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名校模考题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2023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3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终以身死问苍天孙皓晖太阳出来了。汨罗江畔晨雾渺渺,青山绿水陷在了无边无际的迷蒙之中。屈原从茅屋中走出来了,扶着一支青绿的竹杖,消失在弥漫的晨雾里,登上了那座高高的孤峰。晨雾消散,那个身影像一座石刻的雕像,久久地伫立着,久久地仰望着湛蓝深邃的天空。渐渐地,苍翠青山吻住了半边红日,晚霞彤云飞金流彩,天空充满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一种主宰一切却又永恒地保持着沉默的威严。山下,汨罗江水被霞光照得青绿中透着金红,渔船正在江中缓行晚靠,隐隐有问答酬唱的渔歌传来。那位圣哲般的老渔
2、夫,依然肩扛鱼叉鱼网,漫不经心地从江畔走来。偶然,他抬头看了一眼那熟悉的茅屋,眼神闪过一丝惊异。那柱像渔火一样准时点燃的炊烟没有了,茅屋上挑着一幅长长的白幡,门前也没有了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老渔夫目光缓缓地向山顶移动着,木然地站住了。白发飘飘的老人伫立在高高的孤峰顶端,山下是湍急的汨罗江。老人仰起了高傲而执拗的头颅,凝视着流云飞动的长空,长长叹息一声,沉重极了。上天呵上天,你醒着吧?不!你定然睡着了,睡着了。你有双眼吗?不!你定然没有生得双眼,没有!没有!那你为何要做天?为何要受人的顶礼膜拜?上天呵上天,都说你是太古自生,不是人造,不受人制,洞察奸邪,惩恶扬善。真是这样么?不!你混混沌沌,无边
3、无际,不识人间是非功过,全然没有公平、正义与爱心!你,你还是天么?天空神秘而沉默,七彩流云的漩涡仿佛积淀着久远的愚昧,平静、麻木而又诡异。太阳完全沉没于山后了,天际陷入了茫茫昏暗。老人仰天大笑,笑一阵又大哭一阵,摇着头,拭着泪,释然而又迷惘地喃喃着:“上天呵上天,不要责怪屈原骂你问你。你要有灵魂,有双眼,你可能早早都悲伤死了,激愤死了,对么?是了,你听不见屈原的话,你不过一片流云一汪大气而已!真想让你变成威力无边的神座。你?你答应了?答应了?呵,上天答应屈原了!上天开眼了!啊哈哈”老人大笑着,从高高的峰顶跃入了一片幽明的汨罗江。“屈原大夫,回来了”老渔人悠长的喊声响彻河谷,“渔哥们,救屈原大夫
4、!屈原大夫投江喽”顷刻间山鸣谷应,江面上点点渔火竞相而来,渔人们在船上喊成了一片:“屈原大夫,你在哪里”山间火把也从四面八方涌来,人们边跑边喊:“快救屈原大夫!快,跳水了!”茫茫江面上,渔人们的喊声渐渐变成了无边无际的哭声。鲁仲连与春申君闻讯赶来时,已是三日之后了。汨罗江的春水静静地流淌着,空旷的山谷唯有大片的水鸟在那座孤零零的茅屋上空盘旋飞舞,嘶哑悠长地嘎嘎鸣叫,弥漫出无尽的悲怆。骤然之间,春申君变得枯瘦苍老,软瘫在茅屋前竟是泣不成声了。“春申君,屈原大夫不足效法。”鲁仲连平静得有些冰冷。“没有屈原,黄歇何堪!楚国何堪!”春申君猛然跳起,竟对着鲁仲连大喊起来。“立国不赖一贤。”鲁伸连依旧平静
5、得冷漠,“屈原之心,已经在放逐岁月中衰朽了。纵是秉政变法,也是刻舟求剑了。君自思之。告辞了。”春申君大急:“噢呀,仲连,你如何能在此时离开我了?”“春申君,时也,势也。”鲁仲连笑了一下,分明是无奈地苦笑,“我接到密报:燕国乐毅正在奔走联络,意在灭齐。本想扶楚带齐,不想楚国衰颓如山倒。仲连总得尽力周旋,保住齐国,给天下抗秦留得一线生路。”春申君惊愕了,良久沉默,低声道:“仲连,黄歇纵然无能,也要拼力撑持住楚国了。齐国若有急难,也好有一片根基。”“春申君,仲连先行谢过。”鲁仲连叹息了一声,“春申君,临别一言,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君姑妄听之:要撑持楚国,便不能效法屈原。屈原之失,在于愚忠。楚怀王之颟
