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傣族的民族习俗,认识傣族特色乐器葫芦丝,及其音色特点。 2.采用聆听分析,聆听实践的方式,深入了解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乐句情绪与曲 式结构。 3.以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为例,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诠释不同地域音乐的 美。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有欠缺,并在传统音乐教学思 维中对欣赏教学有所抵触。 本课旨在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促使学生自然融入傣族的 民族音乐,培养孩子对民族音乐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采用聆听分析的方式,深入了解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乐句的情绪与 结构,为主题 B 聆听实践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 采用画旋律线,
2、柯尔文手势,感受三拍子节奏律动等多种形式分别表 现乐曲片段、感受 乐句的情绪。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导入词:同学们,56 个民族是一家。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 56 个其中的一位,老师 给你们三个关键词,看看谁能猜出,这是哪一个少数民族? 请听: 第一个,孔雀舞。 第二个,葫芦丝。 第三个,泼水节。 谁有想法,我请他来说一说。 其实刚刚的三个关键词也是傣族的三个民族特色,它们分别是: 出示幻灯片:(第一个,孔雀舞。第二个,葫芦丝。第三个,泼水节。)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傣族: (跟随介绍语,播放图片,介绍语如下: 1.傣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较广,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也就是图中西 双版纳
3、地区; 2.我们都知道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傣族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就属孔雀舞了,傣 族孔雀舞轻盈灵秀,婀娜优美,并具有维系傣族团结的意义, 3.这是傣族的民居,目前还保留“干栏”的形式或人字形屋帽的外形当地人称它 为“竹楼”。傣族姑娘也被誉为“竹楼里的姑娘”; 4.佛寺建筑是傣族的特色建筑,图中屋面按纵向为三段式,以中间最高,显得更加 雄伟庄严。 下面就是老师最喜欢的傣族服饰,你看,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搭配筒裙, 色彩鲜艳,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泼水节,原名浴佛节,这一天人们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互相传 递着幸福。) 今天老师也把葫芦丝带到了我
4、们的课堂,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幻灯片,了解葫芦丝的结构,以及簧管乐器的发声原理 下面同学或老师给大家吹一小段,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葫芦丝的音色,并总结。 你们说的都对,葫芦丝的声音就是,婉转,悠扬,略带鼻音的。 在听之前,我先告诉大家,老师刚刚吹奏的那一小段正是选自这首乐曲,在练习的 时候,我被一个长的乐句给难住了。 我记得他的旋律是这样的:唱出旋律并出示幻 灯片。 下面我们一起伸出音乐指,师吹奏乐曲,学生自主画旋律线。 带领学生试着跟随音乐把这优美的旋律画到我们的脑海里。 1.下面请你一遍画,一遍仔细听,这样相似的乐句出现了几次? 2.答案有 2 次的,有 3 次的,这样,我们再听一遍,检验一
5、下。每听到一次,老师就 贴一个旋律线块标注。 师:一共有几句? 生:3 句。 师:3 句完全一样吗? 生:前两句完全一样,第三句要短一些。 师:除了贴了三个旋律线色块,谱面上我还标记了什么? 生:红点点,黄点点。 师:那么,我是根据每个小节的第几个音来标记的红点的呢?分别是? 3.根据回答贴上红点点示图: 1-3-5-3-3 1-5-5-5-1- 4.下面我们用科尔文手势来表现一下,简单复习。 5.我们先慢一些加入旋律。然后恢复原速度。 6.下面我们把旋律线部分和红点点部分跟着音乐连起来。 7.没想到我们一次就成功了,那老师在绿点点部分加入了什么?第几拍加入的? 谁能跟着老师的哼唱来试一试?谁的节奏最稳老师把手串铃奖励给你。 8.出示曲式,月光下的凤尾竹分为 A_B 两段,刚刚我们体验的就是乐曲的 A 段部分。 (A 段已经采用了聆听分析法,将 B 段讲给学生自主聆听实践。) 9.师:仔细听主题 B 里有哪些你学过的旋律吗?你也来贴一贴。播放 B 主题。根据 答案,显示谱子。 黄色部分是我们没有学过的,那你能在黄色框里试着跳一跳孔雀舞吗?尝试在黄 色色块(新旋律色块)师生加入并练习孔雀舞。 10.出示主题 A,主题 B 曲式图表,完整聆听。学生自主找出反复段落,完善曲式。 师:我们了解了傣族,多次听了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你觉得傣族音乐有什么 特点? 生,略。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