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课件第四章.pptx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563470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文化概论》课件第四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西方文化概论》课件第四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西方文化概论》课件第四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西方文化概论》课件第四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西方文化概论》课件第四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第四章章 西方西方宗教宗教本章目录第一节基第一节基督教与黑督教与黑暗时代暗时代第三节自第三节自然神论与然神论与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第四节宗第四节宗教信仰与教信仰与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第二节文第二节文艺复兴与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第一第一节节 基督教基督教与黑暗与黑暗时代时代 关于关于“黑暗时代黑暗时代”“黑暗时代”这个概念最早由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提出,指欧洲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开始的这一段历史。“黑暗时代”这个概念在学术界存在争议,因为19世纪之后西方历史学者逐渐了解了那个时期的成就,所以有时候也用“中世纪前期”来指称这一时间段。虽然基督教兴起的时间要早于这个时代,但是人们在叙述文艺复兴之

2、前的基督教历史的时候,往往将二者放在一起论述,所以我们仍采用这一约定俗成的说法。一、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 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发展起来的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发展起来的。犹太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公元前1世纪中叶,巴勒斯坦被罗马帝国征服。犹太人被罗马帝国统治,但不断进行反抗。他们的反抗遭到罗马人的残酷镇压。在这种民族苦难中,犹太人渴望诞生一位“救世主”来拯救他们脱离苦难。耶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传教的。耶稣出生在以色列的伯利恒,母亲是玛利亚,父亲是约瑟。处女玛利亚由圣灵感孕,之后生下耶稣,所以耶稣也被称为上帝的儿子或圣子。耶稣30岁时开始传教,并在信徒中挑选了12名门徒。他在布道时宣扬敬爱上帝和爱人

3、如己的教义。后来他在耶路撒冷传教时因为门徒犹大出卖而被捕,之后被当时犹太行省的总督彼拉多判处死刑,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在死之后第三天复活,40天后升天。耶稣被处死之后,他的门徒继续传教。他们成立了基督徒社团,耶稣的十二门徒是早期基督徒社团的领袖。刚一开始他们依附于犹太教,在犹太教的会堂里活动和传教,后来他们逐渐和犹太教产生分歧,不希望被犹太教控制,独立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在讲道和传教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宗教经典,即新约全书。犹太教的圣经就被称为旧约全书,这两部书合称新旧约全书,简称为圣经。圣经成为基督教的经典。之后基督教脱离犹太教,成为独立的宗教。基督徒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教会。在传教过程

4、中,他们吸引了一些富人和大量贫民入会。随着基督教会的发展,罗马帝国多次迫害基督教徒。基督教在传教和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在寻求得到罗马帝国政府承认的方式。公元4世纪之后罗马帝国逐渐改变了镇压基督教的政策,转而承认基督教的合法性。公元4世纪末期,在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执政期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为日耳曼民族所灭,西欧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基督教会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逐渐传到不列颠诸岛、法兰克以及中北欧等地,成为全欧性质的宗教。由于当时的西欧缺少统一的政治组织,所以基督教会逐渐获得了一定的世俗权力。二、教会的腐化基督教的信徒本以信仰虔诚、意志坚忍著称,在罗马帝国残酷迫害基督徒

5、的黑暗日子里他们都能坚持信仰,不为强权所动。正是教徒的这种精神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信徒加入基督教。但是随着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进而成为中世纪欧洲的一股重要政治势力,基督教的腐化堕落也就开始了。基督教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获得了大量土地和钱财,教会也在不断走向腐化。为了聚敛钱财,教会向信徒出卖赎罪券和圣徒遗物,宣称这样可以抵消信徒的罪孽。此外,教士的生活也越来越腐化。整个教会成为藏污纳垢、道德堕落的代名词。三、修道制度与托钵修会修道制度:修道制度:基督教会的腐化堕落引起了教内虔诚信徒的不满,他们希望坚守教规,坚持禁欲主义,来维护教会的纯洁。意大利天主教教士圣本笃(480547)就是其中的典型代

6、表。他是本笃会的创立者,也是西方修道制度的创立者。圣本笃被尊为“西方隐修之祖”的修士要发下“三愿”,即绝色、绝意、绝财,修士每天要从事一定量的体力劳动,并坚持祷告。修道院还置办图书,以方便修士阅读研究。这套制度兼顾了祈祷、劳作和读书,被视为修道院制度的典范,因而在欧洲的很多修道院得到推广。托钵修会:托钵修会:当时还有一些教士由于不满教会的腐化而对罗马教会制定的法规和教义表示反对,这些教士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并遭到血腥镇压。这些“异端”包括阿尔诺德派、阿尔比派和韦尔多派。教会为了与这些“异端”争夺信徒,先后组织了方济各会、多明我会、奥斯定会和加尔默罗会,这些修会会众均以乞讨为生,所以又被称为“托