6、顸昏聩,正是楚国衰落根源,屈原却始终寄予厚望。最终如何?楚王悲惨地死了,屈原也跟着悲惨地死了。仲连以为:谋国良臣,绝非一个忠字所能囊括,忠而无能,照样误国害民!撑持危局,更根本者是胆略,是勇气,是见识!君若奋力振作,联结各方,挺身朝堂,拥立新君,疾呼国难而声讨国贼,昭雎们纵然阴险狡诈,安知不会铲除?但有此举,楚国岂能瘫倒灭亡?若一味效法屈原伸颈等死,非但君身败名裂,楚国又岂能不亡?”鲁仲连戛然打住,对着春申君深深一躬,飞身上马,风驰电掣般去了。春申君痴痴地望着鲁仲连的背影,骤然一个激灵,向着茅屋深深一躬,猛然飞身上马,飞出了幽静空旷的汨罗江。(节选自大秦帝国,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
7、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一项是()A.屈原登上江边的孤峰,眼前所见天空奇异而神秘,流云繁复变动,也是屈原在投江之前复杂心境的写照。B.老渔夫从江畔走来,由“漫不经心”到“闪过一丝惊异”,源于熟悉的环境发生变化及他对屈原的关切。C.“向着茅屋深深一躬”,春申君在茅屋前表达对屈原的歉意,也对自己撑持楚国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D.小说采用人物独白、对话等多种手法,刻画了不同人物的状态,使表达丰富灵动,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7.关于文中谈论屈原之死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春申君认可屈原对楚国的意义与价值,所以他对屈原之死表现得很悲痛,瞬间枯瘦苍老。B.鲁仲连认为屈原对楚王是愚忠,其行为不值得
8、效法,故对屈原之死“平静得有些冰冷”。C.渔人们哭喊,春申君对鲁仲连大喊,前后照应,彰显了屈原在楚人心目中地位的崇高。D.屈原以身死问苍天,渔人们放歌于江上,壮烈,一悠闲,其实质都是对楚国现实不满。8.在投江之前,屈原的情绪通过两次问天得到一一宣泄、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9.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屈原之死:“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本文增加了渔人搜救、仲连话别等情节,有何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2023福建省龙岩市高三3月联考)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人的村庄大海祖母经常在傍晚守候在曙光三村村口,凝望面前的曙光湖,守成
9、一棵弯脖老树。狭长的湖泊如同拉扁的凹字,包围着小小的村庄。从对岸高地望过来,曙光三村如同灰色橄榄,嵌进一个巨大的镜子中部。依山傍水的曙光三村,只是曙光镇辖、曙光行政村属的三个自然村之一,而且只有一座由我们家族房屋围成的院落:中间是曾祖父母的老屋,旁边是祖父母的房屋,左右两侧是大伯、二伯、三伯、四伯、五伯、我父母的房屋。我们家族枝繁叶茂,祖屋却唱起了空城计。除了祖母外,我们家族先后举家搬离。大伯儿子在县城建有别墅。其他伯父子女在城里买了商品房。我和姐姐读完大学在县城工作,也将父母接去同住。曙光三村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村庄。祖母成了曙光湖唯一的常客。一棵长须坠地的榕树正对湖畔,树上鹭鸶早已熟悉祖母。我
