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41份打包).rar

相关 举报
  • 全部
    • 10小石潭记 第1课时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11核舟记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12《诗经》二首 第1课时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12《诗经》二首 第2课时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13《最后一次演讲》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17壶口瀑布 第1课时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17壶口瀑布 第2课时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18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19登勃朗峰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1社戏 第1课时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1社戏 第2课时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21《庄子》二则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21《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22《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22《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23马说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24《唐诗三首》石壕吏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24卖炭翁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2回延安 第1课时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2回延安 第2课时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3安塞腰鼓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4《灯笼》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5大自然的语言 第1课时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5大自然的语言 第2课时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6恐龙无处不有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6被压扁的沙子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7大雁归来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8时间的脚印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9桃花源记 第1课时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9桃花源记 第2课时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第6单元 学写故事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第一单元 学习仿写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第三单元 学写读后感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第二单元 说明的顺序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第五单元 学写游记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 第四单元 撰写演讲稿 教案_(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新授 时间:2 月 1 日 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新授 时间:2 月 1 日 课课 题题10 小石潭记10 小石潭记总第总第 1 课时课时课标解读课标解读课标对文言文学习的整体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阋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7-9 年级学生针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通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经过了两年的学习积累,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常识和文言字词。而这篇小短文,有故事有情节,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难。所以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学感悟。目标要求目标要求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4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2.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3.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教法学法教法学法朗读法,品析法。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2.教学要求适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一、【情景创设】师: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清一片。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怎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在此地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学环节】1.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 永州八记等留存。2背景资料。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3字音字形。篁竹(hung)为坻(ch)翕忽(x)幽邃(su)犬牙差互(c)佁然(y)悄怆(qio chung)【组内研学】/【小组讨论】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1古今异义词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2.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潭西南而望(向西南)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2)动词作名词如鸣珮环(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3)意动用法心乐之(以为乐)(4)使动用法凄神寒骨(凄:使凄寒:使寒)3特殊句式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翻译:以整块的石头为底。省略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影布石上”前面省略了主语“鱼”。翻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静止不动的样子。【学生展学】/【自学展示】/【小组展示】学生翻译全文,重点翻译句子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这件事就离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师点学】/【解疑答惑】1通过前面的字词梳理,同学们已经清除了阅读障碍,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小石潭的,写了小石潭的哪些东西。教师示范探究:第一段写了发现小石潭,即“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又写了小潭中石头的状态,即“全石以为底”,还写了小石潭的自然景色,即“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学生探究:第二段写了潭中的景色与游鱼,写出了游鱼欢乐的状态;第三段写了潭西南方的景观,未能探得溪流的起源;第四段写了独坐潭上的凄凉感受;第五段记录了同游的人。教师分析:同学们探究得很正确,通过对探究的内容进行规律性总结,可看出,本文先写发现小石潭,接着描写小石潭的概貌,再写潭中近景(游鱼和潭水),然后写溪流水源,这是远望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条理清晰,毫不散乱。2同学们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似乎随着作者的脚步,先发现了石潭,看见了它的样子,也看见了小石潭中的怪石,看见了水中的游鱼,望见了西南方向的犬牙差互,最后,还感受到了这里环境的清幽。一步一换景,这其实是一种很特殊的写游记的方法,请同学们给它取个名字。明确:“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课堂检测】【课堂检测】一词多义、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似与游者相乐。(乐:_)、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可:_)、皆若空游无所依。(游:_)同游者:吴武陵 (游:_)【最优化最小量作业布置】【最优化最小量作业布置】完成助学专项测试 完成助学专项测试【板书设计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小石潭记 欧阳修小石潭记 欧阳修发现石潭总览概貌细观近景远望潭源潭边气氛【教后记】【教后记】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新授 时间:2 月 1 日 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新授 时间:2 月 1 日 课课 题题11 核舟记核舟记总第总第 1 课时课时课标解读课标解读1、熟记矫、冠、篆等字的读音,识记作者魏学洢的相关文学常识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3、学习本文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常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本文有很多生僻字词,需要老师给以方法指导。目标要求目标要求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说明顺序。2、关注文中数量词的特点,体会古代汉语数量词与现代汉语数量词的异同。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欣赏艺术品的巧夺天工之美,感受中国的艺术文化魅力。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重点)。2、关注文中数量词的特点,体会古代汉语数量词与现代汉语数量词的异同(难点)。教法学法教法学法自学法、讲读法、讨论法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关注文中数量词的特点,体会古代汉语数量词与现代汉语数量词的异同。