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六章.pptx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529681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23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六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六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六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六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六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篇第三篇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思想第五章“法先王”以重建社会秩序的孔孟儒家社会思想第六章“法自然”以恢复社会秩序的老庄道家社会思想第七章 颠覆传统以重建社会秩序的墨家、杨朱社会思想第八章“法后王”以改造社会秩序的荀子及韩非法家社会思想 第六章第六章 “法自然法自然”以恢复社会秩序的老庄道家社会思想以恢复社会秩序的老庄道家社会思想第六章第六章 “法自然法自然”以恢复社会秩序的老庄道家社会思想以恢复社会秩序的老庄道家社会思想l第一第一节节 老子的社会思想老子的社会思想l第二第二节节 庄子的社会思想庄子的社会思想第一节第一节 老老子的社会思想子的社会思想第一第一节、老子的社会

2、思想节、老子的社会思想l理想社会的模式:小国寡民理想社会的模式:小国寡民l社会行为模式:寡欲、无知、知足社会行为模式:寡欲、无知、知足l社会管理模式:愚民与无为社会管理模式:愚民与无为老子其人老子其人史书中关于老子身世的记载大多语焉不详或互相矛盾。一种说法是,老子是老聃,周朝的史官,生活与春秋末叶,大约生于公元前576年前后,与孔子同时并长于孔子;另一种说法是,老子是老莱子;最后一种说法是,老子就是周太史詹。近代学者关于老子的考证大约可分为两派:多数学者认为老子是春秋时代人,梁启超、钱穆则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人。一、理想的社会模式:小国寡民一、理想的社会模式:小国寡民提出原因:老子厌恶兵连祸结,

3、人民饥寒交迫的社会。因此,他代表农民小私有者的利益,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模式。老子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一、理想的社会模式:小国寡民一、理想的社会模式:小国寡民老子的理想社会,实际是一个封闭型的小型社区。整个社区规模不大,人口也不多,但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安稳富足。人们文化不高,生活简单,既用不着机械,也用不着文字。他们不知不识,全听自然的支配。嵇文甫评价道:这样一个社会,是自然的,不是文明的;是自由的,不是强权的;是自

4、给的,不是交易的;是静止的,不是活跃的;是小规模的,不是大规模的。一、理想的社会模式:小国寡民一、理想的社会模式:小国寡民小国寡民社会的构想,反映了小私有者自给自足,安于现状的特征,也表现了,他们在社会变革的大风大浪之中消极退避的心理状态。老子设计了一个理想的乐园,作为他们企图逃避现实斗争的思想避难所。虽然老子所构想的小国寡民社会模式,是在受到当时流传的原始社会的社会状况的启发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他并不是让历史倒退,回到原始氏族上去。因此,我们不能简单说,老子关于小国寡民理想社会的思想是落后的、保守的、倒退的,等等。而应看到,这是当时农民小私有者痛苦生活的折射。虽然从根本上说,它是消极的,但是在

5、当时的社会状况之下,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二、社会行为模式二、社会行为模式老子反对儒家的社会伦理思想,认为社会伦理规范的出现都是社会混乱以后的产物。自然秩序破坏了,才需要儒家提出的仁义来恢复,如果大道行,社会上没有人与人的对立,人们互敬互爱,便不需要蛇蝎社会伦理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第三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二、社会行为模式二、社会行为模式老子认为要解决社会上的问题,实现理想社会化,首先要从根本上抛弃各项社会伦理准则,所谓仁、义、礼、智、信等观念,是统治阶级调节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产物,如果没有社会冲

6、突,也就没有这些概念。老子要做的是让人们抛弃掉这些规范行为的观念,自觉地孝慈,而这样的孝慈才是真正的孝慈。要实现上述的目标,第一步是要使人们“少私寡欲”,要让人们寡欲,首先就要做到“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人们吃饱穿暖而没有什么欲望,四肢健壮而头脑简单。使人们寡欲,根本上还要使人们无知无求,老子认为民众的智慧越多,就越难治理,百姓只有无知才容易满足,人们都寡欲、知足、知止,没有争夺,天下自然大治。二、社会行为模式二、社会行为模式有欲望不自然使民寡欲行为规范社会矛盾知足无知自然二、社会行为模式二、社会行为模式老子的这一套寡欲、无知、知足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反映了老子对当时统治阶

