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5319038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庄子哲学持一种有机的自然观,认为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并非各自独立隔绝的,而有着许多共同之点与相互感通之处。人们常因景物的触发而产生独特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感受及情趣转移到景物之上,即所谓“触景生情”。濠上观鱼之乐,揭示了情景交会时审美主体在美感经验中透过移情作用,将外物人性化,将宇宙人情化,以安善人的“性命之情”。惠庄观鱼之乐是则著名的故事,现在针对与庄子情论有关的议题,依着故事情节的顺序,将对话中的关键语词作如下几点诠释: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审美主体与

2、审美客体之情景交会庄子与其挚友惠子游于山水之美的濠梁之上。在这里,“游”是主体的审美活动,“濠梁”是审美的客体,主体“游”于客体,便产生了情景交会。庄子哲学的最大特点莫过于阐扬“游”与“游心”。在濠上的山水美景中,安然适意的庄周,由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交接,而导致主体之情与客体之景的交会融合,进而表现出对山水的欢愉之情。濠梁之上的情景交融,引发了人的想象力与情思,庄周置身于如此清悠的林路溪水之间,物我交接,自然景物让人倍感亲和,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产生了精神上的交流与契合,故而庄子有感而发地说鱼是快乐的。b“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庄子由小白鱼“出游从容”的姿态而欣然

3、地说“是鱼乐也”,这使我们想起田子方篇所谓“两类相召”物与物相互招引。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是“一气相同通”的,主体之情与山水之景的交流不是单边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这就是古人所谓的“情以物迁”。(文心雕龙色物)在情景交融中,主体的“情”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心物交融的活动中,一方面,遨游于濠上美景的庄子,游目骋怀,油然产生无可言喻的愉悦之情这即是外在景物对审美主体的心境所产生的安情作用,体现出山水有情的一面;另一方面,外界景物呈现出的特有神态引发了观赏者的情思(“出游从容”),使其将自己的感情附着于外物之上这即是审美主体的移情作用。庄子说“是鱼乐也”,即是将自身的愉悦之情投射于小白鱼之上。c“

4、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理性分析与感性同通的区别同样是遨游于自由自适的环境中,庄子感受到“鱼之乐”,惠子却提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问题,惠子对庄子的质疑彰显了理和情的对显。庄子具有艺术家的心境,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往往在感受到外物情态的同时,将主体的情意投射到外物上,产生移情同感或融合交感的作用。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性格,强调概念的清晰性与判断的有效性。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一个是在观赏事物的美、悦、情,一个是在进行理性的认知活动,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与境界上,故而一个有所断言,一个有所怀疑。尽管如此,惠庄依然有其共通处,惠子曾说:“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可见二人都认同天地万物一体的观

5、点。更重要的是,虽然惠庄二人思维有着感性同通和理性分析之别,然而纵观庄子全书,庄子并没有将二者割裂,而是肯定了理和情的联系。秋水篇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濠上观鱼的故事隐含着许多重要的意涵。从文化发展史上看,它成为后代文学的重要素材。就这则故事的现代意义来说,濠上观鱼的审美情怀,一方面教我们懂得欣赏万物之美,进而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另一方面教我们亲近大自然,透过安放性命之情于天地大美中,将我们从人与人、人与物间的疏离感、孤立感中解放出来。(摘编自陈鼓应庄子论情:无情、任情与安情)材料二:我们通常都有“以己度人”的脾气,因为有这个脾气,对于自己以外的人和

6、物才能了解。庄子看到鯈鱼“出游从容”便觉得它乐,因为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的。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之点,所以他们都有互相感通之点。假如庄子不是鱼就无从知鱼之乐,每个人就要各成孤立世界,和其他人物都隔着一层密不通风的墙壁,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中便无心灵交通的可能了。这种“推己及物”“设身处地”的心理活动不尽是有意的、出于理智的,所以它往往发生幻觉。鱼没有反省的意识,是否能够像人一样“乐”,这种问题大概在庄子时代的动物心理学也还没有解决,而庄子硬拿“乐”字来形容鱼的心境,其实不过把他自己“乐”的心境外射到鱼的身上罢了,他的话未必有科学的谨严与精确。我们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

7、,把它们看作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摘编自朱光潜谈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认为,人会因外物触发感受、产生情趣,并且在外物身上注入人的情感,所以人与外物是相通的。B庄子认为鱼是快乐的,是因为在自然景物中感受到了亲和与愉悦,继而与外物产生了精神上的交流与契合。C庄子只用感性同通的思维去观赏事物的美、悦、情,这缺少了理性的认知活动,所以他是很难理清情和理的关系的。D朱光潜先生认为人与物互相感通是不理智的想法,人与物之间隔着密不通风的墙,这与材料一的观点截然相反。2.根据材料

