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以黄河流域为核心的“中国”,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文化中的“中国”。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和“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许倬云万古江河这段材料的观点?这段材料的观点?华夏族: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在频繁,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同时民族斗争也随之展开。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同时民族斗争也随之展开。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
2、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华夏华夏”,意为,意为“大而华丽大而华丽”,以区别夷狄,以区别夷狄的的“野蛮野蛮”,“夷夏之辨夷夏之辨”由此出现。由此出现。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包括:中华民族共包括5656个民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占全部人口的个民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占全部人口的91.51%91.51%,其他还有,其他还有5555个民族,占个民族,占8.49%8.49%。汉族和。汉族和55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伟大的中华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伟大的中
3、华民族。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在民族。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在19021902年提出。年提出。汉族:秦统一六国之后,华夏族因朝代得名,被称为:秦统一六国之后,华夏族因朝代得名,被称为“秦人秦人”。汉朝建立后,汉朝。汉朝建立后,汉朝国人都称为国人都称为“汉人汉人”。到了五胡十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称这些汉人仍为。到了五胡十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称这些汉人仍为“汉人汉人”。唐朝改称唐朝改称“唐人唐人”。元朝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元朝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后来又把后来又把“南人南人”并入并入“汉人汉人”,“汉汉”就慢慢成为汉民族的
4、族称了。就慢慢成为汉民族的族称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 1、秦朝、秦朝民族分布:东北:夫余、乌桓;东北:夫余、乌桓;北方:匈奴;北方:匈奴;西北:羌、氐;西北:羌、氐;南方:夷、越南方:夷、越典客典客典属国典属国机构:典客、典属国典客、典属国典客:秦置,为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汉朝并入大鸿胪。概念解析1、秦朝时
5、期的民族关系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由于长城的存在,民族间补充物质需求的方式逐步由暴力改纳入和平有序的轨道。不可否认,长城曾是民族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但它亦是民族间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保证与象征。袁行霈中华文明史2 2、汉、汉朝朝大行,官名。秦时云大行,官名。秦时云典客典客,景帝初改云,景帝初改云大行大行,后更名,后更名大鸿胪大鸿胪。韦昭史记索隐韦昭史记索隐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失我焉支山,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使我六畜不蕃息。匈奴歌匈奴歌中央机构:大鸿胪大鸿胪管理?大鸿胪汉初对北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汉
6、武帝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北击匈奴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山。北匈奴西迁。燕然勒铭2、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大鸿胪东汉初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匈奴汉化2、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西域都护府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河西四郡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为中原前往西域要道护乌桓都尉边疆:屯垦戍边屯戍政策;在西域设田官,督率戍卒屯田大鸿胪西汉的屯田,是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屯田卒本身,也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区又为,同时屯田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
7、准备准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重要的作用。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思考:结合史料指出汉朝在边疆的屯戍政策的影响?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2 2、汉、汉朝朝抵御匈奴的入侵。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边疆的开发。推动了民族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李唐一
8、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东罗马使节高丽使节东北少数民族使节含光门,使节进含光门,使节进入长安必经之地,入长安必经之地,鸿胪寺与鸿胪客馆鸿胪寺与鸿胪客馆位于门东侧位于门东侧礼宾图礼宾图礼 部鸿胪寺礼部司礼部司主客司主客司负责朝聘及册封民族首领的礼仪负责各族朝见事宜负责宾客接待礼仪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
9、:4、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武力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册封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治理,如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交流加强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机构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礼部鸿胪寺5、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联系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和亲+会盟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数次会盟册封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礼部鸿胪寺边疆内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5 5、唐、唐朝朝北方设置机构:安北、单于都护府西北安西、北庭都护府东北安东
