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时空坐标政治:列强向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如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发动了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统治结束。经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艰难、缓慢地发展。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列强
2、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文化:鸦片战争前后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地主阶级先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体西用”的思想,学习西方的技术。甲午战后,向西方的学习从“器物”深入到“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三民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单元概述】第12讲【复习要点】【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9世纪后期列强的侵华:鸦片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列强侵华的影响。6时间 全国卷地方卷2018【】28近代外交16.北京瓜分中国狂潮 31.浙江甲午战争5.天津禁烟 8.浙江领事裁判权2019【】29近代新的社会阶层23.上海近代教育 12.上海天津条约2020【】28.外资企业在华发
3、展17.山东洋务运动(詹天佑)26.浙江列强侵华与民族危机9.浙江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021 /7.湖南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6.广东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0.浙江近代交通变迁2022【甲】28第二次鸦片战争新的社会阶层6.湖南晚清的西学东渐的影响;7.湖南近代工业的发展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联系上海近代;5.山东.外交近代化【考情扫描】1.时间:18401949(近110年的历史),历经晚清政府(1840-1912)、北洋军阀(1912-1928)、国民政府(1927-1949)。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它
4、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是历史的进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是从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开始的。3.主要矛盾:一直是两对矛盾并存,这两对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民族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这是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u中国近
5、代史概述4.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5.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简称为“民主革命”,有资产阶级领导和无产阶级领导两种,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其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参与者包括农民、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等,其革命对象是君主专制或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革命任务是推翻压制资本主义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革命目的是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也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6.革命阶段:两个阶段 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
6、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名称名称领导阶级领导阶级指导思想指导思想革命目标革命目标革命前途革命前途革命范畴革命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三民主义三民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共和国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资革的一部分世界资革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世界无革的一部分世界无革的一部分8.四大阶级的探索:(1)地主阶级:以林、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洋
7、务派的开启中国近代工业第一步的洋务运动;(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在反侵略中的反抗;(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以及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4)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7.基本历史线索:(1)屈辱史(列强侵华史)(2)抗争、探索史(各个阶级、阶层掀起的反抗列强侵略、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包括向西方学习、思想解放)(3)发展史:中国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和社会生活近代化)一、鸦片战争(1840-1842)(一)鸦片战争前的清政府与世界思考: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他的说法是否准确?鸦片战争的爆
8、发是必然的,即使没有鸦片也会有别的理由发动战争。维多利亚女王英国议会下院道光帝中国:西方:政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渐确立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工业革命高歌猛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英国成世界工厂;中英贸易中,英国入超思想文化产生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但文化专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传统科技发达,但近代科技滞后思想解放,人文精神发展成熟,启蒙运动构建了理性社会蓝图;近代科技突飞猛进军事武备落后,素质低下,冷兵器占主导船坚炮利,战斗力强对外“海禁”“闭关锁国”,脱离世界
9、历史发展潮流加紧殖民扩张(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开辟市场,建立殖民地),瞄准亚洲仍停留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原料,更广阔的商品倾销市场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大,地域广阔,而生产方式落后,国力逐渐衰落,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年度英国输华中国输英中对英贸易总值总值出(+)入()超情况1765-1769119 2915219 0619(+)99 77041795-1799537 3015579 9722(+)34 69571830-1833733 5023995 0286(+)261 5263中国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占有优势地位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开
10、始走私鸦片英国鸦片走私船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英国输华商品受到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年份英国输华中国输英中对英贸易正当贸易鸦片贸易总值 贸易总额出(+)入(-)超情况1837-1838220万340万560万310万(-)250万鸦片输入的概况和影响当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无如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为计?”林则徐于1838年10月扭转了贸易逆差,获得巨额利益毁坏民众身体,败坏社会风气;导致大量白银外流,影响国家财政;军队战斗力下降对英国对中国坚决维护鸦片贸易开展全国禁烟运动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鸦片战
11、争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战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战争!(二)1840-1842年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原料和市场,要求打开中国大门。(2)客观原因: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衰落,经济落后,科技传统,政治腐败,农民起义,军纪败坏,闭目塞听。(3)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物产是各种各样,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又是及其便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就面积而言,中国的国内市场,也许并不小于全欧洲各国的市场。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周边地区的各国君主,纷纷臣属于中国,向清王朝纳贡。至于藩属国以
12、外的国家,包括西方各国,清王朝一般皆视为“化外蛮夷之邦”,在官方文书中蔑称为“夷”。因此,清王朝在对外关系上,自以为是居于他国之上的“天朝”,不承认与之平等的国家有存在。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2、经过:(1)1840年6月,英舰驶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战争开始(2)1841年,英扩大战争,侵占香港岛战争扩大;(3)1842年8月,英闯入长江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战争结束;战 争条 约主 要 内 容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英1842)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由双方协定五口通商章程(英1843)“领事裁判权”(英国人不受
