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结合课本第一段思考:北宋建立初期面临怎样的问题?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政局动荡;宋政权建立也是军人政变而来。认真阅读结合课本,概括为了巩固统治,宋初采取哪几方面措施?1、对地方管理2、对机构设置3、对军队管理4、对官员态度1、对地方管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在地方机构设置四个平行机构和通判对地方进行监控和节制2、对机构设置(1)在中央机构-削弱相权皇帝中书门下(政事堂)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三司使枢密使财权行政权军权台谏御史中丞知谏院监察宋初中央官制的设置相权削弱,君权加强 知识拓展在中央,削弱相权,权力减少,人数增加,任期缩短,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和
2、中书门下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其特点就是文武分权。三司:度支、户部、盐铁掌管全国的财政,长官是三司使,亦称“计相”。历史上把以上制度称为“二府三司”这些措施使得军、政、财三权分立,互不统属,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君主专制。3、对军队管理“杯酒释兵权”,收回统兵大将军权。重内轻外,精锐部队拱卫京师。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定期更换驻地。(4)对官员态度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知识拓展宋代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即省试,由皇帝临时任命主考官。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廷复试,称之为“殿试”,经殿试而最终录取者,即为“天子门生”。据
3、学者统计,唐代290年,共取士6603人。两宋310年,仅正奏名进士即达43000人之多。当时的135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以及太学三舍考选等途径获得出身的。中华文明史1、宋辽:澶渊之盟-兄弟-岁币2、宋夏和议:庆历和议-君臣-岁赐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3、供养了庞大军费高但战斗力低下的军队4 4、供养了庞大俸禄高但效率低下的官僚队伍官多、兵多、费用多-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危机越来越贫-积贫战斗力越来越差-积弱 简称“三冗二积”归纳北宋的状况1.背景三、王安石变法(1)“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2)“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朝廷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3)王
4、安石少有大志,意志坚定,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2、结合课本第52页识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评价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不同点背景新旧社会制度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北宋中期面临统治危机目的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挽救统治危机实质一场封建化的改革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相同点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有最高统治者支持;都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措施比较全面,都调整了生产关系四、南宋的偏安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课 堂 总 结课 堂 总 结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地方控制: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分散机构权力抑制武将权力实行崇文抑
5、武的方针中央:二府三司、三衙、台谏地方:四监司、通判特点及影响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边防压力财政危机三冗二积北宋与辽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庆历和议背景主要内容(富国强兵)评价、败因、启示南宋的建立宋金之战岳飞抗金偏安局面的形成(三大和议)课堂检测1.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有鉴于此,北宋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A.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C.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C2.北宋立国之初,建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宋太宗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并成为定制。这一演变反映了宋朝()A.相权分割,专制皇权加强B.政出多门,中央集权削弱C.官员增多,行政效能提升D.多相设置,皇权遭遇威胁A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该诗句表现了作者()A.对冗兵冗官的不满B.对田园生活的赞美C.对北宋孱弱的愤懑D.对北宋改革的迫切C5.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见干戈”。这说明宋辽议和()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