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病防治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565646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蚕病防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蚕病防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蚕病防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蚕病防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蚕病防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蚕蚕 病病 防防 治治第一节 蚕病的种类第二节 蚕病的发生第三节 蚕体的防御功能第四节 蚕病的防治概论第五节 养蚕前的防治技术第六节 蚕期中的防病技术第七节 回山消毒主讲人:吴啸第一节第一节 蚕病的种类蚕病的种类v蚕在密集群体饲养条件下极易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引起各种疾病。v蚕病可分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蚕蚕 病病 的的 种种 类(一)类(一)传染性蚕病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微粒子病血液型脓病(NPV)中肠型脓病(CPV)浓核病(DNV)卒倒病败血病肠道病黑胸败血病灵菌败血病青头败血病白僵病绿僵病曲霉病蚕蚕 病病 的的 种种 类(二)类(二)非传染性蚕病节肢动物病蜇伤症中毒

2、症生理性病害蝇蛆病壁虱病农药中毒氟化物中毒工厂三废中毒第二节第二节 蚕病的发生蚕病的发生一一 致病因素致病因素1 1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1 1)引起蚕病的生物因素)引起蚕病的生物因素 寄生性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加害动物:节肢动物、蚂蚁、青蛙、老鼠等。生物因素对蚕具有病原性。(2 2)生物因素致病作用的特点)生物因素致病作用的特点 具有特定的侵染途径。需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毒力。有特定的寄生部位和排除途径。指某种微生物对寄主能引起疾病。毒力毒力:指某种微生物侵入和损害寄主组织的能力。:指某种微生物侵入和损害寄主组织的能力。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1 1)引起蚕病的化学因素)引起蚕病

3、的化学因素v 有害物质污染桑叶、蚕室、蚕具:农药、工厂“三废”、煤烟等。v 有害物质直接作用于蚕体:农药、烟草等。(2)化学因素作用的特点)化学因素作用的特点v与毒物的化学性质、进入蚕体的方式和剂量有关。食下、呼吸与接触蚕体对某些化学因素具一定抵抗力。长期接触某种化学因素可产生抗药性。3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1 1)引起蚕病的物理因素)引起蚕病的物理因素v 机械创伤:养蚕操作粗放(收蚁、给桑、扩座、除沙、采茧、蚕头过密、鉴蛹等)。v 射线损伤:直射阳光等。(2 2)物理因素作用的特点)物理因素作用的特点 具有触发性;无特异性;无潜伏期。4 4 饲料因素饲料因素 桑叶质量差:桑品种、肥培管理、采运

4、贮、病虫害等。5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v饲养环境饲养环境 饲养温湿度、光线、气流等控制不当,不能满足蚕的生理要求,削弱抗病力,导致发病。v适宜条件适宜条件 小蚕高温多湿,大蚕通风换气,避免阳光直射。6 体质因素体质因素v即蚕体的生理因素,与蚕品种、蚕种质量及饲养管理水平有关。v蚕的抗性:包括抗逆性与抗病性。抗病性又分为感染抵抗性、发病抵抗性和诱发抵抗性。即强健性,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家蚕通过限制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部位或侵染过程而阻止寄生关系成立的抵抗力。家蚕对已侵入其家蚕对已侵入其细胞和组织的病细胞和组织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原微生物,通过其特有的生化过其特有的生化过程和生理机

5、能抑程和生理机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在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发育和增体内的发育和增殖的能力。殖的能力。家蚕在不良理化因子等冲击后,对病原感染和发病的抵抗力。二二 致病因素的相互关系致病因素的相互关系蚕的发病因素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环境因素 饲料因素 体质因素加害动物病 原农药毒物机械损伤物理刺激(温光气)不良环境叶质差品种差异蚕种带毒污染蚕室蚕具桑叶蚕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直接致死抗病力差体质下降中毒而死传 染 病直接致死容易感染容易中毒个体发病群体发病个体发病易发传染病综上所述得出几点结论:综上所述得出几点结论:1 致病因素致病因素广广为分布(尤其是生为分布(尤其是生物因素)。物因素)。病原微

6、生物: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无时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孔不入有,无孔不入。2 蚕病的发生是多种致病因素同蚕病的发生是多种致病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必有一种时作用的结果,必有一种主主要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3 致病因素相互致病因素相互交交替相互制约。替相互制约。4 群体饲养,个体群体饲养,个体差差异,局部发异,局部发病造成蔓延。病造成蔓延。三三 蚕病的发病经过蚕病的发病经过(一)病症、病变与病程(一)病症、病变与病程1 病症病症、病变病变、病程病程的概念。的概念。2 有典型病症病变的蚕病种类有典型病症病变的蚕病种类 有有典型病症典型病症与与典型病变典型病变的蚕病。的蚕病。3

