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斑鸠调是流行于江西地区的小调,形式活泼。歌曲赞美了斑鸠鸣叫、桃花盛开、 杜鹃吐艳、秧田翠绿的大好春光。曲调为两句体乐段,五声徽调式,节奏富有跳跃感。 “56216”乐汇贯穿其中,具有赣南茶歌的音调特征。歌词衬腔中对鸟叫的模仿,更使 歌曲荡漾着春天的生机,令人欢欣喜悦。 2.学生分析: 歌曲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 歌”。我将“灯歌”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作为本课的知识点和动点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 动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的动。使学生在动 中体验,在动中愉悦,从而真正了解
2、江西灯歌的音乐与舞蹈特征。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对比欣赏法、视觉图像法、参与体验法等。学 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 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看”“做”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 式,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从感性认识到理解接受。本课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 独立探索、去发现问题、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问题,采用交流重于传授式教学。并将难点 教学融入兴趣中,与学生在反复对答演唱中,师生互动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 中解决了难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感受并体验江西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乐曲中音程大跳的准确演
3、唱。 2.在加入声势伴奏和编创演唱形式等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 二、建立的具体目标二、建立的具体目标 1.能用轻松、自然、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斑鸠调 ,唱好下滑音,在用中速、稍 快的速度演唱斑鸠调时能吐字清晰,较好表现出节奏的韵律。 2.为斑鸠调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并能随音乐律动,动作合拍,同时能表现出 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能从节奏、节拍、音色、旋律等方面体验音乐对自然界中虫鸟鸣叫的模拟手段, 能用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动作、语言、线条等)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开开 放放 式
4、式 导导 入入 1.出示望庐山瀑布图 画,交流:根据自身所了 解的介绍江西人文景观。 2.感受江西民歌: 有针对性的播放几曲 请 茶歌 、 江西是个好地 方. 1. 看画吟诵望庐 山瀑布 。 2. 学 生 感 受 江 西 民 歌。 核核 心心 推推 进进 过过 程程 1.学唱歌曲斑鸠调 (1)初听 (2)再听教师范唱斑 鸠调,学生静中聆听、 感悟。 (3)学习歌词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说说 有些什么特点? (4)学唱斑鸠调的 第一段 (5)随音乐范唱自主学 习歌曲的二、三段 (6)完整地随琴声演唱 全曲。 2.编创斑鸠调演唱形 交流: a.眼前仿佛有一幅怎 么样的画面?(春天) b.曲中有几种
5、动物在 歌唱春天?(斑鸠、杜 鹃、蛤蟆) c. 模仿这些动物的叫 声 或 用 动 作 表 现 出 来? 交流:找出含有动物叫 声的乐句,并跟随琴声 唱一唱。 下滑音记号,复习并实 践练习 交流:a.什么地方最难 唱?为什么难唱? “叽哩咕噜”的乐句 (边唱边用手指画出 旋律线) a.师与学生对答演唱 式 (1)结合歌曲的风格特 点, 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 曲: (2)将听到的春天的声 音编成歌词, 填入色块处 唱一唱。 3.成长的足迹(一) 划拍视唱 P51 的曲谱, 并 在斑鸠调中找一找它 重复出现了几次。 练习。 b.学生分组分句演唱。 c.学生接力对答式演 唱。 d.男、女生分段练习。 开
6、开 放放 式式 延延 伸伸 斑鸠调的由来。 斑鸠调 是江西安远的 民间小调, 是当地节日歌 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 歌, 灯歌是人们在农闲时 的一种自娱自乐的、 载歌 载舞的,以唱丰收、唱太 平年景、 贺新年为主的歌 曲,曲调欢快活泼。这首 歌的曲调原是赣南的一 首茶歌,原名上山调 后经流传改编。 唱词用斑 鸠鸟引入,故称斑鸠 调。 调查得知灯歌是赣南 采茶戏的原始形式,出 示赣南采茶戏茶童戏 主片段及赣南采茶曲 牌新唱斑鸠调的片 段,观察并学做里面的 典型舞蹈动作:矮子 步、扇子花。 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 验模仿使学生从感性认 识到真正理解、接受 “江西灯歌”这种形式 的音乐与舞蹈特感受、 体验江西灯歌这种载歌 载舞的民歌形式。 反思反思 和和 重建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