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三下第三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背景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梳理课标中的六个任务群与本单元内容编排,在本单元为综合性学习,指向跨学科学习。关注传统节日节气、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等。积极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文化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获得多样的文化体验。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景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第三单元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人文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
2、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与之关联的阅读训练要素在统编教材中分布如下: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不仅要找到段落中点明中心意思的关键语句,还要清楚地知道这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由阅读指向习作,层层递进。还有一个语文要素,指向综合性学习要求。在小学中共安排了三次综合性学习,各年级综合性学习内容和要求具体如下:通过研读各册教材,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是以嵌入式的方式被安排在普通单元中,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则变成了独立的单元。单元编排中,古诗三首分别描写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习俗,指向“传统节日”;纸的发明介绍了蔡伦改造造纸术的历史,指向 “古代科技”;赵州桥展示了古桥雄伟、坚固和美观的特点
3、,指向“古代建筑”;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再现古都汴京的生活场景,指向“中华艺术”;四篇课文都是指向传统文化。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积累了很多中华文化常识;“综合性学习”指向传统节日,单元插图的中国结、祥云、水墨画、清明上河图局部都是一种传统文化符号,传递着浓浓的传统文化精髓。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教材通过课后题以及语文园地的相关练习来呈现。这一单元给了我们两个非常明确的写法:一是分步写,在纸的发明课后题直接体现,按照时间顺序把不同时间段的造纸术流程做了一步步交代;还有在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中体现,作者为了将蔡伦改造造纸术这一意思写清楚,按照工序用连续性动词将
4、过程写具体。二是列举写,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分别用列举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建筑,一个中华艺术品。综合性学习指向中华传统节日。从“收集”到“交流”再到“写一写”贯穿整个第三单元的学习。首先是两个活动提示,第一个是在古诗三首之后的活动提示,明确提出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对如何开展活动做了具体的指导;在学习纸的发明后,对接下来的活动进行提示,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并对活动成果、展示形式进行讨论。两个选做,一个是选择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查找资料和同学做交流;一个是了解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同学们交流。本单元的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即进行综合性学习,又落实“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要
5、求。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己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与有些节日的风俗知道的不很清楚,对造纸术、赵州桥、清明上河图这些传统文化知道知之甚少,因此学习时,学生会有一定的好奇感,收集传统节日资料,交流还是很有兴趣的,但要写出过节的过程,会有一定的难度。三年级上册已经了解了“借助一个意思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只局限在内容上,对于表达方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单元目标1.通过归类的方法,认识36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会写50个词语。2.阅读描写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和现代文,能借助关键句了解相关节日、建筑、书画的特点,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愿望和热
6、情;3.通过阅读思考,能够从段落中找到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语句;4.在找到关键语句的基础上,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5.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时间、习俗、传说),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6.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7.借助流程图,梳理一个传统节日或节日中某个具体环节的过程,并有条理地写下来;能够借鉴赵州桥、衣服名扬中外的画中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将一段话写清楚;8.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分享成果与写作,分享在传统节日中自己的心情。评价设计在安市的长兴区有一片超大竹山,经开发维护,近年来竹海吸引着成批成批的游