10、都护府南方安南都护府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辖,上统于中央政府。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历史纵横都护府与都督府都护府是在边疆地区设置的特别行都护府是在边疆地区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职责是政机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抚慰诸藩,辑宁外寇寇”,由唐朝派官员及士兵驻守。,由唐朝派官员及士兵驻守。都督府是唐王朝在重要地区设置的都督府是唐王朝在重要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地方行政机构,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需
11、向朝廷缴税。史,皆得世袭,需向朝廷缴税。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或刺史,世袭其职,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的“可汗可汗”称号。其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称号。其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
12、,如安西、,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庶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庶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边疆的行政包括袭。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四级,共约八百多个。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思考:(思考:(1 1)唐朝在边疆设置了哪些管理机构?起到了什么作用?)唐朝在边疆设置了哪些管理机构?起到了什么作用?(2 2)唐朝民族关系繁荣的原因?)唐朝民族关系繁荣的原因?(1 1)机构: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县等)机构:都护府、都
13、督府、羁縻州、县等。作用作用: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2 2)原因:(经济)经济繁荣,国力增强;(政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原因:(经济)经济繁荣,国力增强;(政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思想)唐朝实行社会安定;(思想)唐朝实行开明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民族政策。6 6、宋、宋朝朝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有战有和:宋辽“澶渊之盟”;宋夏“庆历和议”(2)南宋与金有战有和:宋金“绍兴和议”(3)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仿宋制
14、)(4)其他:榷场、互市辽辽西夏西夏金金辽代官职,分北、南辽代官职,分北、南两院,北面治宫账、部族、两院,北面治宫账、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其得宜矣。俗而治,其得宜矣。重熙五年(重熙五年(10361036年),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士。其官分文武班,曰中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御史台。保留了原有蕃官体系,保留了原有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官职。如宁令(大王)等官职。人庆(四年)人庆(四年)1147 1147 年,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
15、曰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曰甚。甚。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金 太 祖 定 燕(今 北金 太 祖 定 燕(今 北京),学习辽南北面官制京),学习辽南北面官制度。度。金承辽后,进士科目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辽、西夏、金的制度建设辽、西夏、金的制度建设整理自辽史宋史夏国传金史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6 6、宋、宋朝朝6、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并立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
16、文化。吸收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未中断过。交融7、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西藏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台湾设澎湖巡检司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民族政策宣政院云南、东北设行省,征发赋役7 7、元、元朝朝元朝四等人制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明代北京城平面图明代北京城平面图(1)中央机构:除除礼部礼部、鸿胪寺鸿胪寺外,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的提督四夷馆提督四夷馆。提督四夷馆。少卿提督四夷馆。少卿一人,掌译书之事。自一人,掌译书之事。自永乐五年
17、,外国朝贡,永乐五年,外国朝贡,特设蒙古、女直、西番、特设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置译字昌、缅甸八馆,置译字生、通事,通译语言文生、通事,通译语言文字。字。明史明史职官职官志志提督四夷馆隶属于太常寺,提督四夷馆隶属于太常寺,与礼部、鸿胪寺均靠近正阳门与礼部、鸿胪寺均靠近正阳门8 8、明、明朝朝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8、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东北设都司、卫、都司、卫、所所,对女真等族 进 行 管 理(奴儿干都司)北方修筑长城修筑长城,设一系列军镇“九边九边”,开放马市,开展贸易西南设土司土司西藏(乌斯藏都司)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
18、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西北关西七卫长城在防御体系上利用自然地形,长城在防御体系上利用自然地形,“用险用险制塞制塞”,扬定居民族之长而抑游牧骑兵之,扬定居民族之长而抑游牧骑兵之短,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有较大的功短,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有较大的功效。效。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互相依存与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互相依存与交往。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任何人工关交往。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任何人工关塞所隔绝不了的。即使在战争期间,通过塞所隔绝不了的。即使在战争期间,通过长城
19、内外的贸易往来也一直没有中断过。长城内外的贸易往来也一直没有中断过。本来主观上想阻断南北、被许多统治者和本来主观上想阻断南北、被许多统治者和士大夫视作士大夫视作“华夷天堑华夷天堑”的长城,客观上的长城,客观上却不时起到了民族交流的枢纽作用。却不时起到了民族交流的枢纽作用。读书读书探究:说明材料所述长城的“用险制塞”和“民族交流”作用。中原王朝修筑的长城,迫使游牧民族下马步战,化解他们的优势,使他们难以破墙而入。长城地处农牧分界线,从汉代起,历代王朝都在长城沿线设置专供内地和边外少数民族贸易的市场。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8 8、明、明朝朝 北魏北魏、北齐、北齐、北周北周辽辽和金朝,都是少数民族建