10、小的时候,祖母每天划着小船,送我和堂哥堂姐去对面曙光小学读书。小船是祖父在世时打造的,也是我们家族越湖通达对岸的交通工具。如果沿着湖岸绕行,大概五里路远。生性顽劣的我,有次藏了石头,待船离岸,突然起身将石头扔向榕树,惊起鹭鸶冲天而飞。小船打个趔趄,差点儿将堂姐晃到湖里。祖母劈我一掌,面向榕树湖泊,双手合十,喃喃祷告。祖母向来慈祥,那次却第一次动手打我祖屋左后是老旧的池塘、倾倒的围屋,昭示着客家祖先从远处迁徙而来,在此筑围而居。祖屋右后是涂氏宗祠、连片菜地,一条小溪潺潺流向湖泊。往上是一片坡地,十几棵龙眼树在此安营扎寨逾百年。再往上,是陡峭的山地、茂密的树林,宛若天然的森林氧吧。山风吹过,高低起
11、伏的树如同波涛呼啸。小的时候,我和堂哥堂姐们经常爬上坡地采摘龙眼、攀上后山采摘野果,看五彩尾翼的野鸡掠过丛林。如今,坡地杂草齐腰,长长的藤蔓包围龙眼,登山的路径更是难觅,曾经的家园愈显荒芜。每一次返乡再离,都是渐行渐远。后辈屡屡动员祖母搬出去住。祖母抚摸着斑驳门槛,次次拒绝。祖母从祖屋出发,沿着碎石小路,孤独地行至村口湖畔。夕阳西下,将祖母身影长长地按在路上、映在湖上。我问鹤发鸡皮的祖母:为什么不搬出去和我们一起住?祖母没有回答,却描绘着往昔美景:龙眼开花漫山飘香,果实成熟压弯枝头;吃草长大的湖里鱼虾,撒网捕来,鲜美无比。城里人艳羡的瓜果飘香,在偏僻山村毫无价值。父辈抛弃家园上城,就是例证。脱
12、贫攻坚期间,如果不是外出务工,我们家族也有贫困家庭。曙光镇十个行政村大多如此,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我的高中同学,曙光镇干部张景惠骄傲地告诉过我: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61户698人退出贫困行列啦!我给他发去微信:乡村振兴还在后头呢!牧民的归宿在马背,那里有风雨阳光、壮烈跌落。农民的归宿在乡村,农具是武器,田园就是江湖。曙光湖周边遍生绵密的竹子,也催生编织的篾匠。父亲说,祖父年轻时会一手好篾活儿,请他做工的人家很多。农闲时分,祖父每天晨出做工、傍晚返家;祖母每天送至村口、湖边迎回。湖畔榕树就是祖父早年栽下的,说长大了为祖母遮阴。痛心的是,祖父一次晚归时,醉酒溺亡。祖父埋在后山之上,陪伴曾祖父母。祖
13、母从此不食湖中鱼,不准晚辈吓鹭鸶,说是怕惊到祖父。她还经常去到村口湖边,送迎看不见的祖父,直到步履蹒跚。父亲的讲述,让我对祖母的执着似懂非懂。当父辈叨咕叶落归根,孙辈开始怀念家乡,只有扎根村庄一生的老人,无论脚下土地贫瘠还是富有,始终守望如斯。只是,村庄老了,祖屋老了,脱贫攻坚胜利后的曙光镇和曙光三村,等到老人逝去,难道归于荒野?2021年6月,珠三角来的驻镇帮镇扶镇工作队进驻曙光镇,深入十村调研,谋划发展文农旅产业。夏雨如豆的某天傍晚,我回到曙光村,告诉祖母:“国家有新政策啦,村里会有大变化呢!”祖母颤巍巍地问:“要要我搬走吗?”我说:“不搬,等村里越变越好,我们也要搬回来住呢!”祖母的眼里
14、盛满希望:“真的?”我握紧祖母枯萎的手,啄米般点头:“真的!”急雨骤停,彩虹悄然出现,一头连着后山,一头插进湖泊。雨雾散去,夕阳的尽头,炊烟袅袅升起。我置身如诗如画的村庄,轻轻搂着祖母,再次问:“奶奶您一直不愿搬走,是舍不得这里的山山水水?”祖母眼眶湿润:“还有你爷爷的魂在这里啊”原载于红棉2022年夏季刊(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一项是()A.小说对曙光三村自然风物的描绘,体现了乡村的生态美,也暗示了帮扶工作队进驻后曙光村可朝“文农旅产业”方向发展。B.慈祥的祖母第一次动手打“我”,主要因为“我”生性顽劣,差点将堂姐晃到湖里,体现了祖母的爱与责任,令人动容。