8、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情作用的发生需要审美主体的情感与审美客体有相同之处,并且二者能够相互感通或交融。B遨游于濠上美景中,游目骋怀,此时的庄子如果内心是沮丧的,他可能就不会感受到小白鱼是愉悦的。C庄子认为亲近自然,安放性命之情于天地大美中,能够将我们从人与物间的疏离感中解放出来。D古代的动物心理学没有办法来解决鱼是否能够像人一样“乐”的问题,庄子认为的“鱼乐”未必有科学的谨严。3.下列诗句不能体现材料中“移情作用”的一项是(3分)(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修我戈矛,与子同仇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9、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饱含诗人的情怀和哲思。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张若虚的这四句诗是如何体现“移情作用”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琴和箫 孙犁我同她们的父亲虽然是同乡,但是在抗战刚开始,家乡正在混乱的时候才搅熟了。在那些时候,女人总是把一个孩子交到我的怀里,从床头上拉出一支黑色的竹箫来吹。他望着他那双膝间的胡琴筒,女人却凝视着丈夫的脸,但我详细观察了,总觉得在她的心里和他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不久,他就参加了那风起云涌一样的游击队。她也就同丈夫一同到军队里去了。把两

10、个孩子送到河间的年老的父亲那里去。敌人进攻我们的县城,他同他的部队在离县城十五里地的沙滩迎击,受伤殒命。那时正是春天。孩子们的母亲赶回来,把他埋葬了。她和我商议,把大菱交给我看管,她带着二菱去。临走,她把那个布满灰尘的南胡给我们留下,她和二菱带走了箫。一天夜晚,或者是什么中秋节日,我给大菱讲了一个故事。“叔叔,你把爹的南胡放到哪里了?”孩子找到了南胡。我帮她定好弦,安放在她那小膝上,孩子就也望着那胡琴筒开始演奏了,但那声音简直是泣不成声,我支持不住自己,转过身去,探身窗外,月色多么皎洁,天空多么清冷啊!冬天,她带了二菱来看我们。她已经能够镇静,只是当从包裹里拿出一双白色的小鞋给大菱换上的时候,

11、她才哭了。这一次,她又把二菱强留给我,说是要到延安去了。不久,我只得把她们又送到河间去,因为我要到别处去工作。今年五月,敌人调集了有四五万兵力,说要用“拉网战术”消灭我们。我就想:敌人像一个愚呆恶毒的蜘蛛,妄想用脆弱的残网,绞杀有幸福生活的人民和有战斗历史的子弟兵吗?我看见敌人那些炮楼在夜色里摇摇欲倾,因为它们没有根底。已经是初秋,稻子比往年分外好,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在田埂上走过,稻穗扫着我的腿,我就像每逢跳到那些交通沟里一样,觉到振奋。一个夜晚,我和一个专摆渡游击战士的船夫约好,到淀北边一个偏僻的小庄子上去,我顺着羊肠小道摸到了泊船的处所,我倒坐在艇的前面,船夫站在后尾上撑起篙来。现

12、在坐在船上了,眼前是一片茫茫的水,船划过荷茎菱叶,嚓嚓地响,潮气浸到眼皮上来,却更有些清醒了。我开始想到这里也是和大菱二菱旧游之地,我们就要在这里和敌人决战了。当船将要接近北岸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就在这个地方,”他用篙触一触一个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 “两个女孩子死得好惨。”他说着,身子很像就站不稳,船也摇摆起来,他继续说:“同志,我也是五十岁的人了,也伤过几个儿女,可是没比这一次伤了我的老心。她们,就坐着我的船啊。刚上船来,你没见过那股欢喜劲儿,她们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那小的也就有十岁,还有像你这样一个同志带领她们。一上船那大孩子就说:可不怕了,在这里我们就不怕他们。你知道,那些

