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孙权劝学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对话,把握人物性格特点。3.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4课课前预习卡。第1课时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疏通文意。2.通过师生交流,深入把握文意。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言小故事孙权劝学。首先,请同学们看文章题目,说说你对题目中哪个字或词比较感兴趣。预设 我对“劝”字比较感兴趣,我想知道孙权劝谁,为什么要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么样。我对“学”字比较感兴趣,我想知道学的是什么。我对“孙权”比较感兴趣,
2、我想知道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师:看来,同学们从题目中得到了一些信息,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疑惑。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节选自资治通鉴的文言文孙权劝学,看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板书文题)【设计意图】直接从题目入手,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深入学习文本打下基础。二、初读课文,读清读顺1.了解作家、作品。(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品简介”栏目)2.初读课文,疏通重点字音。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可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读音)(2)圈出文中你认为应该引起我们重视读音的字,并说明理由。(生自由朗读课
3、文后交流讨论)预设 “邪”应该读“y”,不读“xi”,因为“邪”是通假字,同“耶”。“卿”应该读“qn”,注意是后鼻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应该读“wi”,因为在这里是“成为”的意思。师小结:今后我们学习古文时一定要注意,除了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掌握生僻字的读音外, 我们还可以根据多音字在句中的含义来选择其正确的读音,通假字只要判断出它所通之字,就可以确定其正确读音了。文言文字音小贴士:(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掌握生僻字的读音。(2)根据多音字在句子中的含义来判断字的读音。(3)通假字要读所通之字的读音。3. 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响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易读
4、错的字音,并明确文字读其音的原因,进而归纳出文言文的一般读音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系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再读课文,读懂大意1.细读课文,疏通文意。师:同学们已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全文,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疏通文意,遇到疑难先在小组内部解决,解决不了的发言提问,全班共同解决。(小组合作,师点拨指导)翻译时需注意的句子:(1)蒙辞以军中多务。(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预设 (1)“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全句应译作“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古代汉
5、语中有些语序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就需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调整。(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治经”的意思是“研究儒家经典”,“博士”是古代的官位名,应翻译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全句应译作“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一句中的“往事”在这里指“历史”,“耳”是句末语气词,是“罢了”的意思。全句应译作“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4)“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是省略句,“结友”前省略了“与吕蒙”,翻译时需要加上去。全句应译作“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朋友才分别”。师小结:在文言文的翻译过程中
6、,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比如“博士”“往事”“耳”这类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应该按照古代的意思来翻译。“蒙辞以军中多务”这类倒装句,翻译时应该调整语序,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还有“结友而别”这类省略句,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的部分,使句子表达更完整、连贯。对于文言文常见的翻译问题,老师有一个翻译提示分享给大家。翻译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2.学生重新翻译并概括文意。师:大家可以参考“翻译提示”重新调整自己的翻译
7、,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生自由翻译并尝试概括,师指名回答)预设 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开始学习并大有长进,鲁肃为此感到惊叹并与之结为好友。【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翻译课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之后,督促学生查漏补缺,及时纠正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通过概括主要内容和朗读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3.全班齐读课文并背诵全文。(生在翻译的基础上再次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对课堂所学文言知识进行巩固和内化。背诵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在背诵中能积累文言字词,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2课时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
8、,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一、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理1.复习上节课所学,全班齐背课文。2.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人物语气。师:这则文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叙事简练,注重以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且对话生动传神,富于情味。这节课,我们尝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走近人物,感受人物。(生自由练读。要求进入情景,读出情味)师:在刚刚的试读中,同学们可能注意到了,本文有很多语气词,在朗读时,应该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呢?预设 (1)“不可不学!”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而且句末用了一个感叹号,应该读出坚定、严肃的语气。(2)“卿今当涂掌事”表现了孙权对吕蒙的关
9、心和器重,所以应该读得语重心长一些。(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邪”后用了一个感叹号来加强语气,应读出吕蒙在推托后孙权对他的一种责备的语气。“耳”是“罢了”的意思,说明孙权不想给他压力,语气由责备变得平和、亲切了。(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一句句末也是一个感叹号,表现了鲁肃的吃惊,惊讶于吕蒙的才略与以前判若两人。(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里也用了一个感叹号结尾,表现了吕蒙内心的自豪、骄傲、自得。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理。师:大家推荐四名同学饰演角色(一个旁白,三个人物),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用心聆听,并对四人的朗读做
