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 时间: 1 月 28 日 课 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 1 课时课标解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抒情诗,最能体现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在制定的三个学习目标中,应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当然,也是难点)。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学情分析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教学大纲中也要求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目标要求1.品味语言,感知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情感2.体会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情感
2、、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推己及人、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学习杜甫精神。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悟叙事、体味抒情2.理解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法学法诵读法 自主学习探究法 小组合作讨论法评价任务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情景创设】/【复习回顾】/【实验导入】截取古典名曲塞上曲中的昭君怨为背景音乐,依次链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滚动字幕、“杜甫草堂”凄冷的flash画面。解说词:同学们都知道,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
3、非如此。“文章憎命达”,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历代先贤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他一生中,几乎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那是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这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语: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杜甫的心声。【设计意图】:用昭君怨
4、做背景音乐,为课堂创设出一种凄美、哀怨的氛围。解说词意在通过背景,唤起学生对诗人的理解和同情。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简介杜甫诗的风格,“歌”的特点:学生根据预习结果交流,然后老师小结。(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歌,能唱的诗。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以铺陈、记述尾注。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设计意图】:“知人”可以更好地“论诗”。2、朗读指导:2.初步融入感知:(1)听配乐朗读,提醒学生注意领会
5、这首诗的思想感情。(2)学生个别朗读,纠正“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等几个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同时,把握诗行的节奏及韵律。示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移情想象:假如你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此时寄居西南边陲,面对风雨中飘摇的草屋,不禁忧己伤人请带着这样的想象自由读诗歌。再互相练读,点评,再以不同方式朗读。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字的读音,初步感知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组内研学】1.理解内容: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诗歌,并对照预习中划出难懂的字词或语句。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觉得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再提交全班交流2.感知诗
6、意:(1)据文题概括诗歌所写之事。(2)边读边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秋风破屋的情景“群童抱茅”的感叹长夜沾湿的苦痛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学生展学】1.深悟诗意:(1)请同学们说说,哪一个画面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2)生选择画面,具体描绘画面,带领全班同学进入那种意境,(描绘尽量绘声绘色)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3)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以不同方式情感朗读)【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综合意象,揣摩作画,让作者成为画的主角,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挥主动性的过程,更是敞开心扉与文本交流的过程,走进诗圣内心世界的过程。新课标提倡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力。
7、【教师点学】/【解疑答惑】1.这就是圣人杜甫。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亦兼济天下”。所以我们称他为“诗圣”。这就是人民的诗人。不求享桂冠,但求长相忆。有“国家不幸诗家幸”,也有“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自己的不幸置之度外,唯愿天下人幸运,这是怎样的胸怀和境界啊!师:让我们来好好地吟诵一番,用我们的方式更好地吟出诗人内心的感情。先自由读一读,注意语速,节奏,重音,感情。然后,每组选读一句,赛一赛哪一组读得最好。师:最后一节,怎样读出情和意?强调:语调高昂,还有悲哀、愤怒的语气(当时无法实现,只是一个愿望)。其中:“千万、大庇”重读;“安得、何时”要读
8、得既悲哀又充满希望;“呜呼”要读得无可奈何;“死亦足”要读得坚定有力,并且拖长音。2.鼓励质疑,体会语言美:你有没有对文中其它的词语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从“欺”“盗贼”“铁”“娇儿”等一些细节,从中再度揣度诗人内心的多元情感。【设计意图】:巩固理解,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对诗歌的创造性的理解。3.个性表达,激情交流。教师创设谈话情境:同学们刚才的诵读、理解很深刻,下面请以“我看到了一个的杜甫”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悟,力求结合诗文,精彩独到。(先小组,再全班交流。)【课堂检测】1、 身处逆境还关心社会,表现博大的胸襟诗句是: , 。2、 清代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该诗中也有表达类似情怀的句子是: , 。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最优化最小量作业布置】深情诵读、背诵。【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积累【板书设计思维导图】【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