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当堂达标题.docx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文档编号:541653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当堂达标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当堂达标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当堂达标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当堂达标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当堂达标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 选择题1.(2023蚌埠市月考)唐代有16位公主与7个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罕见的。唐代“和亲”都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这一现象( )A. 从根本上改善了唐代的民族关系B.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有效管理C. 避免了唐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D. 反映了周边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向心力2. (2023蚌埠市月考)唐太宗在其所著的帝范崇文中说:“当乎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一武士儒人,焉可废焉。”据此可知,唐太宗( )A. 认识到治国之

2、策重在文治 B. 推崇科举制度C. 认为治国应该因势而异 D. 倡导儒学复兴3. (2023蚌埠市月考)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官的手里,出现了“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况。这些变化A. 标志着唐王朝由盛转衰 B. 表明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C. 为藩镇割据奠定物质基础 D. 说明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4.(2023阜阳市月考)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 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

3、杭, 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 河的开通( )A.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 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C. 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 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5. (2023阜阳市月考)唐开元以后,边疆的募兵队伍渐增,但中央的军队却没有在质量上和数量上有所变通。据统计,当时藩镇驻军再加上其它边地兵力达49万,而京师和内地兵力总共才8万,不到边镇的1/6。这一状况( )A. 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 B. 表明唐朝军事实力强盛C. 为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D. 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6. (2023丰台区月考)秦、隋两朝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

4、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都因实行暴政而迅速灭亡都留下影响深远的工程 都采用考试方式选拔人才A. B. C. D. 7.(2023通州区月考)“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述的是( )A.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C. 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 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8.(2023福州市月考)唐太宗打破地域偏见,大量拔擢关东和江南士人至中央高层,与关陇集团兼用,又能不问门第,擢用寒人微族。这说明,唐太宗时( )A. 社会安定繁荣 B. 君臣关系和谐C. 皇权

5、日益加强 D. 政治风气开明9.(2023宁德市月考)元和郡县图志载:“炀通济渠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河道的开通( )A. 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B. 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C. 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D. 淡化了社会门第等级观念10. (2023张掖市月考)公元821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重盟。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如下图。其存在历史价值( )A. 证实了唐朝对西藏有效管辖 B. 见证了汉藏民族的团结友好C. 标志着中外交流的良

6、好开端 D. 证明了天山南北是中国领土11.(2023广东省月考)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还指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反映出唐太宗( )A. 重视发展生产 B. 注重虚心纳谏 C. 加强边疆管理 D. 强调以民为本12.(2023江门市月考)隋文帝改宇文泰所赐蕃姓,废除北周六官制度,恢复原来的汉族姓氏、汉魏以来的传统官制和华夏礼仪。此举旨在( )A. 凝聚人心促进政治统一 B. 笼络士人扩大统治根基C. 移风易俗促进民族交融 D. 打击门阀防范地方割据13.(2023遵义市月考)唐初,魏征曾指

7、出:“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盛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可见魏征( )A. 倡导实行无为而治 B. 主张行富国强兵之策C. 感叹民心难以揣测 D. 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14.(2023河北省月考)隋朝时地下储粮技术发展到一个高峰。根据史书记载,隋朝官仓储存的粮食到唐朝贞观年间还没吃完,并且依然可以食用。这最能说明隋朝( )A. 社会经济的发展 B. 统治阶级穷奢极欲C. 百姓生活的富足 D. 国家长期统一稳定15.(2023南阳市月考)自大运河修通之后,扬州作为运河、长江码头,在军事地理与区位特征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隋代设置的以扬州为中心的江都郡辖境包

8、括长江南北的两片土地,将长江天险包容在同一政区之内。江都郡的设置( )A. 受行省制度的影响 B. 意在防范分裂割据C. 遵循山川形便原则 D. 利于市镇经济兴起16.(2023南阳市月考)唐朝后期,各路节度使或新列税捐,或截取户部钱财,然后把所得的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三进献给皇帝,称为“羡余”,实际上就是皇帝向节度使的索贿,这成为中央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这一现象侧面反映出(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中央财政的窘境C. 藩镇实力的削弱 D. 赋税制度的变革17. (2023南阳市月考)据史书记载,西域古国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公元640年,唐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来又设安西

9、都护府进行统辖。自此以后,该地的土地自由买卖现象逐渐消失。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经济区域化分工范围扩大 B. 中国经济重心向南方迁移C. 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D. 中央集权不利于西域发展18.(2023常州市月考)隋平陈以后,将北方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行到南方,政令严急,导致南方豪强纷纷举事反隋。文帝派大军前往镇压,逐一平定隋炀帝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华北、江南的控制,开始在洛阳营建东都,复以东都为中心开凿大运河。隋朝这些措施A. 源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发展C. 旨在镇压南方豪族的叛乱 D. 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19.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节

