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文档编号:541642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设计本课主题 本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悠远发展历程、多元基本内涵和核心特点价值三条为线索,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好地神入当时的历史事件,在创设情境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同时本课布置了三个问题探究,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一点点攻破重难点知识。教学背景分析(一)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统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该单元主要着眼于中华文化,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内涵、特点与世界意义。本课作为单元中的第一课,主要讲解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展现了中华文化源源不息的生命力与多元一体的内涵,也为第二课介绍其世界意义奠定了

2、基础。从本课内容的编排上看,教材主要分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这三大子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我将子目重新命名为发展历程悠远之路、基本内涵多元之义、特点价值核心之旨这三大板块,并准备用1个课时进行授课。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缕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并正确理解其多元含义,进而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二)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学生在初中和高一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有初步接触,但对于其发展历程与多元含义比较陌生。且学生的历史知识仍相对零散,未建起系统的抽象思维体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

3、点与价值仍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逻辑,按课标要求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补充相关的文本、图片和音像资源,力求攻破本课重难点。教学目标1. 能过展示地图、时间轴和补充相关文字、图片材料等途径,学生准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变与发展的概况,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素养。2. 能通过展示图片、文字、影像等史料,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探讨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自己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素养。3. 能通过展现图片及相关文字材料,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体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

4、生不息、随时代与形势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的思想内核,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内涵。(二)教学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 发展历程悠远之路二、 基本内涵多元之义三、 特点价值核心之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习近平考察朱熹园谈文化自信引入:2020年3月22日,正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

5、学研究等情况。习近平表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华社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何习近平要考察朱熹园?为何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考问题,带着疑问展开本课的学习。结合时事热点,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内容。一、发展历程悠远之路1. 问题引领一:为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一脉相承?2. 结合地图与时间轴,展示先秦时期不同文化对应的地点与盛行时间。3. 课件展示百家争鸣的代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说出他们的各自的主要思想:a.孔子:仁、礼;b.老子:道、无为而治;c.墨子:兼爱、

6、非攻;d.韩非子:以法治国4. 课件展示秦朝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和汉朝的董仲舒,让学生体会到秦汉时期为中华文化奠定基础的特点。5. 课件展示魏晋时期的墓壁砖画,让学生感悟当时的民族融合,进而向学生提问:两幅砖画反映孝文帝改革前后生产方式发生了何变化?回答:从畜牧业转变为农业。6. 课件展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在林间的画作和隋唐时期玄奘的画作,向学生讲解当时玄学盛行、佛教繁荣的景象,进而感悟到魏晋隋唐时期文化交融、蓬勃发展的特点。7. 课件展示朱熹的简要介绍与主要观点,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代表:a. 指南针、火药的技术改进b. 天文历法授时历c. 农牧业农桑辑要d. 毕升的活字

7、印刷术e. 司马光资治通鉴f. 宋词元曲不断发展8. 展示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代表,并展示明清时期文化的相关材料料:材料一: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清明史材料二:(明末)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清四库全书9. 展示鸦片战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代表与学说,感受当时危机与变革并存的局面。展示材料:材料三: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

8、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问题: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是出于何原因?1.思考问题,带着问题开启本模块学习。2.分析和思考先秦的不同文化。3.分析和思考相关知识点,自行根据教材和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4/5/6.结合教师课件展示的内容,认真听讲与积极感悟。7.结

9、合教材与所学知识进行回答。8.阅读材料,感受明清时期进步与束缚并存。9.感悟代表的学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北洋军阀下的黑暗统治;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冲击国人思想。1.问题引领开启本子目。2.借用地图和时间轴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3.结合教材,学会提取、概括及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二、基本内涵多元之义1. 问题引领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2. 展示人物代表与主要学说,解析中华文化基本内涵。(1)人本思想:周公、孔子;(2)民本思想:管子、孟子;(3)天人合一:老子;(4)天下己任:范仲淹;(5)崇德尚贤:荀子

10、;(6)自强不息:周公。3. 展示民本思想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材料四: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之政府,颇与之相似。孙中山全集第6卷思考问题:孙中山对孔子的民本思想作了何创新?4. 展示天下为己任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五:船山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自强的典范性人物。他毕生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精神自许,希望通过弘扬和创新中华文化来成就自己的学术志业和实现人生价值。船山颇具自白心迹的诗广传有言:有谁在生居迷乱之世,上不遇明君,下不得民望的情境下还能够不改救国之志,仍然栖栖遑遑地关

11、心天下的文明建构,心系天下的安危或民众的安乐呢?而且唯恐谋求得不够精深远大而高明悠久呢?只有那些真正关心国家、关心民众、关心文明建构的君子才能有如此的胸怀和志向。君子视镜高远,胸怀博大,有一种“不因贫穷而怠乎道”的伦理自觉,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其人格品质的集中体现。君子不同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从来不从个人私利来谋划人生,而是始终将整个天下、将文明建构和价值拱立装在心头。王泽应船山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精神论思考问题:这体现了王船山什么思想?5. 展示材料,思考问题:材料六: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

12、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的产生与发展、唐朝佛学的繁荣使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但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道、佛相互渗透,形成了吸收佛道思想阐述儒学的新教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思考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有何特点?1.思考问题,带着问题开启本模块学2.认真学习教师对中华文化基本内涵的阐述。3.分析和解读材料,回答问题:提出新三民主义。民族-明确反帝、民族平等;民权-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平均地

13、权、节制资本。4.分析和解读材料,回答问题:强烈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成激励国人传承中华文明的精神力量。5.分析和解读材料,回答问题:传承性、多样性、包容性、本土性、重伦理。1.问题引领开启本子目。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概括及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和史料实证的意识。三、借用时间轴看古代三大商贸工具1 问题引领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价值?2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七: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

14、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仲呈

15、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思考问题:中华传统文化在当时有何价值?3 材料八: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人痛定思痛摘,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文化反思,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文化变革运动多以否定中国文化为前提,这对于开放学习,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长期观察我们便会发砚,这种文化变革运动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也起到了阻碍作用。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思考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有何当代价值?4 材料九:唐初又以无比的自信包容异族文化,融铸出多姿多彩的大唐风采。隋唐之重建西安以一种宏大的眼光,构成一座计划城市。

16、唐朝具有世界主义的色彩。当中国皇帝成望最高的时候,恒河边上的印度王子接受了他的宗主权,一个阿萨密的篡位者被押赴西安受审;使节来自高丽和日本;中国的都城有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吐蕃人与安南人来定居。国子监亦即国立大学中,有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最具热忱的是日本人,其中有些像今日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在中国即曾居留达几十年。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思考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有何世界价值?5 材料十: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

17、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思考问题:我们应如何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思考问题,带着问题开启本模块学习。2.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思想文化上诸子百家争鸣;科技文化上长期领先世界;中华文化圈形成;对亚洲、欧洲影响深远。3. 增强民族凝聚能力,强化民族认同,为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参考,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18、4. 促进各地文化交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5. 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外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兼容并包。1.问题引领开启本子目。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概括及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通过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素养。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统中的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本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和特点价值三条为线索,同时布置了三个问题探究,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与多元内涵,感悟其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价值。由于本节课采用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统这一新教材,一课中容量极大,且涉及到较多新概念,但上课时间却极其有限,故建议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环节的优化、选用史料的精炼和对学生思维的调动与点拨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吾定虚心接受意见并修改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