7、级穷奢极欲、残酷剥削人民的反对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对当时正在兴起的新兴地主阶级争夺权力的反抗,但本质上是面对社会转型的现实,抱持一种趋于消极的态度。三、社会管理模式:愚民与无为三、社会管理模式:愚民与无为(一)“愚民”老子所谓“愚”,是一种混沌未开的淳朴状态。老子认为,使民众回归淳朴是治理社会的重要策略。方法上,社会治理如同养育小孩,要时不时哄他,要使人民在吃、喝、穿、住、睡觉、劳动中开开心心,就像婴儿的状态,即让他们的思想保持婴儿的纯洁。政策上,社会会不再重视贤能、珍贵、稀有等价值,民众将保持淳朴安定的状态,不会陷入争斗。在愚民工作没有完成之前,社会管理者首先要“自愚”,自己先回到淳朴真诚之

8、中,通达世事,大智若愚,自觉远离各种欲望的困扰。三、社会管理模式:愚民与无为三、社会管理模式:愚民与无为(二)“为无为”老子认为,得道的领导人(圣人)在管理社会时最根本的是要“为无为”。领导者应当“返璞归真”,心灵回到“无名之朴”。领导者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彻底放弃“有为”的想法,不弄权,不妄为。治理社会者越是想要有所作为,以有为的方法有作为,结果只会使社会产生问题,使社会难以治理,因此只有约束自己的行为,顺应天下的本质规律,才能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治大国若烹小鲜”,应该如同煎小鱼那样,保持足够的小心,否则就会因为治理行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动荡。治理社会又如同养育子女,身教重于言传,自己先做出

9、表率,人民必能归于正道。第二节第二节 庄子的社会思想庄子的社会思想第二节第二节 庄子的社会思想庄子的社会思想l论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论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l社会管理的方案社会管理的方案l论人的社会价值观念论人的社会价值观念l论处世及社会交往的态度论处世及社会交往的态度l理想社会模式理想社会模式庄子其人庄子其人 庄子,名周,字子修,战国时蒙人(今河南,安徽交界处)。和孟子同时,或稍晚于孟子。生卒年大约在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庄子一生贫寒,有一段时间曾做过蒙地的漆园吏。老庄思想一脉相通,但庄子也有自己的特点。庄子思想的核心是相对主义,社会思想则是悲观厌世的。记录庄子思想的著作有庄子一书,现存

10、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学者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己所做,其余是庄子后学的作品,不过总体看来,全书的思想还是基本一致的。一一、论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论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庄子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统治集团腐败无能,争权夺利的社会,这个社会善人少而恶人多,人们互相践踏,互相起亚,是社会自然秩序遭到破坏的乱世。庄子认为造成天下大乱,社会关系失和的原因就是人类社会的各种社会规范和文化。一一、论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论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第一,“仁义”对社会自然秩序的影响。庄子说,自从仁义成为一种价值之后,天下莫不疲于奔命,各个阶层均希望博取仁义之名以获得相关利益。社会对仁义的过分

11、关注和追求,改变了人的自然性,也使仁义变成蛊惑人心、扰乱天下秩序的因素。一一、论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论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第二,“举贤”、“任智”对社会自然秩序的影响。庄子说,由于社会要举贤,所以人们都争着当贤人,于是互相倾轧;由于社会上起用有智慧的人,于是人们机会各自用自己的“智”互相欺骗。因此,二者不仅不能带来好处,只能造成社会混乱。一一、论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论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第三,教育对社会自然秩序的影响。庄子指出,教育和知识的增长,给了人类破坏自然的力量,随之剖爱了秩序的自然性。一一、论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论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第四,社会控制对社会自然秩序的影响。庄子认为,人类的社会秩

