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必 修 三,单 元 整 合,历史时空,1儒家思想社会政治地位的变迁,归纳拓展,2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1)产生的社会条件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强大。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封建文化受到很大冲击。,(2)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
2、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3)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欧洲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亚洲等地的革命运动也起了促进作用。,3多角度看待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1)唯物史观角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从阶级史观看,孔子、老子主张社会有序,主张统治者“无为”,代表的是没落贵
3、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群体的利益,其他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2)文明传承角度: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今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有益成分,如民本思想,和谐观念,统一意识,义利观点,同时也应剔除其落后时代的如三纲五常、等级贵贱等内容。(3)联系现实的角度:应注意孔孟儒学家思想中的“民本”主张与当今民主本质上的区别,古时“民本”思想以维护君主特权为中心,当今民主以人权平等为中心。(4)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的封建纲常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统治,反对专制、倡导民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学,
4、而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玄学与名教分析“玄学”指魏晋时期以老庄道家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以代替烦琐的两汉经学的一种哲学思潮。玄学产生绝非偶然,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导致统治集团分裂,黄巾之乱后中央集权瓦解,社会危机日益凸显,儒家经术也随之衰落。传统的价值体系开始崩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开始动摇,今文经学和谶纬内容空虚荒诞,丝毫无助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于是在乱世之中,老庄思想抬头,加上曹操等人崇法术刑名,便形成了玄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念链接,魏晋玄学寻求顺时应变的处世之道,在乱世中保存自己,甚至重建或再创社会秩序。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尊崇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周易,将其合称
5、为“三玄”,“玄”指无形无名的“道”。他们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即宇宙最终存在的根本问题,亦即本体论的问题。大部分玄学家主张毁弃礼法,但少数依然维护着封建的伦理观念。,“名教”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西汉大儒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汉武帝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故也有“纲常名教”的说法。但“名教”这个词的正式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
6、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反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三教并立,佛、道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韩愈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扬雄等人传承,体现了韩愈推崇儒学,复兴儒学道统,树立儒学权威,D项正确;A项仿照佛道做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格物穷理是朱熹理学内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排除C项。,C,解析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与材料中“魏晋玄学”时间上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佛教,故B项错误;
7、材料中“纲常礼教、君臣上下”表明儒家观点,“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表明道家顺应自然的观点,故C项正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魏晋时期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强化儒学与材料中“鼓吹各安其分”不符,故D项错误。,限制型选择题紧扣条件题型特点限制型选择题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限制性,这种限制性主要表现为对时间、方位、频率、大小、多少、秩序、长短、程度等的限定,从而确定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技能提升,解题思路紧扣限制性条件。解题中把握了这些限定,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应该注意的是,一道试题中的限制性条件往往不止一个,审题时不要顾此失彼
8、。挖掘隐含的条件。限制性选择题的限制性条件不仅呈现在题目的表面,还常常隐含在题目的表述中。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是解题不可或缺的关键途径。,重点关注程度词。题中的程度词主要分布在备选项中,往往具有绝对性,要么完全肯定或否定某一历史事实,要么以偏概全,不留余地。关注这些程度词,是排除错误、找到答案的巧妙方法。运用阶段性特征。限制性选择题往往是在时间上做文章,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并运用这些特征为己所用,是迅速排除错误选项,找出正确答案的必要措施。,本文档仅为【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之一】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链接,下载全套资料!,请点此到下载本文全套资料,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材料文字“周之
9、法”反映了儒家思想,“秦之法”不能反映儒家思想,A项排除;材料文字“秦之法,一人有奸,邻里告之,一人犯罪,里面坐之”是什伍连坐制的反映,体现了秦法的严酷,是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实践,B项正确;“周之法”与“秦之法”的思想渊源不同,二者之间没有传承关系,C项排除;材料信息与郡县制无关,D项排除。,B,解析三纲五常是维护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立足于专制下的服从,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敬天保民这种思想肯定人民是根本,强调的是顺从人民的意愿,对人民进行保护,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天象记录可以直接为具体的政治措施提供帮助”反映的是天人感应理论,故C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叶适的观点主要强调的两点:一点是全面性,一点是实践性。他没有突出万事万物皆为理,所以排除A选项;他主张要实践来检验正确性,所以反对空谈,B选项正确;叶适的观点无法体现出“致用”二字,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格物致知是指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也强调对事物进行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