10、出点评。(分角色朗读后,生自由点评,师总评)师小结:好的朗读不仅要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还要读准字音,读对语气,读出文字背后的深意。刚才的四位同学就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读出了角色应有的语气。全班再次齐读课文,记得一定要读出人物的心理和语气。【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实践中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从而把握情感,并据此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性格,逐层深入学习。二、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1.介绍背景资料,全面了解人物。师:在大家入情入景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宋代文豪苏轼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时期的东吴,就是这样一个群英荟萃之地。他们是孙
11、权:英勇果断,胆略过人。东汉末,继承其兄孙策之位,据有江东六郡,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多读史书、兵书,学识渊博。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鲁肃:治军有方,深谋远虑,见解超人,继周瑜之后掌管吴军。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2.细读课文,探究人物形象。师:孙权、吕蒙、鲁肃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英雄人物,在今天我们所学的文言文中,你能找到他们成为英雄所具备的某些品质吗?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里找出相关依据,并做好批注。(生自由交流讨论,师点拨指导)预设 孙权:(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孙权对吕蒙很关心,同时对他寄予
12、厚望。说明孙权是一位关心下属、善于培养人才的君主。(2)“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当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托的时候,孙权不仅没有生气发怒,而且还拿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鼓励吕蒙,让吕蒙最终无法推辞。这说明孙权是一位心胸开阔、善于劝说的君主。吕蒙:(1)“蒙乃始就学。”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学习,说明吕蒙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导。(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吕蒙本来是一个并不很愿意学习的人,在短时间的学习之后,就能令人“刮目相待”。由此可见,吕蒙是克服了很多困难,下了很多苦功,才有此成就的。说明吕蒙是一个有毅力、能吃苦的人。鲁肃:“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拜蒙母”,可见他对吕蒙
13、及其母亲的尊重。拜见蒙母之后,他与吕蒙结为好友。由此可见,鲁肃非常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善于结交有才之士。师小结:从文中的具体语句可以看出,孙权是英雄识英雄,鲁肃是英雄敬英雄,而吕蒙则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文武兼备的英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是在上一教学环节基础上能力的提升。通过探寻三个英雄人物的不凡之处,学生能够对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把握得更深入、更全面。三、延伸拓展,探究主题师:我们不仅要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理解走出课文。老师想开个微型记者招待会,分别采访孙权、吕蒙、鲁肃。接下来,老师扮演记者,同学们扮演自己所欣赏的角色
14、,接受记者的采访。记者提问:孙权先生,您好!您觉得您的下属吕蒙在学习上有如此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所有扮演孙权的学生举手,老师任选学生回答问题)预设 吕蒙在学习上有如此大的进步,一方面靠的是他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一方面也有我现身说法的影响。记者提问:鲁肃先生,久仰大名。您觉得您的好朋友吕蒙能有如此大的变化,除了自身的努力、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还有别的因素吗?(所有扮演鲁肃的学生举手,老师任选学生回答问题)预设 我觉得是孙权劝得好,他言传身教,情恳意切,善于劝人。其次是孙权教得好,他教给了吕蒙一种好的读书方法涉猎法,并现身说法,让吕蒙能放下包袱去读书。记者提问:吕蒙先生,我最想采访的人就是您。作为
15、一名成功人士,您有什么建议或忠告要说给在座的同学们听听吗?(所有扮演吕蒙的学生举手,老师任选学生回答问题)预设 多读书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自己先天基础差,能力不足,就要靠后天的努力学习来争取进步。用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并努力去做到最好。师小结:感谢三位接受我的采访!吕蒙先生的话让老师想起了冰心的名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同学们,让我们与书籍同行,打好人生的基础;让我们以博览为志,拓宽视野。“腹有诗书气自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记者采访的活动形式,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
16、不仅可以探究文章主题,更能切身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四、布置作业1.课后自己整理、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言词语。2.比较阅读。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设计意图】两个作业的设计难度适中,实用性强。让学生有意识地整理和积累文言知识,在迁移运用中理解读书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孙权劝学一文篇幅不长,且以人物对话为主,所以本教学设计以语言的诵读与品味为主。首先“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揣摩不同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心理;再次“品味人物语言”,让学生深入文本中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最后“记者采访”环节让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向尾声,学生在回答“记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文
17、章的主旨,懂得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文言文的学习之中,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有所获,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本教学设计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句子的翻译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再全班共同解决。这样做不仅防止了“满堂灌”的情况发生,更能够让学生学到正确、有效翻译文言文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发现文言文翻译不是只能死记硬背,而是有一定章法可循的。解决了文言字词句的问题,学习文言文就轻松多了。背景链接孙权劝学是如何以对话刻画孙权、吕蒙的形象的?刻画孙权,以直接的对话描写为主。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接着根据吕蒙
18、的实际情况,运用反问句强调自己的观点;再针对吕蒙的推托之词而用“孰若孤”的反问指出其理由不成立;最后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关心与期望。刻画吕蒙,是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情不自禁发出的赞叹,借鲁肃之口写出了吕蒙变化的巨大,从侧面表明吕蒙因为学习才略有了惊人长进。“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应答。从吕蒙的回答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文化常识博 士“博士”一词是指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一级,很多人都以为它是舶来品,其实并非如此。“博士”一词不仅是中国本土产物,而且历史悠久。博士,初泛指学官,源于战国。秦及汉初,博士成为一种官职,其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在太学中专门教授儒家经典。此外,古代还把专门精通某一种技艺的人称为“博士”,如“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后来还出现了“茶博士”的称呼,这是套用“博士”这一职衔称呼茶楼、茶馆内沏茶跑堂的堂倌。水浒传、“三言二拍”中就有很多关于“茶博士”的描写。现在“博士”一词和学位挂钩,其官职之意已经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