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年高考语文十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含答案和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随风2020 文档编号:529691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296 大小:1,0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9年高考语文十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含答案和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6页
2010-2019年高考语文十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含答案和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6页
2010-2019年高考语文十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含答案和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6页
2010-2019年高考语文十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含答案和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6页
2010-2019年高考语文十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含答案和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6页
亲,该文档总共2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语文语文 专题专题 论述论述类文本类文本 1 1.(20192019新课标新课标卷卷T T1 1- -3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 或早或晚, 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 为谁立言? 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 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 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

2、、艺术家困惑于现 实是如此宏大丰富, 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 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 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 大约是不难的, 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 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 许多人 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

3、雄 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 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今天,再 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 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 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 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

4、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 作家,还是上世纪 80 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 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 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 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 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 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 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

5、艺术家会深深感到, 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 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 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者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 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 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

6、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 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答案】B 【解析】A 项,曲解文意,且“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说法过于绝对,相关 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 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C 项,强加因果,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 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关信息在文 章第四段,原文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并不妨碍我们将他 以及他所代表的

7、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D 项, “无须考虑人民的娱 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说“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 一部分” 。故选 B。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8、,应先梳理文章的 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 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 项,对最后一段的论证中心理解错误,文章最后一 段论述的中心应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故选 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 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 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

9、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 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 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 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D 项, “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 推断错误, 原文最后一段说 “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 是好不好、精不精” ,强调文学家的创作重点在“精”也就是“质上” ,而没有说“少” 。故 选 D。 2.2.(20192019新课标新课标卷卷T T1

10、1- -3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 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 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 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 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 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 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 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 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 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 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 而且不为

11、一体所限, 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 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 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 曲江三章 同谷七歌等作中, 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北征 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 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 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 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 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

12、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 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 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 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 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 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 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 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 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 诗人中, 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 这正因杜甫

13、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 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 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 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 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 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 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 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 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 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 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

14、为其禀赋 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 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 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 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 的关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 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15、最后进行辨析。B 项, “他对古 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古今长短各种诗歌 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 ,并不是做出“正面评价” 。故选 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 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 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 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 传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

16、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 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 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 项,“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原 文第三段说“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 裕”。故选 D。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 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

17、者在情感态度上一 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 的平衡。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 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要扣住题干要点结合原文逐项判断。A 项,“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 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 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B 项, “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做出革新” 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列举一系列诗人要论证的观点是“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 入截取

18、,尽其所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C 项,“作者在 情感上一视同仁”曲解文意,从第三段的论述看,作者列举“逃避”和“被击败”这两 种回应危急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杜甫“正面担荷”这种应对方式的欣赏和肯 定。故选 D。 3 3. .(20192019新课标新课标卷卷T T1 1- -3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 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 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

19、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 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 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两不仅局 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 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 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 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

20、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 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 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 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 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 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 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 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

21、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 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 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 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 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 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 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 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

22、的保护与传承)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台舞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 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 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 看

23、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 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C 项“以防失去原有风格”分析错误,对传统艺术进 行西式改编,将会失去的是“本真的艺术特性”。故选 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D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

24、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 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 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项,文章没有对“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 作比较,因为二者都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都不是保护。故选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B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 值。 D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

25、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 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 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 项,“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 境,很难获得成功”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使其雅化)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 民俗文化内涵”,对能否获得成功,并未有明确的说明。B 项,“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 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说法缺少根据,文章中只是说“广大民众为庆贺 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 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 强的民俗色彩。并非所

26、有的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C 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 没有价值”说法错误,原文说这样“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故选 D。 4.4.(2019北京北京卷卷T16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6 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 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 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 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 于正常水平 1000 倍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 34 万种植物和 5200

27、 多种动物濒临灭绝, 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 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 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 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 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 物的种子难以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 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高楼大 厦林立,

28、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 10C 之多,这种热岛效 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 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 胁。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3 分) 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 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

