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汇总(共18个).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5307085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汇总(共18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汇总(共18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汇总(共18个).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汇总(共18个).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汇总(共18个).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一)而1.连词(1)表转折,译为“然而”、“可是”、“却”,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2)表修饰,用在偏正关系中,译为“着”、“地”等,或不译,例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3)表假设,连接主语和谓语,译为“如果”、“假使”,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4)表并列,译为“而且”、“又”、

2、“和”或不译,例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5)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6)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以后”“然后”,或不译。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7)表因果关系译为“因此”、“因而”、“以致”,或不译,例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

3、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2.代词,通“如”,作“好像”、“如同”讲,例如:军惊而坏都舍。(察今)3.代词,通“尔”,作“你(的)”讲,例如: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本纪)4.构成复音词,【而已】仅止于此、罢了,例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如: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而后】以后才、方才,还有“而上(下、今、后、外、来、往、降)”,例如: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二)何1.代词,表疑问(1)译

4、为“为什么”“什么原因”时,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者”“为”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用作定语。译作“什么”“哪”。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2.副词 (1)常表示反问。译作“怎么”。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2)表慨叹,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多么”“怎

5、么这样”。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3.构成复音虚词【何如】【何以】(1)【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2)【何以】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即“以何”,译作“拿什么”“凭什么”。何以战?(曹刿论战)(3)【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为什么”。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4)【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5)【何

6、乃】译为“怎能”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孔雀东南飞(三)乎1.语气助词 ,用于句末。(1)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相当于“吗”或“呢”。反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疑问: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项脊轩志)(2)表示感叹或祈使的语气,相当于“啊”“呀”。感叹: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7、(赤壁赋)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3)表示揣度的语气,可以翻译为“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4)用在句中表示停顿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指南录后序)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2.介词(1)相当于“于”,表时间、地点、范围:在,在时候,在方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2)相当于“于”,表比较,比。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3)相当于“于”,表动作对象,对、对于。君子博学而日参

8、省乎己(劝学)3.形容词词尾,表示性状,相当于“然”可以翻译为“的样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四)乃1.判断词,是、就是、原来是,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项羽本纪嬴乃夷门抱关者也。魏公子列传吕公女,乃吕后也。高祖本纪2.副词(1)表先后,于是、就,例如: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怀王乃悉发国中兵。项羽本纪(2)表条件,才、这才,例如: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张衡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

9、乃得过。赤壁之战 (3)表转折,却、才,例如: 今君乃亡赵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示出乎意料,竟然、乃至、甚至,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5)而、又,例如: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3.代词,他的、你(们)的,例如: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高祖本纪4.构成复音词【乃尔】如此。例如:何其相似乃尔。(五)其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燕、赵之君

10、,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六国论)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秋水)(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指南录后序)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报任安

11、书)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2.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一定”。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4)表示婉商语气。相当于“还是“、“最好“。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3.用作连词

12、。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六)且1.副词,将、将要、将近,例如: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旦暮且下。 魏公子列传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李将军列传诸侯并侵,国且危亡。滑稽列传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滑稽列传今我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魏公子列传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逍遥游2.副词,暂且、姑且,例如: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梦游天

13、姥吟留别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一通狂惑。报任安书3.副词,尚且、还,例如: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4.副词,还有、那末,例如: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项脊轩志5.连词,而且、并且,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且矫诏纷出。五人墓碑记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李将军列传且吾所以还军霸上高祖本纪6.连词一面一面、一边一边、又、又又,例如:河水清且涟漪。 诗经伐檀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淮阴侯列传无有

14、不过而拜且泣者。 五人墓碑记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 狼7.连词,表选择,相当于“还是”8.连词,况且、再说,例如: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且秦强而赵弱。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矫诏纷出五人墓碑记且君尝为晋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郞书陈情表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且勇者不必死节报任安书9.【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逍遥游【且如】就像,例如: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七)若1.第二人称代词,你(们)、你(们)的,例如: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项羽本

