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权劝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根据注释翻译全文,掌握翻译的方法。2. 了解资治通鉴,积累其中的成语。3. 能揣摩人物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翻译全文,掌握翻译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揣摩人物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 导入虽然我们经常会听到别人说,你们是学生,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但其实,学习是一个人一生都需要做到的事。“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孙权劝谏吕蒙学习的故事。并且这是一篇文言文,那么想要了解故事内容,我们必须要先进行文章的翻译。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的翻译方法。二、 介绍资治通鉴和孙权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一部编年体
2、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记录了上起春秋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展示了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出现的诸多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书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资治”两字意谓著“帮助”“治理”。“通”则意谓著博通古今的“通史”。“鉴”则有引为“借镜”之意。2.孙权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草船借箭、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评价)3.摘抄并积累出自资治通鉴的成语身先士卒、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
3、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口蜜腹剑、望风而逃、为所欲为、剖腹藏珠(破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三、 翻译全文1.学生先根据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将不理解的语句划出。(先根据停顿齐读一遍)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注意重点实词和虚词的
4、讲解)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四、 总结方法学生概括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教师补充总结。五、
5、拓展延伸1. 根据所学方法,分类翻译文言句子。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划线的分别是帝王记年、古地名和古官职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拜”:任命,授予官职)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组词)或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带点部分应译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的“修”现在讲“长”,这里指身高;“服”现代讲“穿戴
6、”。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划线部分要按“求可使报秦之人”来译。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句中划线部分译成时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状语。(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句中的“安在”是句子的谓语部分,提在主语“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之前了,翻译时要改语序。(您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表现在哪里呢?)补补充省略部分,使其意思完整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和
7、他坐着交谈。)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这句话应译成:距离华山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主要是句首发语词和句末语气词)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句中的两个“也”都是起舒缓语气作用的,“而”是起连接作用,都不必译出。2. 运用所学的翻译方法,对比阅读同主题文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8、”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注】安:哪里。疑问代词。 戏:取笑。 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 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 昧:黑暗。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2.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
9、义。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一词多义为1.治经为博士:成为 2.自以为:认为见1.见往事耳:了解 2.见事之晚乎:知道当1.当涂掌事:掌管2.担当涉猎:应当以1.辞以军中多务:用 2.自以为:认为2.古今异义博士(古义: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官 今义:学位的一种)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3.通假字邪(y)通“耶”,语气词,表反问;4.较难实词辞(推脱) 涉猎(粗略地阅读) 非复(不再是) 更(另,另外) 见事(知晓事情)5.文章翻译二、深究文章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
10、来说尤为重要。2.他是怎样说服吕蒙的?(读出那种劝说的语气,顺带讲解语气词)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脱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学生朗读,读出鲁肃的惊叹和吕蒙的自信)三、比较阅读阅读伤仲永,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11、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注释】伤:哀伤,叹息。隶:属于。生:生长到。求:要。异:对感到诧异。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与:给。.养:奉养,赡养。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一:全。指:指定。
12、就:完成。文:文采。理:道理。邑人:同(乡)县的人。奇:对感到惊奇(奇怪)。稍稍:渐渐。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乞:求取。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日:每天。扳(pn):通“攀”,牵,引。环:四处,到处。谒:拜访。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从:跟随。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复:又,再。泯(mn)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王子:王安石的自称。通:通达。悟:聪慧。受:接受。天:先天。贤:胜过,超过。于:比。材:同“才”,才能。卒:最终。于:被。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彼其:他。已:停止。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