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 者:秦 刚加工顺序的安排n加工阶段的划分n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n热处理工序的安排n辅助工序的安排n工序的组合作 者:秦 刚一、加工阶段的划分 按加工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工艺过程一般可分如下加工阶段: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光整加工阶段。下列情况可以不划分加工阶段:加工质量要求不高、工件刚度足够、毛坯质量高和加工余量小,如自动机上加工的零件;装夹、运输不便的重型零件,在一次装夹中完成粗加工和精加工,但需在粗加工后,重新以较小的夹紧力夹紧。作 者:秦 刚二、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n1.对于形状复杂、尺寸较大的毛坯或尺寸偏差较大的毛坯,应首先安排划线工序,为精基准加工提供找正基准。n2.按
2、“先基准后其他”的顺序,首先加工基准面。n3.在重要表面加工前应对精基准进行修正。n4.按“先主后次、先粗后精”的顺序,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各主要表面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n5.对于和主要表面有位置精度要求的次要表面应安排在主要表面加工之后加工。n6.对于易出现废品的工序,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可适当提前,一般情况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应放在最后阶段进行。作 者:秦 刚三、热处理工序的安排n退火与正火:属于毛坯预备性热处理,应安排在机械加工前进行。n时效:为了消除残余应力,对于尺寸大、结构复杂的铸件,需在粗加工前、后各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对于一般铸件在铸造后或粗加工后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对于要求
3、高的铸件,在半精加工前、后各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对于精度高、刚性差的零件,在粗车、粗磨、半精磨后各需安排一次时效处理。n淬火:淬火后工件硬度提高且易变形,应安排在精加工阶段的磨削加工前进行。n渗碳:渗碳易产生变形,应安排在精加工前进行,为控制渗碳层厚度,渗碳前需要安排精加工。n氮化: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后部、该表面的最终加工前。氮化处理前应调质。作 者:秦 刚四、辅助工序的安排n中间检验:一般安排在粗加工全部结束之后,精加工之前;送往外车间加工的前后(特别是热处理前后);花费工时较多和重要工序的前后。n特种检验:X射线、超声波探伤等多用于工件材料内部质量的检验,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开始;荧光检验
4、、磁力探伤主要用于表面质量的检验,通常安排在精加工阶段。荧光检验如用于检验毛坯的裂纹,则安排在加工前。n表面处理:电镀、涂层、发蓝、氮化、阳极化等表面处理工序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最后进行。作 者:秦 刚五、工序的组合 工序的组合可采用工序的分散或工序集中的原则。n工序分散的特点:工序多,工艺过程长,每个工序所包含的加工内容少,极端情况下每个工序只有一个工步;所使用的工艺设备与设备比较简单,易于调整和掌握,有利于选用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基本时间;设备数量多,生产面积大,设备投资少,易于更换产品。n工序集中的特点:零件各个表面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个工序内完成,每个工序的内容和工步都较多;有利于采用高效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设备;生产率高;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工作得到简化;生产面积和操作工人数量减少;工件装夹次数减少,辅助时间缩短,加工表面间的位置精度易于保证;设备、工装投资大,调整、维护复杂,生产准备工作量大,更换新产品困难。总结:工序的分散和集中程度必须根据生产规模、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机床设备等具体生产条件综合分析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