候这种最重要的供应就有突然被截断的危险。除此以外,马尔萨
28、斯认为废除谷物法虽然会促进工业的发展,可是“不应该由此推论,工业制度不会发展得过分的,或者说它所带来的流弊在超过某一限度之后,不可能多于它的优点他根据他的人口理论,断言开放口岸的结果,会使谷物价格低残,刺激人门增长,从而引起下层阶级生活状况的恶化。在马尔萨斯看来,谷物贸易的限制政策给社会的各个阶级都带来利益和幸福。因此,他主张对进口的谷物征收“一种保护性的和有利的课税”,并继续实行谷物出口的补贴制度。四、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在马尔萨斯那个时代,经济危机是一个引起人们重视和讨论的重要问题,在争论中,马尔萨斯认为存在危机产生必然性的一方,他所提出的理论被成为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根据马尔萨斯的看法,生
29、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是生产发展的条件。如果有效需求(即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不足,就会出现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马尔萨斯批评了李嘉图和萨伊否认普遍生产过剩危机的观点。在马尔萨斯看来,资本主义生产为了顺利进行,必须维持足够的“有效需求”,也就是必须使消费者有足够的购买力,以实现资本家的利润,并购买生产出来的全部商品。他断言过快的资本积累,势必会因商品生产增长的速度超过为购买它们所必需的购买力的增加,结果引起“有效需求”的相对缺乏而形成商品的“普遍过剩”。马尔萨斯断言,要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或者说要对全部商品提供有效需求,仅仅依靠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收入是不可能的。社会总产品价值要得以实
30、现,就必须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个不从事物质生产,从生产商品而对商品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只买不卖,或者说只求不供,因而能弥补有效需求不足。他认为,这种纯粹的消费者由三类人组成:首先,“地主无疑地属于显著地位”。因为他们不仅不生产商品,而且,由于接受了“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有能力购买和消费商品:其次,地主“所养活的大批从事私人服务的人手”。他说,地主个人的消费是有限的,没有大批奴仆的“帮助”是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消费的;第三、其他“非生产劳动者”即由赋税维持的政治家、军人、牧师等等,以及靠公债利息为生的人。第三节 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一、概述 自从马尔萨斯发动了对李嘉图学说的进攻以后,英国
31、经济学界就围绕李嘉图学说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从1820年到1830年这段时间,如马克思所指出,在英国,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科学活动极为活跃。当时资本主义大工业还刚刚脱离它的幼稚时期;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还隐藏在产业资本与土地贵族之间的矛盾的后面。虽然李嘉图的学说已被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来攻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这还是例外的现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李嘉图的学说还被产业资产阶级认为是反对土地贵族阶级的可靠武器。从而引起了理论战线上的激烈的斗争。当时英国的经济学界分成了两个集团。一个集团是李嘉图学说的反对者,包括马尔萨斯、贝利(Samuel Bailey)、托伦斯(Robert Torrens),他们利用李
32、嘉图理论中的矛盾,企图证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而另一个以詹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为代表的集团,则竭力维护李嘉图的学说。但是除了个别观点以外,李嘉图的信徒们并没有促进李嘉图学说的发展。相反地,因为他们坚持把李嘉图的学说看成是一种绝对完善的体系,不仅没能克服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中的矛盾,反而丢失了李嘉图理论中的科学的合理的因素,这被马克思称为对李嘉图学说的庸俗化,并表明李嘉图学派的解体。李嘉图的整个体系的出发点是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理论,但是他的学说存在着两个无法克服的矛盾:(一)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规律同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二)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规律同劳动与资本相交换