15、C.小说插入祖父做篾活的往事,对祖母不愿离开村庄的主要情节进行补充,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使结构富有变化。D.小说善用伏笔、照应,如对曙光三村的“空”的描写照应题目,如祖父种下榕树与晚年祖母守成一棵弯脖老树遥相呼应。7.对文中划线部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镇干部张景惠感到很骄傲,是因为他为曙光镇的脱贫攻坚立下大功。B.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既是社会现实,也说明曙光镇脱贫方式比较单一。C.“我”发微信说乡村振兴还在后头,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有对乡村现状的隐忧。D.这段由写祖母、祖屋转而写脱贫、乡村振兴,既使行文有波澜又留下悬念。8.小说呈现出一种散文化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9.
16、小说是如何表现“故土难离”的?请简要分析。三、(2023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3月联考)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美髯高沧海婆婆子说我那年才两岁。婆婆子说我那年才两岁的时候,我刚刚过完四十二岁生日,盛宴的快乐似乎还没宣告结束,像两抹胭脂红红地挂在腮上。听婆婆子这样一讲,我不由笑了起来,婆婆子认真地看着我,她说我笑起来的样子,像极了两岁的时候,嘴角上还是当年深深的小旋涡。那么,为了四十年前的一个小故事,更或者是为了怀念一些亲人,就让我穿一双当年母亲亲手为我做的红丝绒的小布鞋,轻轻巧巧地回到两岁的时候吧。而当时的亲人,现在大多都已故去或者衰老得只剩下往事可以追忆。
17、我爷爷有一副引以为傲的长胡子,穿堂风穿过中堂,爷爷半躺在藤编椅上,他的胡须随风而摆,像杨柳依依。须发皆白,如玉,如琼脂。爷爷的留声机里轻声播放着老唱片儿,柳毅传书里鼓乐阵阵,唱词温婉动人:霎时间千万红灯满湖照,紫气缭绕起波涛我摇摇摆摆地来中堂。对于我的那双小小的红丝绒的小布鞋来说,从东厢房里迈出来,走过鸡栅栏,走过两畦菜地,穿过两棵石榴树,这是一段很长的路。栅栏上有蝴蝶,蝴蝶的翅膀像五彩的叶子,一丛紫花地丁,在有豁口的瓦盆里冒出来,母亲掐了一把马齿苋,我一概不理会。我趴在藤椅上,捋爷爷的胡子,爷爷的胡子滑溜溜。那努力装睡的人,仰面朝天,这时刻开始小心翼翼地打响鼾声,象水里的鱼吐出一串串泡泡,像
18、麦垄边的黑天天结出一挂挂甜果,似乎告诉我不要担心他会醒来,他睡得很熟。谁也记不好这个画面起于哪天。暖暖的南风,还有燕子呢喃地歌唱,我趴在藤椅上睡着了,手里握着爷爷的白胡子。我爷爷悄悄睁开一只眼睛,他又睁开另一只眼睛,他轻轻地笑了,他下巴上的白胡子,在我的手里,像一群小天鹅般在舞蹈。那个春天,我两岁,我爷爷七十九岁。我熟睡的样子安稳极了,梦里的笑意盛满了我嘴角上的小旋涡。我像第一只出现在春水里的鱼儿,让河水欢快,水流汩汩。鸡栅栏生动起来,菜地和石榴树生动起来。院落里的老柳树都抬起了头,神清气爽。我爷爷不止一次,骄傲地站在老柳树下,他说,老兄弟,来,咱比一比谁的胡子好看,谁的胡子长。我再一次趴在藤
