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9)-(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9023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8.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9)-(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9)-(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9)-(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9)-(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9)-(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2 2课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3 3: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交流与传播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目录CONTENTS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课标要求】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第第2 2课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吸收外来文化西学东渐西学东渐佛

2、教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对亚洲的影响对亚洲的影响对欧洲的影响对欧洲的影响两汉两汉佛教佛教传入传入中国中国魏晋魏晋南北南北朝朝佛、佛、道、道、儒儒融融合合隋唐隋唐佛教佛教完成完成本土本土化化宋明宋明宋明宋明理学理学形成,形成,佛教佛教融合融合明末明末19c中叶中叶国门国门洞开,洞开,西学西学进一进一步传步传入入1862开同开同文馆、文馆、天文天文算学算学馆、馆、新式新式学堂学堂1868西方西方工程工程技术、技术、科学科学理论、理论、社会社会改革改革传播传播1915新文新文化运化运动动1917开始开始接受接受马克马克思主思主义传义传播播1919马克马克思主思主义广义广泛传泛传播播BC43

3、西方西方新知新知识相识相继进继进入中入中国国汉汉字字传传入入朝、朝、日、日、东东南南儒儒学学在在东东亚、亚、东东南南亚亚流流行行日本以日本以唐制为唐制为蓝本改蓝本改革、造革、造纸术传纸术传出出火药火药传入传入欧洲欧洲入入琉琉球、球、郑郑和和下下西西洋洋1415C1618C儒儒家家经经典典园园林林建建筑筑时空坐标时空坐标【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中国文化的三次融合中国文化的三次融合(1)第一次是本土内部文化的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通过融合,实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综合,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和伦理政治、伦理教化的原则。(2)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

4、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影响深远。(3)第三次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一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开始传入开始传入两汉之际两汉之际日趋兴盛,日趋兴盛,渐趋本土化渐趋本土化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完成本土化完成本土化隋唐隋唐融合融合宋明宋明过程过程来自古印度的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洛阳白马寺洛阳白马寺,中国的第一座官修寺院中国的第一座官修寺院

5、一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开始传入开始传入两汉之际两汉之际日趋兴盛,日趋兴盛,渐趋本土化渐趋本土化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1)(1)过程过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逐渐同儒家文化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和道家文化相融合一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展开始传入开始传入两汉之际两汉之际日趋兴盛,日趋兴盛,渐趋本土渐趋本土化化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完成本土化完成本土化隋唐隋唐过程过程 一种外来文化传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往往一方面需要适应原有文化的某些要求而有所变形;另一方面也会使原有文化因受外来文化的刺激而发生变化。因此,在两种不同传统的文化相遇

6、过程中,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汤一介:汤一介:佛教与中国文化佛教与中国文化主张顿悟成佛的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禅宗成为主流“禅”宗:禅宗改造了传统佛教,强调“孝”是成佛的根本,也提倡为父母守丧三年等,使外来佛教更适合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口味。禅宗史上有南宗北宗禅宗史上有南宗北宗(南顿北渐南顿北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唐 惠能惠能佛教是如何适应“原有文化的某些要求而有所变形”的?一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开始传入开始传入两汉之际两汉之际日趋兴盛,日趋兴盛,渐趋本土化渐趋本土化魏晋南北朝魏

7、晋南北朝完成本土化完成本土化隋唐隋唐融合融合宋明宋明过程过程魏晋南魏晋南北朝北朝隋朝隋朝唐朝唐朝宋明宋明佛教盛行,吸收儒、道的影响,渐趋本土化。佛教盛行,吸收儒、道的影响,渐趋本土化。儒学家提出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以儒学为主,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三教并行,禅宗修行,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三教并行,禅宗修行,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以儒学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以儒学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一部分。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一部分。理学形成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

8、一部分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的中国化,是文化的移植,是一个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吸收、磨合的连续的过程。中华文化不但没有被佛教“征服”,反而彻底同化了外来宗教,这反映了中华文化极具包容性。汤用彤汤用彤隋唐佛学之特点隋唐佛学之特点 材料材料 佛教的幻想能力、迷人的方法都比传统的中国儒道学说高超得多。而且,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五阴盛苦等八苦。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槃”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