13、中国司法审判)虎门条约(英1843)“片面最惠国待遇”望厦条约(美1844)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黄埔条约(法1844)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领事,停兵船3、相关不平等条约史料一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可惜,对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破坏与建设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
14、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根据史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并结合所学从思想角度分析“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的原因。(2)据史料二中两个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影响:破坏了中国国家主权的完整;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或“开眼看世界”)。原因:读书人大多埋首经书,远离社会现实(或受传统理学思想束缚);中国人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15、“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影响范围有限。(2)兼具破坏性与建设性破坏性: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设性: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使新思想萌发,从而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过渡。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产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3、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社会习俗:中西结合的建筑与服饰,西餐厅。5、买办势力和早期产业工人的出现
16、。4.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半封建半封建”是指既保留了封建是指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独立自主权,也就是形 式上有自己的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 方面都受到殖民者控制。“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制度,又有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因素在增长,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历史的进步。凡在中国享有此种特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何种
17、未被中国法律的违法或犯罪行为,中国司法机关无法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根据本国法律进行裁判,也称“治外法权”。1943年英美两国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指的是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 受现在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待遇、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是相互的,而片面最惠国待遇则是给予方无法享受的。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阐释材料1清朝与英国对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的不同态度条约内容英国态度清政府态度割香港岛给英国巴麦尊:“插入中国领土的一个楔子”“良港”钦差大臣琦善:“弹丸之地”钦差大臣耆英:荒岛、孤立海中、贫穷道光:有
18、伤国体、暂行赏借赔款2 100万银元赔款是“为恢复和平状态最绝对必不可少的”,赔款含“被焚鸦片赔偿费、远征军军费、英商债务”钦差大臣琦善:“烟土本系违禁之物,断无赔偿之理必能使贵统帅有以登复贵国王”道光朱批:“又合体统,朕心嘉悦之至”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可省除争执”“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扬扬得意,以为是外交成功”领事裁判权英人在中所涉诉讼案件,“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钦差大臣耆英:“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办理”“不
19、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结合材料二表中内容与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作简要阐释。【探究】“千年变局”及其回应示例:观点:清朝统治者传统观念与西方近代观念存在巨大差距。阐释:长时间的闭关自守,造成中国人的国际知识极度贫乏。道光帝的“有伤国体”“暂行赏借”“又合体统”等言辞,凸显了其思想之中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国”观念。清政府的外交代表也由于主权意识和近代国家法律意识的淡薄,放弃本应全力维护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却竭力保全王朝的颜面和臆想的尊严。而英国则凭借其近代国际外交知识,通过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将非法的战争结果法律化,并形成相对固定的特权,其影响要比战争本身更为深远
20、、长久。总之,清朝是静止、保守的,无主权观念,英国是发展变化的,具有近代观念。材料2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是技不熟也。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书(1842年)(大清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858年)失败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应当说这三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80年)材料2中三者共同叙述了什么史实?三者关
21、于这一史实原因的解释有何异同?试分析不同的原因。史实: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异:林则徐认为中国器物层面技不如人;马克思认为中国安于现状,思想陈旧、闭关自守;陈旭麓认为中国政治制度落后。同:从中国自身出发,解释中国失败的原因。原因:对于同一历史事实,不同的人因时代、立场、角度的不同,看法、解释也不一样。25 革命史观革命史观:着重在于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着重在于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本质原因,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判定中国近代历史的性质。点来判定中国近代历史的性质。可以表述为:是英国为开拓市场和掠夺原料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
22、化史观近代化史观:着重从着重从经济结构变动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经济结构变动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评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评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表述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东南沿海地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的分离,农业中“耕”与“织”的分离,造成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大量破产,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和商品市场。整体史观整体史观:着眼于着眼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强调这一过程中的世界经济发展,强调这一过程中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近代中国进入该世界体系的被动性。的整
23、体性和近代中国进入该世界体系的被动性。可以表述为: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附庸。注意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的方式为炮舰加商品。文明史观文明史观:着重从着重从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阶段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阶段来分析鸦片战争的结果与对中国近代来分析鸦片战争的结果与对中国近代的影响。的影响。可以表述为:是农业文明(中国)与工业文明(英国)之间的一次碰撞,促使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深化拓展多元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史观解读鸦片战争【典例研析】(2022湖南高考6)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
24、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 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 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C【典例研析】(2016全国卷高考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材料无法推断出关税主权是否丧失,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被商品经济所取代,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
