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6年7月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学习委员 文档编号:539516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6年7月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2016年7月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2016年7月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2016年7月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2016年7月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东省201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课程代码:1146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1、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分析研究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行业间配置的过程中,同样要遵循的原则是(B)A、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分配公平B、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提高C、工资水平不断提高D、充分就业2、下列不属于宏观劳动力配置研究范围的是(D)A、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行业间如何进行合理配置B、研究劳动力在产业间、地区间、行业间流动的内在变化规律C、影响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因素D、研究

2、企业内部各岗位的劳动力资源配置3、在使用价值生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越低,所需劳动力数量(A)A、越多B、越少C、不变D、不确定4、决定劳动力交易的基础和前提是(C)A、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B、劳动力资源的充足供给C、在劳动力市场上如何安排劳动力的投资收益权D、明晰的产权5、针对当时的就业形势,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D)A、统包统配的就业模式B、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C、计划配置D、“三结合”的就业方针6、1979年以后,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B)A、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始在公社内部进行配置B、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始在家庭内部进

3、行配置C、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始在乡镇内部进行配置D、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始在全国进行配置7、明确了劳动关系和各个主体的法律地位,在法律上保证了企业自主用工、个自主择业的权利,使劳动力市场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轨道的法律或法规是(C)A、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B、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一系列相关配套的法规D、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规定8、乔根森认为,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D)A、城乡间工作环境B、城乡间生活水平C、城乡间工资率D、消费结构的变化9、美国经济学家费景汉和古斯塔夫拉尼斯的劳动力转移模型认为,从农业经济到二元经济

4、转变过程中的必要前提条件是(C)A、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B、降低工业劳动生产率C、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D、降低农业劳动生产率10、从配置方式上看,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根据劳动力资源配置手段和方式划分,1958年1978年大体是(B)A、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B、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C、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D、劳动力“三结合”就业配置11、按照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的划分方法,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活动属于(B)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12、引起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前提是(D)A、技术的发展水平B、劳动的性质C、劳动资料的个人所有D、社会分工13、劳动力市场

5、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工具是(C)A、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B、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C、价格工资信号D、政府政策14、对社会劳动力资源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间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A、农业劳动生产率B、社会总人口规模C、农业政策D、农产品贸易15、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的指(A)A、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B、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C、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变化D、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变化16、根据克拉克的产业分类法,土木建筑业和供电业属于(B)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

6、业17、根据1985年我国公布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划分的标准,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的(B)A、流通部门B、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C、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D、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18、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是(D)A、行业垄断特点B、从业人员的素质C、劳动力工资D、投资政策19、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前提是(C)A、生产资料个人所有B、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结合C、劳动力的个人所有D、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结合20、现阶段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是(A)A、小城镇B、向大城市转移C、发展高科技D、跨国劳务输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

7、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21、具体来看,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AC)A、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B、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社会规律C、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D、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发展规律E、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重要的政治规律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表现出的基本特征有(ABCD)A、劳动力配置体制的二元性B、工资收入调节双轨运行C、城乡劳动力配置的户籍壁垒D、劳动力产业分布特征E、城市化与劳动力配置23、合理的产业结构首先应当满足的要求有(ABCDE)A、具有较为显著的结构效益B、能满足

8、有效需求,并与需求结构相适应C、能吸收先进技术,有利于技术进步D、在保证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吸收较多的就业人口E、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2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就业结构呈现出的特点有(ABCE)A、国有和集体工业结构调整和战线不断收缩,造成其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下降,其他所有制工业正逐步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B、工业吸纳就业能力的下降,不仅仅是个别行业就业减少所致,而是全行业就业能力下降造成的C、传统行业减员幅度更大,如煤炭采选业、纺织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D、各个行业就业增长潜力巨大E、各个行业就业增长潜力不容乐观25、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劳动就业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有(ABCD)A、

9、加强第三产业设施建设B、深化第三产业价格与服务收费改革C、搞好城镇规划建设D、加强劳动就业信息服务E、制定鼓励国营企业和大企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26、产权结构通常具有的基本特点有(ACD)A、排他性B、可遗传性C、可转让性D、强制性E、收益性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27、劳动力配置答:是指社会经济中全部劳动力资源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的分配比例及使用情况。(1分)劳动力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从宏观来看,突出地表现为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的配量;(2分)从微观来看主要表现为在不同企业之间的配置或在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工作岗位的配置

