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6 飞向蓝天的恐龙【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语言运用: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维能力: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审美创造: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课前解析】关注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在前一课琥珀“提出不懂的问题”基础上,本课要求“写下不懂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记录和梳理问题。关注体裁特征:所谓科普说明文,就是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说明性文章。
2、语言特点是逻辑清晰,准确严密,形象生动,常常综合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本文在逻辑讲述上,最典型、最鲜明的是采用了“先总体概括,再具体分说”的“总分”结构。语言表达准确、严谨是本文的又一特征,作者多处使用了表程度、表估计、表范围的副词。关注策略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一方面还要引导他们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关注学法指导:本文就是一篇训练学生信息提取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和复述讲解能力的好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捕捉关键句,圈画关键词,从而理解每一段的意思;还可以借助关键词这一“支架”,条理清晰地进行讲述,从而助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学目标】1.认识
3、“钝”等10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6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3.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4.能体会课文准确的表达,学习用对比的方式介绍事物。【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2.体会说明文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教学难点】能多角度地提出问题,记录整理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钝”等10个生字,会写“笨”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6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梳理并试着解决。3.通读全文,了解每一部
4、分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提到“恐龙”,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里有一些关于恐龙图片,我们来看一下吧。欣赏图片(出示课件3-7):霸王龙、剑龙、马门溪龙、雷龙、三角龙2.教师继续追问:欣赏完这些恐龙,谁来说说你对恐龙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储存和学习经验作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8):恐龙是古爬行动物。蜥龙类和鸟龙类动物的通称。种类繁多,体型各异。生活在陆地或沼泽附近。中生代极繁盛,称霸一时,至中生代末期全部灭绝。3.教师继续追问:那你听说过“飞向蓝天的恐龙”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题目叫作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
5、,学生齐读课题。4.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9):读了这个课题,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学生思考,提出质疑。预设: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什么要飞向蓝天?恐龙还会飞呀,它和鸟类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入手,通过对比、质疑,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强烈欲望。)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10)(1)教师播放范读,感悟句子的魅力。(2)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给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或工具书,自己试着解决。(3)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2.学习字词(出示课件11)出示认字词语:迟
6、钝dn 描mio绘 隧su道 繁衍yn 十吨dn 脑颅l 膨png大 敏捷ji 开辟p 崭zhn新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1)(出示课件12)学会识字方法:偏旁识记。例如:“钝”与“吨”,“钝”为钅字旁,“钝”有不锋利,不快;笨,不灵活两种意思,组词为“迟钝、钝器”;“吨”为口字旁,“吨”为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组词为“一吨、吨位”。“(出示课件13)颅”中页字旁表示与头有关,组词为“头颅、脑颅”。(2) (出示课件14)识字游戏:恐龙拼图,指名读、开火车读并随机正音。(出示课件15)出示写字: 笨bn 钝dn 鸽g 毫ho 凌lng 末m 描mio 隧su 移y 态t
7、i 吨dn 颅l 膨png 肢zh 翼y 辟p(1)先指名学生在无拼音的情况进行读,开火车读。(2)再进行听读,纠正字词读音。(3)学生观察字形,交流生字书写要领,“钝、鸽、凌、描、隧、吨、颅、膨、肢、辟”为左右结构的字。(4)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5)重难点字、易错字进行书写指导:(出示课件16)“毫”与“豪”,“末”与“未”比较读音和字形上的不同。(出示课件17)“翼”为上中下结构,第一笔和第四笔都是横折。巧记“翼”字:羽字头,田字腰,共字脚。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8):在词语理解方面,你有不懂的问题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出示第三组词语解释:凌空翱翔 五彩斑斓 欣喜若狂
8、 茹毛饮血 树栖指导学生进行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预设1:我们可以采用联系现实生活的方式进行词语的理解,例如:“凌空翱翔”指在高高的空中回旋低飞;“五彩斑斓”指颜色灿烂多彩;“欣喜若狂”指形容高兴到了极点。预设2:还可以采用查字典的方式,例如,“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预设3(出示课件19):还可以根据课文的插图和联系上下文“树栖”转移到书上生存,我们就可以推断“树栖”是指在树上休息。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在对于词语理解方面,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进行理解。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0
9、):默读课文,试着把文章分成3部分,并说说每部分的意思。用上“先、然后、最后”说完整。预设(出示课件21):先在第1-2自然段写了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然后在第3-4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向鸟儿演化的过程。最后在第5自然段写科学家希望全面揭示恐龙向鸟儿演化的历史进程。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2):再次默读全文,边读边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批注在课文旁边。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3.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3):默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试着解决。小组之间进行谈论交流。教师过渡:同学们交流完了,老师也有几个问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进行