13、孩子也是和我们一样,在敌人的炮火里爬过来跳过去啊。那孩子说了就趴在船帮上洗了一个脸,把一个多月小脸上带着的烟火气汗土,眼上的泥污,全洗了个干净。那带她们的大同志还说不要洗脸,战斗没完啊,那孩子不管,把头发也洗了洗。我没见过那样俊气的孩子,我看见了这样可爱的孩子,我就忘去了我那死去的孩子了。我也高兴,就说洗吧,咱们不怕他们。可是就在这个地方,没提防岸上那片苇地里一小队鬼子跑出来,就用机枪向我们扫射,那大同志把那个小女孩拉到自己怀里,卧倒下去,他是第一个死的。当我赶紧拨转船想跑,那大女孩子就直栽到水里去了,临死我还看见她那新洗过的俊气的脸。就是我这老没死的倒钻到水里逃了命。”我听下去,无数我认识的

14、孩子们的脸就一一出现在眼前,我检阅着她们,我也一一检阅自己的心、志气。我在孩子们的脸上,像那老船夫的话,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那老船夫最后一篙把船撑到岸上,临别他又说一句:“就为了这两个孩子,我也要干到底啊!”我在岸上停了一刻,看见他急转回船去,箭似的走了。我再看看那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但已经不能辨认,我从那茫茫的一片水里像看见了大菱和二菱。我走向那约定工作的小庄子上去,我甚至忘记了那附在我裸露的腿上的像马蜕一样厉害的蚊虻,我不是设想那殉了难的就是大菱姐妹,那也许是她们,也许不是她们,但那对我是一样,对谁也一样,像那老船夫说的。晚间休息的时候,我遥望着

15、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忽然,我也想起一个黄昏,不知道是在山里或是平原,远远看见一片深红的舞台幕布,飘卷在晚风里。人们集齐的时候,那上面第一会出现两个穿绿军装的女孩子,一个人拉南胡,一个人吹箫,演奏给人们听。 (有删改)(1942年8月25日晨)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亲的牺牲不事渲染地一笔带过,与前文夫妻间琴瑟和弦的诗意渲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读者颇有一种沉重的叹惋。B第小节描写的“月色皎洁”与荷花淀开头描写的“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都渲染了清新宁静的氛围。C父亲牺牲之后,母亲放下孩子毅然去延安,既有家仇,更有国恨

16、,与孙犁笔下的众多女性一样,思想上开始了觉醒。D“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这句话是说两个年轻女孩的牺牲触动了我,让我清楚生活的意义。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通过船夫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船夫对孩子牺牲的悲痛,对侵略者的愤恨,从而更加坚定了斗争的决心。B小说中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如第小节“低垂的稻穗”烘托了我处在抗战之中内心的沉重。C小说中多次提到“俊气”,让读者强烈感受到美好事物被摧毁的哀伤,感受到孙犁“荷花淀派”作品中很少感受到的残酷。D孙犁描写战争的小说,有时用平静的语调叙事和塑造人物形象,但平静之

17、下有波澜,这篇小说也体现了这一特点。8理解小说第小节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9请分别从叙述视角、主题表达、语言风格角度,比较小说与荷花淀的不同之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孝王元年,秦围邯郸者解去。三年卒,子今王喜立。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相栗腹约欢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还报燕王曰:“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间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对曰:“不可。”燕王怒,群臣皆以为可。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攻代。唯独大夫将渠谓燕王曰

18、:“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燕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将渠引燕王绶止之曰:“王必无自往,往无成功。”王蹴之以足。将渠泣曰:“臣非以自为,为王也!”燕军至宋子,赵使廉颇将,击破栗腹於鄢。乐乘破卿秦於代。乐间奔赵。廉颇逐之五百馀里,围其国。燕人请和,赵人不许,必令将渠处和。燕相将渠以处和。赵听将渠,解燕围。赵孝成王卒,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不听,攻乐乘,乐乘走,廉颇奔大梁。十二年,应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剧辛故居赵,与庞暖善,已而亡走燕。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问剧辛,辛曰:“庞暖易与耳。”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暖击之,

19、取燕军二万,杀剧辛。秦拔魏二十城,置东郡。十九年,秦拔赵之邺九城。赵悼襄王卒。二十三年,太子丹质於秦,亡归燕。二十五年,秦虏灭韩王安,置颍川郡。二十七年,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於秦,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三十年,秦灭魏。三十三年,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史记燕召公世家,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B. 秦圣觉/杀

20、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C. 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D. 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孝王元年”,文中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常见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年号干支纪年法等。B. “金”,文中指的是青铜。春秋时期的“金”,多数指青铜,当时黄金不太流行。从战国一直到东汉以前,“金”通常就是指真正的金子。C. “四战之国”,文中指的是

