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填空总复习题练习一、填空。1、在126=2|中,(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2、30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3、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的。4、 5的倍数有( );55以内7的倍数有( )。5、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的。6、在7、14、21、42这四|个数中,( )是42的因数,又是7的倍数,还是2和3的倍|数。7、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这个数是( );( )的最小|倍数是1。8、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最小的
2、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9、个位上是( )或( )的数都是5的倍数。10、一个数( )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11、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13、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 ),或(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的本身还的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 )。(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4、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10,积是21,这两个质数分|别是( )、( )。15、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20,积是9|1,这两个质数分别是( )、( )。16、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和是( )。17、长方体和正方体都的(
3、 )面,( )个顶|点,( )条棱。长方体每个面都是( )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 )形,长|方体最多有( )个面是长方形,长方形的12条棱可|以分成( )组,相对的棱的( )相等。18、( )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20、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 ),箱|子、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的( )。2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10( ),VCD机的体积约是22( );集装箱的体积是40( )一瓶矿泉水是550( )一瓶墨水约50( )一桶拉色油约5( )神五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为6( )2|2、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
4、)cm;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 )|dm,即( )cm;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 )m,即( )dm。2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 );正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 )。24、a3读作( ),表示( )。3a表示( )。|2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7cm,宽是4cm,高是3cm,它的体积是( )。|26、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d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 )。27、相邻的两个( )单位间的进率是10,相邻的两|个( )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相邻的两个
5、( )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
6、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
7、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28、一桶大矿泉水18L|,一瓶小矿泉水1500ml。一桶大矿泉水相当于( )瓶这样的小矿|泉水。29、一种微波炉,产品说明书上标明:炉腔内部尺寸4002|25300(单位:mm)。这个微波炉的容积是(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
8、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30、( )等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 )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