7、客。在竹海的入口是竹艺村,来到此处旅游可以选择在竹艺村的民宿和饭店稍做歇息。领略村中的古韵新风和田园诗画。学与教活动设计在安市的长兴区有一片超大竹山,经开发维护,近年来竹海吸引着成批成批的游客。在竹海的入口是竹艺村,来到此处旅游可以选择在竹艺村的民宿和饭店稍做歇息。领略村中的古韵新风和田园诗画。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人文主题,整合识字、写字、阅读、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本单元的大任务设计为: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龙的传人,今天我们仍然和古人一样过着节,仍然用着一千九百年前发明的纸,仍然走在一年四百多年前建造的桥上学习精彩的诗文名篇,发现身边优秀的传统,向世界
8、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真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和鲜活,了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才干。”一、任务一:开启节日探寻之旅(一)活动一:我们和古人一样过节1.自读,识节日符号之物要求:自由读古诗,圈画出表示不同传统节日中特有的物或事的词语。春节:爆竹、屠苏、桃符重阳节:登高、插茱萸清明节:雨纷纷、断魂在圈画寻找中注意停顿、平仄,读出节奏。2.共读,知节日符号之义(1)想一想。你对春节、清明和重阳这三个节日的印象。(2)说一说。诗中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清明和重阳节的?3.诵读,悟节日符号之情元日“话屠苏”环节:(1)端起酒杯,你会对爷爷、奶奶说什么?(2)端起酒杯,爷爷、奶奶会对你
9、说什么?(3)端起酒杯,大人们还会说什么?在对话之后,引导学生诵读,一诵节日气氛,二诵美好心愿,三诵和谐吉祥景象。清明出示清明的三个不同版本,(宋词版,元曲版,杜牧版),比一比你最喜欢哪个版本的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想象画面,体悟诗情。一想象异乡画面,二想象异客画面,三想象故乡画面。(2)创设情景,诵读诗句。中秋佳节,留学美国的学生思念自己的祖国,会情不自禁地诵读什么?爷爷奶奶在老家,在外地的你想念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诵读哪句诗呢?4.延读,解节日符号之广拓展阅读,补充苏轼的守岁,陆游的除夜雪;散文林潇的忆清明(节选),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描写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的古诗还有很多,接下来要开
10、展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会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节日,收集更多的描写中华传统节日的古诗。(二)活动二:综合性学习的启动1.明确活动任务知道收集资料的范围有节日名称、过节时间、节日习俗;收集的途径可以看日历、问长辈、查资料等。2.成立活动组织3.进行活动提示(1)弄清楚哪些节日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可以引导学生从时间特点,传统节日以农历为主,以及文化重视程度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归纳出本次活动要了解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八、除夕等。(2)各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要研究的节日,并以节日给小组命名。教师加强指导,避免重复
11、。(3)要引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以端午节为例)为了让学生能自主有效地开展活动,我们可以提供“收集整理资料自评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各自开展活动,完成任务。二、任务二:追寻纸的足迹(一)活动一:一张用了以前九百年的纸1、创设情景,培养表达欲借助视频资料,走进纸的历史展厅,充分了解后,再说一说感受。2.提取信息,绘制时间轴(1)借助时间轴,借助课后图标题目梳理纸的发明过程;(2)合作探究,提到造纸术,人们自然而然就想起蔡伦,那造纸术是不是蔡伦发明的?发明是指从来没有的,是从无到有。通过“改进”一词,我们知道蔡伦之前已有造纸术,他是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让造纸术继续向好的方
12、向发展。所以,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断累积的结果。(3)课文是怎么写出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呢?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改进的过程一目了然;(4)思辨提升。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提示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有条理的完整回答。(5)学生当一当讲解员。为了让讲解更有条理,引导学生整体运用时间轴,改进借助转折词。3.言意共生,习得表达法(1)聚焦过程,体会生动。读一读这段话,找出动词,完成流程图。出示段落: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材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2)聚焦段落,体会谋篇出示课文第