19、椅上握着爷爷的白胡子睡着了。日光摇曳,石榴树和柳树的暗影扑进中堂,爬上爷爷的脸,我醒来了,爷爷却没有像往常那样跟我一同张开眼睛。我爷爷去世了。我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只有两岁。死亡和别离是天上的云,它会长了翅膀飞走,亦有可能变作一场小雨落下来,打湿我的红丝线的小布鞋。屋子还在,鸡鸭还在,吹跑蝴蝶的那阵风,正在菜畦里,摇晃着一朵油菜花的细梗,雨点,让油菜花湿漉漉的。这场雨过后,我轻车熟路来到中堂。中堂里,只有空空的藤椅。父亲那时的下巴光秃的。他忽发奇想,他借了隔壁婆婆子平日里作法用的长长的黄麻,一缕缕剪短串起来。父亲穿起跟爷爷同样的白褂儿,下巴上挂着编成帘子般的黄麻,飘飘地进了中堂。留声机里的老
20、唱片又唱起来:多谢人间传书客,清光阁里宾主欢父亲半躺在那张藤编椅上。那个白衫儿的长胡子老头,又像往常一样出现了。我爬上藤椅,捋他的长胡子,然后开心地,脱掉我的小布鞋。父亲为我蓄起了胡须,刚开始还像钢针儿,需要黄麻的假胡子继续来遮掩,慢慢长至颌下,慢慢变得柔软,到转年的春天,父亲就可以拿掉黄麻,他已真正拥有一绺引以为傲、风吹飘飘的大胡子。只是他的胡须是黑色的。可即便他的胡须是蓝色的,是绿色的,是五彩的,又何妨?婆婆子说,那时的我,若一笑,我就会像第一只出现在春水里的鱼儿,让河水欢快,水流汩汩。鸡栅栏生动起来,菜地和石榴树生动起来。院落里的老柳树都抬起了头,神清气爽。婆婆子是村庄里会作法的婆婆子。
21、可是,她说,无论她施什么法术,那时的我都不愿笑,我重病缠身,虽求医问药,寻仙拜道,却整日啼哭。而世上,偏有一副美髯,可安神,可慰伤。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爷爷的须发,如玉,如琼脂,胡须像依依杨柳,随风摇摆。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了爷爷为取悦“我”而留美髯的用意。B.爷爷躺在穿堂的藤椅上,陶醉在留声机播放的柳毅传书的温婉的唱词中,说明爷爷对戏曲有独到的鉴赏力。C.“我”趴在藤椅上握爷爷的长胡子,他悄悄睁开一只眼睛,又睁开另一只眼睛,轻轻地笑了,说明他沉浸在含饴弄孙的快乐里。D.父亲为了表达对爷爷的怀念,穿上跟爷爷同样的白褂儿,嘴上戴上黄麻做的大胡子,半躺在穿堂的藤椅上,
22、听留声机里的老唱片。7.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将故事拉回到四十年前,以“我”两岁时的视角讲述,看似不合情理,却恰恰强化了文章的艺术效果。B.文中画红线的句子,通过“装睡”“小心翼翼地打响鼾声”的细节描写和后面形象的比喻,刻画了一位慈爱、和善的老人形象。C.那双“红丝绒的小布鞋”在文中多次被提起,它告诉读者“我”是一位调皮可爱的小女孩,同时在结构上又起到线索的作用。D.作者以孩童的视角写“我”对爷爷死亡的懵懂感知,死亡与离别虽然如飞走的浮云、飘荡的小雨,仍然打湿了“我”幼小的心灵。8.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9.最后两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
23、分析。附:参考答案一、6.【参考答案】C【解析】“歉意”理解有误,鞠躬,表达的是对屈原的尊敬,应为“敬意”。7.【参考答案】D【解析】“都是对楚国现实不满”错,渔人们的悠闲之态,未见其对楚国现实不满。8.【参考答案】屈原斥责上天“不识人间是非功过”,以表达对上天行为的质疑与不满、对现实的悲愤;屈原意识到上天“没有灵魂”又幻想其有灵魂,以表达对上天行为的释然与不解、对现实的绝望。【解析】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你混混沌沌,无边无际,不识人间是非功过,全然没有公平、正义与爱心!你,你还是天么?”,屈原斥责上天“不识人间是非功过”,以表达对上天行为的质疑与不满、对现实的悲愤。“上天呵上天,不要责怪