21、古代的赵国。后来就用其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D. “乘”,文中指的是兵车。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用以计算车、马等,是四的代称。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燕王喜趁人之危。本来派国相栗腹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结果听了栗腹回国的报告后,却想攻打赵国。B. 燕王喜不听劝谏。乐间认为赵国的百姓熟悉军事,于是劝诫燕王不要讨伐赵国,但燕王喜没采纳。C. 燕王喜无识人之明。他先不听将渠劝谏,攻打赵国;后轻信剧辛的话,轻视赵国,导致兵败。燕王喜处死了剧辛。D. 燕王喜软弱胆小。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燕王

22、喜慑于秦王的威势,斩杀了太子丹,并把太子丹的头献给了秦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 (2)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 14. 燕王喜两次派兵攻打赵国而失败,除了燕王喜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木兰花慢滁州送范碎注辛弃疾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

23、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滞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注】本词作于乾道八年,作者时任滁州知州。范昂任滁州通判(停),是辛弃疾副手,这年秋天,范昂任职期满,调至临安,诗人作此词为他送别。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点题,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因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惊恐之情,暗含了他功业无成的感叹。B.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以责备口吻写流水的无情,含蓄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境况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C.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滞酒只依然”与“归去朝端如有问,玉关门外老班超”写法相同,两者表达的

24、意思也相近。D. 结句写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借“在醉中挽弓搭箭,频频射落大雁”来抒发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与凄凉之意。16. 这首词多处运用了虚写的艺术手法,请找出两例并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

25、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大学毕业后进入中铁十七局集团铺架分公司海东项目部办公室工作的关改玉由于公司急缺探伤工转而成为铺架分公司第一批且是唯一的女探伤工。“探伤”就是给钢轨做“B超”。关改玉回忆说,乘坐火车时经过的钢轨,都要由探伤工背着十几斤重的精密仪器,逐一对钢轨焊接接头处进行质量检测,揪出病害,根据损伤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每个焊点符合标准。这事关铁路行车安全和旅客生命。京沪高铁施工时,她要在高架线路上探伤,每天攀爬20多米的高架梯至少3趟;津秦铁路夜间大会战期间,她每天下午五点多上班,次日早上七点多才能下班,高峰时每天连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连续工作了30个晚上,_地

26、履行“钢轨医生”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职责。北方冬季,_,铁路施工中,即便穿上军大衣,戴上棉手套,也会冻得_。由于手套影响探头灵敏度的感知,关改玉索性摘掉手套、脱下棉大衣工作,用细嫩的大拇指和食指拿着探头,一遍遍地检测钢轨焊接处,而无名指和小拇指,则一遍遍地和着机油摩擦在钢轨侧面。就这样,任凭风像刀子一样穿透薄薄的工作服,双手被刮割出一道道血口子,一任钻心的疼痛不停喧嚣。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7、(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鲁迅先生诞生在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文化奇迹。此前没有这样的人物,此后也很少有了,他的同时代人中,有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等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他与他们并肩协作,创造了中国新文学的辉煌业绩。他像星辰,给那些身处至暗时刻寻求援助的广大读者以信心和希望;_,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他的写作,深沉博大,有一种超越文字之上的力量和温暖。人们喜欢称他为“大先生”。所谓大者,“得其大者而兼其小”。他有博大的胸怀。早年“走异路,逃异地”,脱离了江南小镇的狭小天地,告别了“读书应举”的传统道路,赴金陵求学,后东渡日本学医。一路

28、走来,_,人生的内涵越来越丰富。_,但他不是吟风弄月的文学家,也不是谋求高雅地位的成功人士,而是一生致力于用文学来改良社会的文学践行者。我们无法想象,在那个风雨飘摇、万马齐喑的旧中国,竟会诞生像鲁迅这样举世无双、影响深远的文化巨匠。21.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就像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死亡。B.雨天,拾荒农妇从门前经过,我会像妈妈一样追出门,给她一顶草帽。C.天和号核心舱是世界最大最重的太空舱,功能齐全,就像旅馆一样。D.像是知道我要摘它一样,那朵红色的荷花猛地把头埋进了荷叶丛中。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29、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奇正”是中国古代兵法里的术语。“正”,指依规依矩,循序渐进,正面临敌;“奇”,指打破常规,避实就虚,出其不意。孙武在孙子兵法势篇中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意思是率领全军与敌人对决,要保持不败就必须正确地运用“奇”“正”。唐代名将李靖对战东突厥,先以“正兵”行军数千里,稳扎稳打,后又趁其不备,迅速出击,以“奇兵”制胜。以上材料对我们当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