15、纪若入前为寿。 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代词,此、如此、这样,例如:以若所为,求若所欲。(以您这样的行为,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3.连词,表假设,“我若战死在沙场,切莫为我而悲伤”的用法,例如: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出师表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赤壁之战4.动词,如,像、好像,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上善若水 老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5.副词,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至于一般人,如果没有固定

16、的产业,便也没有坚定的信念)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6.词尾,例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树成长的时候,它的叶子沃然茂盛)诗经7.构成复音词【若此】如此,这样,例如: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为什么自己偏要画打败仗的情景,叫人看了这样丧气?)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寻找宝剑,不也糊涂吗?)察今【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内容。近似“至于说到”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例如:指挥若定。【若何】怎么样,相当于“奈何”,例如: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你们可以去原圃中获取麋鹿,供路上食用,让敝国空闲一下,怎么样?)崤之战(八)所 1.名词,表示

17、处所,例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谏太宗十思疏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2.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地方、人)”等,例如:所过无不残破高祖本纪大军不知广所之李将军列传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刺客列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高祖本纪 3.代词,用在动宾词组前面,与动宾词组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做动宾词组的宾语的定语,相当于“的”,例如:取舞

18、阳所持图。 刺客列传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 促织4.助词,在“为所”结构中用在动词前,表被动,例如: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其射猛虎亦为所伤之李将军列传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为巡船所物色指南录后序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5.构成复音词【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例如: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察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所以游目骋怀兰亭集序(2) 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出师表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

19、以败也。 察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高祖本纪【所谓】所说的,例如: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九)为1.动词,当“做”讲,是“为”字的基本意义,可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灵活翻译。甚至下面的第2、3、4、5四大项就可以看成是灵活的翻译。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劝学使秦各爱其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阿房宫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如今人方为刀俎,人为鱼肉,何辞?鸿门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

20、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2.动词,治理,例如: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阿房宫赋3.动词,成为、变成,例如: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洎牧以馋诛,邯郸为郡。 六国论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阿房宫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化而为鸟。 逍遥游4.动词,作为、当作,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所求者为臣,主辱,臣死有余戮?指南录后序霓为衣兮风为马 梦游天姥吟留别5.动词,当“是”讲,这是“为”字的又一个基本意义,例如: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指南录后序谁为哀者。 五人墓碑记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五人墓碑记为赵宦者令

21、缪贤舍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其名为鹏。逍遥游.6.动词,以为,认为,例如: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7.介词,引出对象,给、替,例如: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秦王为赵王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为我呼入。鸿门宴公为我献之。鸿门宴为君翻作琵琶行。 琵琶行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吾从板外相为应答。项脊轩志8.介词,表状态,对、向

22、、跟,例如: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报任安书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鸿门宴如姬为公子泣。魏公子列传9.介词,表目的,为了,例如: 慎勿为妇死。孔雀东南飞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10.介词,表原因,因为,例如: 何为其然也。 赤壁赋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察今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报任安书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1.介词,当“被”讲,有时与“所”连用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这也是“为”字的一个基本用法,例如: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过秦论有如此之

23、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阿房宫赋为巡船所物色。 指南录后序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报任安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指南录后序12.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如: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何辞为? 鸿门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十)焉1.助词(1)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一般不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报任安书)(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

24、“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3)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阿房宫赋)2.代词(3)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 (韩愈师说)(4)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语)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4.兼词,相当于“于之”“于何”(在哪里)、“于此”(在这里、在那里)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劝学)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25、)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在这里)(五人墓碑记)朝济而夕设版焉(在那里)(烛之武退秦师)(十一)也(一)句末语气词1.表示判断语气,例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如: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阿房宫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3.表示疑问语气,例如: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独五人之激檄,何也? 五人墓碑记4.表示反诘语气,例如: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六国论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5.表示祈使、命令语气,例如: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6.表示感叹的语气,例如:此亡秦

26、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报任安书(二)助词,用在句中,一般是简单主语之后、复杂主语之后、时间词之后以及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表示停顿,例如: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寡人之于国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出人也远矣。 师说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逍遥游【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如: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十二)以1.动词(1)用,例如: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列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九章涉江(2)以为、认为,例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