24、屈原骂你问你。你要有灵魂,有双眼,你可能早早都悲伤死了,激愤死了,对么?是了,你听不见屈原的话,你不过一片流云一汪大气而已!真想让你变成威力无边的神座。你?你答应了?答应了?呵,上天答应屈原了!上天开眼了!啊哈哈”,屈原意识到上天“没有灵魂”又幻想其有灵魂,以表达对上天行为的释然与不解、对现实的绝望。9.【参考答案】使故事情节更丰满,使故事内容更具悲剧效果;黄、鲁二人对屈原之死的态度对比,使屈原形象更立体;在感性叙写中融入人物的理性思考,深化了作品主题;由习惯于扁平人物塑造转向了圆形人物塑造,作品创作别具一格;打破了读者对屈原的传统认知经验,带来新奇的阅读效果。【解析】考查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
25、用的能力。增加情节,使得原本简单的“自投汨罗以死”的故事情节更丰满;同时“渔哥们,救屈原大夫!屈原大夫投江喽顷刻间山鸣谷应,江面上点点渔火竞相而来,渔人们在船上喊成了一片:屈原大夫,你在哪里”,这样的描写很有画面感,很感人,使故事内容更具悲剧效果。在仲连话别的情节中,黄、鲁二人对屈原之死的态度对比,如“骤然之间,春申君变得枯瘦苍老,软瘫在茅屋前竟是泣不成声了”,春申君对屈原之死深感悲怆,觉得“没有屈原,黄歇何堪!楚国何堪!”;而鲁仲连却认为“屈原之心,已经在放逐岁月中衰朽了。纵是秉政变法,也是刻舟求剑了”“屈原之失,在于愚忠。楚怀王之颟顸昏聩,正是楚国衰落根源,屈原却始终寄予厚望。最终如何?楚
26、王悲惨地死了,屈原也跟着悲惨地死了”。通过二人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屈原对楚怀王、对楚国一片忠心,想要变法图强,这样使屈原形象更立体。鲁仲连的一番话很有哲理,如“要撑持楚国,便不能效法屈原”“仲连以为:谋国良臣,绝非一个忠字所能囊括,忠而无能,照样误国害民!撑持危局,更根本者是胆略,是勇气,是见识!君若奋力振作,联结各方,挺身朝堂,拥立新君,疾呼国难而声讨国贼,昭雎们纵然阴险狡诈,安知不会铲除?但有此举,楚国岂能瘫倒灭亡?若一味效法屈原伸颈等死,非但君身败名裂,楚国又岂能不亡?”,这样在感性叙写中融入人物的理性思考,深化了作品主题。对于屈原,艺术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塑造正面形象,歌颂其忠君爱国的品格
27、;但本文却认为屈原是“愚忠”,认为其做法不值得效法。这样就由习惯于扁平人物塑造转向了圆形人物塑造,作品创作别具一格。传统习惯中人们对屈原的品格一直是赞颂的,而此文却思考屈原的做法是否正确,是否对楚国有利,能否打破楚国衰败的局面,塑造了一个与传统认知不同的屈原,因而打破了读者对屈原的传统认知经验,带来新奇的阅读效果。二、6.【参考答案】B【解析】“主要因为我生性顽劣,差点将堂姐晃到湖里,体现了祖母的爱与责任,令人动容”错,结合“祖母从此不食湖中鱼,不准晚辈吓鹭鸶,说是怕惊到祖父”错,祖母动手打“我”,主要是因为“我”惊了鹭鸶,怕“我”惊扰到祖父的灵魂。7.【参考答案】A【解析】“他为曙光镇的脱贫
