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ppt课件(13)-(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0689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ppt课件(13)-(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ppt课件(13)-(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ppt课件(13)-(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ppt课件(13)-(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ppt课件(13)-(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政治:国民党专制统治,形式上统一全国2、经济: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实践: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三)红军长征1、原因:2、过程:3、意义:(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政治:国民党专制统治,形式上统一全国1927年秋 宁汉合流汪精卫(左)、蒋介石(右)(1)“宁汉合流”,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2)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形式上统一全国。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张作霖因不能满足日本的侵

2、略要求,在皇姑屯被炸死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2、经济: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政治: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政策: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改立新约,收回关税自主权;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1)背景:(2)表现:除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化学、橡胶、搪瓷等新兴部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930年初,李立三指出:“南昌暴动在革命历史上有他的伟大意义。在广大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竖起新的革命旗帜,使革命有新的中心,南昌暴动是很重要的时期。”这说明南昌起义()A率先举起武装反抗

3、国民党反动派的大旗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C提出了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D是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思想的实践根据材料“在广大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竖起新的革命旗帜,使革命有新的中心,南昌暴动是很重要的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率先举起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旗,A项正确;南昌起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使用了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毛泽东还联合宋庆龄、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发表中央委员宣言,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汲取教训并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明确地接受了国民党左派的直接领

4、导C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D继续践行团结与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南昌起义,体现了中共继续践行团结与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D项正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下列不属于该会议的内容的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 决定发动南昌起义提出“政权从枪杆里取得”思想 重申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ABC D1927年8月7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紧急会议,原计划是在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时,就准备召开,但当时恶劣的革命形势所限,人员难以召集,即使在8月7日的会议,也到会人员不足

5、半数。八七会议的许多决议,如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早在七月份就基本形成。所以南昌起义,实际上也是贯彻执行了中共的意见的。但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并未决定南昌起义,故错。重申“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是1929年在福建上杭古田镇召开的古田会议,故错。B项正确;下图宣传画“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懂得这个道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与这张宣传画直接相关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洛川会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宣传画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的“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观点的反映,B项正确;1927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暴动,提出“号召一切接近农民的社会力量于其周围,实

6、行暴动”,同时又强调“本党当前唯一重要责任,就是坚决地实行土地革命,领导两湖的工农群众实行暴动,推翻武汉政府与唐生智的政权,建立真正的平民革命政权”。这一要求()A表明中共积极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B要求进一步维护与发展革命统一战线C反映了中共的革命道路探索渐趋成熟D强调了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根据材料“本党当前唯一重要责任,就是坚决地实行土地革命,领导两湖的工农群众实行暴动,推翻武汉政府与唐生智的政权,建立真正的平民革命政权”可知,中共中央强调实行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政权的重要性,表明中共积极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A项正确;1928年10月,随着井冈山土地改革法的颁布,革命根据地出现了“地主

7、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现象。由此可推知,该土地法的颁布()A开启了中国革命新道路B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C践行了“扶助农工”政策D壮大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由材料信息可知,井冈山土地改革法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这必然会调动农民的革命热情,B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的农村出现了数户家庭自愿联合、劳动力互相调剂使用的耕田队,后来发展为劳动合作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义务耕田队条例劳动互助社组织纲要,还倡导无牛人家自动地合股买牛组成共同使用犁牛的合作社。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A致力于改革农村的生产关系B想方设法恢复发展农村经济C开始了依法行政的治国实践D意在建

8、立独立自主经济体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中联合起来的劳动合作社以及无牛人家合股买牛进行生产的犁牛合作社等组织,改变了过去农村贫苦农民无法依靠个人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加之苏区临时中央政府的立法保障,这些措施的推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土地革命发生之时苏区阶级构成情况大致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含手工工人、游民、雇农)分别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0%、17%与74%,呈现“金字塔形”。在革命过程中,苏区阶级结构最终变成“一字形”。这一变化()A是左倾错误所导致的B导致土地制度的根本转变C具有鲜明的阶级色彩D是由苏区政治结构决定的题干显示,通过土地革命,苏区阶级结构呈现单一化

9、,说明苏区阶级充分得到了重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区土地革命的内容主要是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所以苏区阶级结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级色彩,C项正确;(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实践:(1)1927.8.1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1927.8.7 八七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重要思想。(3)1927.9 秋收起义;(4)1927.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1928.4井冈山会师;

10、(6)1929.12古田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确立人民军队建设基本原则。规定红军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7)1930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8)1931.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民主专政政权,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权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含义: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建立军队(红军),同国民党进行武装斗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打土豪,分田地,争取农民支持

11、革命。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江西瑞金)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核心)根据地建设(2)原因:(3)意义:国情:中国是半殖半封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城市工人阶级力量较小,反动派势力强大;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农民众多、自然经济占有绝对优势,利于军事割据。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8年11月,中共中央在第15号通告中指出,“没有城市的领导,乡村斗争很少胜利的可能。没有工人的领导,农民革命很少成功的希望。所以建立城市工作尤其是工人运动,成为党目前最

12、迫切的任务”。中共中央的这一通告()A助长了党内“左”倾错误B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全面破裂C批判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D推动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根据材料“没有城市的领导,乡村斗争很少胜利的可能。没有工人的领导,农民革命很少成功的希望。所以建立城市工作尤其是工人运动,成为党目前最迫切的任务”可知中共中央强调党的工作重心应当放在城市的工人运动方面,中国革命 必须坚持走城市中心道路,农村斗争是城市斗争的配合,这背离了中国的革命实际,助长了党内的“左”倾错误,选择A项由于历史局限性,农民无法认识到中国的未来是工业化、现代化工人阶级拥有现代工业和资本主义经历,从而具有组织能力,他们摆脱了农业循环的狭隘性,因此能