10、解决吗?(1)问题1(出示课件24):恐龙与鸟儿有怎样的关系?预设:在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说明了恐龙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鸟儿。教师继续追问: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预设:概括全文。教师提示(出示课件25):中生代是指显生宙(看得见生物的年代,包括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第二个代。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主要动物有恐龙类、鱼龙类、翼龙类等。同时也是指爬行动物时代。教师板书:恐龙演化成鸟类 (2)问题2(出示课件26):是什么为恐龙演化成鸟儿提供了证据?预设1:在第2自然段的
11、第一句“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说明是在骨骼结构上的相似为恐龙演化成鸟儿提供了证据。教师提示(出示课件27):赫胥黎为英国著名博物学家、教育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品有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脊椎动物解剖学手册、进化论和伦理学(即天演论)等。预设2(出示课件28):在第2自然段“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为恐龙演化成鸟儿提供了证据,有可能鸟类是恐龙后裔,为假说提供了证据。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研究者们会“欣喜若狂”呢?预设:因为这是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12、教师板书:假说 鸟类是恐龙后裔预设3(出示课件29):在第2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它是“点睛之笔”?预设:因为可以知道辽西的发现为该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推进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教师板书:辽西大发现 长羽毛证据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不仅回答了老师的疑问,还找出了说服老师的证据,说明大家真的是在用心思考,非常了不起!这里有一段长有羽毛的恐龙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去感受恐龙是怎么长有羽毛的。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出示课件30)。(设计意图:“在阅读中能多角度地提
13、出问题并通过不同方式解决”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提问的具体内容,更要关注出发点和落脚点,合并整理去粗取精,帮助学生提炼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筛选保留最具研究价值的核心问题。)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2.体会说明文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用对比的方式介绍事物。【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教师导入(出示课件32):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恐龙和鸟儿的关系,但是科学家们还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出示课件33)今天,我们来到恐龙博物馆,担
14、任小小解说员,来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吧!(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为本节课重点理解恐龙演变过程和感受重点字词做铺垫。)二、精读细研,领悟写法(一)理解恐龙演变过程1.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出示课件34):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具体看一看恐龙飞向蓝天经历了哪几个时期,为介绍恐龙的演变过程准备材料吧!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随后指名回答。预设一(出示课件35):在第1、2句“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中说的是第一种恐龙,出现时间是两亿四千年前,还说了它的形态和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
15、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教师提示:出示恐龙和狗的图片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恐龙形态的理解。预设二(出示课件36):随后作者写到“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说明在数千年后,繁衍成了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这些恐龙有“两足奔跑”和“四足行走”的,也有“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和“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的,还有“凶猛异常”“茹毛饮血”和“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的。(1)教师提
16、出问题:从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预设:运用了总分结构,先总写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再分写有哪些形态各异的恐龙。(2)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在写有哪些形态各异的恐龙时,这里运用了一种表现手法,你能找出来吗?预设1(出示课件37):有“两足奔跑”恐龙,也有“四足行走”的恐龙,这里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从它们的形态、行走进行了对比。(出示两种恐龙图片进行直观对比。)预设2(出示课件38):有“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的恐龙,也有“只有几千克”的恐龙,这里也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从它们的身型、体重进行了对比。(出示图片进行直观对比。)预设3(出示课件39):有“凶猛异
17、常,食肉动物”的恐龙,也有“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的恐龙,这里也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从它们的性情、食性进行了对比。(出示两种恐龙图片进行直观对比。)预设三(出示课件40):随后说“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说明这些形态各异的恐龙其中一部分演变成了“猎食性恐龙”,它们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出示两种恐龙图片进行直观对比。)预设四(出示课件41):还有一些种类学会了飞行,说“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