29、的内容 较难,本题相对容易。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 析。注意是关于“生物多样性危机”。在原文第一段最后几句,A 项、B 项、C 项都是原文 的概括。由第二段最后一句可知 D 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而是“生物多样性危机” 的原因之一。故选 D。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B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程度。 C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 D这则材料反映了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担忧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30、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 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 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 果, 肯定否定不当、 强加因果, 曲解原文等。 A 项“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错, 原文“长 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生态环境及生物系 统遭受了严重破坏”可知不是“缓解”,恰恰是加剧了生物多样性危机。C 项由原文“城市 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可知张冠李戴。D 项“并提出 了应对策略”,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故选 B。 材料

31、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 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 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 束适应能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 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切普图评论道。这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在某些情 况下还有宏观进化。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 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联合国预计 21 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2030 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 140 万 平方千米;到 2050 年,城市居民

32、将新增 25 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 5000 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如今,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 的确,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 铁站楼梯等, 无处不在。 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 相较于鸟类的血液, 它们现在明显偏好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 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型城市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 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 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 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

33、种提供了多 样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 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 物, 而在野外, 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 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 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 一潜能还将不断得到激发。 (取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 3材料二说,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相比,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更 多。下列对其原因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城市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居地。 B城市中的生物得到了精心保护。 C

34、城市中有持续性的水源和食物。 D城市的冬季温度一般比乡村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 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 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 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B 项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其他各项 在第四段的最后三句话中都能找到,其中 A 项是原文的概括,C 项、D 项是原文的同义 转述。故选 B。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环境特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

35、 B材料二的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 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 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 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 项由材 料一“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 材料二“城市作为人类的产物”可知说法正 确。A 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错,于文无据,无中生有。B 项原文“着实令人惊 叹”、 “感到

36、不可思议”可知不是“忧虑”是“惊叹”。 D 项材料一“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 也是一大干扰因素”,材料二“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 寒”,可知观点不同。故选 C。 材料三 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 而一个物种若过于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也意味着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城市化 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 多伦多、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含弃了释放氣化物的能力。 释放氧化物可抵御来自食草动物的威胁,但抗寒性会降低。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温使得 积雪极易消融,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一项新的

37、研究表明,包 括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呈现 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夜行性増强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改变、繁殖能 力的降低等。关于组约市各公国白足鼠的研究发现,相比乡村白足鼠,城市白足鼠体内 涉及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现过度表达。 此种进化选择极有可能与在城市中能够轻易吃到 人类丢弃的油纸、吃剩的比萨饼和芝士汉堡有关。自 1940 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家 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増大,这或许是受路灯影响。路灯会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虫, 随着世代更替,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 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

38、见性低 的课 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投马克约翰逊强调说:我们观察到,一些物种在全世 界大部分城市中都呈现出趋同进化。在部分城市,物种未能顺利适应,个中缘由目前还 不得而知。 (取材于赵照熙等的相关文章) 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白车轴草为抵御积雪的覆盖而舍弃了释放钢化物的能力,这与城市高温有关。 B哺乳动物因夜行性增强而改变了习性,繁殖能力降低,这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C城市自足鼠可能因为吃了比萨饼等食物,涉及消化的某种基因出现过度表达。 D路灯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虫,家蝠或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増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

39、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 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 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 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 项原文“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 物的能力”、“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可知“为抵御积雪的覆盖” 错,是为了抵御积雪融化后的夜间冰冻。 6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说说这些观点 对你认识这一关系有何启发。(7 分) 【答案】观点: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 重要因素之一。材

40、料二认为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 保护生物多样性。材料三认为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生物进化 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 启发:三则材料关于“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的观点各有不同,启发我们要多 方面(辩证)看待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系 统的破坏,秉持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理念,保护地球家园。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整合能力。一样遵循阅读题答案在原文中的原则。考生需 审好题, 带着问题筛选答案, 本题答案应该在全部材料中找。 明确每则材料的侧重点 (其 实结合前面的题目也能大致了解每则材料的侧重点),要

41、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 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注意观点性的 句子,材料中有直接照搬,如果材料中没有明确观点性的句子,考生根据材料内容概括 即可。本题第二文要求谈启示,考查探究能力,考生的观点需要依托材料,言之成理即 可。 5 5. . (20192019天津卷天津卷T T5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 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 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 就是人类活动所必

