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古时期的欧洲 单元检测题1.“古罗马后期社会陷入动乱,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乞求附近富有的地主保护,即把自己的农田交给地主。不过命运待他不薄,他仍可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不过是成了领主的佃农,那些没有土地的穷人就只能靠卖身来生活。”材料可用来佐证( )A.土地是区分社会等级的唯一标准B.欧洲封建社会开始于古罗马时代C.封建关系下权利和义务的均衡性D.西欧封建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很多属于骑士文学的作品,它们所讲述的一般都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打败祸害一方的恶人的故事。且在主人公的经历中,包含了大量非宗教因素。骑士文学兴起的制度背景是( )A.教会权力的膨胀B.封
2、建等级的实施C.议会制度的形成D.古典民主制的传承3.中古西欧,庄园可以制备油脂火腿、醋、酒、干酪、蜜糖、面粉等,至于葡萄酒、啤酒、羊毛抹布等也是在庄园制造,在庄园消费。材料说明( )A.庄园里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B.庄园里商品经济比较发达C.庄园经济有自给自足的特点D.庄园内生产经营活动复杂4.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这表明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 )A.君主专制政体尚未形成B.君权与教权的分权制衡C.封君与封臣间互不隶属D.国王与教会的矛盾尖锐5.法王路易七世在位时(11311
3、180年)曾先后向城市颁发了25份自治特许状。路易九世执政期间(12141270年),实施了一系列司法、财政和军事改革。腓力四世(12851314年)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土纳税。这些史实反映了当时法国( )A.庄园经济走向崩溃B.城市自治走向独立C.世俗王权不断强化D.近代民族国家形成6.12、13世纪时,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这表明,西欧城市自治( )A.促进了封君封臣制度的产生B.符合国王权力加强的需要C.得益于近代民族国
4、家的支持D.源于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动7.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因此“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破,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这表明当时摧毁罗马天主教会斗争的实质是( )A.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B.建立新教否定天主教C.维护天主教会核心地位D.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8.下表是11-15世纪欧洲兴起的大学数量及地域分布。推动这一时期大学兴起的主要因素是( )国家地区意大利法国英国苏格兰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匈牙利大学数量201823131163A.理性时代的到来B.宗教改革的开展C.城市经济的发展D.近
5、代科学的兴起9.拜占庭帝国作为文化桥梁,必然得兼顾东西两头,否则桥面会不平整、桥梁也必然维持不久。在继承了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后,拜占庭帝国也“没放过”东边这头材料强调的是( )A.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B.拜占庭帝国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C.拜占庭帝国的桥梁建筑闻名于东西方D.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0.1453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盛极一时的帝国灭亡的教训启示我们( )A.要以排外的心理对待外来文化 B.开放宽容才能繁荣,保守狭隘必将衰落C.走向辉煌后必然走向灭亡 D.只有扩张才能促进经济发展1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说“没有东西
6、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指罗马奴隶制末期的小块土地佃耕者,其中包括被释放的奴隶引者注)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说明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 实现人人平等B. 解放奴隶和隶农C. 保护私有财产D. 维护统治者利益12.关于俄罗斯的发展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反抗蒙古统治摆脱金帐汗国的统治基辅罗斯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实行“特辖领地制”打击大贵族建立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A.B.C.D.13.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
7、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据马克垚欧洲封建经济形态研究材料二: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教育热”,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的社会特征。(2)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城市在中世纪晚期逐渐发展为现代社会的
8、胚细胞。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4.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它延续千年,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经由君士坦丁堡往来于欧亚大陆各地区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材料二 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483565年)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
9、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生活中来。材料三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20万,战船300艘,配备10万攻城重炮,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当土耳其人兵临城下时,君士坦丁堡城内兵力甚少。拜占庭人与主耳其大决战,激战了53个昼夜,5月29日被攻陷(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3)从拜占庭
10、帝国1000余年的兴衰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感悟?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即把自己的农田交给地主。不过命运待他不薄,他仍可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不过是成了领主的佃农,那些没有土地的穷人就只能靠卖身来生活。”,可以看出社会的动乱,农民生活的困苦,向地主寻求保护,刺激了庄园与农奴制的产生,可见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土地区分社会等级的唯一标准,排除A项;“开始”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B解析:骑士作为中世纪欧洲贵族的底层,其形成和发展受制于封建等级制的实施,故选B项,排除D项;A、C两项与骑士阶层的形成和骑士文
11、学的兴起无关,故排除A、C两项。3.答案:C解析:通过题干“中古西欧,庄园可以制备油脂火腿、醋、酒、干酪、蜜糖、面粉等,至于葡萄酒、啤酒、羊毛抹布等也是在庄园制造,在庄园消费”可知,西欧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这也是庄园的显著特征。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C项正确,排除B项;A项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庄园生产经营的产品多样,未体现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D项排除。故选:C。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君主的权利并没有达到专制的程