28、攻坚立下大功”错,“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61户698人退出贫困行列啦!”,可见是因为曙光镇的脱贫攻坚成果显著。8.【参考答案】淡化情节。小说不以情节取胜,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主体就是叙写祖母对村庄的执着守望;注重营造氛围,抒情性强。如多处景物与细节描写:祖母守望的身影,刻画祖母对祖父的一往情深;雨后彩虹,烘托人物内心的喜悦;语言优美。句式整散结合,多用比喻拟人。如“守成一棵弯脖子树”“祖屋却唱起了空城计”。【解析】考查对文本审美意蕴的鉴赏能力。淡化情节。小说写“我”的家族陆续搬出曙光三村,只留下了祖母一个人守着村庄,守着祖屋。小说不以情节取胜,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主体就是叙写祖母对村庄
29、的执着守望。注重营造氛围,抒情性强。如多处景物与细节描写:祖母守望的身影“祖母经常在傍晚守候在曙光三村村口,凝望面前的曙光湖,守成一棵弯脖老树”“她还经常去到村口湖边,送迎看不见的祖父,直到步履蹒跚”,刻画祖母对祖父的一往情深;雨后彩虹,“急雨骤停,彩虹悄然出现,一头连着后山,一头插进湖泊。雨雾散去,夕阳的尽头,炊烟袅袅升起”,烘托人物内心的喜悦。语言优美。句式整散结合,多用比喻拟人。如“山风吹过,高低起伏的树如同波涛呼啸。小的时候,我和堂哥堂姐们经常爬上坡地采摘龙眼、攀上后山采摘野果,看五彩尾翼的野鸡掠过丛林”,写树的部分是散句,写“我”和堂哥堂姐在后山的活动是整句,整散结合,句子灵动而富于
30、变化;写祖母“守成一棵弯脖子树”,运用比喻写祖母的执着;“祖屋却唱起了空城计”,以拟人手法写祖屋人去屋空的寂寞荒凉。9.【参考答案】通过祖母的执着来表现。祖母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望,不愿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通过“我”的转变来表现。我由“劝说”,对祖母的“不理解”,到对村庄萧条败落的惆怅,又因“新政策”欣喜激动,最后决定搬回村庄;通过作者的情感取向来表达。作者将乡村描绘得如诗如画,蕴含了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解析】考查分析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通过祖母的执着来表现。祖母不愿离开村庄,“经常在傍晚守候在曙光三村村口,凝望面前的曙光湖,守成一棵弯脖老树”“后辈屡屡动员祖母搬出去住。祖母抚摸着斑驳门槛,
31、次次拒绝。祖母从祖屋出发,沿着碎石小路,孤独地行至村口湖畔。夕阳西下,将祖母身影长长地按在路上、映在湖上”,祖母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望,不愿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通过“我”的转变来表现。开始“我”劝说祖母搬家,“我问鹤发鸡皮的祖母:为什么不搬出去和我们一起住?”“父亲的讲述,让我对祖母的执着似懂非懂”,对村子日渐萧条,“我”感到惆怅,“村庄老了,祖屋老了,脱贫攻坚胜利后的曙光镇和曙光三村,等到老人逝去,难道归于荒野?”,后来“我”为党的政策感到喜悦和激动,“我回到曙光村,告诉祖母:国家有新政策啦,村里会有大变化呢!”“不搬,等村里越变越好,我们也要搬回来住呢!”。我由“劝说”,对祖母的“不理解”
32、,到对村庄萧条败落的惆怅,又因“新政策”欣喜激动,最后决定搬回村庄。通过作者的情感取向来表达。文中多处景物描写优美而生动,“狭长的湖泊如同拉扁的凹字,包围着小小的村庄。从对岸高地望过来,曙光三村如同灰色橄榄,嵌进一个巨大的镜子中部”“再往上,是陡峭的山地、茂密的树林,宛若天然的森林氧吧。山风吹过,高低起伏的树如同波涛呼啸”“急雨骤停,彩虹悄然出现,一头连着后山,一头插进湖泊。雨雾散去,夕阳的尽头,炊烟袅袅升起”,作者将乡村描绘得如诗如画,蕴含了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三、6.【参考答案】C【解析】A.“突出了爷爷为取悦我而留美髯的用意”错,写爷爷的美髯,为了突出爷爷美髯的特别,为故事的展开做铺垫;