30、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A项因果关系颠倒;C项原文说“庄子并没有将二者割裂,而是肯定了理和情的联系”;D项材料二中从“假如不是就要”的关联词中可知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是能互相感通的,与材料一观点一致。)2.C(这不是庄子的观点,是作者对于“濠上观鱼”现代意义的总结。)3.D(直接发出让我们“修造武器,同心协力对付敌人”之意,而非移情。)4首先提出庄子哲学中“触景生情”的情论观点,引出“濠上观鱼”的故事;接着以此为例,依照观鱼之乐的情节发展分三部分诠释庄子的情论;最后点明“濠上观鱼”的文学价值与现代意义。(4分)5审美客体月亮触发了诗人

31、这个审美主体对人生永恒与生活美好的遐想;诗人将自己的情思附着在月亮这个审美客体之上,引发了生命短暂的感伤;诗人将外物人情化,把月亮看作是平等的生命体,在追问中表达出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慨。6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A.“父亲的牺牲不事渲染地一笔带过”理解错误,由原文“那时正是春天。孩子们的母亲赶回来,把他埋葬了。她和我商议,把大菱交给我看管,她带着二菱去。临走,她把那个布满灰尘的南胡给我们留下,她和二菱带走了箫”,可见,小说对父亲的牺牲着墨较多,渲染了他的牺牲给家庭带来的伤痛。B.“都渲染了清新宁静的氛围”理解错误。本文第小节描写的“月色皎洁”是在孩子拉胡琴思念牺牲的父亲,胡琴

32、的声音“简直是泣不成声”,“我支持不住自己,转过身去,探身窗外,月色多么皎洁,天空多么清冷啊”,可见此时的月色是清冷凄凉的。C.“父亲牺牲之后思想上开始了觉醒”理解错误,由原文“他就参加了那风起云涌一样的游击队。她也就同丈夫一同到军队里去了”,可见孩子母亲的觉醒早在丈夫去世之前。故选D。】7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B.“烘托了我处在抗战之中内心的沉重”理解错误。由原文“已经是初秋,稻子比往年分外好,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可见,“沉重低垂”是因为稻子长势好,“我”的心情“觉到振奋”,可见此时“我”的心情并不沉重。故选B。】8(1)环境描写,突出了丰收的景象。(2)表达了对

33、丰收景象的喜悦之情,含蓄地表现了祖国的美好河山和可爱的人民是我们斗争的力量来源的主题。(3)为下文老船夫讲述孩子被杀害的情节做了铺垫。【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由“稻子比往年分外好”可见“我”对丰收的景象的喜悦,“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突出了丰收的景象。这句环境描写表明,祖国的美好河山和可爱的人民是我们斗争的力量来源,为下文“为了俊气的孩子”而斗争的情节做了铺垫。】9(1)叙述视角的角度。本文叙事视角是第一人称,荷花淀的叙事视角是全知全能的视角。(2)主题表达的角度。琴和箫的主题是讲述了在抗战时期一个幸福美好的艺术家庭被敌人毁灭的悲惨故事,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同时表达

34、了人民群众支持抗战、同仇敌忾、保卫祖国的决心。荷花淀其主题是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由普通的劳动女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3)语言风格的角度。琴和箫语言含蓄深沉,充满感伤。荷花淀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洗练。【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小说深层意蕴的能力。题干要求分别从叙述视角、主题表达、语言风格角度,比较小说与荷花淀的不同之处。从叙述视角的角度。 由本文的叙述语言“我同她们的父亲虽然是同乡”“我给大菱讲了一个故事”等等可见,本文叙事视角是第一人称。荷花淀中写水生与妻子的故事,女人们与自己的丈夫的故事,如“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

35、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商量着去探望自己的丈夫”等等,可见都是以全知全能的视角展现人物和故事。从主题表达的角度。由原文“在她的心里和他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可见夫妻恩爱,由“我在孩子们的脸上,像那老船夫的话,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可见军民抗战的决心;因此琴和箫的主题是:讲述了在抗战时期一个幸福美好的艺术家庭被敌人毁灭的悲惨故事,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同时表达了人民群众支持抗战、同仇敌忾、保卫祖国的决心。由荷花淀原文“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儿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写出了

