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第六章 修修 辞辞 第五节第五节 辞辞 格格 本节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 一、比喻一、比喻 二、比拟二、比拟 三、借代三、借代 四、夸张四、夸张 五、拈连五、拈连 六、双关六、双关 七、仿拟七、仿拟 八、反语八、反语 九、排比九、排比 十、对偶十、对偶 课程延伸内容课程延伸内容一、补充辞格一、补充辞格(一)顶真(一)顶真(二)回环(二)回环(三)层递(三)层递(四)对比(四)对比(五)映衬(五)映衬(六)通感(六)通感 二、辞格的综合运用二、辞格的综合运用(一)辞格的叠用(一)辞格的叠用(二)辞格的连用(二)辞格的连用(三)辞格的套用(三)辞格的套用(四)叠用、连用、套用相互之间的并用(四
2、)叠用、连用、套用相互之间的并用 辞格就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修辞效辞格就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修辞效果而采用的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段,由于这果而采用的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段,由于这些修辞手段大都有一定的格式,因此叫修些修辞手段大都有一定的格式,因此叫修辞格,简称辞格。辞格,简称辞格。一、比喻一、比喻 比喻是指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跟它有相似点但本质上又不同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比喻有三个构成要素,即本体、喻体和喻词。本体是指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指用来比喻的事物,喻词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一)比喻的构成要素一)比喻的构成要素 诱惑犹如病毒,人们只有坚定地抵抗诱惑,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不受外界的
3、干扰和影响,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才有可能是最后的赢家。(刘露抵制诱惑)上例中“诱惑”是本体,“病毒”是喻体,“犹如”是喻词。本体、喻体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某种动作、行为、性质、道理等。(一)比喻的构成要素一)比喻的构成要素 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运用情况的不同,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常见的类型。(二)比喻的类型(二)比喻的类型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喻词是“像、好像、如、如同、犹如、似、恰似、好似、若、仿佛”等词语。例如:按捺不下的好奇心和希冀像火炉上烧滚的水,勃勃的掀动壶盖。(钱钟书围城)(二)比喻的类型(二)比喻的类型 喻词“一样、似的、一般、般”等可以单独放在喻词
4、后面,也可以跟前面的“像、好像、如、如同、犹如”等一起构成“像一样”“像似的”“如同一般”等格式。例如: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冷阴阴的如同山洞一般。(冰心超人)(二)比喻的类型(二)比喻的类型 2.暗喻 暗喻也叫隐喻,本体、喻体也都出现,但喻词是“是、就是、为、成为、变成、等于、当作”等词语。例如:每个人都有五个球:工作、健康、家庭、朋友、灵魂。工作是橡胶球,掉下去会弹起来;另外四个都是玻璃球,掉了就碎了。(广州日报)(二)比喻的类型(二)比喻的类型 3.借喻 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与明喻、暗喻相比,借喻的本体和喻体关系最密切。例如:其缺点是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拣了
5、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吴晗论读书)例(5)用“树木”“森林”来比喻个体和整体,用“芝麻”“绿豆”来比喻价值小的事物,用“西瓜”来比喻价值大的事物。(二)比喻的类型(二)比喻的类型 用比喻来说明事理,可以使复杂变简单,使深奥变浅显,使抽象变具体;用来描述事物,可以使描述的对象形象、生动;用来刻画人物,可以使人物形象传神、逼真。二、比拟二、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比拟分拟人、拟物两种。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情感。太阳就在我的身旁,我不用抬头就可以从舷窗望见她,她在丝丝屡屡的云层后羞怯着脸,也许是她的表情太夸张,惹
6、得周围的云也一并不好意思起来。(何炅高处不胜寒)例赋予太阳和云以人的动作行为和思想感情,增添了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情趣性。1.拟人拟人 在被网友戏称为“楼脆脆”的这栋在建高楼,呈卧倒状亲吻大地,并以匍匐的姿态向世人走光露底。(广州视窗网)例将倒塌的高楼赋予人的动作行为,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在建高楼倒塌时的情形,讥讽了楼房的建筑商们偷工减料导致建筑质量低劣的行为。1.拟人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性质、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使甲物具有乙物的一些特点、性状。2.拟物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的,例如: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杨绛老王)2.拟物拟物 把甲物
7、当作乙物来写的,如:每天把牢骚拿出来晒晒太阳,心情就不会缺钙了!(太平洋电脑网)经济问题说多了太枯燥。这个问题打个结挂起来。(天涯社区)2.拟物拟物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特性,不仅能把人的感情寄托于物,使感情得到充分的抒发,而且能把物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把人当作物来写,常含讽刺意味,带有贬斥的感情。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使抽象的事物变成具体有形的事物,使没有生命的东西变成有生命的东西,用于说理更易被人们理解、接受,能鲜明地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同时也使语言显得新颖、生动。2.拟物拟物 比拟和比喻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以甲事物比作乙事物。但它们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比喻中的喻体一定出现