33、B.“说明爷爷对戏曲有独到的鉴赏力”错,突出爷爷对戏曲的喜爱,烘托爷爷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心情;D.“父亲为了表达对爷爷的怀念”错,父亲为了使“我”高兴,让“我”开心。7.【参考答案】C【解析】“又起到线索的作用”错,文章线索是“美髯”。作者让“红丝绒的小布鞋”多次出现,意在借此物象表现和强化“我”童稚的感受和心理。8.【参考答案】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的笑带给家人的快乐;侧面烘托。如“鸡栅栏生动起来,菜地和石榴树生动起来”,烘托了“我”和家人愉快的心情;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爷爷和父亲用美髯给疾病缠身的“我”带来的抚慰和快乐,强化了亲人对“我”的爱,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34、解析】考查体会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我像第一只出现在春水里的鱼儿”运用比喻修辞,把“我”比作鱼儿;“院落里的老柳树都抬起了头,神清气爽”运用拟人修辞,“抬起了头,神清气爽”把老柳树人格化。比喻和拟人修辞的使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的笑带给家人的快乐。“鸡栅栏生动起来,菜地和石榴树生动起来”这是一句景物的描写,景物的生动是一种欢乐的表达,侧面烘托“我”和家人愉快的心情。文中前后两处运用相同的语言进行描写,是一种修辞上的反复手法,反复的作用在于突出强调,从文章内容可知,两处语言重在表现疾病缠身的“我”的笑带给家人的快乐,而“我”的笑是爷爷和父亲用美髯带来的,这样反复使用强化了亲人对“我
35、”的爱,增强艺术感染力。9.【参考答案】结尾和开头都提到“婆婆子”,补充交代婆婆子的身份,使小说首尾呼应,文章结构完整;突出“我”当时重病缠身的境况,交代了爷爷和父亲让“我”摆弄美髯的原因,补充了文章的内容;画龙点睛,突出主旨。“而世上,偏有一副美髯,可安神,可慰伤”为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我”对亲人的追念和感激之情。【解析】考查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从结构看,开头“婆婆子说我那年才两岁”提到“婆婆子”,结尾“婆婆子是村庄里会作法的婆婆子”补充交代婆婆子的身份,使小说首尾呼应,文章结构完整。结尾“无论她施什么法术,那时的我都不愿笑,我重病缠身,虽求医问药,寻仙拜道,却整日啼哭”前文重在写爷爷和父亲用美髯给“我”带来欢乐,此处写出“我”当时重病缠身的境况,交代了爷爷和父亲让“我”摆弄美髯的原因,补充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情节更加合乎情理。结尾句“而世上,偏有一副美髯,可安神,可慰伤”画龙点睛,突出主旨,爷爷和父亲用美髯给“我”带来欢乐,强化亲人对“我”的爱,表达了“我”对亲人的追念和感激之情。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