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程标准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通过了解马克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重点难点1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解读。2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材料:1825年英国新拉纳克纱厂2500名工人每天生产出来的社会财富,如果在仅仅50年前,还需要60万名劳动者生产出来。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使用降低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等手段,对工人进行残酷剥削,1810年英国纺织工人的工资每周平均为40先令6便士,而到1825年便降为25先令6便士了;据统计,183
2、9年英国工厂有43万多工厂,其中,妇女24万多,18岁以下童工占19万。历史的细节马镫、轮子和机器如何重构中国和世界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也使资本主义制度弊病逐渐显现,阶级矛盾尖锐。材料 1 1811年,卢德运动首先在诺丁汉爆发.工人因对削减工资与使用非学徒工不满,就开始在晚上进入工厂,砸毁雇主的机器。在三周以内,二百多台织机被捣毁。到1812年,毁机活动又蔓延到诺丁汉其他地区及莱斯特郡和德比都等地区。李培锋论英国卢德运动的维权特性材料2 首先请回忆一下织工之歌吧!这是勇敢的战斗的号令.无产阶级一下子就决不含糊地大声宣布,它反对私有制社会。.里昂的工人们以为自己追求的只
3、是政治的目的,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而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三卷)材料3 当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上已经成型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的时候,欧洲大陆发生的革命大都是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列宁选集(第三卷)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工人阶级的抗争与探索经历了哪两个阶段?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有何意义,其失败的教训是什么?阶段:工人阶级进行了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意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说明工人阶级作为新兴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时代迫切呼唤新的理论探索。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开始作
4、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材料2、有史以来的全部优秀文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要的、直接的理论来源。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1 19世纪早期,出现了一派新的朝气蓬勃的社会改革者空想社会主义者。杰出的人物是法国人圣西门(1760-1825年)和傅立叶(1772-1837年)与英国企业家罗伯特欧文(1771-1858)。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对于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例如,圣西门曾试图谋求教皇和路易十八的支持。傅立叶曾于每
5、天中午坐在自己的房间里,等候人们对他在报上请求支持的呼吁做出响应,白白等候了12年。这些改革者肯定没有从革命或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进行思考。实际上,他们几乎没有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进步性: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局限性:未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3、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等优秀思想成果。三大理论来源三大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
6、义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知识拓展4、实践基础(主观条件):马、恩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材料1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2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3 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
7、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4 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5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内容及意义(5)宣告了1、标志:1848年2月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共产党宣言内容及意义(1)肯定了。(2)肯定了(3
8、)揭示了(4)论证了(2)革命实践与资本论: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创办报纸宣传革命,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革命失败后,他们主要在英国活动,在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理论探索。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分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马克思主义因而成为科学的理论。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意义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9、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2)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2、意义: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阅读材料和教材,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的具体史实。并概括说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材料 19世纪6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掀起高潮。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1917年,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21年后,中共用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革命、新中国的建立与建设。据吴于廑、齐世荣
10、世界史整理1、第一国际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2、巴黎公社: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对内:镇压对外:卖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企图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社会矛盾激化。(2)过程: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建立政权巴黎公社,5月28日,被法国资产阶级和德国联合扼杀。政权建设社会经济 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教材填表意义易错提示巴黎公社不是马克思主义理
11、论指导的革命,但客观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且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不等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碎旧的国家机关,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材料1:列宁指出: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与无产阶级的准确成熟。但是1871年的法国尚不具备这些基本条件。材料2:公社的领导人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有的是这个派别,有的是那
12、个派别,完全以工人阶级的本性,爱国的热情搞这么一个起义。材料3: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而公社不愿给人留下强盗、小偷的印象,在斗争的中途停了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银行)。材料4: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革命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材料5:凡尔赛当时具有先进的军队和武器,国民自卫军怎么抵得过呢。1.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仍然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未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2.缺乏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 3、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4.没有发动广大农民,敌我力量悬殊 结合教材归纳1、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坚持人民民主原则2、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3、要掌握经济命脉
13、,巩固无产阶级的经济基础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由理论到实践课堂小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标志内容意义背景成立:1871年3月措施失败1.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一书。书中全面批判了社会的种种弊端,认为私有财产是产生这些弊端的根源。他在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一切人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这一设想 A.具备了付诸实践的阶级力量B.抨击了工业革命造成的不公C.调动了广大民众劳动积极性D.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先河D检测反馈2.1848年6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菌报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该报纸()A推动了革命发展 B指导了巴黎公社运动C顺应了社会转型 D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