2、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欣赏艺术品的巧夺天工之美,感受中国的艺术文化魅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一、【情景创设】一、【情景创设】师:一颗桃核,能变成一件艺术品吗?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关于能否变成一件艺术品,下面这段视频会解答这个疑问。配微雕欣赏视频(见光盘)师:多么神奇而瑰丽的艺术,一颗平凡的桃核,竟在人工的雕琢下变得如此生动精美。不过,视频中的画面转瞬即逝,你也许未能仔细观察这瑰丽的艺术。没关系,作为补偿,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核舟记,去感受这艺术的魅力所在。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计算数目)(2)一词多义奇: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为:A.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B中轩敞者为舱(是)而: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并且、而且)B启窗而观(表承接,不译)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却、但是)之:A.径寸之木(助词,的)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词,指核舟)其:A.其两膝相比者(他们)B其人视端容寂(那)【组内研学【组内研学】古代汉语使用数量词的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请根据下列例句,说说它们的不同在哪里。尝贻余核舟一。苏、黄共阅一手卷。舟尾横卧一楫。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A.“一手卷”翻译为“一幅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横卧一楫”翻译为“横放着一支船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单独充当定定语。在古代汉语里,数词则可单独充当定语。B.“尝贻余核舟一”翻译为“赠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翻译为“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可见古代汉语中,数词表示事物的数量时,不仅可以放在名词的前面作定语,也可以放在名词的后面修饰名词,而这种把数词放在名词后的用法,计数的意味更明显。【教师点学【教师点学】/【解疑答惑【解疑答惑】1讨论: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第 1 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25 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第 6 段)总结全文,统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2 文中描写了核舟的哪几个部分?并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明确:船舱船头船尾船背。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船背。3作者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明确: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 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二)欣赏微雕艺术,品析语言特色1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思考(1)概括第一段的段意。明确:概述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2)找出本部分中能总括全文,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特点的词语。明确:奇巧。(3)雕刻时“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了王叔远的构思巧妙、技艺精湛,也只有因势象形,才能保证艺术品出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2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并思考(1)试赏析“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一句。明确:本句介绍“核舟”体积,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呈现空间立体感,“八分有奇”与“二黍许”更写出了核舟体积的准确性与形象性。(2)文章先介绍了核舟体积,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明确: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体积小跟船舱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奇巧”“灵怪”,从而也突出了说明中心。(3)请同学领会“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境,让学生抒发感悟。【课堂检测】【课堂检测】见学案 助学专项测试【最优化最小量作业布置】【最优化最小量作业布置】完成助学 完成助学【板书设计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思维导图】【教后记】【教后记】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新授 时间:2 月 1 日 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新授 时间:2 月 1 日 课课 题题12诗经二首诗经二首总第总第 2 课时课时课标解读课标解读1、熟记窈窕、蒹葭、溯等字词的读音2、背诵这两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3、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常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本文有很多生僻字词,需要老师给以方法指导。目标要求目标要求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 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节的节奏特点。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重点)。2、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节的节奏特点(难点)。教法学法教法学法自学法、讲读法、讨论法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背诵这两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一、【情景创设】一、【情景创设】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 早些年一部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蒹葭。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蒹葭(jin ji)溯洄(s hu)晞(x)湄(mi)跻(j)涘(s)沚(zh)坻(ch)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 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顺流而下。晞:干。阻:险。跻:高。坻:水中的陆地。涘:水边。沚:水中的小块陆地。(2)词类活用 道阻且右(方位名词,作形容词,弯曲)(3)古今异义 道阻且右(古义:弯曲;今义:右边,表方位)白露为已(古义:干;今义:已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组内研学【组内研学】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2诗歌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交流点拨】“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 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说说你的理由。【交流点拨】感情基调: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理由:渴慕倾心于伊人,执着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4 蒹葭的主题是什么?【交流点拨】诗歌每一章前四句都是描写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教师点学【教师点学】/【解疑答惑【解疑答惑】(一)写法探究 1 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哪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诗歌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凉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出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每章景物描写都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第二章“白露为晞”,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的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使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 景交融的境界。2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咏的手法有什么好处?【交流点拨】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全篇 3 章 12 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二)比较阅读 1 关雎 蒹葭都可看作是爱情诗,它们的写作手法相同吗?【交流点拨】关雎一诗重在“叙事”,从中可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蒹葭比关雎情感意味更浓。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2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交流点拨】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蒹葭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情深,而且写出了他欲见不得的焦急怅惘的心情。3总结课文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 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人。