20、立的王朝。这些少和金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这些少数民族原先在我国北方草原从事游牧、入主中原后相继转向农耕。为了数民族原先在我国北方草原从事游牧、入主中原后相继转向农耕。为了抵挡北方其他游牧民族南下,保护当地的农业生产,他们所建的王朝也抵挡北方其他游牧民族南下,保护当地的农业生产,他们所建的王朝也仿效汉族王朝修建长城。例如,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为了挡蒙古族,即仿效汉族王朝修建长城。例如,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为了挡蒙古族,即征调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北部边境大规模修建长城。在长城修征调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北部边境大规模修建长城。在长城修建的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远远超过汉族统治的朝
21、代建的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远远超过汉族统治的朝代。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万里长城是由各族人民共同修建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伟大祖国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家园。预期目的?实际结果?9、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蒙古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西北边疆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和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设伊犁将军西藏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设驻藏大臣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u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巩固统治哪家强?巩固统治哪家强?理藩院青海设西宁办事大臣 明代推行的土司
22、制度,对稳定南明代推行的土司制度,对稳定南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起了一定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土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土司的世袭性造成割据势力的事实存在,司的世袭性造成割据势力的事实存在,土司间为争夺领地、承袭权而仇杀、土司间为争夺领地、承袭权而仇杀、内讧,于是明朝廷在一些矛盾比较突内讧,于是明朝廷在一些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出的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改土归流比较彻底和大规模的推行,则是到流比较彻底和大规模的推行,则是到清代才完成的。清代才完成的。白寿彝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国通史东临太平洋西跨葱岭南至南海诸岛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西
23、北达巴勒喀什湖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基本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1.先秦时期的民族融合为统一多民族形成奠定先秦时期的民族融合为统一多民族形成奠定基础基础2.2.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建立3.3.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加强 4.4.隋唐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隋唐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大交融、大发展大交融、大发展5.5.辽宋夏金时期政权并立、交往交流辽宋夏金时期政权并立、交往交流交融不断交融不断6.6.元元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巩固和发展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
24、系P68P68【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探讨历代各民族以哪些方式交往交流交融?探讨历代各民族以哪些方式交往交流交融?设置机构设置机构(郡县或者羁縻性质):西汉设西域都护府、唐朝(郡县或者羁縻性质):西汉设西域都护府、唐朝的大都护府、明朝的羁縻卫所与土司等。的大都护府、明朝的羁縻卫所与土司等。1 1、政治隶属:、政治隶属:进行册封进行册封:唐朝册封南诏王,明朝册封僧俗领袖,清朝册封达赖班禅。:唐朝册封南诏王,明朝册封僧俗领袖,清朝册封达赖班禅。2 2、经济往来:、经济往来:3 3、民族战争:、民族战争:4 4、民族迁徙:、民族迁徙:宋代榷场,明朝在边境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开展贸易。宋代榷场,明朝在边
25、境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开展贸易。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西夏西夏、金之间的战争。金之间的战争。魏晋时期魏晋时期“五族五族”内迁,杂居、通婚、生活习俗影响。内迁,杂居、通婚、生活习俗影响。5 5、和亲、会盟、和议:、和亲、会盟、和议:西汉与匈奴和亲、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唐西汉与匈奴和亲、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唐蕃会盟,北宋与辽的蕃会盟,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南宋与、南宋与金的金的“绍兴和议绍兴和议”6 6、政治改革:、政治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交融是指是指民族关系发展中的一个自然状态,它意味民族关系发展中的一个自然状态,它意味各民族
26、在尊各民族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在交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接近、相互重差异的基础上,在交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接近、相互认同的过程,就是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也认同的过程,就是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形态的认同。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形态的认同。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出现过哪几次高潮?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交融,形成华夏认同观念。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推行汉法,推进民族交融;蜀国坚持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
27、关系;吴国汉族和山越族共同生产,开发江南;民族大交融趋势出现。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探究】中国古代各民族相互交融的影响材料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饭、胡箜筷、胡笛、胡舞,京都贵(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饭、胡箜筷、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竟为之。戚竟为之。后汉书后汉书五行志五行志材料二:孝文帝: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探其精奥”。魏书魏书高祖