7、钵修会”。四、宗教裁判所基督教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尚能进行宽容平和的教义讨论。但在成为统治欧洲的宗教之后,基督教越来越不能容忍正统教义之外的神学思想。后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基督教会在13世纪上半期成立了宗教裁判所,专门用来镇压女巫、宗教异端以及科学研究者。宗教裁判所根本不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来审讯持有异见者。被关进宗教裁判所的人,要么无条件承认教会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罪行,要么在严刑拷打之后被迫供认那些莫须有的罪名。中世纪后期欧洲的科学研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压制科学的发展,对提出新观点的科学家进行迫害。在宇宙观方面基督教会吸纳了托勒密的地心说的观点,并以此为权威说法,

8、凡是反对这一学说的都要遭到迫害。所以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写完之后一直到他死之前才发表。而坚持日心说的布鲁诺则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由于坚持自己的科学主张而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五、“十字军”东侵“十字军”东侵是打着宗教旗号的战争,是基督教对抗伊斯兰教的战争。由于基督教的军队每个人都在衣服上绣了“十”字,所以这些战争也被形象地称为“十字架反对弯月”的战争。但其实“十字军”东侵并不仅仅是出于宗教目的。11世纪时意大利一些城市的工商业发展起来,富裕起来的意大利商人迫切想从地中海东岸的阿拉伯商人和拜占庭帝国手中夺取商业利益。欧洲的封建主和骑士想要通过战争夺取钱财和奢侈品。由于欧洲

9、实行长子继承制,所以出现了很多无地的骑士,他们渴望得到东方的财富。公元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了巴格达,1070年势力扩张到耶路撒冷,由于他们采取较为严苛的宗教政策,欧洲的基督徒无法正常前往圣城耶路撒冷朝拜,这就给当时的欧洲人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发动战争的借口。1095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意大利和法国等地鼓吹战争,并称凡是参加战争的士兵在死后都可以直接升入天堂。于是打着“圣战”旗号的“十字军”东侵就开始了。“十字军十字军”东侵从公元东侵从公元1096年开始,到年开始,到1291年结束,历时将近年结束,历时将近200年,前后共出兵八次。年,前后共出兵八次。十字军东侵的影响十字军东侵的影响将近两个

10、世纪的“十字军”东侵给近东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严重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东侵还造成了穆斯林对欧洲基督徒的仇恨,并在基督徒内部造成了分裂,第四次东侵对拜占庭的掠夺加深了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矛盾。不过,东侵客观上促进了意大利商业的繁荣,推动了东西方商业的交往,这些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成长。另外东侵还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欧洲人在东侵过程中接触到了东方文明,中国的造纸术和火药、阿拉伯的数字和医学等文明成果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文明的发展。“十字军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占领君士坦丁堡六、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首先,基督教在成为罗马国教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禁毁了古希腊罗马的“异教”文化,

11、毁灭了一些典籍和艺术品。但是在日耳曼民族灭亡西罗马帝国之后,基督教会是当时欧洲唯一掌握了文化的团体。一方面他们在教会和修道院中保存了古希腊罗马的典籍,虽然当时神学之外的知识一概被视为神学的婢女,但是这些文化却在教会和修道院中得到传抄、研习和传承;另一方面面对野蛮的日耳曼人,基督教承担起了对他们进行教化的任务,使这些人逐渐进入文明社会。其次,基督教实现了古希腊文明和古希伯来文明的融合。再次,基督教对西方高等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牛津、剑桥、巴黎等大学)当然,基督教也对欧洲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基督教会的文化专制政策不利于欧洲文化的多元发展;教会焚毁古代典籍,破坏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品,不利

12、于古典文化的传承;教会垄断了教育权,不利于文化的普及;对宗教异端的迫害和镇压不仅造成了社会恐怖,同时也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宗教裁判所对进步思想家和科学家的迫害对欧洲文化和科学的进步产生了阻碍作用。这些都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所以评价基督教对欧洲文化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或者一概肯定,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得出客观公允的结论。第二节文艺复兴与第二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之后传播到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成为一场全欧性质的文化运动。在运动中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用各自的创作丰富了世