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课堂检测】【课堂检测】见学案 助学专项测试【最优化最小量作业布置】【最优化最小量作业布置】完成助学 完成助学【板书设计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思维导图】【教后记】【教后记】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时间:2 月 1 日 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时间:2 月 1 日 课课 题题13 诗经二首诗经二首总第总第 1 课时课时课标解读课标解读1、熟记窈窕、蒹葭、溯等字词的读音2、背诵这两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3、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常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本文有很多生僻字词,需要老师给以方法指导。目标要求目标要求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 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节的节奏特点。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重点)。2、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节的节奏特点(难点)。教法学法教法学法自学法、讲读法、讨论法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背诵这两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一、【情景创设】一、【情景创设】雎鸠啼鸣,荇菜差参。琴瑟钟鼓,君子淑女这一切,在心中 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雎(j)鸠(ji)窈窕(yo tio)逑(qi)荇(xng)寤寐(w mi)芼(mo)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 关关:拟声词,一种鸟的叫声。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逑:配偶。寤寐:指日日夜夜。芼:挑选。(2)词类活用 琴瑟友之(名词做动词用,做朋友,相亲相爱,亲近)钟鼓乐之(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3)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古义:捞取;今义:流出)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却、但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成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篇,也称诗三百。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诗经的 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组内研学【组内研学】(一)朗读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交流点拨】第一节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节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节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急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五节写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2学生齐读,放 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交流点拨】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 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两边来。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二)整体感知 这首诗讲了一 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交流点拨】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求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自己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教师点学【教师点学】/【解疑答惑【解疑答惑】1 关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梦想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起到什么作用?【交流点拨】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是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3全诗共 5 个小节,层次结构是怎样的?【交流点拨】第一章(第 1 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姑娘,从而引起爱慕感情和求婚的愿望。第二章(23 节)描写小伙子想追求那位姑娘,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第三章(45 节)描写小伙子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课堂检测】【课堂检测】见学案 助学专项测试【最优化最小量作业布置】【最优化最小量作业布置】完成助学 完成助学【板书设计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思维导图】【教后记】【教后记】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新授 时间:2 月 2 日 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新授 时间:2 月 2 日 课课 题题13最后一次演讲13最后一次演讲总第总第 1 课时课时课标解读课标解读1.识记、理解文中出现的生难字词。2.了解演讲词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3.梳理演讲的思路,理解演讲词的结构。4.感受不同风格的演讲语言,领悟伟人的精神世界,获得有益的启示。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讲演稿。它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但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忽视,所以设置教学情景很重要。课前学生致辞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 的场合与对象。教师范读前学生看预习提示,了解背景,让学生明确 当时的听众有哪些,在什么场合,揣摩闻一多先生讲演时的爱憎情感。教师范读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感染打动学生,让其身临其境。目标要求目标要求1.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2.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3.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难点: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教法学法教法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点拨法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2.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3.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一、【情景创设】一、【情景创设】1946 年 7 月 11 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 月 15 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1.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 年 7 月 11 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 15 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2.文体知识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组内研学【组内研学】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学生展学【学生展学】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6.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表达自己的决心: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7.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指出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6 分)光明正大()偷偷摸摸()悲愤痛恨()挑拨离间()制造恐怖()卑鄙无耻()2.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8 分)(1)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句式:表达效果:(2)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呀!句式:表达效果:(3)你们完了,快完了!句式:表达效果:(4)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句式:表达效果:3.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4 分)(1)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吗?()(3)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4)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最优化最小量作业布置】【最优化最小量作业布置】见学案 助学习题。【板书设计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思维导图】痛斥反动派暗杀李公仆的罪恶行径 剖析反动派的虚弱本质号召昆明青年争取民主和平 表达自己义无反顾的斗争决心【教后记】【教后记】最后一次演讲 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新授 时间:月 日 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新授 时间:月 日 课课 题题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总第总第 1 课时课时课标解读课标解读1.体会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3.感受大家风范,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本文是作者一个报告文学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同学们对议论文已有所了解。但要想加深对议论文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学习此篇课文时,还是需要通过结合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目标要求目标要求1.积累词语:“格物致知、彷徨、袖手旁观、修身、齐家、诚意、正心”等词语。2.