25、外国商品输出已经深入到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日益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中国市场的洋货增多,无法推断中国是否主动开放市场,故D项错误。【答案】C 材料一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品(不含鸦片)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引自1852
26、年密切尔(英国驻广州代办)报告书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英国商品在中国滞销。材料二: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外国的要求未予理睬。岳麓版教材英国认为出现材料一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实际原因应该是什么?为此采取了什么对策?英国把其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实际原因:英国输华商品在中国不适用;中国民众贫穷,购买力低;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根本原因);对策: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北京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27、(1)、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1856年 英军炮轰广州城(爆发)1857年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 攻陷大沽,进逼天津,签定天津条约(2)、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广州1860年,占领津、京,火烧圆明园,签定北京条约内容危 害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操纵清朝统治核心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进一步打开市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允许外国传教士深入内地自由传教等丧失了内河航运权赔款英国、法国白银分别是400万和200万继续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外国人掌管中国海关,确立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的关税权、司法权、贸易权进一步遭到
28、破坏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赔款至800万两白银允许外国传教士在华租地和建设教堂允许汉人受雇出洋做工人时 间条 约割占领土1858年瑷珲条约60多万1860年北京条约约40万1860年、1864年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44多万1881年改订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7万多333.影响:(1)政治上: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入内地,加紧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的冲击;(3)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
29、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但这一机构一直由洋人把持 (4)思想上:“变局论”在思想界流行开来。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总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典例研析】(2022全国甲卷.28).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
30、华的借口D解析:抓住时间,1846-1854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此时,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在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A错误;本题并没有提到进口货物品种,因此无法推论出商品倾销重心转移,因此B错误;进口货值的下降是除了由于传统经济的抵制,也存在因为战争和赔款的影响,以及鸦片贸易合法化导致民众购买力下降的因素,故C错误。【典例研析】(2022年山东卷5)1863 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今美利坚教师丁韪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
31、也。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 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D【典例研析】(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
32、。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答案】(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37三、边疆危机1.边疆危机:新疆 1.含义:19世纪70年代,伴随着第二次工业
33、革命的开展,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中国成为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的争夺目标,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的西北、西南和东南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381.边疆危机:(1).含义:19世纪70年代,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中国成为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的争夺目标,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的西北、西南和东南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2).“海防”和“塞防”之争:清政府在边疆防务问题上的一场争论。1864年,
34、阿古柏、沙俄侵入中国新疆;日本亦构衅于台湾。清政府内部围绕东南“海防”和西北“塞防”问题发生争论。李鸿章等持议海防空虚,亟宜切筹,而丧失新疆无关紧要,主张移塞防之饷增补海防。反之,湖南巡抚王文韶认为,“但使俄不能逞志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应当专意塞防。陕甘总督左宗棠则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在加强海防的同时,坚决用兵西征收复失地。旋左宗棠挥师入疆,剿灭阿古柏侵略势力。李鸿章则着力于海军的创建。三、边疆危机39(3).西北左宗棠收复新疆内乱外侵1864年,新疆内乱,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收复新疆1875年,左宗棠发兵新疆,
35、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有效治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4).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背景法国在1883年8月控制越南后,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经过1884年8月,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刘铭传的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中法新约),清政府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边疆危机突显出中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民族危机更加强烈。【典例研析】(202
36、2山东济南三模7)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朝设立台湾省,强化对台湾的管辖。这一变化()A源自于外交思想的转变 B迎合了列强的侵华要求C表明清朝海防意识增强 D清廷地方行政体系完善【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清朝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这次争辩强化了清朝的边防意识,而对台湾的管辖属于海防意识增强的表现,故选C项;外交是对外交往,而材料说的台湾问题与外交思想变化无关,排除A项;强化对沿海地区的管辖触犯了列强的侵略权益,排除B项;仅通过台湾地区的变化无法判断整个地方行政体系状况,排除D项。【典例研析】(2022
37、天津市河西区一模4)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赴新疆平定英国支持的入侵势力,后在新疆设行省;1885年,冯子材领导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打败法国军队;1872年,面对日本力图吞并琉球,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到台湾抵御日本侵略,后在台湾建省。清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反映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B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C清政府坚决打退列强对我国边疆地区的侵略行径D台湾人民的斗争体现了抗击日本侵略的坚强意志【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清政府分别派出了左宗棠、冯子材和船政大臣分别应对新疆、云南、琉球等地的边疆危机,说明清政府对列强侵略边疆的行为采取了积极抵抗政策,故选C项;四、甲午
38、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同时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封建统治腐朽,缺乏战争的准备和对时局的判断。(2)中国: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3)朝鲜:若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之成为数个小邦国乘彼尚幼稚,断其四肢,伤其身体,使之不能活动。日小川又次清国征讨方略(1887年)“寓明治大帝之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朝鲜惟第三期灭亡满蒙,以及征服支那领土尚未实现”田中奏折2.过程战争爆发:1894年7月底,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平壤战役:189