27、儿辩日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秋水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2.名词,作宾语,表示原因、理由,例如: 宋人执而问其以。3.连词“以”作为连词时,用法相当于“而”,可表并列、順承、目的、因果、修饰、转折等关系。但二者用法并不完全一致,“以”不能表示假设关系,“而”不能表示目的关系。(1)表并列,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秋声赋(2)表顺承,例如:敛赀财以送其行(順承或目的) 五人墓碑记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3)表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如:作师说以

28、贻之。师说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目的或順承) 五人墓碑记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廉颇蔺相如列传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 报任安书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报任安书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五人墓碑记(4)连词,表结果,译为“因而

29、”“以至”“而”“才”,例如:乐以忘忧。论语述而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指南录后序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报任安书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列传(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报任安书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5)连词,表修饰(方式),译为“着”“地”,例如:匍匐以进 乌有先生列传木欣欣以向荣 归去来兮辞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乘骐骥以驰骋兮,

30、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五人墓碑记于是乘其厉声以呵五人墓碑记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6)连词,表原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7)连词,表转折(所学较少)如: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4.介词(1)表示时间、方位和范

31、围,还有“以东(上、往、前、内、来、降)”等,例如: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廉颇蔺相如列传(2)介词,因为,由于,例如: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孙膑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逍遥游(3)介词,率领;带着。例如:乃约车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魏公子列传项梁乃以八千

32、人渡江而西。 项羽本纪(4)介词,把、拿、用,例如:以手抚膺坐长叹 蜀道难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国人之于国也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陈情表娘以指叩门扉 项脊轩志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具告以事 鸿门宴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指南录后序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

33、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5)介词,凭、靠、按照、根据,例如: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斧斤以时入山林国人之于国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察今赐予以嘉名离骚(6)介词,相当于“在”,大多数是表示时间,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

34、泰山记以八月十三斩于市谭嗣同传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滕王阁序(7)凭借(以)的身份。例如: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指南录后序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五人墓碑记5.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如: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报任安书6.通“已”,已经,例如: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报任安书【以为】1.把当作或作成,例如: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世将伐颛臾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35、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2.认为,例如: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黔之驴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屈原列传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报任安书(十三)因1.依靠、凭借、利用,例如: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2.依照、根据、顺着,例如:变法者因时而化。 察今因其固然。 庖丁解牛3.就着、趁着、趁此,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宴4.通过、经由,例如:衡乃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因宾客至蔺

36、相如门谢罪。5.因为、由于,例如: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6.因而、于是、就,例如: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左手把秦王之袖。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十四)与1.动词,亲附、结交。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2.动词,给、赠。则与一彘肩。 鸿门宴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3.介词,引进动作涉及的另一方,组成的介词结构,主要作状语,可译文“和”。廉颇送至境,与王决。 廉颇蔺相如列传此迫矣,臣请进,与之同命。鸿门宴4.连词,和、同,表并列关系。吾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5.语气助词,通“欤”,常用在句末。是谁之过与?

37、烛之武退秦师无乃尔是过与?烛之武退秦师(十五)于1.介词,表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译为“在”“从”。例如:乃设九宾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五人墓碑记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2.介词,在方面,例如: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介词,与、跟、同、向。例如: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于余。师说 4.介词,到,表示目标、归趋,例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南录后序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海运则

38、将徙于南冥。 逍遥游5.介词,对、对于,例如: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鸿门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6.介词,比,例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良曰:“长于臣”鸿门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7.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不拘于时 师说8.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

39、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十六)则1.名词,法则、准则、榜样,成语有“以身作则”,例如: 北向磕头,从屈平之遗则。明史高攀龙传2.量词,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例如:论语六则。3.动词,作“效法”“仿效”讲,例如:学者至今则之。太史公自序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夏本纪 4.副词(1)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例如

4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2)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例如: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劝学(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仅四寸而已,怎么能够使他的七尺之驱完美呢?)5.连词(1)常“则则”并用,用加强对比的作用,“就”,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例如: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谏太宗十思疏(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例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4)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如”,例如: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高祖本纪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万钟则不变礼义而受之,万钟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汇总(共18个).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