12、序应任其自然,采用赏罚等社会控制手段,是有害而无益的。总之,一切社会问题都是由于人类社会中有各种文化、各种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他喟然长叹,人类社会每况愈下,以后将是一个“人相食”的社会,他看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前程是光明的。二二、社会管理的方案、社会管理的方案(一)以不治治天下 庄子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考察社会,认为人们虽然所好不同,但是都想社会秩序安定,着是社会秩序恢复和重建的根本力量,根本不需要什么“圣人”和“贤人”去治理它。只有人们都能心虚静,气平和,社会秩序才能走向大治。这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其基本原则是领导社会者无欲无求而天下自足,无所作为而万物自生。二、社会管理的方案二、社会管理的

13、方案(二)任其自然 庄子认为,“无为”就是不妄为,要按照万物本来的样子去做,而不是要人为改变什么。人都有其自然本性,如果社会限制了人的自然性,就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紊乱。因此要承认差异,尊重个性,任其自然,才能名实相副,权责相当,每个人才能获得幸福。二、社会管理的方案二、社会管理的方案(三)抛弃一切社会规范 这是无为而任其自然的另一面。要无为而治,任其自然,就不能由社会控制和社会规范存在。只有抛弃一切社会规范,才能恢复人类社会的自然状态,如果当权者意味手中掌握着经式法度,强制人们听命而教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二、社会管理的方案二、社会管理的方案(四)寡欲而不扰乱人心 庄子认为,人们通过各种手段,竭力

14、达到社会遵从的“富贵寿善”,实在是自讨苦吃,人们在满足欲望的同时,也把枷锁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所以,要管理社会,使其恢复自然秩序,就不要刺激人们的欲望。二、社会管理的方案二、社会管理的方案(五)抨击圣人,实行“坐忘”,恢复“常然”庄子认为,天地间本来就有自然的秩序,无需人为地进行管理,而孔子讲仁义等制约人们的行为,却扰乱了人性,因而他主张摒弃仁义和礼乐,取消一切束缚和几班,让社会和事物回到它的自然和本性上去。庄子认为使人们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摆脱出来的方法就是“心斋”和“坐忘”。“心斋”就是要静心定虑,默观万物的发生发展。“坐忘”就是忘掉名利地位及一切社会规范而达到忘掉自己存在的境界。坐忘三

15、部曲:忘仁义忘礼乐忘自身存在三三、论人的社会价值观念、论人的社会价值观念庄子认为,人不应该有任何社会价值观念,应以“有人之形,无人之情”要求自己,在参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同时,不以自己的好恶损伤心和身体,也不以道法自然来追求长寿,自得其得,自适其适,如此而已。没有社会价值观念,社会上的是是非非就不会在你身上有所反应了。三三、论人的社会价值观念、论人的社会价值观念庄子认为,好坏、善恶等社会评价并没有客观标准,主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去评价。退一步说,假使社会中有各种差别的话,那么各人所处的地位,都是天明运行的自然秩序的结果。明白了得失是因为天时和自然,人也就能够宠辱不惊,不再因为利害观念而不得超脱。三三

16、、论人的社会价值观念、论人的社会价值观念庄子认为人不仅要放弃社会价值观念,也应该放弃爱生恶死,没有生死观念最好。因为庄子认为一切社会现象之所以出现生死变化,只是时间作怪,在空间上本为一体,无所谓生,无所谓死。他甚至认为人生不如死,故此,追逐名利,争辩是非并无用处。四、论处世及社会交往的态度四、论处世及社会交往的态度处世态度:庄子深知,在乱世中追求幸福,躲避或换,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即便是讨生存,也委实有一套学问。所以,他采取的态度是,不求得福,但求免祸,在缝隙中讨生活。庄子山木中,大树因为枝繁叶茂而被砍伐,大雁因为不能鸣叫而被杀。跟从的弟子请教庄子:山木因为材质不好而幸存,大雁因为材质不好而被