33、之间的矛盾。就李嘉图体系中的第一个矛盾来说,无论是李嘉图本人及其维护者,以及李嘉图的反对者,都不是在一般形态中发现的,而是在个别场合发现的。在当时的论战中,这一矛盾表现在新葡萄酒和陈葡萄酒的价格问题上。生产新葡萄酒和陈葡萄酒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相同的,然而陈葡萄酒却比新葡萄酒贵得多。李嘉图的反对者利用这个例子,力图驳倒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二、詹姆斯穆勒的经济学说(一)生平与著作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17731836),英国的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出生于苏格兰,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担任过牧师、家庭教师、东印度公司的雇员,并长期在伦敦著书立说。穆勒的主要经济著作,是182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
34、纲要。他是边沁的功利主义的信徒,曾在1829年出版人类心理现象的分析(Analysis of the Phenomena of the Human Mind),系统阐述了边沁的哲学。他还出版了印度史),作为历史学家而闻名于学术界。詹姆斯穆勒的经济思想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学纲要一书中。这部著作由导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范围和内容的划分)和生产章、分配章、交换、消费章构成,从而在经济学说史上首次提出了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四分法。政治经济学纲要总的来看具有一种外在形式上的逻辑一贯性,因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通俗教科书性质。穆勒在学说史上是第一个系统地阐述李嘉图理论的人。并且某些方面
35、推进了李嘉图理论。但他在为李嘉图体系的矛盾辩解时,却背离了、动摇了李嘉图理论的基石劳动价值论。(二)詹姆斯穆勒解决李嘉图体系矛盾的尝试“用手直接去做的劳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生产新葡萄酒时所耗费的全部资本仍然“劳动”着,因此葡萄酒贮藏于地窖中的整个时间,它的价值也仍然增长。按照穆勒的意见,创造价值的不仅有直接劳动,而且还有积累劳动。他根据李嘉图的关于资本就是积累劳动的说法,把资本看成是劳动的一种形态。他认为劳动和资本,一个是直接劳动,别一个是蓄积劳动。在穆勒看来,因为资本也是一种劳动,所以资本也创造价值。穆勒在解决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同价值规律的矛盾时,按照李嘉图的观点,把资本与劳动的交换看成是积
36、蓄劳动和直接劳动的交换。但是,他认为,工人和资本家是生产物的共同所有者;在产品还没有生产之前,资本家为了劳动者生活的方便,已将劳动者应得的一部分生产物用货币预先支付了,这种垫支就是工资;劳动者要为此支付利息,这就形成了作为贷者的资本家的利润。穆勒把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关系说成一种特殊的借贷关系,并把利润从利息中引伸出来,显然背离了李嘉图的理论。三、麦克库洛赫的经济学说(一)生平与著作 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John Remsay McCulloch,17891864),英国经济学家,也是著名的统计学家和政治经济学文献收集家。出生于苏格兰的威格顿郡,毕业在爱丁堡大学,先学法律,后转为学习过政治经
37、济学。1824年任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先后担任过爱丁堡评论经济书刊首席评论家、苏格兰人编辑、英国文书局审计员。他的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原理(1825)、论赋税和公债制度的原理及实际影响(1845)、政治经济学文献(1845)等。(二)麦克库洛赫解决李嘉图体系矛盾的尝试在穆勒看来,积累劳动能够劳动和创造价值,而麦克库洛赫则更进一步,认为畜类和自然力量也在劳动和创造价值。在他看来,因为劳动不仅包括真正劳动的耗费,而且也包括机器“劳动”和自然本身的作用。它们也创造价值,所以等量资本应当得到等量利润。在他看来,陈葡萄酒的价值增殖完全是由于自然力本身的作用力在酒桶内较长时间(相对新酒的窖藏时间而言
38、)的劳动的结果。因而陈酒所包含的总劳动量(包括窖藏时期的自然力的劳动)比新酒所包含的劳动量要大。麦克库洛赫提出“真实价值”和“相对价值”,企图以此来克服价值规律与资本和雇佣劳动相交换的矛盾,他说:“一个商品的真实价值总是取决于、并且完全相应于生产它或获得它时所需要的劳动量;”“一个商品的相对价值决定于、并且完全相应于它将交换到的任何其他商品的量或劳动量。”在不受外部影响即供求一致的自然市场内,资本与劳动的交换也与其他一般商品之间的交换一样,是一种等价交换。相对价值也就等于真实价值。但是,麦克库洛赫不能回避利润存在这一事实。他又作了补充说明:在现实市场中,商品之间的交换(包括资本和劳动的交换)是不等价的。“相对价值”常高于“真实价值”,商品购买到的劳动常高于生产该商品时耗费的劳动,而利润则是二者之间的差额。他说:“一个为一定量劳动所生产的商品,绝不会交换到或买到生产客观存在所费的完全等量的劳动,”“事实上,它总是交换到多一点,这个多余的部分便构成利润。没有一个资本家愿意把已经制成的一定量的劳动产品,来交换尚待制造的同量劳动产品。这等于不收取利息的贷款。”这样,麦克库洛赫也同李嘉图的反对者一样,把利润归结为让渡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