9、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佛教还提出了唯心主义的“十二因缘”说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主张。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乐于接受和利用的。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希望从佛教中找到为自己统治所需要的精神武器,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这就是佛教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生根的一个重要原因。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2)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融合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融合性;有利于统治者控制麻痹人民思想,维护统治。有利于统治者控制麻痹人民思想,维护统治。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中华

10、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佛教文化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佛教盛行,寺院经济影响政府的赋役的征发。出世的思想有悖于儒家的伦理纲常。(3)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文化的影响: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2.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文化的传入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2.西方文化的传

11、入西方文化的传入 材料材料 明末清初,一批来华耶稣会会士由于精通中国文化而获得高官的赏识,其中最有名的是利玛窦,他们脱下僧袍,换成了儒服,通过与儒家学者们谈天、辨论,用三棱镜、自鸣钟和地理知识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汤若望精通天文,后来他在满清官廷担任过钦天监监正的职务。耶稣会会士们将大约7000种西文图书带到了北京。17 世纪时会士与中国学者合译出了大约380 种著作,这些书多为神学著作,但也有一些涉及天文、数学、地理、医药、气象、机械、解剖学、动物学、逻辑以及欧洲政治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费正清东亚:传统与变迁 引入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丰富了中国的传统科技;促进了引入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

12、,丰富了中国的传统科技;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影响:影响:明末清初明末清初近代近代背景背景受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影响;受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影响;传教士传教的需要;传教士传教的需要;工业革命后列强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工业革命后列强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蓄意侵华;蓄意侵华;救亡图存的需要;救亡图存的需要;传播主体传播主体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汤若望、南怀仁 参与主体广泛,包括官员、知识分子、民族参与主体广泛,包括官员、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等资产阶级等;接受群体接受群体少部分知识分子如徐光

13、启少部分知识分子如徐光启群体不断扩大,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群体不断扩大,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内容内容西方科技为主西方科技为主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层层深入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层层深入影响影响文化上东西双向交流,开阔眼界但没有开阔眼界但没有使中国产生根本性变革使中国产生根本性变革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转型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转型【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与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比较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与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比较 P13【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选集第7卷 接

14、受外来思想,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毛泽东同英国记者斯坦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3卷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1)应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积极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对待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在外来文化面前,既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也切忌盲目自大,固步自封。层次层次派别派别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器物器物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抵抗派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派制度制度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

15、命派革命派思想思想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激进派激进派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林则徐、魏源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译西书籍,仿制西方战舰译西书籍,仿制西方战舰曾国藩、李鸿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张之洞中体西用,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洋务运动(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式教育)式教育)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改良,君主立宪维新改良,君主立宪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孙中山、黄兴孙中山、黄兴暴力革命,民主共和暴力革命,民主共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陈独秀、李大钊、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胡适、鲁迅民主、科学民主、科学新

16、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独秀、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毛泽东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及特点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及特点(1)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即由“器物器物”到“制制度度”再到“文化文化”的复杂历程。(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主题:救亡图存)(主题:救亡图存)(3)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4)从走他人

17、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走自己的道路。二、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的影响: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的影响:(1)文化:)文化:汉字:公元前汉字:公元前4-公元公元3世纪,汉世纪,汉字字传入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9世纪日本创造假名。世纪日本创造假名。“假假”即借,即借,“名名”即字。意即只即字。意即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它的意义。15世纪朝

18、鲜创造世宗世纪朝鲜创造世宗大王遣人创造朝鲜拼大王遣人创造朝鲜拼音文音文(谚文谚文)越南喃字。以汉字为越南喃字。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形声、会素材,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式意、假借等造字方式来表达越南语的文字。来表达越南语的文字。儒学儒学3-3-5 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成均馆成均馆,朝鲜高丽和李朝时期的高等教育机构。李,朝鲜高丽和李朝时期的高等教育机构。李朝开国至其末期正式用于称国家最高教育机构。设朝开

19、国至其末期正式用于称国家最高教育机构。设专门专门讲授儒学的明伦堂讲授儒学的明伦堂和和供奉孔子的文庙。供奉孔子的文庙。成均馆大学名列成均馆大学名列2022QS2022QS世界大学排名第世界大学排名第9797名名,其历,其历史可追溯史可追溯至于至于13981398年成立的朝鲜王朝最高学府成均馆,年成立的朝鲜王朝最高学府成均馆,是最初的国家级教育机关是最初的国家级教育机关 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20、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孟宪实孟宪实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二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影响:促进了东亚文化圈形成;促进了东亚、东南亚地区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人类文化体影响:促进了东亚文化圈形成;促进了东亚、东南亚地区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系。原因: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和国力的强盛;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原因: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和国力的强盛;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这四句偈语深深打动了