13、够带领中国走向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时代。材料旨在强调()A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经验B发挥工人阶级革命主力军的作用C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 D农民阶级无法领导革命走向胜利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中国农民阶级无法认识到中国的未来是工业化、现代化,工人阶级具有组织能力,他们摆脱了农业循环的狭隘性,因此能够带领中国走向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时代,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C项正确;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时,在池江和水口战斗中,天气炎热,仗打得异常激烈,粮食一时供应不上,随军的担架民工就把自带的粮食让给部队,保证了战斗胜利。此事件最有可能发生于()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所学知

14、识可知,红军和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反“围剿”等,发生于1930年代前期即土地革命时期,B项正确;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后来很快基本丧失。造成这一严重挫折的最主要原因是A右倾机会主义B“左”倾教条主义C先右倾错误,后“左”倾错误D先“左”倾错误,后右倾错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但第五次反围剿时,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最终导致革命根据地的丧失,被迫战略转移,B项正确;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西通道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红军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15、进军的建议,红军立即向西进军,这就是著名的“通道转兵”。刘伯承回忆:“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3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这说明“通道转兵”()A初步显示出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才华B为扭转长征被动局面创造了条件C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围追堵截的圈子D明确了中央红军长征的战略方向材料表明,“通道转兵”使中央红军进入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暂时避开了敌军的重兵包围,保留了红军有生力量,为扭转长征被动局面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1935年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历史事件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B遵义

16、会议的召开C长征的胜利结束 D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1935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毛泽东重新掌握了军事指挥权,B项正确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部分重要法令。这反映了当时()A工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B民族工业的发展障碍已被彻底扫除C“实业救国”思想已是社会主流D国民政府注重发挥经济管理的职能时间法令1928年6月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1929年2月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1929年7月特种工业奖励法1932年9月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积极颁布各项奖励工商业的法律条例,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注重发挥政府的经济管理的职能,D项正确;1935-193

17、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国内政局的稳定 民众的提倡国货运动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产品质量、品种优势A B C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1936年,中国正处于国共对峙时期,国内政局并不是特别稳定;1935-1936年,正处于日本局部侵华时期,中国民众提倡国货;是一战期间(1914-1918),不符合1935-1936年;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水平有限,产品质量、品种优势不大。因此,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项

18、正确;(三)红军长征他(李德)根本不懂得中国的国情,也不认真分析战争的实际情况,只凭他在苏联军事学院学到的军事课本上的条条框框,照样搬到我国,搬到苏区,进行瞎指挥。伍修权回忆录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专家,任军事顾问1、原因:(1)根本原因:共产国际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2)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过程:长征开始(1934.10)突出四道封锁线向贵州挺进遵义会议(1935.1)转折四渡赤水强渡大度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1935.10)会宁会师,长征胜利(1936.10)(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转折:19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主题: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内容:A.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B.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意义:A.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B.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3、意义: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

20、革命的新局面。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初版)中对某一事件进行了描述:“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像一把烈焰,贯穿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决不承认失败。”这一事件()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B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根据材料“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1937年初版)”可知,这一事件是红军长征,结合所学可知,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项正确1934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伟大的壮举长征。下列关于长征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B宣传了中

21、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C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D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新道路根据所学,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新道路,此时还没有长征,D项符合题意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成立的北平市戏曲审查委员会有权对该市所有的戏曲剧本及演出形式进行审查。如某新戏中出现的大力神、四云童等神话元素因有违“科学”而被要求删去,名将薛丁山的妾室在演出时也被要求作为普通女将出场。戏曲审查委员会的这些活动客观上()A宣传了国民党党义党规B助推了社会风气近代化C加速了新文化运动转向 D限制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根据材料“某新戏中出现的大力神、四云童等神话元素因有违科学而被要

22、求删去,名将薛丁山的妾室在演出时也被要求作为普通女将出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戏曲审查委员会对于戏剧中一些不符合科学与表现旧道德的部分删掉,助推了社会风气近代化,B项正确;1936年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首脑,行政院对总统负责,行政院下属各部首长由总统任命。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机关,但所提法律均需先经过行政会议议决,总统对立法院的决议有权提请复议、这一规定()A推动了共和制民主化进程 B暴露了国民政府一党专政本质C践行了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D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规定突出强调了总统权力,保障了总统权力的至高无上,立法院权力小,本质上反映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

23、企图,B项正确如图为油画向井冈山进军,此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其主要表现在()A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星星之火已成为燎原之势依据材料“油画向井冈山进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项正确下面为毛泽东所作的一首清平乐。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应是()A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B秋收起义部队转进井冈山C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扩展D中央红军开始战略性转移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军阀重开战”“分

24、田分地真忙”等信息可判断这首诗创作于土地革命时期,再根据材料中的“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等信息可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应该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逐步扩展,C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中期,红军总政治部先后颁布了关于我军沿途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及对回民的宣告等文告,要求不打苗民土豪,不杀苗民的牛,“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这些举措()A奠定了土地革命的群众基础B旨在扩大革命根据地的范围C有利于红军战略转移的实施 D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期”“关于我军沿途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长征时期,红军总政治部颁布的条例有利于

25、降低红军与沿途各省市少数民族的矛盾,维护民族之间的平等与团结,进而保障红军长征的顺利进行,C项正确;这次会议明确回答了红军在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解决了当时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这次会议()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D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依据材料“这次会议明确回答了红军在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解决了当时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会议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这次会议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B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ppt课件(13)-(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