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pptx

上传人(卖家):无敌的果实 文档编号:5396600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3.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主要内容123涵义基本要求基于传播途径的职业暴露预防4职业暴露的处置、上报及追踪2第一部分:涵涵 义义涵义 是医疗机构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和上报等活动的规范性要求。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按传播途径分类,主要包括血源性暴露、呼吸道暴露、消化道暴露和接触暴露等。第二部分:基基 本本 要要 求求基本要求 建立适用于本机构的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规范和流程,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明确管理主体及其职责;制订并执行适用的预防、处置和报告流程;实施监督考核等。根据防控实践的需要,为医务人员提供数量充足、符合规范要求的用于防范感染性病原体职

2、业暴露风险的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其他支持、保障措施。基本要求 对医务人员开展有关预防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培训教育,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高风险部门应当定期进行相关应急演练。建立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报告管理体系与流程。7基本要求 对发生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暴露后评估、处置和随访,严格按照相关防护要求采取检测、预防用药等应对处置措施。建立并执行预防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相关医务人员疫苗接种管理制度。8第三部分:基于传播途径的职业暴露预防基于传播途径的职业暴露预防基于传播途径的职业暴露预防职业防护的原则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在工作中执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存在职业暴露风

3、险者,如无免疫史并有相关疫苗可供使用,宜接种相关疫苗。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并按照要求和流程进行报告。10基于传播途径的职业暴露预防标准预防标准预防 standard precaution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11基于传播途径的职业暴露预防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

4、护理、清洁等工作时应戴清洁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卫生手消毒。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 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基于传播途径的职业暴露预防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在置人导管、经椎管穿刺等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等医 用防护用品,并保证光线充足。使用后针头不应回套针帽,确需回帽应单手操作或使用器械辅助;不应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废弃的锐器应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专用锐器盒中;重复使用的锐器,应

5、放在防刺的 容器内密闭运输和处理。13基于传播途径的职业暴露预防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应密封运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的患者、探视者、医务人员等应采取呼吸道卫生(咳嗽礼 仪)相关感染控制措施。14血源性暴露预防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相关文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相关文件 卫医发2004108号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GBZ/T 21320153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国卫办疾控发201538号 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 解读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

6、毒处理程序规定201515血源性暴露预防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相关文件颁布背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相关文件颁布背景2004-2014年,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职业暴露8339例。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艾滋病职业暴露总体趋势平稳,自2008年起每年报告例数均在900例左右。发生场所以医疗机构和公安司法机构为主。经过及时处置和预防性用药(约77.4%的暴露者经评估后服用了抗病毒药物),尚没有报告暴露者在规定的随访期内感染艾滋病的病例。16血源性暴露预防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相关文件颁布背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相关文件颁布背景 2013年,国家卫计委、人力资源社会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调整印发了职业病

7、分类和目录,将“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纳入职业性传染病类别。17血源性暴露预防血源性病原体血源性病原体 Bloodborne pathogen 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18血源性暴露预防 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19血源性暴露预防医务人员接触血源性病原体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

8、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20血源性暴露预防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

9、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21呼吸道暴露预防呼吸道暴露预防呼吸道暴露预防 经空气传播疾病职业防护 经飞沫传播疾病职业防护22经空气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经空气传播疾病经空气传播疾病 airborne transmissiondiseases由悬浮于空气中,能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1m),并长时间保持感染性的飞沫传播的一组疾病。包括专性经空气传播疾病(如:开放性肺结核)和优先经空气传播疾病(如:麻疹和水痘)。23经空气传播疾病职业防护患者的隔离患者的隔离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

10、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应严格空气消毒。24经空气传播疾病职业防护 诊治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隔离的防护措施。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选用应按照分级防护的原则。进入确诊或疑似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房间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呼吸器;根据暴露级别选戴帽子、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25经空气传播疾病职业防护 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和穿脱个人防护用品的流程与操作应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确保医用防护口罩在安全区域最后脱卸。使用后的一次性个人

11、防护用品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处置;可重复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应清洗、消毒或灭菌后再用。26经空气传播疾病职业防护 应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开展工作人员的症状监测,必要时应为高风险人群接种经空气传播疾病疫苗。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发生经空气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时,应采用相应的免疫接种和(或)预防用药等措施。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应遵循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的相关要求。27经空气传播疾病职业防护28经飞沫传播疾病职业防护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m),在空气中短距离(l m 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

12、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29经飞沫传播疾病职业防护患者的隔离患者的隔离 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动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30经飞沫传播疾病职业防护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

13、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31经飞沫传播疾病职业防护以甲型流感举例说明。32防控措施隔离技术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形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2.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防控措施隔离技术一一 隔离的原则。隔离的原则。1.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

14、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同时置于多人房间,床间距1米。患者的活动应尽量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原则上不设陪护。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防控措施隔离技术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1)应将患者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的隔离病房内。(2)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3)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4)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

15、毒。(5)隔离病房配置消毒剂。(6)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防控措施隔离技术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防控措施隔离技术4.指定医疗机构根据实际工作条件设置隔离病区。具体要求包括:(1)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等。(2)