10、度,意为节制调度,最初为临时委派的行军总管;唐高宗、武后时期,为了加强边疆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征调的困难,行军总管开始演变成地方大军区军事长官。节度使设置的变化( )A. 目的是增强边疆地区的军事力量 B. 阻碍了唐王朝的进步与发展C. 促进了唐王朝长治久安 D.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20. 唐太宗声明夷狄与中国人享有共同的天性,统治者的仁慈保护必须包括两者。为此,他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项中,能够体现唐太宗这一“理念”的史实是东突厥归附后设羁縻府州 在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和亲 特派汉族工匠修建红山宫A. B. C. D. 二、 非

11、选择题21.(2023蚌埠市月考)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这是极为难得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汉统一帝国形成后,民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材料二 孝文帝打破常规,先是不谋而迁,明为南伐,实为南迁,然后再派人营建洛阳。穆泰初有劝立孝文帝之功,及至因不愿意迁都而伙同

12、陆睿等人谋反,事败后全部被诛杀。为避免矛盾激化,孝文帝特准一时不习惯南方生活的旧臣夏天居平城,冬天居洛阳,时谓之“雁臣”。摘编自陈元湘谈孝文帝促成改革成功的手段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在民族认同方面贡献及时代背景。(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推动“民族融合”的举措并分析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观念。22.(2023宁德市月考)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13、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

14、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隋代(任取三个时期)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2) 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

15、,唐代的“和亲”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这主要是受唐朝先进文明吸引的影响,反映了周边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向心力,D项正确;“从根本上改善了”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而且“有效管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避免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C【解析】根据“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一武士儒人,焉可废焉”可知,唐太宗主张应该文武并重,同时要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C项正确;唐太宗认为文武之道不应偏废,排除A项;材料内容和科举制以及儒学复兴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3.【答案

16、】C【解析】屯田所有权及其收成归属权的变化使得唐代地方节度使经济实力得到增强,为藩镇割据奠定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安史之乱,排除A项;电田及其所有权和收成的归属权的变化不是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的表现,排除B项;节度使经济实力的增强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这说明了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而是强调扬州、余杭等运河沿岸城市的

17、兴起,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大运河开凿前的隋王朝,就是一统一的王朝,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大运河是国内运河,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C【解析】材料“当时藩镇驻军再加上其它边地兵力达49万,而京师和内地兵力总共才8万,不到边镇的1/6”体现的是地方军事实力超过中央,这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隐患,因此C正确,BD排除;唐朝是被节度使朱温消灭的,A排除;6.【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秦、隋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国家,秦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春秋战国局面。隋

18、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混乱的局面;两个朝代都是因为实行暴政成为短命王朝。秦朝只存在15年,隋朝存在37年;秦朝修筑长城,隋朝修筑大运河,都留下了影响深远的伟大工程,正确,A项正确;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开始实行,秦朝没有实行科举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的藩镇割据,节度使在藩镇中的权力非常大,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

19、未涉及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排除B项;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多年幼,掌握大权的太后重用亲戚,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为亲自执政,依赖宦官,造成宦官专权现象,这样形成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太宗打破地域偏见,大量拔擢关东和江南士人至中央高层,与关陇集团兼用,又能不问门第,擢用寒人微族”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唐太宗善于用人,不拘一格的特点,也体现了唐太宗时期政治风气较为开明,D项正确;唐太宗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当时社会安定繁荣的局面,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太宗用人的特点,没有体现君臣之间的关系

20、,无法得出君臣关系和谐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太宗用人特点及当时社会比较开明的现象,不能体现皇权的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隋炀帝时期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唐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排除B项;京杭大运河需要大规模征调民夫服徭役,会激发社会矛盾,排除C项;科举制淡化了社会门第等级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朝与吐蕃会盟,刻石立碑,结束了战争维护和平,促进了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可以见证汉藏民族的团结友好。B项正确;唐朝没有对吐蕃进行管辖,排除A项;唐朝与吐蕃是民族交往,排

21、除C项;天山南北是西域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D【解析】根据“使民衣食有余”、“必须先存百姓”等信息可知这都体现了唐太宗重视民众,以民为本的思想,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唐太宗以民为本,而非重视发展生产、注重虚心纳谏和加强边疆管理,排除ABC项。故选D项。12.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隋文帝改蕃姓,废除北周六官制度,恢复汉姓、汉魏以来的传统官制与华夏礼仪,是为了构建政权的合法性,形成政治认同,以促进政治统一,A项正确;笼络士人扩大统治根基的是选官制度,材料未涉及隋文帝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恢复汉魏传统官制并非移风易俗的内容,排除C项;隋文帝的举措与打击门阀防范地方割据无