28、纪高祖纪材料三:元朝是对辽宋金法统的继承,把对辽金的认同放在最前面,又继承了中原元朝是对辽宋金法统的继承,把对辽金的认同放在最前面,又继承了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权的治国理念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因此在大一统的元朝可以找王朝的中央集权的治国理念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因此在大一统的元朝可以找到北族政权和中原政权的双重遗产。到北族政权和中原政权的双重遗产。杨晓军辽宋夏金元的统治杨晓军辽宋夏金元的统治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统一,也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统一,也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有利于发展封建国家的经济,丰富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发展封建国家的经济,丰富各族人民的物质文
29、化生活。加强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加强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各民族共同构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各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成中华民族大家庭。1901 1901年,梁启超发表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中国民族”的概念。的概念。1902 1902年,在年,在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梁启超写道一文中,梁启超写道:”:”上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
30、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首次提出了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一词。一词。1905 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年,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断然下结论说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断然下结论说:中华民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启超真正完成了由此,梁启超真正完成了 中华中华民族民族 一词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创
31、造。这就是,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的所一词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创造。这就是,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汉满蒙回藏等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有民族,汉满蒙回藏等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概念的诠释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材料1:左传左传中说:中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有车辙马迹焉。皆有车辙马迹焉。”材料2:史记史记赵世家赵世家记载了周穆王西巡见西王母的记载了周穆王西巡见西王母的传说:传说:“造父幸于周穆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造父幸于周穆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穆王。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骊、骅骝、绿耳,献之穆王。
32、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见西王母,乐之忘归。”早在先秦时期,早在先秦时期,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商代妇好商代妇好墓出土的新墓出土的新疆和田玉凤疆和田玉凤形佩形佩陆路:张骞出使西域,陆路:张骞出使西域,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丝绸之路丝绸之路)。)。97 97年,年,甘英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抵达波斯湾一带。海路: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印度南部。对日本:对日本:东汉时
33、期,东汉时期,倭国倭国(日本)派使臣来朝,光武帝赐金印一枚。(日本)派使臣来朝,光武帝赐金印一枚。2、汉代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汉倭奴国王金印3 3、隋唐、隋唐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 1)背景: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背景: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交流活跃。(2 2)陆路:陆路:与西域商路畅通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掌管通商事务。唐与唐与大食国大食国的接触,使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伯地区。(3 3)海路:海路:隋朝隋朝常骏常
34、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赤土国。日本日本向唐朝派向唐朝派遣唐使、留学生、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学问僧,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4 4、宋代、宋代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 1)北方北方陆路交通陆路交通阻隔阻隔(2 2)海路发达:海路发达:恢复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开辟开辟了由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半岛的航路。的航路。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联系;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联系;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
35、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泉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5 5、元、元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313世纪,世纪,马可马可波罗波罗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在中国生活了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17年,然年,然后由泉州经海路回到威尼斯,留下著名的后由泉州经海路回到威尼斯,留下著名的马可马可波罗行纪波罗行纪(1)背景:元朝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国家,通往欧洲的海路通道都很通畅。(2 2)表现:)表现: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港甚至比辛迦兰(广州)泉州港甚至比辛迦兰(广州)还大,
36、他所在的江水又广又宽,还大,他所在的江水又广又宽,滔滔奔流入海,整个江面上充满滔滔奔流入海,整个江面上充满了一艘艘令人惊奇的货船,有的了一艘艘令人惊奇的货船,有的来自阿拉伯,来自阿拉伯,有的来自大印度;有的来自大印度;有的来自锡兰,有的来自小爪哇,有的来自锡兰,有的来自小爪哇,还有的来自北方很远的地方还有的来自北方很远的地方 意意 雅各光明之城雅各光明之城泉州宋元中国的 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0212021年年7 7月,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么,宋元时期的泉州港因何而兴呢?界遗产名录。那么,宋元时期的泉州港因何而兴呢?