39、4年9月,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中失利,退回国内。黄海大战:1894年9月,初始中日双方互有胜负,但此后日军控制了黄海制海权。辽东、威海卫之战: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威海卫等地;威海卫之战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43.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项目内容(设)一厂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赔)二亿军费2亿两(割)三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通)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之后,台湾各族人民在爱国志士丘逢甲、徐骧的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先后在新竹
40、、台中、彰化、台南等地痛击日军。台湾全部沦陷之后,台湾义勇军掀起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三国干涉还辽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加剧矛盾:帝国主义内部;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德俄法英日1899年,美国政府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利益均沾”。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4.影响【知识深化】引发瓜分中国狂潮(1)掌控中国经济命脉:为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向欧洲列强借款,出卖国家权益,列强借此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3)划
41、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俄国:强租旅大(将长城以北作为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威海卫、香港新界(将长江流域作为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作为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将云南和两广作为势力范围)。(2)争夺路矿权:列强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1、拉开序幕“三国干涉还辽”2、主要方式【概念阐释】“门户开放”政策内容: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实质: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及缓和列强与中国人民的矛盾,由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美国有了独立侵华政策,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
42、使列强由瓜分中国到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列强大量资本输出,损坏中国主权,阻碍经济发展目的:获取高额利润方式:开银行、修铁路、开矿山、政治贷款(3)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具有民族意义的觉醒开始了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戊戌政变记4.影响【拓展补充】甲午国殇与中华民族的觉醒甲午战争的失败,在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耻辱的同时,也彻底打破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激发起对民族现状和未来的深切忧
43、虑,一部分知识精英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出路与民族命运。自此以后,通过与西方民族国家之间的持续互动,中国人的“民族”观念有了巨大飞跃,开始将自身从“帝国”或“天下”的思维模式中逐渐想象和改造成为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由此而发轫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取代传统中国的族类思想和“天下”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甲午战争成为促成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性事件。(4)对日本: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膨胀。4.影响角度表现列强侵华特征 甲午战后,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特征的侵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
44、加深经济结构变动 列强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深化拓展】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典例研析】(2020江苏卷7)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倭人(日本军队)在旅顺制造了大屠杀,在威海卫围攻北洋舰队,因此与此报道
45、有关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择C项;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没有提出“割地之请”,排除D项。【典例研析】(2018全国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C解析面对日本的舆论宣传,清政府却无
46、所作为,说明其对舆论在外交中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即清政府并不熟悉近代外交策略,故C项正确。【典例研析】(2022辽宁辽阳一模6)1894年9月15日,清军主帅叶志超下令清军放弃平壤北撤。在相关当事人的公文报告和私人回忆中都提到,当天叶志超曾召集诸将,提出“北门之咽喉既失,子药又不齐全,转运不通,军心惊惧不如暂弃平壤”,众将未提出异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甲午战败源于清王朝的腐朽 B叶志超对战败负有完全责任C清军将领谎报军情逃避罪责 D清政府陆海军协同对日作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战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相关当事人公文报告和私人回忆可知,
47、平壤清军后援补给断绝,军心动摇,叶志超在征得诸将意见后下令北撤,这反映了甲午战争中清王朝的腐朽,故选A项;叶志超作为统帅对战败负有责任,但“完全责任”表述绝对,故排除B项;“谎报军情”无法仅凭题干材料佐证,故排除C项;清朝陆军的撤退与北洋舰队的英勇抗敌明显不协同,故排除D项。55五五、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1900-1901):):1.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为维护和扩大其在华的侵略权益。(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时间:1900.6-1901.93.国家:英、法、美、俄、德、日、意、奥4.过程:顽强阻击:1900年6月10日,第一批联军向北京进发,在廊
48、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 保卫天津: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 对外宣战: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 形势恶化: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仓皇出逃 妥协失败: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并指定奕劻和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1900.6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廊坊阻击战清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天津激战1900.8攻陷北京 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1900年6月,清朝南方各省督抚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规定(在华洋人)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
49、抚保护。【知识链接】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授意盛宣怀等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炮制了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也参加。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东南互保的这种两重性,使它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过两重影响。一方面它压抑了南方地区的反帝运动,另一方面它又阻止了八国联军的南下蹂躏;一方面它免除了列强在扑杀北方义和团时的南顾之忧,另一方面它又使战胜之后的列强在处置中国时不能不正视驻守东南的几十万军队。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
50、团的意向。(2)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江南地区的稳定。(3)表明中央权威下降和地方势力的扩张,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4)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5)阻碍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运动的发展。595.结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内 容影响惩办“首祸诸臣”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