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七课学习目标1比较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的不同,认识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2整理三省六部制形成的过程并掌握其运行机制,认识中枢机构的不断完善。3了解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认识制度创新的社会效益,并体会以民为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目 录:壹贰叁选官制度的创新:科举制选官制度的创新:科举制赋税制度的变化:两税法赋税制度的变化:两税法中枢机构的调整:三省六部制中枢机构的调整:三省六部制一、选官制度的创新:科举制一、选官制度的创新:科举制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任
2、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1、科举制的形成过程: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殿试考场 殿试殿试 第一名称状元第一名称状元 第二名称榜眼第二名称榜眼 第三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探花中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状元卷得中之人,朝廷重赏,让得中之人,朝廷重赏,让高中的人骑上高头大马,高中的人骑上高头大马,披红挂彩,大街夸官。锣披红挂彩,大街夸官。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种幸招展,人山人海,那种幸福那种得意只有他们才能福那种得意只有他们才能体会。唐朝诗人体会。唐朝诗人孟郊的孟郊的登科后登科后表达最准确。表达最准确。登科后登科后 孟郊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昔日
3、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日看尽长安花。材料一材料一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
4、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一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2、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的影响: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稳定;被西方国家借鉴。被西方国家借鉴。说到古代的科举。自然会联系到我们今天的高考。前面已经提到,今天的高考,实际上就是科举的延续。科举,是古代最公平公正的一种考试和选拔人才方法,今天最公平的方法则是高考。有人说过,没有高考,我
5、们斗不过富二代,更斗不过官二代。现实的确如此,尤其对我们来讲,这更是不争的事实。趋势:趋势:1.1.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2.2.选拔标准渐趋公平、公正选拔标准渐趋公平、公正3.3.选官的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选官的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断提高。时代选官制度选拔标准先秦时期世卿世禄制血缘战国至秦朝军功爵制军功两汉时期察举制品德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隋唐至明清科举制才学归纳总结(一):选官制度的演变知识拓展 唐朝限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1)囚犯、僧人、道士、商人、犯讳的人、女人(武则天开女试属特例)。(2)“娼、优(古代从事艺术表演方面工作的人)、隶(衙门里的
6、轿夫、马夫、伙夫、更夫)、皂(衙役)、商人”这几类人的后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秦朝三公九卿制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结构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结构合作探究二:与三公九卿制相比,三省六部制有何创新?合作探究二:与三公九卿制相比,三省六部制有何创新?二、二、中枢之制: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中枢之制: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1 1、三省六部制的构成、三省六部制的构成n分割相权,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n三省职权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n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n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2、影响时期时期中枢机构设置中枢机构设
7、置权力配置权力配置西西汉汉秦、汉武帝前秦、汉武帝前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丞相集决策、行政、用人、审议和丞相集决策、行政、用人、审议和司法于一身司法于一身武帝后武帝后中朝和外朝中朝和外朝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东汉东汉三公和尚书台三公和尚书台三公名誉,尚书台掌决策和行政三公名誉,尚书台掌决策和行政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和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门下省形成三省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隋唐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尚书省掌行政、中书省掌决策、尚书省掌行政、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门下省掌审议归纳总结(二):中枢机构的演变基本趋势:相权逐渐削落,
8、皇权逐渐加强。基本趋势时间制度内容春秋末西汉魏晋隋、唐前期唐中后期受田农民除缴纳租调外,可纳绢或布代役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一切杂税、杂役,夏秋两季收税履亩而税根据土地和人口多少征收赋税和徭役受田农民缴纳租、调,服徭役、兵役初税亩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 三、赋税制度归纳整合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点(1)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转变为财产为主,(2)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可以纳绢代役。(3)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5)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课堂总结课堂总结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九品中正制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始建进
9、士科唐太宗增加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科举制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租调制与均田令(魏晋南北朝时期)租庸调制(唐朝初期)两税法(唐朝中后期)选官制度赋税制度高考链接1.(2021 浙江高考)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C“外朝”参议要政 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2.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
10、”;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时 期概 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3、(2020山东高考山东高考3)表)表1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况。它反映了唐代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三省六部制
11、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答案】【答案】D4(2020北京东城区高一检测)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省)、门下(省)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_则当行驳正”。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C5(2020海南高一检测)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A西周时期 B北魏时期C唐朝初期 D 唐朝中期D6.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