13、界文学艺术,同时也对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会进行批判。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为了对抗基督教会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用“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的幸福和享乐,提倡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会 长时间以来教会垄断了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力,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普通的信徒也能够阅读到圣经了。这样一来,他们就对教会关于圣经的解释有所不满,并以此来反对教会的腐化堕落。到14世纪,欧洲出现了宗教改革思想的萌芽。英国的约翰约翰威克威克里夫里夫(约13301384)

14、和捷克的约翰约翰胡斯胡斯(13691415)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威克里夫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英国教会应该脱离罗马教廷,教士不应该占有财产。1381年英国爆发农民起义,起义领袖都受到威克里夫的影响。所以他也受到国王和教会的囚禁。他去世30年之后被判为异端,但他影响了英国的“劳拉派”,该派一直坚持活动。约翰胡斯深受威克里夫思想的影响,也批判教会的腐化堕落,主张简化宗教仪式,指出教会不应该占有大量财富。后来他被开除教籍,但他仍在布道中宣传威克里夫的思想。1415年他被判处火刑。他的死激起了捷克人民的反抗,捷克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后来匈牙利、德国等地也不断爆发农民起义,这些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

15、运动创造了条件。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已经有了各种反对基督教会的思想和观点,但当时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还没有和教会彻底决裂,他们的作品在内容和主题方面还与基督教有切不断的联系。他们反对教会的专横,揭露教士的腐化,批判经院哲学的烦琐,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反对基督教的教义。完全彻底地反对基督教,要到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之后才出现。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1616世纪的德国兴起,之后逐渐蔓延到瑞士、法国、英国等国家,最后世纪的德国兴起,之后逐渐蔓延到瑞士、法国、英国等国家,最后使基督教形成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分天下的格局。使基督教形成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分天下的

16、格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有其原因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有其原因和背景背景 首先首先,在经济方面,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基督教会对人进行,在经济方面,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基督教会对人进行精神上的束缚,为资本主义创造条件精神上的束缚,为资本主义创造条件。其次其次,到,到1616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各民族要求摆脱基督教会的控制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各民族要求摆脱基督教会的控制。再次再次,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们在思想文化上的进步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智力支撑,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们在思想文化上的进步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智力支撑。又又次,教会内部的争权夺利和教

17、士的腐化堕落,使教会丧失了威信次,教会内部的争权夺利和教士的腐化堕落,使教会丧失了威信。最后最后,当时的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皇试图加强对德国的控制,搜刮更多的,当时的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皇试图加强对德国的控制,搜刮更多的财富,这直接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财富,这直接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一)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他是个德国神甫,1509年的罗马教廷之行让他见识到教会的堕落情形,由此他开始对教廷产生厌恶之情。后来他在威腾堡大学担任神学教授,并逐渐形成“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他认为信徒只有依靠对上帝虔诚的信仰才能得救,而不能靠圣礼和神职

18、人员。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打破了教会对圣经的垄断。重要著作:九十五条论纲九十五条论纲、致德意志基督教青年公开书致德意志基督教青年公开书罗马教会和各国君主、诸侯经过长期谈判和战争之后,终于在1555年签订奥格斯堡和约,承认了路德新教的合法地位,但其他的新教派并未取得合法地位。该和约也承认各地诸侯有权决定其属地臣民的宗教信仰。(二)瑞士宗教改革运动茨温利在苏黎世的改革反对教皇的职权,反对教皇在瑞士出售赎罪券;批判修道院制度,指出教士不应该独身,反对教会的什一税。六十七条目全面阐述了他的宗教改革主张最终失败加尔文在日内瓦的改革简化教会的组织,建立廉价教会,建立“长老制”教会基督教要义晚年独断专权(

19、三)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法国的“胡格诺派”:相比于路德的温和改革主张,法国宗教改革人士更倾向于选择加尔文的激进道路。信仰加尔文派的法国教徒被称为“胡格诺派”。尼德兰的宗教改革:与民族独立紧密结合在一起英国: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改革从1529年开始,在此后的几年里亨利八世连续召开八次宗教会议,对英国教会进行各项改革。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承认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但亨利八世晚年因担心宗教改革会侵害国王权威,又开始迫害新教徒。1571年英国国会通过三十九条信纲,这标志着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完成。至此英国国教会(又称“安立甘宗”、“英国圣公会”)终于确立。改革之后的英国国教会

