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说明文语言赏析精选题及答案 1、小行星带开始形成的时候,在距离太阳2.7天文单位的地区,形成了一条温度低于水的凝结点的线雪线,在这条线之外形成的星子能够累积星际尘埃中的水分子,并凝结成冰。小行星带生成的彗星都在这条线之外。这些彗星受到外围木星强大力场的影响,开始在太阳系游荡,一旦来到地球轨道附近就会被地球捕获,彗星彗尾上的水蒸气也会一并被捕获,这样就带来了大量的水。由此,这些彗星就成为影响地球水形成的主要因素了。下面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由此,这些彗星就成为影响地球水形成的主要因素了。_答案:(3分)不能去掉。“主要”表明影响地球水形成的因素不止彗星一个,只不过彗星是
2、主要的因素,去掉后与实际不符,“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2、简要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分)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答案:地球是否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并不能断言,所以用了表示猜测的“很可能”,用语严密、准确。3、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A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搔痒,等等
3、。第段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3分) 答案:不可以。因为“一定的”起限制作用,说明了淘米水药用价值是有限的,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4、微波武器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当其发射的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达到0.01微瓦/厘米2,1微瓦/厘米2时,可使相应波段的雷达和电子系统无法工作;当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增加到10瓦/厘米2100瓦/厘米2时,则可烧毁任何工作波段的电子元器件。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第段加点词“可能”能
4、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案:不能删去。“可能”表估计,说明目标在强微波覆盖区受到的攻击的机率高,去掉“可能”说明目标只要在强微波覆盖区内就必然受到攻击,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4分)(1)世界上最小的种子热带雨林中附生兰的种子,一粒的重量仅有一盎司(1盎司=28.3495231克)的百万分之三十五。 (2)或许风会把它们带到更远的地方,或许再等一年,会有一场大雨将它们呼唤。 答案:(1)可以删去。“仅”表示程度,强调一粒附生兰的种子的重量小,删去后没有改变原意。(2)不能删。“或许”表示猜测(估计、不能确定
5、),删去后就变成了肯定语气,和事实不符。表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6、是什么导致中国人的腰围越来越粗?在格莱博看来,造成中国人日益“心宽体胖”的罪魁祸首之一是饮食结构的变化。2003年,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来福士广场开业时,他注意到那里售卖美国热狗、土耳其烤肉、超级汉堡包和哈根达斯冰激凌,却几乎没有中式餐饮。 第段中加点的“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删去后这句话的意思就变为:造成肥胖的罪魁祸首只是饮食结构的变化,与客观事实不符,不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7、每根钢轨都要打磨得十分精确,其顶面平直度误差规定:在1米长度内不能超过0.2毫米,约2根头发丝粗细。这种精密技术给乘客带
6、来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看窗外景物能感到列车在飞驰,而坐在车内却非常平稳。第段“每根钢轨都要打磨得十分精确,其顶而平直度误差规定:在1米长度内不能超过0.2毫米,约2根头发丝粗细”一句中,加点词语“约”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约”一词表估计,起限制作用,说明每根钢轨都要打磨得十分精确,其顶面平直度误差在1米长度内,不能超过估计2根头发丝粗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8、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迭效果?(2分)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答案:使说明语言更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石皮弄的狭窄。9、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
7、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第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答案: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显得绝对化,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几乎”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10、一般来说,手机与蓝牙耳机的距离和通话噪声成正比。另外,使用立体声蓝牙耳机欣赏音乐
8、时,也不要距离手机太远,否则容易出现断续的现象。文章第段中加点词语“一般来说”能否删除?为什么?(4分)_答案:(4分)不能,“一般来说”就是指通常情况,从范围上进行限制,这里是指通常情况下手机和蓝牙耳机的距离和通话扬声成正比,但是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删除,过于绝对,与客观事实不符,“一般来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1、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树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左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
9、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第段中加点的词语“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_答案:(3分)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约数,这里写出了“可存雪约20万立方米”。如果删去就变成“可存雪20万立方米”,这样就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就不准确,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对即可)12、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
10、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上。之所以在战争中使用烽火,是因为它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汉书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便可以从当时的河西(今甘肃省)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第段和第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6分)(1)悄悄告诉:_(2)据汉书记载:_答案:(6分)(1)“悄悄告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烽火台”拟人化,(2分)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1分)。(2)“据汉书记载”说明烽火一天传递千余里的说法是有据可查的(2分),体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