8、,而比拟中用来作为比拟的人或事物即“拟体”并不出现。三、借代三、借代 借代就是不用事物本来的名称,而用跟它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被代替的叫本体,用来代替的叫借体。例如:“一年一次?”长辫子很有把握地问。(王友生漩涡)“长辫子”指小说中那个有着长辫子的叫“李明”的女子。“李明”是本体,“长辫子”是借体。根据本体与借体的关系,借代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大雨帮了忙,赶跑了那些讨厌的眼睛。(流沙河眼睛;部分代整体)小朱说,老赵您不是做生意了吗?什么时候您也请咱们上那儿嘬一顿,让咱们这帮刘姥姥也长回见识。(宁空赶海;专名代泛称)何洁回来,大口喘气,指指帆布包,笑着对我说:“我把你的前半生提
9、回来了。”(随笔;抽象代具体)方鸿渐从此死心不敢妄想,开始读叔本华,(钱钟书围城;作者代作品)买了两瓶绍兴,喜孜孜地往回走。(以产地代产品)在苏黎世的旅馆里,拥挤着各种肤色;在苏黎世的大街上,交响着各种语言。(顾笑言李宗仁归来;以事物的特征或标记代本体)借代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辞格,只要本体和借体有某种相关性,就可构成借代。除了上面列举的,还有很多种类。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属性;可以丰富语意,使表达活泼风趣,行文简洁。运用借代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借体要有代表性,要能代表本体;二是有的时候需要在上下文中对本体有所交代,否则借体可能指代不明。四、夸张四、夸张 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对客观的人
10、、事物加以艺术化地夸大或缩小或超前描述。这种修辞方式叫夸张。他委实是支撑不住了,他的一双眼皮像有几百斤重,只想合下来。(茅盾春蚕)例“一双眼皮像有几百斤重”说明“他”已到了非常困的程度。夸张可以分成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两种类型。1.扩大夸张 故意把一般的事物往大里说。如: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电影创业插曲)1.扩大夸张 有时要对时间上后出现的事进行夸张,可以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如:“你放心,回头见!”刘铁柱话音还在,人早已不见了。(豆丁网)1.扩大夸张扩大夸张 故意把一般的事物往小里说。例如:草原上的星星悬得特别低,好象只要你高兴,随时都可以摘下一把来。(
11、华莎母女浪游中国)2.缩小夸张缩小夸张 夸张可以突出强调事物的特点,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鲜明地表明立场观点,更好地渲染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夸张要合乎情理,要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夸张要真实,包括感情的真实和意境的真实;夸张要夸得充分、突出,要让人一看便知道是夸张,不能似是而非。夸张往往跟比喻、比拟结合在一起使用。五、拈连五、拈连 拈连就是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连”在乙事物上。一般来说,甲事物比较具体,多数在前;乙事物比较抽象,多数在后。拈连词语跟甲事物的搭配是合乎常规的,而跟乙事物的搭配是超越常规的。小木船在江中吱吱呀呀地摇呀摇,年轻姑娘的天真理想也在眼前摇呀摇,她想得太美了
12、。(理由她有多少孩子 记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摇呀摇”跟甲事物“小木船”是常规搭配,“摇呀摇”跟乙事物“理想”是超常搭配。运用拈连时,有的拈连词语和甲乙事物都出现,例如:“哼!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并不聋啊!”(郭澄清大刀记)有的只出现拈连词语和乙事物,例如:百里河里桃花浪,江上渔船穿梭忙。哥撒网来妹摇浆,一网一网兜春光。(湖北民歌)拈连通过拈词和拈体的超常组合,使前后两件事物联系巧妙自然,赋予抽象事物以具体形象,新颖别致,能启发人们的联想、感悟。拈连以词语的通常用法为基础,着眼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连得自然顺畅,不能只单纯追求字面上的联系。拈连词和乙事物的组合只有联系它和甲事物的组合才能得
13、到确切的理解。六、双关六、双关 借助语音或语义的联系,使同一词语有言内和言外两层意思,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叫双关。从构成方式看,双关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1.谐音双关 借助音同或音近形成双关。例如:高山打鼓远闻声,三姐唱歌久闻名,二十七钱摆三注,九文九文又九文。(刘三姐)这里“九文”两个字,与“久闻”谐音。1.谐音双关谐音双关 汉语中的许多歇后语就是通过谐音双关来构成的,如:“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等。1.谐音双关谐音双关 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形成双关。如:你的健康是“天大”的事。(天大药业广告词)本地话常常把普通话的第一声念成第三声,把第二声反念成第一声
14、,阴差阳错,一不小心就跑调。(王安忆B角)2.语义双关语义双关 例(2)中“天大”的事,既可指非常重要的事,也可指“天大药厂”的事。例(3)成语“阴差阳错”中的“阴”“阳”又分别指阴平、阳平。又如“田里的庄稼土生土长”,这是在歇后语中的语义双关。2.语义双关语义双关 双关能够指物借意,产生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双关语意含蓄,韵味无穷,能使语言表达充满情趣。运用双关要求在语音或语义上有明显联系,言外之意要含而不露,又要使人体会得到,要能耐人寻味。七、仿拟七、仿拟 仿拟是根据现有的语言形式临时仿造出新的语言形式的一种修辞方式。这里所说的语言形式包括词语、句子和篇章。根据仿拟的语言形式,可分为:1.