36、女人与敌人斗争的沉着,因此,其主题是: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由普通的劳动女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从语言风格的角度。由原文“我详细观察了,总觉得在她的心里和他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是什么东西,并没有说明,可见语言含蓄;又如写月色“月色多么皎洁,天空多么清冷”,含蓄地写出了女孩拉琴时的悲伤;由原文“我从那茫茫的一片水里像看见了大菱和二菱”可见我因孩子牺牲内心的悲伤;因此可归纳出琴和箫语言含蓄深沉,充满感伤,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痛和抗敌的力量。荷花淀开头“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

37、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写景,景物美好宁静,即使是战争年代,也是有诗情画意。可见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洗练。】10.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觉”和“杀”两个谓语动词的主语都是“秦王”,中间应该断开,排除选项AD;“我蓟”做“攻拔”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故选B。句子翻译:秦王发觉了,杀死了荆轲,派将军王翦进攻燕国。二十九年,秦军攻取了燕国都城蓟,燕王逃走了,后来迁居辽东,杀掉了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了秦国。 11.B【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金,文中指的是青铜”错误,从战国一直到东汉以前的金

38、,通常就是在说真正的黄金,文中此时为战国时期,所以文中的“金”应该指的是真正的黄金。故选B。 12. C【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项,“燕王喜处死了剧辛”错误,由原文“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暖击之,取燕军二万,杀剧辛”可知,燕王就派剧辛领兵攻打赵国,赵国派庞暖迎战,俘获了燕军两万人,杀掉了剧辛。由此可知,是“赵国庞暖”杀掉了剧辛,而不是“燕王喜”。故选C。13.(1)燕王看到赵国屡次被秦兵围困,而且廉颇又离开了赵国,这时正让庞暖领兵作战,就想要趁赵国疲惫的机会去进攻它。【燕见赵数困于秦:被动句,“于”表被动。数:多次。去:离开。将:领兵作战。因:趁机。弊:疲惫。】(2

39、) 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的面前编造谎言。 14. (1)燕王和赵国订立了友好盟约,却又攻打赵国,背信弃义,不得民心。(2)赵国虽然失去了廉颇这样的大将,却还拥有李牧这样的名将,实力雄厚。【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可知,和人家互通关卡,制订了盟约,拿出五百黄金给人家的君王祝酒,使者回来一报告就反过来进攻人家,这不吉祥,作战不会成功。由此可知,燕王和赵国订立了友好盟约,却又攻打赵国,背信弃义,不得民心。由原文“使乐乘代廉颇,廉颇不听,攻乐乘,乐乘走,廉颇奔大 梁。十二年

40、,应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可知,悼襄王派乐乘接替廉颇统兵,廉颇不听命令,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廉颇也逃奔到魏都大梁。十二年,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由此可知,赵国虽然失去了廉颇这样的大将,却还拥有李牧这样的名将,实力雄厚。【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

41、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参考译文: 孝王元年,秦国围邯郸的军队解除包围,离开了赵国。孝王三年去世,他儿子燕王喜即位。 燕王喜四年,秦昭王去世。燕王派国相栗腹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送上五百黄金给赵王置酒祝寿。栗腹回国报告燕王说:“赵王国内年轻力壮的人都战死在长平了,他们的孩子还没有长大,可以进攻赵国。”燕王叫来昌国君乐

42、间询问这事情。乐间回答说:“赵国是个四面受敌、经常抗战的国家,他的百姓熟悉军事,不可以进攻。”燕王说:“我们是以五个人攻打他们一个人。”乐间仍然回答说:“不可以。”燕王很生气,这时群臣都认为可以进攻。燕国终于派出两路军队,兵车二千辆,栗腹率领一路攻打鄗,卿秦率领一路攻打代。只有大夫将渠对燕王说:“和人家互通关卡,制订了盟约,拿出五百黄金给人家的君王祝酒,使者回来一报告就反过来进攻人家,这不吉祥,作战不会成功。”燕王听不进去,自己率领侧翼部队随军出发。将渠拉住燕王腰间系印的带子阻止他说:“大王一定不要亲自前去,去了是不会成功的!”燕王用脚把他踢开了。将渠哭着说:“我不是为了自己,为的是大王啊!”燕军到达宋子,赵国派廉颇率兵,在鄢打败了栗腹。乐乘也在代打败了卿秦。乐间逃奔到赵国。廉颇追赶燕国,追出五百多里,包围了燕国的都城。燕国人请求议和,赵国人不答应,一定要让将渠出面主持议和。燕国便任命将渠为国相,前去主持议和。赵国听了将渠的调和,解除了对燕国的包围。 赵孝成王去世,悼襄王即位。悼襄王派乐乘接替廉颇统兵,廉颇不听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