18、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先转移到树上生存,最终能够主动飞行。(出示恐龙图片进行直观观看。)预设五(出示课件42):还有一种是在奔跑中学会飞翔,从文中说“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的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是地面上就带有的羽毛,并在奔跑的过程中学会了飞翔。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43):我们的小小解说员们说的非常棒,将恐龙飞向蓝天的每一个时期演变过程都说了出来,那我们再次来总结一下这些飞向蓝天的恐龙所经历的时期吧,哪位同学来说说?教师指名回答,并给予鼓励。预设:恐龙在飞向蓝天所经历的时期,首先
19、是在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出现。然后在数千万年后,繁衍成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而这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使得一些种类转移到树上,慢慢具备滑翔能力,最终能主动飞行;还有一种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的过程中学会了飞翔。3.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44):你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了吗?教师出示每一个时期恐龙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恐龙的认识。教师指名回答。预设: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出现,随后在数千万年后,繁衍成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出示形态各异的恐龙图片),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主动飞行;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中学会飞翔。(二)研读、体会语段,1.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出
20、示课件45):我们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每一个时期的演变过程,课文中还有不少语句表达很准确,请你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预设一(出示课件46):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教师提出问题:“一支”和“漫长的”可以删去吗?预设:不可以,“一支”是说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是说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这体现了用词的准确、严谨。预设二(出示课件47):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其中,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越来越像鸟类。教师提出问题:从这里的哪些词你觉得表达得很准确?预设:从“一些”和“逐渐地
21、”这两个词,“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逐渐地”表示是逐步地,慢慢地,有过程。预设三(出示课件48):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的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教师提出问题1:“推测”是什么意思?预设:“推测”是指根据已知情况,按一定道理推论未知。教师提出问题2:把“推测”换成“猜测”可不可以?读一读换后的句子,并回答“猜测”是什么意思?预设:猜测是根据某些线索或全凭想象来寻找正确的解答。科学家的推测是有依据、有道理的,是推论出来的,不是靠想象,因此不能换成“猜测”。预设四(出示课件49):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教师提出问题1:“全面”是什么意思?预设:“全面
22、”是表示科学家希望在大致揭示的基础上,对这一历史进行更全面、更加深入的揭示,获取更多证据。教师提出问题2:把“全面”去掉可不可以?读一读去掉后的句子。预设:不可以。去掉“全面”后,说明还没能揭示,而课文表明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已经有了大致的揭示,所以不能去掉“全面”。2. 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50):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吗?试着运用今天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己解决吧!3. 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51):进行小练笔,照样子写一段话。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
23、,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教师提示:在第1句“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作为总起句,而后文的三个“有些”是对这些形态各异的恐龙进行对比分写,因此仿照句子的时候不仅需要分写时对比着写,还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对比着来写。学生进行练习,反馈交流,师生点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说明的准确、表达的生动,从而对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更深的认知和感悟,渗透科学严谨的思维品质。)三、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53)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文章,介绍了恐龙的一支向鸟类演化的过程,
24、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2.扩展延伸(出示课件54)点击图片,播放视频,盘点五大鸟恐龙。四、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5)【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2课,介绍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诀”。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二课,是建立在上一课琥珀“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写下不懂的问题”。根据以往经验,“恐龙”话题在学生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学们不但不陌生,而且有一部分其至是超级发烧友,对恐龙知识几乎如数家珍。然而,本篇课文在学习过程中是有难度和障碍的。一、进化知识远不及恐龙故事吸引人;二、学生普遍缺乏考
25、古认知;三、课文较长,以点带面不易把握;四、质疑提问的思维训练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是学生的弱项基于以上认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力争体现三个原则:第一,“学生主体”原则。即学生思,学生说,学生画,学生疯,学生写,尤以学生“思”更为明显,且重穿始终,从开头的对课题提问,预习时对课文提出并写下不懂的问题,结尾处收尾关照引发质疑,处处将学生思维推在前面,力求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第二,“文休特征”原则。科普说明文既不同于童话故事以情节取胜,又区别于一般的科学论著,它兼具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生动。所以第二课时每一部分都在双线进行,让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同时,也能获得感性感受。第三,“能力训练”原则。本篇文章在中年级属于偏长的课文,课上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全文要把握重点段,段内要关注重点句,句中要提取关键词。教学中,教师反复引导学生捕捉关键词,从而形成准确理解和整体概括的能力。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