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3.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目目 录录 01 01 作者简介0202 写作背景0303 预习检测0404 整体感知05 05 细读文本06 06 总 结作者简介PART 01PART 0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 ,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是他1918年发表 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
2、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方向。”周树人“鲁迅”狂人日记浙江绍兴 奋力求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1234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
3、,于弘文学院结业。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肄业,相识藤野严九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 。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说文解字,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宣统元年(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5678奋力求学弃医从文弃医从文写作背景PART 02PART 02 此文是鲁迅于1926年3月在北京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
4、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此文是朝花夕拾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预习检测PART 03PART 03搁 掷 脐 憎恶 菩萨 竹竿 烦琐土匪 辫子 胸脯 疮 疤 诘问 哀悼茉莉 书斋 霹雳 震悚 粗拙 守寡zh qznp snfn sufibinpchun bdom lzhip lsnzhuu ji诘问:哀悼:书斋:霹雳:震悚:粗拙:
5、守寡:(书)(动)追问;质问:再三,仍不得详情。(动)悲哀地怀念死者:沉痛。近追悼。(动)悲哀地怀念死者:沉痛。近追悼。书房,指藏有各种图书并专用于读书写字的房间。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发生于云层与地面之间,引发巨大的响声,危害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发生于云层与地面之间,引发巨大的响声,危害人畜、建筑物等。现多形容突然发生的、带给人巨大打击的事件。人畜、建筑物等。现多形容突然发生的、带给人巨大打击的事件。震惊惶恐。悚(sng)。粗疏拙劣,不精美。粗疏拙劣,不精美。妇女死了丈夫后,不再结婚整体感知PART 04PART 04第一部分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卑微的社会地位;第二部分主要从童年视角
6、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动。这部分内容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以“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为情感基调,描写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第二层,描述阿长那些令“我”很不耐烦的礼节规矩;第三层,描述某一时期“我”对阿长“空前的敬意”由产生到消失的过程,进一步刻画了满腹轶事、迷信可笑的阿长形象。第三部分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抒发“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1、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她的身份和称呼。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首先首先围绕阿长的日常言
7、行,略写“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详写睡相粗俗;其次其次围绕阿长“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详写“元旦的古怪仪式”,略写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再次再次围绕阿长的迷信可笑,详写讲长毛故事赢得“我”“空前的敬意”,略写“谋害”隐鼠而失去“我”的敬意;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围绕阿长对“我”的真诚慈爱,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良、仁厚慈爱。阿长亳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与怀念。2、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
8、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1)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2)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试简要说明。(1 1)关于关于“写作时的回忆写作时的回忆”:如“长妈妈已经说过,那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 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再如“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现在”也鲜明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关于“童
9、年感受、如“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里就是“童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见两者的不同:一个是站在写作时成人的立场,一个是站在童年的感受立场。(2 2)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变化:首先,对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实在不大佩服”,对“地懂得许多规矩”表示“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之后,对她能抵挡枪炮的“伟大的神力”“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却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完全消失;后来,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由此“我”对她又“发生新的敬意了。细读文本
10、PART 05PART 051、本文的题目有何匠心?首先首先,题目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第二第二,“阿长”一望便是俗人俗称,却偏偏与典雅的先秦古籍山海经相连,一俗一雅的矛盾组合,产生了奇妙的幽默意味,引发读者的好奇和阅读兴趣。第三第三,全文近半部分内容始终未涉及题目中的山海经,引发读者更大好奇:这样的一个粗俗可笑的乡下保姆与山海经究竟有什么故事?因而吸引读者一读到底。2、如何理解山海经对幼年鲁迅的诱惑?鲁迅曾感叹道:“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鲁迅曾怒批反对白话文的卫道土:“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
11、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二十四孝图)对于鲁迅来说,有幸生于乡绅之家,有读书的物质保障;而不幸生于清末,在书塾学的都是八股应试的蒙教读物。书塾读物有本文提到的“制艺和试帖诗”,还有其他作品提到的三字经千字文 幼学琼林鉴略,或是儒家典籍,如论语周易尚书等。对于儿童来说,这些读物的内容艰涩难懂,枯燥乏味,以至于当年的一个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二十四孝图)。书塾读物除了内容索然无味之外,更要命的是还要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然而生活天地的狭小,蒙教读物的枯燥,
12、不仅没有遏制幼年鲁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反而激起了他更强烈的阅读兴致。阿长买的山海经,尽管“刻印都十分粗拙”,但书中毕竟有“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因而成为“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二此后,年幼的鲁迅更是醉心于阅读和搜集各种有画的图书。有本文提到的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点石斋丛画诗画舫,还有其他文章中提到的有许多绣像的荡寇志和西游记,“下图上说,鬼少人多”的二十四孝图,画着鬼怪的文昌帝君阴驾文图说和玉历钞传,以及各种小说传奇,如水浒传聊斋志异开河记等。3、除了思念和感激.本文还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读罢全文,大多数读者能够体会到作者对阿长深深的
13、思念和感激。读罢全文,大多数读者能够体会到作者对阿长深深的思念和感激。然而,这两种感情之下还有一股情感的潜流在涌动。细心的同学会注意到,文章开头结尾有两处类似的表达:“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如果说,开头处是在暗示阿长卑微的身份,那么结尾处的重复则含着深深的歉疚,作者最后轻轻补叙了阿长不幸的身世:“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也就是说,阿长可能没有至亲骨肉。读到这里,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情感暗流的涌动。回溯以前,阿长将“我”视为亲人,不计回报地努力满足“我”的心愿;而年幼的“我不仅心安理得,
14、而且还将这个不幸的人对“一年到头,顺顺流流”的简単期盼,当作“麻烦”对她“不佩服”“不耐烦”。三十年后回想起这一切,尤其是在“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專,她却能够做成功”之后,反观自己“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这深沉的叙述,不仅有同情悲悯这深沉的叙述,不仅有同情悲悯,更有作歉疚更有作歉疚。4、“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对象以及感情色彩不同。第一处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第二处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总 结PART 06PART 06 作者以儿时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起伏变化贯穿全文,通过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手法,既刻画了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现了凸现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同时表达了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