15、仿词仿词 更换现有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一个新的词语。例如:我跟我爸爸非常像,又非常不像;非常像的是外貌,非常不像的是“内貌”。(夏雨田无限青春)例的“内貌”仿“外貌”所造,指的是观念。更换现有的语句中的某些语句,临时仿造出一个新的语句。例如:这种特殊现象,就正如我们平常所讲的那样: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普遍性的规律则是:无心插柳难成荫,有意栽花花才发。(王学兵在岳阳一中家长会上的演讲)2.仿句仿句 仿照现有的篇章,拟出新的篇章。例如:伐树毁林何时了,绿地剩多少?塞外昨夜又刮风,城乡不堪回首沙尘中。山川湖泊依旧在,只是绿颜改。问君环保几多愁,恰似子胥一夜白了头。(成都晚报)此
16、例仿照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而写。3.仿篇仿篇 仿拟根据现有的语言形式临时仿造出新的语言形式,既可使表达内容言简意赅、富有新意,又能使语言幽默诙谐,生动活泼。一般来说,仿拟的形式和被仿拟的对象常常同时出现在上下文中。如果只出现仿拟的形式,被仿拟的对象不出现,那么这些没有出现的词、句、篇通常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八、反语八、反语 反语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语句来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格。也叫“反话”。字面意义和实际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根据反语的语言形式和意义的不同,可分为反话正说和正话反说两类。用正面的话语表达反面的意思。这种反语往往是褒词贬用。丁文中:凌轩,你好风光哟!你的大名上了墙壁,
17、还劝你悬崖勒马呢!方凌轩:哼,多承他们抬举!(苏叔阳丹心谱)这里的“风光”实际上是“倒霉”的意思,“抬举”实际上是“打击”的意思。反话正说,比直接说更有力量,具有讽刺幽默的修辞效果。1.反话正说反话正说 用反面的话语表达正面的意思。这种反语往往是贬词褒用。例如:“你真坏!”阿梅打她的男朋友去了,撒下了一串快乐的笑声。(廖红雷毗邻香港的渔村)例“坏”是个贬义词,这里实际上表达了对男朋友的爱意。正话反说,幽默诙谐,带有喜爱、亲切的感情意味。2.正话反说正话反说 反语话中有话,意在反面,明褒暗贬,明贬暗褒,是一种很幽默的修辞方式。反语是感情激发的结果,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它往往比正说感情更强烈,更能
18、发人深思,更深刻有力。反语要恰当,感情要鲜明。反语要使人一看便知,不能晦涩费解,为此,需要有上下文跟它配合,口头上常用特殊的语调来体现反语,书面上常通过加引号来标明。九、排比九、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起来,这种修辞方式叫排比。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依据排比的语言结构,可分为句子成分的排比和句子的排比。那古朴的叶片,那繁花,给我这不到12平方米的陋室却带来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随笔)例是宾语的排比。此外还有主、谓、定、状、补语的排比等。1.句子成分的排比句子成分的排比
19、 单句排比。例如: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国家;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充分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国家;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国家;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坚持和平发展、勇于担当的国家。(东方早报)2.句子的排比句子的排比 复句排比。例如:你不知道自己上学花了多少钱,但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美好时光让你永生难忘。你记不清家人的医疗帐单有多厚,但是你永远感激拯救亲人生命的白衣天使。你记不清度蜜月的花费,但是在一起的浪漫让你心存温馨。(冯国川阅历胜于财富)2.句子的排比句子的排比 排比运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整句形式,把相关的内容一气呵成地表达出来,语势强烈,语意贯通,节奏整
20、齐有力。排比强调结构相同或相似,但允许在不破坏整体统一的前提下有小的变化。大吃大喝的作报告小吃小喝的作检讨不吃不喝的受教育十、对偶十、对偶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相近、相反或相连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成双作对地排列在一起,这种修辞方式叫对偶。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类。上下联意义相同、相近,两联内容上互相补充。例如:领百粤风骚开一园桃李,揽九天星斗写千古文章。(黄天骥)1.正比正比 上下联意义相反、相对,两联内容上互相映衬。例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2.反比反比 上下两联意义相承、相接。由于上句和下句顺势而下,两句顺序不可调换,因此,串对又叫流水对。例