20、以英国国王为最高首脑,从而成为英王进行专制统治的工具。(四)耶稣会和特兰托会议耶稣会:耶稣会:耶稣会的创始人是西班牙人罗耀拉(14911556)。1540年罗马教皇保罗三世批准他成立耶稣会。次年罗耀拉被选为耶稣会第一任会长。他为耶稣会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并设立了耶稣会的各级领导机构。会长具有绝对权威,常驻罗马,所以又被称为“黑衣教皇”。会士必须绝对服从罗马教皇,不容有丝毫违抗。为了扩大影响,耶稣会士往往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服务工作。他们运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民众宣讲罗马教会的神学主张,以对抗宗教改革运动。耶稣会还注重兴办教育事业,力图把学生培养成支持罗马教会的人。此外他们还涉足政治领域,试图通过

21、影响各国最高统治者来打压宗教改革运动。为此他们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宫廷暗杀事件,故而遭到各国政府的取缔。1773年教皇被迫解散耶稣会。但19世纪初耶稣会又被恢复。特兰特兰托会议:托会议:教皇在1545年组织召开了特兰托会议,这次会议被罗马教会称为第十九次公会议。会议断断续续开了18年,到1563年才结束。次年罗马教皇公布了特兰托会议信纲。该信纲否认了新教的“因信称义”说,维护罗马教会原有的教义和仪式,甚至坚持教会买卖赎罪券的合理性。虽然该信纲被天主教会认为是教会的重要文献,但即使是欧洲信仰天主教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也不能完全接受信纲的内容。三、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继文艺复兴运动

22、之后的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以马丁路德、加尔文为代表的宗教改革家冲破了罗马教会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提出了“因信称义”、“预定论”等全新的宗教教义。这些主张刷新了人们的思想,使信徒建立了崭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欧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宗教改革运动确立了路德派、加尔文派等新教教派,打破了罗马教廷在欧洲的统治地位。这场运动不仅更新了人们的信仰,而且促使罗马教廷进行内部改革,清除教会内部的腐败状况。这些显然有利于整个基督教的发展。宗教改革运动削弱了罗马教廷对欧洲各国的控制力,德国、瑞士、丹麦、瑞典等国不仅确立了新教的统治地位,而且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束缚。英国和法国也拒绝承认教皇的绝对权威,加强了国王的权力

23、。这些对欧洲近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宗教改革运动还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前面已经分析过加尔文的“预定论”能够鼓励信徒辛勤劳动,发财致富。其实宗教改革推进了对信徒思想的刷新、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罗马教廷控制力的减弱,这些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节自然神论与第三节自然神论与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一、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一、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启蒙运动肇始于17世纪晚期的英国,随后扩展至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随着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古代哲学家们敢于挑战一切权威的精神极大地启发了一批早期的启蒙运动倡导者,他们对“以神为中心”的思想以及对教会权威产生了质

24、疑和批评,同时尝试从古典模式出发探索人类文明在历史中的发展规律。近代科学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也对启蒙运动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航海指南针的发明带来的地理大发现导致了人们对圣经和教会产生质疑;印刷术的发明打破了对思想的禁锢,在帮助人们获得古人的思想成果的同时也方便了新兴科学发展的传播。同时,科学技术运用于实践之中提高了生产力并让国际贸易得以极速扩张,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也因此逐渐壮大。许多启蒙思想家就来自资产阶级,他们致力于借助理性的力量发现自然规律和创建社会法则,并且组成了不同的思想团体,通过定期聚会和通信保持联系。他们对社会制度、国家法则、城市规划等问题发表自己

25、独特的见解。这一批启蒙运动思想家的出现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二、自然神论在启蒙运动中的发展一方面各派教会和教士的权威与影响被极大削弱。以休谟和狄德罗休谟和狄德罗为代表的部分启蒙运动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启蒙运动者,对基督教大加抨击。他们认为基督教只是一种与理性相悖的迷信形式,而数世纪以来教会和神职人员利用宗教控制和压迫欧洲民众。这部分启蒙运动者从根本上拒绝基督教的观点,拒斥“原罪说”,并着力批判启示和奇迹,力图将理性精神作为武器来超越甚至彻底否定传统基督教信仰。另一方面,启蒙运动将基督教置于危机中的同时也为其带去了重新发展的机会。相较于极端反对基督教信仰的启蒙思想家,像约翰约翰洛克、约翰洛

26、克、约翰托兰德和莱辛托兰德和莱辛等对启蒙运动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家都是神职人员或者受过正统的神学教育,因此大部分的启蒙运动者仍力图保持在宗教之中。他们努力将新兴的理性精神与传统的基督教相融合,试图用理性的宗教来反对礼仪的宗教。(一)爱德华赫伯特勋爵自然神论兴起的开端以被誉为“自然神论之父”的爱德爱德华华赫伯特勋爵赫伯特勋爵(15831648)于1624年出版的著作论真理为标志。赫伯特在论真理中详尽地阐述了其认识理论,为自然神论形成了认识论的特征,这也成为贯穿自然神论始终的理论特色。赫伯特对自然神论的理论建构所做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五条宗教原则:“1、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上帝。2、他应该被崇拜。3、神