42、需的一切东西。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 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 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 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 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 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所以,注意是 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

43、 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 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 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 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虽 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 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 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质 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因素。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 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44、。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 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当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会丧失。 因此,注意在为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面,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具有可 替代性、可分享性,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分享的。今天,人们要学会合 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节选自李志昌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有删改) 5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 的一项是( ) A资源包括材料、能源、时间、信息、注意力等,有狭义、广义之分,有的可以贮 存、节约,有的不能贮存、节约。 B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是认识过程

45、的开端,对人的各 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C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体现了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是 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 D在情况多变、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从事各种思 维活动,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 对象及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 文中圈出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比对。本题中,D 项,“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 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错误,“必须”一词过于绝对化,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 “没有高度发展

46、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 维活动”,选项忽略了“有效”一词,并非必须拥有,而是有了“高度发展的注意力” 可以让人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故选 D。 6下列语句的含义,不能 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是( ) A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B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C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 问,如本题要求选出“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注 意力”重要性的内容,再分析选项,看哪一项不

47、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从文中来看, “注意力”具有定向性,具有选择性和指向性。ACD 三项都能体现“注意力”的重要性, 如“右手画圆,左手化方,不能两成”说明注意力不能分散;“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 能两听而聪”是说明注意力具有定向性,不能分散;“用心一也”也是表明注意力的指 向性。只有 B 项,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是说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与注意力“定向性” 不一致,不能体现“注意力”的重要性。故选 B。 7下面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 A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不可替代,不可分享,因此可以和物质、能 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 B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注意力也是一种重要资源

48、。在任何时候,人的注意力都是 一种稀缺资源。 C从注意力资源稀缺的角度看,在某些次要的或无关的方面,“信息闭塞”排除了 一些无谓的干扰,可能也是有好处的。 D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注意力是成功的要素,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 一事无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 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 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 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 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题中,A 项,“因此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 待”错误,文章第一段只是把人类资源分为两个部分,而“注意力”和“物质、能量等 能源”分属两大类,文中没有提到二者可以相提并论,选项前后内容之间强加因果。B 项,“在任何时候,”错误,“任何时候”这一说法太绝对,扩大范围。D 项, “不 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错误,这一说法太绝对。文章最后只是说“人 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但没有说不合理使用会如何。故选 C。 6.6.(20192019江苏江苏卷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单元知识复习.DOC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单元知识复习.DOC
  •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1 At the Airport-ppt课件-(含教案)--(编号:20181).zip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1 At the Airport-ppt课件-(含教案)--(编号:20181).zip
  •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2 Jenny's House-ppt课件-(含教案)--(编号:400dc).zip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2 Jenny's House-ppt课件-(含教案)--(编号:400dc).zip
  •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2 Jenny's House-ppt课件-(含教案)--(编号:22393).zip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2 Jenny's House-ppt课件-(含教案)--(编号:22393).zip
  •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2 Jenny's House-ppt课件-(含教案)--(编号:c1607).zip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2 Jenny's House-ppt课件-(含教案)--(编号:c1607).zip
  •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2 Jenny's House-ppt课件-(含教案+视频)-县级优课-(编号:7001a).zip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2 Jenny's House-ppt课件-(含教案+视频)-县级优课-(编号:7001a).zip
  •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2 Jenny's House-ppt课件-(含教案+视频+素材)--(编号:40016).zip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2 Jenny's House-ppt课件-(含教案+视频+素材)--(编号:40016).zip
  •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2 Jenny's House-ppt课件-(含教案+素材)--(编号:906b3).zip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2 Jenny's House-ppt课件-(含教案+素材)--(编号:906b3).zip
  •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3 Making Breakfast-ppt课件-(含教案)--(编号:806b8).zip 冀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2014年12月第1版)-小学英语-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Lesson 3 Making Breakfast-ppt课件-(含教案)--(编号:806b8).zip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真题分类汇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0-2019年高考语文十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含答案和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随风202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