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抓住过渡段、关键句、关键词等,理解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4.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5.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1.深刻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2.学习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及效果。难点:1.理解树立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2.引导学生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做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教法学法教法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点拨法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的内涵及意义。2.学习文章的举例与说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培养学生切实感受到注重实践、富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性积极,争取做一名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一、【情景创设】一、【情景创设】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考试都得近百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举步维艰。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启示。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生字词的读音和词语意义。A.读准字音:朱熹(x)彷徨(png hung)肇(zho)B.弄懂词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彷徨: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即把自己的家庭整顿好。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思想纯正。【组内研学【组内研学】1.学生快速默读原文,圈点批注。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努力找到并理解作者的观点,初步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标出论证方法,勾画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圈点批注,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各段的关键句、过渡段、过渡衔接的词语等。不懂的句子勾画出来,以备下面的小组交流和质疑交流。2.小组交流。在圈点批注自主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交流本文的思路脉络,弄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分小组进行交流,明确本文的论证思路: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于是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作者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论证。然后,分析科学上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从科学发展历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讨就可求到的。阐述了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实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实验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探索过程的向导。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接着,作者指出,“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一是中国学生大都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考试的成绩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常不知所措。二是作者以个人的经验为证,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误以为靠埋头读书能应付一切,结果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者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一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二是应付世界环境也不可缺少。而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结尾提出了对中国一代人的希望。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思路来行文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学生展学【学生展学】/【自学展示【自学展示】/【小组展示【小组展示】先回忆复习上一课学过的论证方法;然后浏览本文,标注本文的论证方法,再小组交流。本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说理方法,正反结合论证有力、充分。1.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作者在课文第 4 段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第 11 段摆了中国学生大都偏向理论轻视实验的事实;第 12 段又举了自己到美国念物理时吃的苦头。这些事例论证了格物致知精神的必要性。在讲道理上,课文第 3 段结合大学中的理论,分析了格物致知真正意义被埋没的原因;第 610 段从理论上记述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 13 段记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也是讲道理。2.对比论证。作者还运用了对比论证,使论证说理更加鲜明。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验和自我检讨,与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的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的对比;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进行了对比,突出新的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地实验。3.作者现身说法。现身说法,举自己的求学经历和体验,亲切而有说服力。【教师点学【教师点学】/【解疑答惑【解疑答惑】对学生交流阅读时勾画的疑难问题,质疑、交流、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对话,通过思考交流弄明白疑难问题。在平等的氛围里积极探讨明确下列问题: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又是什么?明确: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作者谈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有何现实意义?明确:提倡“格物致知”是由于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定的;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是应付今天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堂检测】【课堂检测】见学案专项测试【最优化最小量作业布置】【最优化最小量作业布置】见助学【板书设计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思维导图】【教后记】【教后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提出问题(引论):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分析问题(本论)传统教育的弊端实验精神的重要性解决问题(结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新授 时间:2 月 1 日 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新授 时间:2 月 1 日 课课 题题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总第总第 1 课时课时课标解读课标解读学习王选将一生的抉择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高尚品质以及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的精神;努力学习,并为将来建设祖国做好准备。领会学习的重要性和科学家的品质精神。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演讲词,所以把握演讲词的特点是本课学习重点。目标要求目标要求1抓住关键句,理解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2体会这篇演讲稿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3学习王选先生抉择的智慧,专注于科研、无私奉献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抓住关键句,理解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2体会这篇演讲稿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教法学法教法学法自学法、讲读法、讨论法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能抓住关键句,理解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体会这篇演讲稿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从而学习王选先生抉择的智慧,专注于科研、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一、【情景创设】一、【情景创设】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么?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于 1986年投资创办。三十多年来,方正集团坚持技术创新,在中国 IT 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们知道北大方正的创建者王选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做出了怎样智慧的抉择吗?从今天的学习中你会找出答案的。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正确识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41份打包).rar)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