27、圣崇拜的主要内容是美德和虔诚。4、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罪而悔改。5、神确实在此世和来世都施行奖惩。”赫伯特从正面提出了他所支持的宗教原则,批驳了当时宣扬超自然的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劝导人们过一种道德的生活。他的著作引起了诸多方面的回应并影响了自然神论的后继者们。(二)约翰洛克 约翰约翰洛克洛克(16321704)是继赫伯特之后另一位对英国自然神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哲学家。赫伯特在阐述自然宗教的五条原则时强调的是天赋性,因此最初的自然神论并不是建构在经验论的根基之上,而洛克对自然神论最为深远的影响是他奠定了自然宗教的经验论基础。洛克认为人类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思辨和道德的原则都不是天赋的,因此他

28、否定了关于“上帝观念”的天赋性。他认为关于上帝的观念是人类所能形成的最合乎自然的观念之一,这就意味着人类只有理性观察和反思才能形成“上帝观念”。洛克尤其强调理性的重要性,他认为理性是人类与动物的差异所在。他将事物分为合理性的、超理性的和反理性的三种。合理性的命题可以“凭考察自己的感觉观念和反省观念来发现的真理,并且可以借自然的演绎知道它们是正确的或可靠的”;超理性的命题是指“不能凭理性由那些原则推知的真理或概然性”;反理性的命题是“与我们那些清晰而明白的观念相冲突,相矛盾的”(三)约翰托兰德以“洛克的信徒”自称的约翰约翰托兰德托兰德(16701722)是一位深受洛克理论影响的自然神论代表。他将

29、自然神论建立在洛克的认识论基础上:“如果所谓认识即是对于所相信的东西的了解,那么我同意这种看法,信仰就是认识:我始终坚持这种看法,而且信仰和认识这两个词语在福音书中是交互混用的。”他赞同赫伯特勋爵所提出的自然宗教原则,否定传统基督教信仰与圣经中超自然和超理性的事物,他认为真正的教义并不包括这一类超自然和超理性的内容,这些都是后来混入基督教和圣经之中的破坏因素。他在基督教并不神秘中明确指出:“福音书中没有任何违背理性或超越理性的东西;而且恰当地说来,任何基督教教义都不能叫做某种神秘。”他认为理性是一切确实性的唯一基础,任何启示的东西都同日常的自然现象一样,不能摆脱理性对其进行探究,因此若福音书的

30、教义是上帝的言语就不可能违背理性。托兰徳还否定了启示的神秘性,他认为宗教中的启示既然是“最有用和最必要的,所以必然而且可以同我们对木石、空气、水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的认识一样易于了解,并被发现与我们的一般见解完全一致”(四)马修廷得尔 马修马修廷得尔廷得尔(16571733)在其著作基督教与创世同龄中将前人的各种自然神论观点融为一体,在自然神论者中引起了大量关注和诸多回应,这也让他理所当然地成为自然神论的主要代表。他的理论以两条原则为基础。首先,他从上帝的观念出发,认为上帝是完美的、良善的、无限智慧的和永恒不变的。因此上帝赋予人类的宗教本来就是完美的,不需要进行任何改进。其次,上帝除了永恒不变还

31、是公平的,并没有给予某些人或者种族以特权,人性总是同一的和不可改变的。因此历史上的启示不可能对这种完美的、不变的、公平的宗教添加任何东西,廷得尔也就可以将不能经受理性审查的宗教教义和宗教礼仪清除出基督教。而理性是上帝在创世之初赋予人类的了解和实践基督教的能力,是区分人类与野兽的重要标志。理性作为上帝提供给人类的能力必然是合理的,而合理的事物本身需要理性来判断,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印证符合上帝的事物才能进入基督教。(五)伏尔泰与法国自然神论 伏尔泰(16941778)是法国最著名的自然神论家。尽管他的宗教信仰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因为从伏尔泰的著作中可以为他是天主教、新教和无神论派别分别找到证

