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人教版)古诗词赏析专项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1978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人教版)古诗词赏析专项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人教版)古诗词赏析专项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人教版)古诗词赏析专项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人教版)古诗词赏析专项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人教版)古诗词赏析专项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考语文(人教版)古诗词赏析专项复习试题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答:2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答:三、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

2、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的地点及结果、 、 三层意思。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B.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人手,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3.“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赏析。四、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3、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试题】 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五、阅读古诗完成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3.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六、选择题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

4、动。B. “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C. “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D. “萧萧班马鸣”一句是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2.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C.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D.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3. 对诗词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B.“此地一为别,孤

5、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C. “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七、古诗词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所作,首联运用“ ”和“ ”两个词语,表现出诗人坎坷的人生境遇。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妙融为

6、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答: 八、1.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2.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

7、项是(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3.诗歌表达了诗人_的感情。4.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九、阅读古诗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翻译】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

8、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评析】诗人乘舟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

9、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

10、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3、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或表达乡愁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5、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 的情怀。6、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7、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

11、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的句子(或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8、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触景生情,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颔联完全是写景。其中“正”“悬”点示出 的情景。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十、阅读古诗词完成选择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2.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几时回

12、?”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十一、阅读古诗词完成选择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对古诗词赏析不正确的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

13、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十二、阅读使至塞上完成选择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C颈联

14、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

15、“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4.下列对诗歌赏析

16、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十三、阅读望岳诗,完成各题。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17、(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18、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十四、阅读古诗词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各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_豪情壮志。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

19、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词的结束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4. 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5.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7.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江城子”为词牌名。B上阕首句中的“老夫”为作者自称。C词的结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D这首江城子和晏殊的浣溪沙都是豪放词。8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

20、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9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10.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

21、了作者少年的豪情。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十五、阅读古诗词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完成问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3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

22、雄健,感情沉郁。4“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7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

23、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9.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限2个字)。10.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 这

24、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11.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答:1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答: 1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十六、请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下面各小题。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答: 2.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答: 3.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

25、达内心的哀伤。4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答: 十七、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问题。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答: 2.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答: 3.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答: 十八、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26、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4.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6.这词首融 与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7.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8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

27、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9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中考语文(人

28、教版)古诗词赏析专项复习试题参考答案一、(1)高大巍峨(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二、1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意近即可)三、1.劳作的艰辛、作者的志趣。2.D3.“带月荷锄归”,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怡然自得。四、1“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

29、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2“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带月荷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五、1思乡2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3.“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六、1.C选项中的“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有错误,应该是“依然不舍得离别。”2.D选项“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改成

30、“其感情基调是浓浓的依恋不舍之情”。3.B选项“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改成“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和依恋不舍之情”。七、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貶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現在更好。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八、1. A 2. B3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4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

31、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九、1、D2、D3、思念故乡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5、客游他乡而思念故乡的情怀6、D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8、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9、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谈出上述四点中的一点即可。)十、1. B 2. D十一、B十二、1. B (分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32、。)2. B(“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3. B4. D十三、1.B 2.D 3.D 4.B十四、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 打猎 狩猎 )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3.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4.答:“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5.答:这首词把打猎习武与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联系起来,表达了词人

33、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6.倾城7.D8.C9.D10.B十五、1.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2.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3.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4.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5.D6.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7.B 8.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9.雁去 10.C11.睡觉12.大漠孤

34、烟直,长河落日圆。13.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分。)十六、1.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2.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表述题要求符合大意,不苛求答案,开放题宜放宽,但强调符

35、合题意,语句通顺。下同。)3.“花已尽”“日晚倦梳头”4.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十七、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3.前一首:愉悦、欢快、热爱生活;后一首:悲伤、愁苦、孤单寂寞。十八、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3.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意思正确即可)4.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5.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6. 梦幻(梦境、理想) 现实7.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8. C 9.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模拟试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考语文(人教版)古诗词赏析专项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