13、四自然段4.总结拓展,激发自豪感(1)读第五自然段,在世界地图上画一画造纸术的流传路线,看一看纪录片,感受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2)再聚焦首尾段落,谈一谈感受。第一段独句成段,掷地有声,中间为什么要加逗号,停顿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中国”这两个字,进一步感受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那么第一段中的“之一”能否去掉?最后一段中的“极大”能否换词,聚焦课文用词,感受说明性文章用词的准确性。(二)活动二:综合性学习的推进1.指导交流方法(1)要出示资料,陈述要点(2)要仔细倾听,适当记录(3)要进行提问,提出建议(4)要虚心接受,及时补充2.组织进行交流(一)活动一:一座建了一千四百多
14、年的桥1.设计名篇,史学家眼中的赵州桥(1)朗读儿歌,认识赵州桥。出示儿歌,让学生说说从儿歌中找到了哪些信息,激发学生探究历史文化遗产的兴趣。(赵州桥,李春造。风吹不能动,雨打不能倒。上下千百年,基础多牢靠。飞架河流上,宛如彩虹飘。赵州桥,石头造。横跨南北岸,一弓成大道。设计真精巧,构思太绝妙。天下第一桥,人类的瑰宝。)(2)设计名片,介绍赵州桥。在历史学家眼中,赵州桥历史悠久,这座桥的背后有很多故事,很多信息。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给这座名桥设计一张名片。2.练习讲解,建筑师眼中的赵州桥(1)提炼关键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重点要抓住“五十多米”“九米多宽”“三十七米”等数字,体会雄伟。找一
15、找,圈一圈,相机出示图片,理解拱形、横跨等词语的意思。(2)小小讲解员以“雄伟”或“创举”为话题,介绍赵州桥。引导学生用上“只有还各有”“既又”等关联词语,可以边说变化示意图。介绍时要带着自豪感,通过示意图,体会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种创举。在此基础上补充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创举”的理解,激发自豪感。(补充资料: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散肩拱”结构形式,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散肩石携桥。欧洲到19世界中期才出现,比中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3.学会表达,艺术家眼中的赵州桥(1)发现过渡句的作用学习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过渡句的作用。“这座桥不但坚固”承接前文,
16、讲了桥的坚固,“而且美观”引出下文,是说后面要讲桥的美观。通过这句话,帮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2)体会赵州桥图案的精美一是读中想象,在艺术家眼中的龙不是坚硬冰冷的石头,它是有生命的。读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二是动作演示,通过动作演示,理解“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图案的精美。三是学会表达,列举不同姿态,抓住关键动作进行合理想象,通过关联词“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串联。一方面体会工匠出神入化的雕刻技艺,一方面体会作者生动的描述。四是抄写巩固,抄写第三自然段,注意冒号和分号。4.学当导游,外国人眼中的赵州桥(1)回顾要点,练习讲解引导学生变身赵州桥
17、小导游,抓住赵州桥给人的整体印象。“世界文明”“雄伟”“创举”“坚固”“美观”等印象,向外国游客做景点介绍。讲解时要通过自我介绍、说欢迎词,做到介绍有礼貌,抓住坚固、美观等关键词,做到介绍有层次,借助“没有、只有、还各有”“既又”等句式做到介绍有条理。此外,还要用上充满自豪的语气,做到介绍有感情。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本课习得的方法介绍祖国其它的历史文化遗产。(2)选做: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请收集资料,为它设计一张名片,和同学交流。(二)活动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名桥与名画,结构安排很相似。引导学生发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和赵州桥的相似之处。2.画家与作家,表达方式有异同画家
18、张择端画上的人物有好几百个,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物都画在上面。而作家写人物多只用了99个字,有选择地介绍画中的人物。3.总结与运用,创设情境会介绍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三)活动三:讲述更多的中国文化将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与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相联系,从画里的繁华和精彩到讲讲更多中国文化;从课文呈现的节日文化、纸文化、桥文化、画文化走向文房四宝、雅人四好、画中四君子、中医四诊,将学生引向更为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 四、任务四:传统文化对对碰(一)活动一:“难忘的节日”习作展1、明确习作要求2、引导选定事例3、进行习作指导4、个人习作展示(二)活动二: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1.明确
19、评价标准2.小组成果展示春节习俗,如播放春节来历的视频,现场写春联、剪窗花,迎春歌舞的表演等;端午节的习俗,讲述端午节的传说故事,观看各地过节习俗视频,现场制作并赠送香囊等;中秋节习俗,用手抄报介绍节日由来,讲自己制作月饼的过程,朗诵诗词或演唱歌曲。3.组织互动评价评价环节中以鼓励为主,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小组在汇报中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最美合作奖。4.引发拓展探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可以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意识。第三单元学习单在安市的长兴区有一片超大竹山,经开发维护,近年来竹海吸引着成批成批的游客。在竹海的入口是竹艺村,来到此处旅游可以选择在竹艺村的民宿和饭店稍做歇息。领略村中的古韵新风和田园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