37、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6 6、明清、明清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特点:特点: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随着对外交往增多,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随着对外交往增多,清朝对外关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系开始缓慢转型。明朝明朝: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海禁;海禁;倭寇骚扰东南,戚继光抗倭取胜;倭寇骚扰东南,戚继光抗倭取胜;西方殖民者入侵(明朝中后期)西方殖民者入侵(明朝中后期):15531553年葡萄牙取得澳门年葡萄牙取得澳门的居住权,的居住权,荷兰和西班牙侵占台湾。荷兰和西班牙侵占
38、台湾。中英关系:中英关系:18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要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国市场,清政府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要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6 6、明清、明清清朝清朝:清朝清朝闭关锁国闭关锁国中俄关系:中俄关系:1689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是是清政府第一个边界条约清政府第一个边界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处在政
39、治、文化相对封闭和经济自给自足境地之中处在政治、文化相对封闭和经济自给自足境地之中的清政府,既不了解外部世界,也没有与西方各国建立的清政府,既不了解外部世界,也没有与西方各国建立正常交往关系的需要,更缺乏近代国际交往的经验,再正常交往关系的需要,更缺乏近代国际交往的经验,再加上礼仪争执所引起的不快,因此对英国使臣提出的要加上礼仪争执所引起的不快,因此对英国使臣提出的要求采取了置之不理、断然拒绝的粗暴作法。求采取了置之不理、断然拒绝的粗暴作法。西方与西方与中国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以失败告终。中国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以失败告终。黄爱平黄爱平1818世纪中西交往的历史与中国的世界观念世纪中西交往的历
40、史与中国的世界观念马嘎尔尼访华马嘎尔尼访华1 1、形式:、形式: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2 2、趋势:、趋势:由开放走向封闭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3 3、路线:、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汉陆上丝绸之路为主汉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宋元时期(海路为主)宋元时期(海路为主)4 4、内容
41、:、内容: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汉朝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汉朝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形式、趋势、路线、内容)朝贡体系是公元前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 3世纪到公元世纪到公元19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亚地
42、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朝贡国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国,以此表示臣服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
43、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万邦来朝”的形式来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彰显自身“德化来远德化来远”,以此,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世纪后期最终解体。摘编自简佳星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浅谈朝贡体系朝贡体系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分析这一体系长期存在的原因
44、以及走向解体的原因?以儒家价值为基础的区域性国际体系;以儒家价值为基础的区域性国际体系;与中华帝国具有君臣等级色彩;与中华帝国具有君臣等级色彩;结构稳定,持续时间长;结构稳定,持续时间长;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崇尚睦邻友好。崇尚睦邻友好。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先进先进;统治者统治者重视重视;中央集权的强大;中央集权的强大;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华文明先进,吸引中华文明先进,吸引周边国家周边国家。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殖民扩张的冲击;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殖民扩张的冲击;体系内在的缺陷,如厚往薄来的封贡体制;体系内在的缺陷,
45、如厚往薄来的封贡体制;清朝国力的衰落;清朝国力的衰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等;朝贡体系特点:长期存在原因:解体原因:课堂总结秦秦典客、典属国;修长城;设郡典客、典属国;修长城;设郡/汉汉大鸿胪;北击匈奴;河西四郡;护乌桓校尉;屯戍大鸿胪;北击匈奴;河西四郡;护乌桓校尉;屯戍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出使大秦;海路可抵印度海路可抵印度隋隋礼部和鸿胪寺;冼夫人归附;郡县;三抵流求礼部和鸿胪寺;冼夫人归附;郡县;三抵流求裴矩驻张掖掌通商事务;常裴矩驻张掖掌通商事务;常骏出航抵赤土国骏出航抵赤土国唐唐礼部和鸿胪寺;礼部和鸿胪寺;“天可汗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都护;文成公主入藏;都护府
46、府与大食国接触;日本遣唐使与大食国接触;日本遣唐使宋宋长期并立,民族交融长期并立,民族交融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元元四等人制;宣政院;设行省四等人制;宣政院;设行省马可马可波罗来华波罗来华明明提督四夷馆;修长城与九边重镇;互市贸易;提督四夷馆;修长城与九边重镇;互市贸易;土司制度;封授法王土司制度;封授法王海禁海禁清清理藩院;满蒙联姻;平定准噶尔;册封达赖班禅;理藩院;满蒙联姻;平定准噶尔;册封达赖班禅;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访华、闭关锁国访华、闭关锁国课堂小结中国中国古代古代的民的民族关族关系与系与对外对外交往交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47、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中央机构2.边疆治理3.民族政策1.陆上丝路2.海上丝路3.朝贡体系中国古代多元一体多元一体民族格局 由以黄河流域为核心的由以黄河流域为核心的“中国中国”,一步一步,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文化中的走向世界文化中的“中国中国”。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中国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也改变了那些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自己”和和“别人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自己”。许倬云许倬云万古江河万古江河 这一这一“自己自己”与与“他者他者”之间的互动,使中之间的互动,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间。国文化不断成长,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间。从新时代环境角度,中国如何处理从新时代环境角度,中国如何处理“我者我者”与与“他者他者”关系中面临的新挑战?关系中面临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