21、如: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茶馆广告)3.串比串比 对偶还可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相对部分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宽对在形式上要求不那么严格,只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基本相同,音韵大体和谐就可以了,有的上下句还用相同的字。合作发展大趋势,互利共赢大潮流 (大洋网)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对偶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用得非常普遍,在现代汉语中运用范围也相当广泛。许多对联、谚语、广告语、标题等也常用对偶。好山好水处处风光好 新人新事行行气象新 (对联)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谚语)千年羊城,南国明珠 (广州城市形象宣传
22、语)“赶鸭团”遭冷落,“慢游团”受青睐 (羊城晚报新闻标题)对偶在形式上整齐美观,协调匀称,显示出一种对称美;在内容上言简意赅,概括力强,显示出一种凝练美。运用对偶时要考虑是否适应表达内容的需要,不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工整而任意拼凑,使用严对有损内容表达时,就采用宽对,不必刻意追求字面上的完美。【课程延伸内容课程延伸内容】一、补充辞格一、补充辞格(一)顶真(一)顶真 顶真又叫“联珠”,就是用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后一句的开头,使前后语句首尾相连,上递下接的修辞方式。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 (歌词酒干倘卖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也靠天吃饭。天气好,我们的生意就好;生意
23、好,我们的心情就好;心情一好,什么都好。(王大进纪念物)更何况她还有一个儿子。而且人的年纪越大,便越发地清醒。越发地清醒,便越发地难以结婚。她们往往会把婚姻看成是一种灾难。(张洁方舟)顶真在语言形式上匀称整齐,节奏鲜明,读起来语势畅达,情趣横生。能增添音乐美感。回环是利用同一词语或句子的顺序颠倒,构成一顺一反的往复语句,来表达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之富于匀称美和音乐美。(二)回环(二)回环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歌曲月之故乡)喝酒不驾车,驾车不喝酒(公益广告)开水不响,响水不开。(谚语)回环由于结构整齐匀称,语言干练,能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二)回环(二
24、)回环 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词语或句子,按照事物的前后、大小、高低、轻重、深浅等顺序排列在一起,叫层递。(三)层递(三)层递 注意某人,需要一分钟;喜欢某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人,需要一天;忘记某人,需要一生。(羊城晚报)画匠用手作画;艺术家用手和脑作画;大师用手和脑通过心灵作画。(读者)(三)层递(三)层递 我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我在中国的位置。(邵燕祥中国怎样面对挑战)例是递升,例是递降。层递能使语意一环紧扣一环,步步深入,形成一种层次美。(三)层递(三)层递 层递与排比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三项或三项以上组成,但层递着眼于内容上的等级性,排比
25、着眼于内容上的平列性;层递不强调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性,排比突出强调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性。(三)层递(三)层递 对比又叫对照,是指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四)对比(四)对比 天堂与地狱,只有一个字相隔,那就是爱。有爱的地方,就是温暖的天堂;无爱的地方,就是冰冷的地狱。(马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出了问题后,君子寻找补救的办法,小人寻找推卸责任的借口。(杂文月刊)(四)对比(四)对比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就小了。(新浪博客)对比将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加以对照,突出所要表现的方面,在鲜明的对比中,能够更加深刻地揭
26、示事物的本质,表明作者的主观态度。(四)对比(四)对比 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相似、相反或者相关的事物作背景,去烘托、陪衬主体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映衬。也叫“衬托”。(五)映衬(五)映衬 这天是个初冬的好天气,日头挺暖和,结下一层薄冰的冰河,有些地方冻化了,河水轻轻流着,声音像敲小锣鼓。(康濯我的两家房东)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也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茅盾风景谈)(五)映衬(五)映衬 例以美好的景物来正面衬托人物的快乐心情。例茫茫沙漠无半点声响,但作者都巧妙地借助听觉上的错觉“哄哄的火响”来反衬主体沙漠的“寂静”。(五)映衬