17、杀,先生认为作良材好呢还是不材好呢?庄子笑说:我将处在良材与不材之间。四、论处世及社会交往的态度四、论处世及社会交往的态度社会交往态度:庄子的社会交往态度也是从保全自己出发。庄子分析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心理,指出:人们喜欢别人和自己思想、行为相同,而厌恶与自己不同,其用心在于出人头地。庄子还认为,社会中无论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如果相距不远,能直接交往,这样容易做到互相信任而亲顺,如果相距远了,就得用语言经人传达。与人交往,转达别人的话,只转达基本内容,剔除出于两喜或两怒的溢言,即可保全自己。要注重群体形成的原因以及社会交往的尺度。五、理想社会模式五、理想社会模式庄子的理想社会构想

18、,沿着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更推进了一步。庄子认为老子的理想社会不够理想,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明确“无为”的宗旨,他认为远古时代的社会更加美好,在赫胥氏时代,人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住下来不知干什么,行走不知往哪里去,吃饱了便四处游荡,这才是符合人的“常性”的。这个美好社会中的人民个个悠然自得,质朴纯直。五、理想社会模式五、理想社会模式庄子理想社会的几个特点:(一)庄子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人与禽兽杂居的社会。人们过着居处相连而不分彼此的群居式生活,但没有人造的居所。(二)人对自然界不进行任何改造。(三)这个社会的人没有私心和欲望。(四)这个社会没有任何社会规范,也没有社会等级和社会价值观念。人们都

19、无理智,无目的,自由自在地生活。1、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封闭型的小型社区。整个社区规模不大,人口也不多,但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安稳富足。人们文化不高,生活简单,既用不着机械,也用不着文字。他们不识不知,全听自然的支配。老子所构想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是在受到当时流传的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状况的启发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当时农民小私有者痛苦生活的折射。2、老子反对儒家的社会伦理思想,认为社会伦理规范的出现都是社会混乱以后的产物。要想实现理想社会,必须从根本上抛弃各项社会伦理准则。于是老子提出了一套寡欲、无知、知足的理论体系作为实现理想社会的步骤。3、在老子的理想社会模式中,也有社会管

20、理系统和社会管理人员,即他所谓的“圣人”。他认为圣人治理社会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愚民,二是要为无为。4、庄子认为,造成天下大乱,社会关系失和的原因,就是人类社会的各种社会规范和文化,其中包括“仁义”、“举贤”、“任智”、教育和社会控制。庄子提出的管理社会的方案的核心,不过是任其自然,无为而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以不治治天下;(2)任其自然;(3)抛弃一切社会规范;(4)寡欲而不扰乱人心;(5)抨击圣人,实行“坐忘”,恢复“常然”。5、庄子认为,人们不禁应该抛弃社会价值观念,而且应该放弃爱生恶死的观念。他主张顺乎自然,从社会的利害得失中超脱出来。惟其如此,社会上的一切混乱冲突才会

21、戛然而止。6、庄子的处世态度是:不求得福,但求免祸,在缝隙中讨生活。在社会交往态度方面,庄子主张从保全自己的目的出发;与人交往,转达别人的话,之转达基本内容;要十分注意群体结合的目的性;讲究社会交往的尺度。7、庄子理想社会的特点:(1)他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人与禽兽杂居的社会;(2)人对自然界不进行任何改造;(3)这个社会的人没有私心和欲望;(4)这个社会没有任何社会规范。8、与老子理想社会的差异:其一,老子的理想社会中是有“什伯之器”、“有舟舆”、“有甲兵”的,而在庄子的理想社会中,这一切是根本没有的。其二,老子的理想社会还有社区(“国”),到庄子的理想社会,已经是“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而根本没有什么“国”的概念了。其三,老子的理想社会中人们还养着鸡犬,而庄子的理想社会则是纯粹的任乎自然,根本没有什么家禽家畜之养了。从这里可以推想,老子的理想社会是有家庭生活的,而庄子的理想社会是根本没有家庭的。1、如何评价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模式?2、老子社会思想的实质是什么?3、如何评价庄子的处世态度与社会交往观?4、庄子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5、试比较老子与庄子社会思想之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六章.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