21、鉴真法师,从而下定决心,六次东渡,到日本传戒,弘扬佛法,成就了一段中日友好的佳话。日本支援湖北高校物资日本支援湖北高校物资上书上书“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国援助日本物资中国援助日本物资上书上书“青山一道,同担风雨青山一道,同担风雨”佛教:约佛教:约4世纪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促进了各国佛教的发展。世纪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促进了各国佛教的发展。二、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朝鲜的政

22、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世纪日本大化改新,都以唐朝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都以唐朝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3)其他方面:)其他方面: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文化影响。唐朝服唐朝服饰饰日本和日本和服服韩国首尔景韩国首尔景福宫福宫日本法隆寺的金堂和日本法隆寺的金堂和五重塔五重塔14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所学文化逐渐在琉球

23、传播。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所学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扩大和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郑和下西洋,扩大和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明洪武二十七年(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1394)年,)年,琉球国中山王遣使来华,琉球国中山王遣使来华,要求要求“给给赐冠带赐冠带”明朝皇帝明朝皇帝“命礼部图命礼部图冠带之制示之冠带之制示之”另外,琉球国另外,琉球国还仿照中国之制设立学校,还仿照中国之制设立学校,“改粗改粗鄙之俗为儒雅之风鄙之俗为儒雅之风”,全国上下,全国上下,

24、“渐染华风,祀先圣,兴学校,家渐染华风,祀先圣,兴学校,家购儒书,人崇问学购儒书,人崇问学”,使得琉球国,使得琉球国国内移风易俗,逐渐变化为国内移风易俗,逐渐变化为“衣冠衣冠礼义之乡礼义之乡”。王开玺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二、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四大发明的传播四大发明的传播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德德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

25、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第八卷8 8世纪以后,世纪以后,造纸术造纸术逐渐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 1313世纪世纪火药火药经阿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拉伯人传入欧洲1212世纪末至世纪末至1313世纪初世纪初指南针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到欧拉伯,然后再传到欧洲洲1414至至1515世纪世纪印刷术印刷术传至欧洲传至欧洲1.对当时欧洲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渐衰落。3.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4.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2.

26、2.对欧洲的影响对欧洲的影响中学西传中学西传二、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对欧洲的影响对欧洲的影响(2)16-18世纪: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思考中华文化西传的特点及原因思考中华文化西传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特点:汉代西传的主要是以丝绸为主的物质文化以及养蚕、丝织等技术;唐宋到元发展到西传科学技术,特别是四大发明;明清时期发展到西传哲学思想、理论观念。(2)原因: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7、对外影响力扩大;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思考点思考点】中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哪些方面?(1)宋代以来的理学对德国的哲学革命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其“学而优则仕”的公平性、开放性和流动性为欧洲和19世纪美洲的考试制度和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2)中国文化的连续性、独特性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内涵,为世界文化的丰富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地打击了“西方中心论”,战后欧洲文明和欧洲文化的深刻危机,动摇了欧洲根深蒂固的优越感,随着“西方没落”疑虑的出现,西方学者把眼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中国的儒家学说被高度赞扬,老庄

28、哲学也一度风行,人们希望用中国文化来发展人际关系,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学习拓展】P13中华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文化作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连续发展,中华文化不仅在过去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连续发展,中华文化不仅在过去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着自己的贡献也为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着自己的贡献。结合所学,联系社会生活,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结合所学,联系社会生活,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发挥的作用。文化方面:孔子学院科技方面:青蒿素、杂交水稻;国

29、际关系方面:首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一带一路”倡议共享共富,和谐发展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等等。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

30、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曾吸纳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在与外来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同时,中华文化也源源不断地向外进行着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事实证明,古今文化、中外文化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一,数千年连续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文明积累与智慧不仅在过去为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必能为当今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至今世界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把中华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过渡、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传播到世界上,讲好中国故事,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本课小结本课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9)-(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