32、据,但绝大多数学者都承认这位雄踞欧洲文坛长达50年的法国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一名自然神论者。在伏尔泰早期的著作中他的思想主要仍以赞扬自然宗教和呼吁相互理解宽容为主。在形而上学论中伏尔泰力图印证上帝的存在。但在哲学辞典中伏尔泰抛弃了这种形而上学的论证,对上帝的存在开始产生质疑,仅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强调上帝的必要性。伏尔泰之后,以狄德罗和赫尔巴赫为代表的后继者将法国的启蒙运动推向了无神论。他们对宗教无情的批判和否定,彻底打破了教会和教士的权威地位,同时为理性主义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理性自身的片面性和对理性自身批判的短缺,导致“百科全书派”对宗教的批判和讥讽只停留在表面和感性的层面,法国启蒙运动者的

33、无神论并没有真正终结基督教信仰。(六)莱辛与德国自然神论 莱辛莱辛(17291781)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德国文坛享有很高的地位,同时他对现代神学也有深远影响,因此他顺理成章地成为德国自然神论最具才华和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莱辛在论精神与力量的证明中从奇迹和预言出发批判传统神学家关于基督教不可怀疑的论证。在理论上,莱辛接受了莱布尼茨关于理性的必然真理和事实的偶然真理的划分。莱布尼茨认为,理性真理是必然的,其反面是不可能的;而事实真理是偶然的,其反面是可能的。理性真理被看作是更高层次的真理,是先验和确定的,而事实真理却是并不能证明的真理,是可以被怀疑的。基于上述理论,莱辛认为基督教中的奇迹和预言都依

34、赖历史上的依据,都属于事实真理,而传统的神学家用奇迹和预言来论证基督教的权威是站不住脚的。在人类的教育中,莱辛将历史和理性综合起来,他认为实定的宗教终将被理性的福音取代。他从历史进程观念出发批判启示宗教,认为实定的宗教是人类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中的不同阶段,启示只是上帝对人类的一种暂时的教育手段,而启示宗教将会被一种更纯粹的理性宗教超越。三、自然神论的衰落 理性主义崇拜在启蒙运动前期和高潮时成为欧洲最为主流的思潮,却又在18世纪末迅速走向衰落。启蒙运动不仅产生了许多具有理性精神的自然神论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理性主义批判者的出现,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自然神论的信条提出质疑和批判,他们的

35、出现促成自然神论的衰落。(一)卢梭 卢梭卢梭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却在宗教信仰问题上站在了理性主义的对面。卢梭认为文明本身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道德的腐化和败坏,“我们的灵魂已经堕落到的程度与我们的科学和艺术趋于完美成正比”然而,他认为正确的做法并不是抛弃文明回归原始生活,而是打开人们的眼界,唤起人们内心的良知和正义。虽然卢梭不断改变自己的宗教派别归属,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宗教态度,承认上帝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宗教生活的基础是道德和情感。在爱弥儿第四卷“一个萨瓦牧师的信仰自由”中,他借一位牧师之口阐述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观念,将自己的教义称作自然宗教。卢梭的自然宗教既与启蒙运动时期法国盛行的彻底否定基督

36、教信仰的无神论不同,他也不赞同传统基督教的超自然启示和将理性主义作为信仰基础的自然神论。他将宗教信仰建立在个人的道德良知和情感自由基础上,认为信仰的根源是内心的虔诚。(二)大卫休谟英国著名哲学家大卫大卫休谟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在自然神论的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他和康德的思想一起成为哲学神学历史上的分水岭。休谟反驳了从奇迹和预言出发以及从设计出发的两大有神论论证。(二)大卫休谟他对奇迹的批判与之前的自然神论者们相比影响更为深远。对于那些见诸记载的奇迹,休谟质疑其见证者的个人品质,指出了许多伪造的奇迹,进而怀疑一切的奇迹。在自然宗教对话录中休谟着力批判设计论。设计论认为造

37、物主创造世界与人类建造物品是相似的,这种论证首先以神人相似为其依据。在自然宗教对话录中休谟从神人相似的角度出发反驳设计论,并且推导出与自然神论者正好相反的结论:(1)人类是有限的,根据类比推论,上帝也是有限的;(2)人类会有错失、谬误和矛盾,因此上帝也会犯错误;(3)人类的许多作品,比如房屋和船舶等,由多人建造,由此可以推论不是一个神而是多个神设计并创造了世界;(4)人类都会死亡,因此上帝也不会永恒;(5)人类有肉体,因此诸神也有肉体。(三)康德德国哲学家康德康德完整地建立起道德神学体系,思辨地论证了宗教信仰中的道德前提。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否定了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和自然神学证明这三种从思