16、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间,并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3)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4)个人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摘相应的防护用品。(5)整个病区应当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流向从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不能逆流。防控措施防护技术(一)医务人员防护原则。(一)医务人员防护原则。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的防护依据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二)常用防护用品。(二)常用防护用品。1.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2.常用防护用品包括:

17、口罩(包括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手套、隔离衣、鞋套等。3.应当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防控措施防护技术(三)医务人员的防护。(三)医务人员的防护。医务人员应当根据诊疗操作中感染风险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3)认真执行手卫生。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4)

18、严格执行手卫生。(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防控措施防护技术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防控措施防护技术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

19、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4)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5)戴医用防护口罩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6)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防控措施消毒技术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有囊膜,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敏感;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甲型H1N1流感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疗机构必须采取适宜的消毒技术。(一)空气消毒。(一)空气消毒。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2.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

20、进行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二)医疗器械、污染用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和消毒。(二)医疗器械、污染用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和消毒。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常规处理。具体方法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处理。防控措施医疗废物的管理在诊疗甲型H1N1流感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袋,并及时密封。

21、经接触传播疾病职业防护接触传播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接触暴露(接触暴露+消化道暴露)消化道暴露)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44经接触传播疾病职业防护患者的隔离患者的隔离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45经接触传播疾病职业防护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

22、戴双层手套。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46第四部分:职业暴露的处置、上报及追踪职业暴露的处置、上报及追踪职业暴露处置流程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被感染的可能。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接触后的应急处理(局部处理)职业暴露上

23、报 职业暴露风险评估 采取暴露后预防措施 随访49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局部处理:一、锐器伤伤口紧急处理1.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周围血液挤出;2.用流动水冲洗23分钟;3.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伤口,如有必要需作包扎处理。二、破损皮肤或粘膜暴露后的处理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职业暴露处置流程暴露风险评估暴露风险评估 根据现有信息评估被传染的风险,包括源患者的液体类型(例如血液,可见体液,其他潜在的传染性液体或组织和浓缩的病毒)和职业接触类型(即经皮伤害、经粘膜或破损皮肤和叮咬)。对已知源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和艾滋病病毒检测。对于未知源患者,要评估接

24、触者被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或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不应检测被废弃的针具或注射器的病毒污染情况。5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流程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接触后预防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紧密相关: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反应者,无需处理;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反应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抗体反应未知者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如检测结果不充分,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52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流程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5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流程人类免疫缺

25、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尽快采取暴露后后预防措施,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对所有不知是否怀孕的育龄妇女进行妊娠检测。育龄妇女在预防性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如果存在用药指征,则应当在暴露后尽快开始暴露后预防。54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流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暴露后72小时内应当考虑对接触者进行重新评估,尤其是获得了新的接触情况或源患者资料时。在暴露者可耐受的前提下,给予4周的接触后预防性用药。如果证实源患者未感染血源性病原体,则应当立即中断接触后预防性用药。55血源性病原体职业

26、暴露处置流程随访随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暴露后24小时之内及之后的第4、8、12周和第6个月抽血复查。HBV 在暴露后24小时之内及之后的6个月和12个月抽血复查。HCV 在暴露后24小时之内及之后的12周和24周抽血复查。56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病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时人的血液、体液时被针头或锐器刺伤时被针头或锐器刺伤时局部处理,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局部处理,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工作日:工作日:上报上报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和和医院感染管医院感染管理科理科(并交表)(并交表)节假日:节假日:上报上报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和和总值班总值班(工(工作日交表至医

27、院感染管理科)作日交表至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性疾病科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医生或病房值班医生门诊医生或病房值班医生进行暴露评估并制定处理方案进行暴露评估并制定处理方案工作日:工作日:在在保健科保健科进行处理、进行处理、注射疫苗等注射疫苗等节假日:节假日:由由总值班总值班协调具体科协调具体科室进行处理室进行处理在在保健科保健科建立健康档案,由建立健康档案,由保健科进行随访,并负责相保健科进行随访,并负责相关费用报销。关费用报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工作职责工作职责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职业暴露后报告登记工作。2、医务处:负责组织职业暴露后的评估及预防性用药治疗工作。3、护理部:负责检查、落实

28、临床各部门有关预防职业暴露防护物资的配备情况。4、检验科: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检测工作。5、药学部: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保管及发放工作。6、保健科:负责职业暴露后预防治疗及处理工作,为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随访,并负责相关费用报销。7、感染性疾病科:对职业暴露给予评估,并对职业暴露处理措施予以指导。8、总务处:负责提供临床科室有关预防职业暴露防护用品与物资的配备。职业暴露上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流程60职业暴露在线上报职业暴露在线上报新职业防护职业接触登记12职业暴露在线上报职业暴露在线上报新职业防护职业接触登记调研介绍: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一项立足于医院关于中国医疗卫生工作者锐器伤的大规模调研”调研方法:回顾性调查目的:了解中国医疗工作者职业暴露情况2019/11调研结果中国锐器伤发生率高1000名医务人员名医务人员/年:年:1032次次中国每年发生3824118例(10321000 3705541)远远高于美国(384325)100床位/年:121.3次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pptx)为本站会员(无敌的果实)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