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45786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45.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前)课程标准: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措施;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成立的背景和条件1、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统治的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等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和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筹备建立

2、新中国(1)时间、地点、代表:1949年9月21日,北平,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大会的主要成果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地位: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领导人,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二)成立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中央人民

3、政府宣告成立2、10月1日下午三时,盛大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伟大意义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美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商务印书馆,1987,第259页。1、措施: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4、2、作用: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三)稳定物价,统一财经1、措施二、新中国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一)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进行剿匪和镇压反革命(二)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物价行政、法律等手段:“银元之战”经济措施:“米棉之战”毛泽东曾经称赞“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胜利不亚于三大战役的胜利(2)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从根本上稳定物价2、作用: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四)抗美

5、援朝,保家卫国 1、背景(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2)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美国操纵联合国,组成“联合国军”,威胁中国国家安全2、概况(1)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2)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1)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2)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在波澜壮阔

6、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习近平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讲话“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在长津湖地区的战斗(3)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五)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成立之时,正是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

7、阵营走向对峙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敌视和封锁中国政策1、建国初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以及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新中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一次建交高潮2、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决(1)内瓦会议的主要议题: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1954年签订的日

8、内瓦协议,三国的独立、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2)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由于中国作出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首次提出(2)正式倡议1953年12月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在中印、中缅双方总理的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3)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会议召开1955年4

9、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同:都曾遭受西方殖民侵略,共同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异:各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求同存异: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2)中国的作用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中国代表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更

10、多的国家与中国建交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1)条件: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到1952年底,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新中国的积极外交活动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2)党的决策: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

11、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展开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一)建立过程(3)实现途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4)结果: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初步建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条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2)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意义: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作用: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