38、辨理性出发证明上帝存在的方式。之后,康德对纯理性的神学提出质疑,他认为“理想在神学方面的一种纯然思辨的应用的一切尝试都是完全没有结果的,就其内部性状而言是毫无价值的,而它的自然应用的原则却根本不导致任何神学”。受卢梭的哲学和神学思想影响,康德同样强调道德并反对理性的冷酷,认为“理性的唯一正当行使就是用于道德目的”康德既继承了休谟对自然神学的批判,又为一种新的神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他在使神学摆脱了古典经验主义的同时,又维护了宗教信仰的合理性。他探索独立于科学与伦理之外的宗教上先验的东西,影响了施莱尔马赫等后继神学家,对现代神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第四第四节节 宗教宗教信仰与现代信仰与现代社会社会

39、 一、基督教与一、基督教与浪漫主义浪漫主义 理性精神在18世纪后期开始受到冷落和抨击,对启蒙运动的反思或反抗首先在德国兴起 从“狂飙突进”运动开始,欧洲社会陆续产生许多脱离了18世纪古典主义和自然神论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以他们为代表的思想运动被称为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者对自然怀有一种神秘感,他们认为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同一整体的不同表现形式,这种与自然有机统一的感觉应该靠直觉去感受,而不是从理性出发去理解。但浪漫主义并不是彻底反对理性,而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思性的扬弃。德国的浪漫派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演变成一种对中世纪的恋旧情怀,中世纪的古堡、神秘的古老传说、哥特式的建筑、黑夜还有死亡等带着

40、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的主题,涉及的是他们对人类的情感和心理的体验和感悟,是理性所不能到达的感性世界。施莱尔马赫被誉为“现代新教神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7681834)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新教神学理论家,他的宗教和信仰理论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力。他将上帝作为真理的准则,并以此建立他的知识体系,通过批判自然神学和道德神学,建立起了现代宗教的重要理论,成为基督教神学的一道分水岭。施莱尔马赫重新论述了宗教的本质,捍卫了宗教的独立性,他认为宗教既不属于自然神论所倡导的理论理性范围,也不属于康德所建构的实践理性范围。哲学、科学和道德都不

41、是宗教的本质。施莱尔马赫认为直观和情感是相互作用并且依赖的:“无情感的直观什么也不是,既不会有合理的起源,也不会有正当的力量,无直观的情感也什么都不是:两者存在着并所以是某种东西,只是因为它们原始地是一个东西,是不可分离的。”施莱尔马赫坚持保持某种程度的个人自由和独立,在宗教信仰中个人也应该享有自由,理性神论并没有真正的宗教所蕴含的生命力和直接性,因为宗教不应该仅仅被“一般地”理解,还应该被理解成个体的、具体的和实证的。二、基督教与20世纪(一)20世纪上半期的天主教发展天主教现代主义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法国,之后发展到英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其他地区。不同派别的天主教神学家广泛参与到现代主义运动

42、之中,他们一致努力要让天主教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倡天主教会与20世纪涌现的社会新思潮进行广泛交流和对话。这场改革是天主教内部为了“跟上时代”而产生的,它一方面受到了17世纪和18世纪社会和宗教思想变迁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也回应了启蒙运动之后充满理性精神的新教神学。在现代派神学家的努力下,天主教神学从中世纪的“神本论”中彻底解放出来,并向现代文化开放而发展到“人本论”。被誉为“现代派之父”的卢瓦奇卢瓦奇(Alfred Loisy,18571940)是现代主义运动中最重要的神学家。在其影响最大和流传最广的著作福音与教会中,他认为福音的存在并不取决于我们,因此他极力推崇从福音本身理解福音,而不是

43、根据我们的偏好和需求去解释福音。以卢瓦奇为代表的20世纪初的天主教现代主义运动遭到了当局教会的反对,罗马教廷甚至于1910年开始推行反现代主义的宣誓,然而这次天主教的内部改革却对天主教神学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给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为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简称“梵二会议”)的召开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局势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这使天主教认识到自身的传统观念和政策与时代不相符合,同时也看到了天主教再发展的契机。天主教为重新振兴自身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努力,在教会的普世背景下教会内部开始形成一种历史研究与实践运动的复兴力量。经过罗马教皇约翰二十三世数年的前期准备

44、和倡导,在他的亲自主持下,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于1962年10月11日在圣彼得堡大教堂正式开幕。“梵二会议”是“当代罗马天主教具有决定意义的宗教、思想及政治事件”,它标志着天主教革新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梵二会议”“梵二会议”使天主教神学在对教会和教义的理解上产生了转向。在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中,教会被定义为“人类超越性的标志及监护者”。除了奠定了教会的社会使命基础之外,还将维护人权划入了教会的宗教使命。“梵二会议”肯定了人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核心地位,确定人是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创造者、中心与宗旨,“故人的尊严及整个社会福利,在社经生活上,亦应给予尊重并推崇”“梵二会议”之后天主教与新教之间