10、,(1分)28、劳动力“统包统配”制度答:是对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员由国家统一进行安置的劳动制度。(2分)国家不仅对大学生、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和家居城镇的复员、退伍军人等统一“包下来”安置工作,而且对城镇普通高中、初中毕业生和其他需要就业者,芒城镇刑满释放人员,国家也负资统一安排工作。(2分)29、帕累托改进答:是指在现有的资源配置基础上(1分),对各种资源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比列、规模、素质等加以调整,(1分)以促进整体效用水平的提高。(2分)30、农业劳动力资源数量变动规律答:劳动力资源在农业部门的配置既受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的制约,也受其经济属性的制约。(2分)从劳动力派生需求的性质

11、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自然属性来看,(1分)农业劳动力的规模原则上是由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结构所决定的。(1分)31、劳动力流动的心理成本答:劳动者离开原来熟悉工作、生活环境,离开亲朋好友,(2分)为此所付出的精神上的代价(2分)即为劳动力流动心理成本32、就业结构答:就业结构是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内的分布(2分)、构成和联系。(2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3、简述判断社会劳动力资源是否有效的标准。答:(1)劳动力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1分)(2)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是否得到节约:(1分)(3)自然资源是否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利用:

12、(1分)(4)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1分)(5)劳动生产是否得到提高;(1分)34、简述劳动力迁移理论中的刘易斯模型及其修正。答:刘易斯模型主要内容是:不发达经济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经济部门一是生产效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其劳动报酬低;(1分)另一个是现代的生产率较高的城市工业部门,其工资水平高。(1分)从使用要素角度看,传统农业部门使用非再生的资本(土地),现代城市部门使用再生性的资本。(1分)从生产率和劳动供给看,现代城市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传统的农业部门。(1分)美国经济学家费景汉和古斯塔夫拉尼斯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了纠正,强调了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意义。模型中包含了从农业经济到二元经济,

13、再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增长转变这样两个过程。(1分)35、简述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具有的特点。答:(1)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镇转移;(1分)(2)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1分)(3)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1分)(4)劳动力资源继续流向经济收人高的行业和单位。(1分)评分说明:如果只答对答案要点,则每小点可得1分,共4分,其余1分由改卷人根据答题情况,如分析的详细深入程度、语言的流畅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说理的展开情况等酌情给分36、简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部门的就业表现出的特点。答:(1)工业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就业增长率现出下降的;(1分)(2)工业

14、就业增长弹性值下降;(1分)(3)工业就业增长贡献率波动较大;(1分)(4)在各次产业中,工业是吸纳就业能力最低的行业之一(1分)(5)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率上升。(1分)37、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结构的变迁。答:(1)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结构变迁分析,我国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中,传统三产业仍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部门,相对来说,代表工业化进程方向和市场发育程度的新兴部门,吸收劳动力能力较低,其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应是今后发展的重点。(1分)(2)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增长率。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的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速度较慢,应引起高度重视;新兴第三产业就业的较快增长符合第三产业就业结构

15、优化和高级化的一般规律。(1分)(3)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弹性分析。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或接近0.8。金融、保险业和社会服务业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0.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0.2。(1分)(4)从第三产业内部所有制结构变化看就业贡献、国有经济单位职工仍占绝大多数。(1分)(5)从区域经济发辰不平衡看第三产业就业。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高于欠发达地区。(1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9分,共19分。38、试述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效益及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答:一、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效益有:

16、1、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3、流动劳动力输出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4、有利于劳动力要素比较利益的提高;5、加速产业分工和技术转移;6、劳动力输出的产业扩张效应;7、劳动力输出的出口替代效应;二、劳动力流动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1、对流入地的负面影响。加的流入地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加大流入地就业压力,加大社会公共服务压力。2、对流出地的负面影响。在农村人口结构上可能会不利于农村生产,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兼业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农村支付较高的社会成本。39、试述决定农业劳动力配置的因素。答:(1)农业劳动生产率;(2)社会总人口规模和结构;(1分)(3)工资及收入水平;(1分)(4)农业产品消费水平提高的变动;(1分)(5)工业化进程;(1分)(6)农产品贸易;(1分)(7)农业政策;(1分)(8)社会因素;(1分)评分说明:如果只答对答案要点,则每小点可得1分,共8分,其余1分由改卷人根据答题情况,如分析的详细深入程度、语言的流畅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说理的展开情况等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各类题库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广东省2016年7月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及答案.doc)为本站会员(学习委员)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