12、度,表明君主专制政体尚未形成,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君权与教权的制衡关系,排除B项;封臣隶属与封君,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中世纪西欧君主的权利并没有达到专制的程度,并没有涉及国王与教会的矛盾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C解析:材料“腓力四世(1285-1314年)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士纳税”体现了世俗王权不断强化,C正确;材料不涉及庄园经济,排除A;自治不等于独立,排除B;D是在宗教改革后,排除。故选:C。6.答案:B解析:材料中讲述城市自治与国王权力之间关系,双方是互相依靠和利用,B项正确;封君封臣制产生于中世纪早期,排除A项;12、13世纪,民族国家尚
13、未形成,排除C项;12、13世纪还未产生新型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B。7.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破,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A项正确;建立新教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实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摧毁天主教会统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民族国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115世纪欧洲的意大利、法国、德意志等国兴起了很多大学。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欧洲城市发展,工商业繁荣,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以及教会和国王的支持,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兴起
14、,C项正确;理性时代指的是启蒙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宗教改革时间是在16世纪,排除B项;近代科学兴得益于大学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从“兼顾东西两头”“继承了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没放过东边这头”可以分析得出,材料在强调拜占庭帝国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中起到桥梁的作用,故A正确。10.答案:B解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方兴起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创新,封闭保守。1453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盛极一时的帝国灭亡的教训告诉我们:开放宽容才能繁荣,保守狭隘
15、必将衰落。故选:B。11.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指罗马奴隶制末期的小块土地佃耕者,其中包括被释放的奴隶引者注)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体现了罗马法维护皇帝和统治阶级利益的特点,D正确;ABC均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12.答案:B13、答案:(1)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权较弱,国家呈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经济上实行庄园和农奴制度;思想上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2)有利于商品经济(或:工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有利于城市自治(或:市民阶层壮大);一些城市以财力支持王权,一
16、定程度上推动了王权的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城市兴办大学,推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基督教会对思想的束缚。解析:(1)社会特征:根据材料“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早期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权较弱国家呈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上实行庄园和农奴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思想上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2)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商品经济(或:工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城市自治(或:市民阶层壮大);根据材料“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
17、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可知,一些城市以财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王权的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可知,城市兴办大学,推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基督教会对思想的束缚。14.答案:(1)表现: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长年的对外军事扩张,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游牧部族的冲击;内部矛盾;封闭保守的心态;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3)由拜占庭帝国灭亡可知,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
18、狭隘导致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经由君士坦丁堡往来于欧亚大陆各地区的货物非常多”可知,拜占庭帝国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因素:根据材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可知,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原因:根据材料“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483565年)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可知,长年的对外军事扩张,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受到游牧部族的冲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帝国内部矛盾重重;根据材料“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可知,封闭保守的心态;根据材料“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20万,战船300艘,配备10万攻城重炮,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可知,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最终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3)感悟: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最后拓展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能让一个民族国家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