45、的分裂被重新修复,与犹太教的关系得到缓和及改善,并对东方宗教信仰持开放和开明的态度。同时,简化和改革仪式形式也成为大会对教会理解转向的一个标志。“梵二会议”颁布了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提出在保持天主教基本信仰和传统的基础上,对宗教仪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按照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宗教仪式应该“一方面按照每人的本有方式而实现圣化,一方面由耶稣基督的奥体,包括首脑及其肢体,实行完整的公开敬礼”(二)20世纪上半期的新教发展新教神学中的自由派神学于19世纪末开始兴起并在20世纪初产生了重要影响。自由派神学理论来源于康德的批判哲学、黑格尔的辩证哲学和施莱尔马赫的宗教哲学。它将关注点放在了调节上帝与

46、人、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关系上,主张充分发挥人的自由和理智,并且相信人能够解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之间的矛盾。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自由派神学陷入了危机之中:一战给西方社会带去的战乱和社会危机与自由派神学家坚信的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美好画面大相径庭。危机神学的代表卡尔巴特(Karl Barth,18861968)从批驳自由派神学流行的历史评断方法入手,认为与其敬重和推崇历史不如重返上帝启示,因为“只有通过上帝才能认识上帝”。他强调上帝与世人之间的无限距离,神人之间是对立的两极并有“无限的本质区别”。巴特认为上帝到世人的道路是畅通无阻的,然而世人通往上帝之道却被阻断,只有依靠上帝和耶稣基督的启

47、示才能认识上帝,因此他号召神学家重新回到圣经,主张一切神学尝试必须重新开始。与激进的神学派别摒弃基督教传统相对的是,自一战之后开始兴起的新正统派神学思潮。英国新正统神学在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以坎特伯雷大主教汤扑(Frederick Temple,18211902)的思想为集中体现。他对当时盛行的以自然派神学为代表的乐观主义和以危机神学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持批判态度。他认为自由派神学对世界发展保持乐观的时代已经结束,应该通过对上帝的敬仰来建构“价值共同体”以此重建世界。他否定自然派神学的理性认识论和上帝存在的逻辑证明,认为上帝是先在的、已知的事实,无须再用任何科学手段证明,强调宗教信仰应与当时

48、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现实问题息息相关,认为神学教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灵活运用。同时,他也批判危机神学中的神人相异并存在无限距离的观念,强调当代神学的出发点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那里所体现的“道成肉身”,这证明了神人的重新结合,肯定上帝对世人的惠顾和怜爱,并认为教会作为其延续,目的是推行上帝的旨意。莱因霍尔德莱因霍尔德尼布尔(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18921971)于1932年发表的讲求道德的人与无道德的社会成为美国新教正统神学兴起的标志。美国新正统神学的核心是基督教现实主义,同英国新正统神学一样反对自由派神学的乐观主义。(三)20世纪下半期至21世纪的发展自20世纪下半期开

49、始,神学研究有了更为自由的空间,学术研究氛围得以扩大和愈显宽容。基督教神学不再强调教会在引领世界走向回归信仰之路的重要性,而是突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让世界自由地展示其发展规律,在共存中找出其与宗教信仰的契合点。神学家们致力于探究当代社会和人类存在的具体问题,对人格和生存意义凸显关注,力求在现实世界中保持基督教信仰,使其具有社会责任感。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世界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下涌现了各种新思潮,其中占主导地位和影响范围最广的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世界观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同时为后现代神学提供了一种认同的语境,后现代神学通过对现代神学理论一系列的扬弃向现代世界

50、观挑战。朋霍费尔提出的“宗教终结”引出了更为激进的“上帝之死”神学派别。随着朋霍费尔生前的作品陆续在英美出版,60年代以来英美开始兴起一场激进的世俗化神学运动,其核心就是探究“上帝死后”的基督教和教徒的存在问题。马克泰勒(Mark CTaylor,1945)受黑格尔和德里达的影响,对神学中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更彻底的批判和解构。他集中对上帝、自我和历史进行批判,并发展了一种非神学概念,这种神学假设了一种处于中间位置的状态,它既不拒绝和排斥上帝和宗教权威消失,也不臣服于上帝和宗教权威。他认为,世俗化进程导致了上帝之死和上帝神性的消失,并产生了寻求自我归属感和自主感的转向,然而主体的消亡和流变性又会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西方文化概论》课件第四章.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