27、(五)映衬 恰当地运用衬托,可以使主次分明,使需要表达的主题更鲜明,更突出。映衬与对比不同,映衬的主体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有主次之分;对比是两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没有主次之分。(五)映衬(五)映衬 通感就是通过联想,将适用于描写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用于描写乙类感官,使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官彼此相通的一种修辞格。由于感官发生了转移,所以这种修辞格又叫移觉。(六)通感(六)通感 突然是绿茸茸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刘白羽长江三日)由视觉移向听觉 你的微笑像新奇的花卉的芳香,是单纯而又费解。(泰戈尔流萤集)由视觉移向嗅觉(六)通感(六)通感 每逢看到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
28、么舒服。(杨朔荔枝蜜)由视觉移向触觉 女子们朗朗的笑声,像水上的波纹,在工地的上空荡漾开去。(魏钢焰绿叶赞)由听觉移向视觉(六)通感(六)通感 她的声音像蜜,听着甜滋滋的。(李叔德赔你一只金凤凰)由听觉移向味觉 微风过处,送来了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由嗅觉移向听觉(六)通感(六)通感 恰当地运用通感,让各种感官互相沟通,由一种感觉移向另一种感觉,从而引发人们的联想,从不同角度去抒情状物,既能使描述的事物更具可感性,又能增添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六)通感(六)通感 通感常常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方式来表达,但通感和比喻又有很大区别,比喻重在“喻”,本体和喻体属于
29、同一感官感受到的事物,通感重在“移”,由一种感觉移向另一种感觉,把二者沟通起来,让人们体会其中的微妙。(六)通感(六)通感 二、辞格的综合运用二、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个句子或一段话中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辞格,就是辞格的综合运用,主要有叠用、连用、套用三种情况。(一)辞格的叠用(一)辞格的叠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辞格交织在一起,互相重叠,融为一体。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例是对偶与对比的叠用。(一)辞格的叠用(一)辞格的叠用 她们从小跟这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孙犁荷花淀)例是比喻和夸张的叠用。穷人戴钻石,人家以为是玻
30、璃;富人戴玻璃,人家以为是钻石世俗眼光。(人人网)例是对比、对偶和回环的叠用。(一)辞格的叠用(一)辞格的叠用 辞格叠用可以从“横看成岭则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诗句中得到解释,从这个角度看是一种辞格,从另一角度看又是一种辞格。叠用可使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多种辞格叠加在一起共同起作用,能大大增添语言表达的文采和感染力。(一)辞格的叠用(一)辞格的叠用 在一段话中,前后接连出现几个辞格,这几个辞格平等并列,互相补充。辞格的连用有的是同类辞格连用。(二)辞格的连用(二)辞格的连用 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面。回忆凝成一块铁,重重地压在我的头上;思念细得像一根针,不断地刺着我的心;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像中升
31、上来,现在连电灯光也带上猩猩的颜色。(巴金小说精编)例第二、三、四句都是比喻,它们是同类辞格的连用。(二)辞格的连用(二)辞格的连用 有的是异类辞格连用。例如:不要像蒲公英一样,等待那一阵风,风或许会把你吹到肥沃的土地,但更多的是岩石、河水,我们要主宰自己,好好把握现在,把翅膀练硬了,才有飞翔的那天。(广州日报)例先后用了比喻和比拟两个辞格。(二)辞格的连用(二)辞格的连用 同类辞格连用可以增强同一辞格的表达效果。异类辞格连用,可以丰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使语言形式显得多姿多彩。(二)辞格的连用(二)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中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甲辞格套乙辞格的包容关系。(三)辞格
32、的套用(三)辞格的套用 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郁达夫故都的秋)上例从总体来看,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但拟人中又包含排比的手法。辞格套用,使甲辞格有所增补,乙辞格有所借助,二者相互照应陪衬,相得益彰。(三)辞格的套用(三)辞格的套用 在实际语言中,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形式还有更为多样、更为复杂的,例如: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例是对比、对偶叠用,里面又包含两个比喻。(四)叠用、连用、套用相互之(四)叠用、连用、套用相互之间的并用间的并用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例连用了比喻、比拟和排比三种辞格,排比内部又包含了三个连用的比喻。(四)叠用、连用、套用相互之(四)叠用、连用、套用相互之间的并用间的并用 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例(10)总体看是个排比,排比里面包含了六个连用的比喻和两个连用的比拟。(四)叠用、连用、套用相互之(四)叠用、连用、套用相互之间的并用间的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