22、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征认为隋朝强盛,但是隋炀帝暴政导致隋朝灭亡,故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倡导无为而治、富国强兵的信息,排除AB项;欲社稷之长久,必须行仁政,不是民心难以揣测,排除C项。故选D项。1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根据史书记载,隋朝官仓储存的粮食到唐朝贞观年间还没吃完,并且依然可以食用”可以看出隋朝的粮食在唐朝贞观年间还没吃完,说明隋朝储备的粮食有很多,这反映出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A项正确;政府粮食储备多并不代表统治者穷奢极欲、百姓生活富足,排除BC项;隋朝时社会实现短期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15.【答案】B

23、【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隋代江都郡的设置,意在防止地方官员利用长江天险与运河通道割据自守,B项正确;行省制度出现在元代,排除A项;江都郡的设置打破了山川形便原则,具有典型的“犬牙交错”特征,排除C项;材料与市镇经济兴起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答案】B【解析】唐朝后期,皇帝向节度使索贿,成为了中央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侧面反映出中央财政的窘境,B项正确;君主专制的加强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唐朝后期藩镇实力没有削弱,排除C项;赋税制度的变革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西域古国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公元640年,唐灭高昌国,置高

24、昌县,后来又设安西都护府进行统辖。自此以后,该地的土地自由买卖现象逐渐消失。”可知,高昌由“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到“土地自由买卖现象逐渐消失”的转折是唐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设安西都护府统辖,此时唐朝封建土地私有制、自耕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对土地兼并持抑制政策,C项正确;“经济区域化分工范围扩大”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A项;“中国经济重心向南方迁移”是在755一763年的安史之乱后,排除B项;“不利于”不合史实,应为“有利于”,排除D项。故选C项。18.【答案】D【解析】隋文帝镇压了南方叛乱,隋炀帝加强了对华北、江南的控制,这都是加强对地方控制的表现,从而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D

25、项正确;经济重心的完成是在南宋,排除A项;这些措施是为了巩固统一,而非仅仅推动运河沿岸城镇发展和镇压南方豪族的叛乱,排除BC项。故选D项。19.【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节度使的设置变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边疆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征调的困难”,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唐高宗、武后时期,节度使设置的变化是“为了加强边疆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征调的困难”,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并不能说其阻碍了唐王朝的进步与发展;C、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节度使制度设立之初由于中央有能力控制其发展,所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到了唐朝后期,中央权力失控,节度使拥兵自重,各自征

26、战不断,极大地削弱了中央的权力,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促进唐王朝的长治久安。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突厥归附后设羁縻府州,在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和亲等,均体现了唐太宗强调的中原统治者应对少数民族仁慈、保护的理念,符合题意,C项正确;在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能够体现唐太宗爱护周边民族的理念,说法符合题意,排除A项;特派汉族工匠修建红山宫的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并非唐太宗,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BD三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21.【答案】(1)贡献:构建起“同祖同源”的思想观念。时代背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大一统思想的提出

27、。 (2)措施:迁都洛阳、穿汉服、讲汉话、改籍贯、改汉姓、通汉婚。影响:适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繁荣;为以后北方的统一及隋唐局面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3)特点:民族政策开明,善待各个少数民族。民族观念: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和谐交往、共同繁荣;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解析】(1)贡献:根据材料一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可知,构建起同祖同源的思想观

28、念。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中“ 秦汉统一帝国形成后,民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格局、政治形势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当时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思想。(2)措施:根据材料二中“不谋而迁”“派人营建洛阳”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生活等方面分析可知,孝文帝为推动民族融合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迁都洛阳、穿汉服、讲汉话、改籍贯、改汉姓、通汉婚等。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繁荣,为以后北方的统一及隋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特点:根

29、据材料三中“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开明,力争善待各个少数民族。民族观念: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历史和未来等方面分析可知,正确的民族观念应该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22.【答案】(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隋实行州县制。 (2)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郡县过多;机构设置混乱。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

30、式。【解析】(1)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演变:结合所学可知,周朝时期实行分封制;根据材料一“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可推出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根据材料一“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和材料“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可推出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隋实行州县制。(2)原因:根据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可推出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根据材料二“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可推出郡县过多;机构设置混乱。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可知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有利于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当堂达标题.docx)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