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3 愚公移山.doc

上传人(卖家):现有分享 文档编号:5393739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3 愚公移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3 愚公移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3 愚公移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3 愚公移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3 愚公移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知识点归纳资料汇编23 愚公移山教学目标课题愚公移山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章大意。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对比和侧面烘托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掌握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愚公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背景材料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人们只能幻想借助神的力量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本文采用神话作为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

2、盾的幻想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文体知识寓 言定义: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特点:(1)篇幅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但富有表现力;(2)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得以体现;(3)故事的虚构性,主角很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中的其他事物;(4)常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读准字音万仞(rn) 冀州(j) 惩(chn) 塞(s) 迂(y)荷(h) 箕畚(j bn) 孀妻(shun) 智叟(su) 厝(cu)始龀(chn) 穷匮(ku

3、) 亡以应(w) 陇(ln) 朔(shu)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同“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3)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同“垄”,高地)一词多义之:河阳之北(助词,的) 跳往助之(代词,他们) 汝心之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操蛇之神闻之(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且: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许:杂然相许(动词,赞同)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助词,表示约数)其: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指愚公的)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指愚公)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介词,凭)

4、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来)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词)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介词,到) 告之于帝(介词,向)词类活用(1)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古今异义方:古义: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例句:方七百里。 今义: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惩:古义:苦于。例句:惩山北之塞。 今义:处罚。曾:古义:连都。例句: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今义:曾经。特殊句式(1)反问句如太行、王屋何(“如何”表反问)(2)主谓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应为“汝之不惠甚

5、矣”)(3)宾语前置句何苦而不平(应为“苦何而不平”)(4)被动句帝感其诚(无标志被动句,从意思上判断,“感”是“被所感动”的意思)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后引入课题:这首歌源于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却昭示我们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要不畏困难勇于前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千百年来让炎黄子孙为之感叹的愚公,见识他的移山壮举。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几幅图画?是哪几幅图画?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一段);第二幅:战前动员图(第二段);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二自然段);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第三段)

6、;第五幅:神灵移山图(第四段)。2.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方法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 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移山的人年龄太大或太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困难重重。【探究人物观点】1.对于愚公移山的想法和行为,众人和邻居有什么态度?“其妻献疑”是不是不愿移山?众人“杂然相许

7、”可见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全家人的支持。邻居遗男“跳往助之”,代表乡邻的支持。文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一句语气委婉,充满关切、担心。这里提出移山的困难,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愚公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其全家人正视移山的困难,并且设法克服困难,从而从另一个侧面反衬出愚公意志的坚决。2.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如何?试结合其语言分析。持反对的态度。智叟出语句句都是讥笑与责难。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简直就是讥笑愚公无能了。3.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

8、度一样吗?态度不一样。其妻尊重愚公,其“献疑”带有关心的意味,语气非常委婉。而智叟言语间流露出对愚公的轻视,问话则充满了讥笑和责难。说明其目光短浅。其妻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石的问题,并得出解决办法;智叟的“笑而止之”,引出愚公的反驳,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4.愚公是怎样驳斥智叟的?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改造的思想。愚公先是斥,接着驳,用顶真的修辞,气势宏大。5.愚公和智叟的看法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智叟立足于现在,愚公放眼于长远的未来;智叟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愚公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6.操蛇之神和天帝对待愚公移山是什么态度?有何作用?操蛇之

9、神是“惧其不已也”,天帝是“感其诚”,对于愚公形象的塑造起着衬托作用,更加突出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感悟精彩句子】“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这是侧面描写。作用:一是表明愚公此举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辛,愚公一行之坚毅。二是以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形成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增强讽刺的艺术效果。三是从表达效果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把孩子欣欣然的神态写出来了。【分析人物形象】1.你觉得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有远见卓识的令人尊敬的智者。

10、2.作者把歌颂的人物称为“愚公”,把批判的人物称为“智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这儿的“愚”,没有讽刺的意味,他看似“愚”,实则不愚,而是“大智”。这儿的“愚”不但没有讽刺意味,还有“贬词褒用”的作用,“愚”字中透露出顽强、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劲。至于“智叟”的“智”,那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智”,实则是“愚”,他没有克服困难的智慧,目光短浅,“智叟”的“智”有讽刺的意味,是“褒词贬用”。【把握文章主旨】1.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不同意。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

11、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2.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写作方法【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人物对话生动传神。 故事中的人物对话生动传神,既

12、展开了情节,又通过不同的语气,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情态。例如,智叟的“笑而止之”,既表现了智叟的思想顽固,又引出下文愚公的驳斥。又如,愚公之妻的劝说,“以君之力”带有关切、担心的语气;智叟的话则带有嘲讽的意味,说“残年余力”,讥讽愚公的年老力衰。这些对话十分符合人物身份。2.运用对比和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例如,愚公有铲平高山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无穷怀有坚定信念,而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此外还有京城氏之子和智叟的对比,京城氏之子刚七八岁,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则是“笑而止之”,对

13、比之下,更显出智叟对愚公移山行为的冷漠与不屑。文中运用侧面烘托来表现人物的例子也不少,如用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来显示愚公的气魄,用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从侧面反映愚公的决心等。教学板书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愚公移山是篇传统的老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大概的内容学生早知,经典的教法也有很多。这节课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围绕“愚公愚吗”这个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交流,体会文章的寓意,学习愚公精神,学生们能在学习中得到快乐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课堂效果比较令我满意。传统文化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3 愚公移山.doc)为本站会员(现有分享)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