7、病原微生物感染蚕后的病原微生物感染蚕后的病程病程。蚕感病后出现的肉眼可见的典型症状。指组织器官的病症。从蚕感染到出现病症或死亡的时间。据此,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常见常见传染性蚕病的病程传染性蚕病的病程发病因素发病因素 蚕蚕 龄龄 发病或死亡时间发病或死亡时间 病病 程程血液型脓病血液型脓病 13 34天天 亚急性亚急性 45 46天天 亚急性亚急性中肠型脓病中肠型脓病 1 47天天 慢性慢性 23 610天天 慢性慢性 45 812天天 慢性慢性浓核病浓核病 一般一般712天天 慢性慢性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败血病 1天天 急性急性细菌性中毒症细菌性中毒症 数十分钟至数小时数十分钟至数小时

8、急性急性细菌性肠道病细菌性肠道病 慢性慢性白僵病白僵病 12 23天天 亚急性亚急性绿僵病绿僵病 710天天 慢性慢性曲霉病曲霉病 1 1天天 急性急性 23 24天天 亚急性亚急性微粒子病微粒子病 12 312天天 慢性慢性 45 7天天蛹或蛾蛹或蛾 慢性慢性(二)(二)蚕病发生的经过蚕病发生的经过v蚕病发生的蚕病发生的经过经过:病原侵入:病原侵入 引起蚕体一引起蚕体一系列反应系列反应 出现典型病症病变的过程。出现典型病症病变的过程。v依病情发展,分为以下依病情发展,分为以下三个时期三个时期:1 潜伏期潜伏期 2 发病期发病期 单纯感染单纯感染;混合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性感染原发性感染与与继发

9、性感染继发性感染;3 转归期转归期 痊愈痊愈;维持病态维持病态;死亡死亡;由两种不同的病原引起的两种传染病在蚕体内同时发生。由一种病原微生物先行感染后又被另一种病原微生物传染,前者称原发性感染,后者为继发性感染。第三节第三节 蚕体的防御功能蚕体的防御功能v昆虫昆虫缺乏免疫淋巴系统,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缺乏免疫淋巴系统,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然而,昆虫却是地球上然而,昆虫却是地球上最为繁荣最为繁荣的一类生物。的一类生物。为什么?为什么?v昆虫经昆虫经4亿年进化所形成的许多亿年进化所形成的许多独特生存机制独特生存机制,尤其是抵抗病原体侵染的尤其是抵抗病原体侵染的活体防御机制活体防御机制起到了起到了主

10、要作用。主要作用。v对活体防御机制的研究,是蚕病防治的基础。对活体防御机制的研究,是蚕病防治的基础。昆虫的活体防御机制:昆虫的活体防御机制:体壁体壁、消化管消化管、体液体液三部分。三部分。一一 体壁的防御机能体壁的防御机能 1 1 有效屏障;(表皮层)有效屏障;(表皮层)2 2 蜡质层防御真菌侵染;(脂肪酸)蜡质层防御真菌侵染;(脂肪酸)3 3 可治愈性感染;(蜕皮)可治愈性感染;(蜕皮)4 4 体壁中酚氧化酶系统;(产生黑色素)体壁中酚氧化酶系统;(产生黑色素)5 5 真菌蛋白酶抑制剂;真菌蛋白酶抑制剂;二二 消化管的防御机能消化管的防御机能 1 1 内膜与围食膜内膜与围食膜v前后肠内膜内表

11、面蜡质层前后肠内膜内表面蜡质层内膜内膜。v中肠内表面存在中肠内表面存在围食膜围食膜。5 消化液中的抗病毒物质消化液中的抗病毒物质RFP 红色荧光蛋白质红色荧光蛋白质(RFP)对病毒有)对病毒有灭活灭活作用。作用。叶绿素酶叶绿素酶叶绿素叶绿素a+中肠细胞蛋白质中肠细胞蛋白质 RFP 碱性碱性 光光6 消化管内消化管内正常正常合理的微生物区系合理的微生物区系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问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问题。三三 体液的防御机制体液的防御机制1 吞噬作用吞噬作用 家蚕中起吞噬作用的是家蚕中起吞噬作用的是颗颗粒细胞粒细胞;其;其过程过程为:小型病原体侵入为:小型病原体侵入血液血液识别识别吸附吸附吞入吞入溶酶

12、体酶溶酶体酶将病原体清除。将病原体清除。家蚕血细胞的类型?家蚕血细胞的类型?在昆虫中起吞噬作在昆虫中起吞噬作用的一般是浆细胞。用的一般是浆细胞。2 2 包围作用包围作用(包囊作用)(包囊作用)许多血细胞许多血细胞(颗粒细胞、浆细胞)将病原体包围(颗粒细胞、浆细胞)将病原体包围而形成而形成囊状体囊状体,杀死病原体或起阻碍,杀死病原体或起阻碍作用。作用。3 酚氧化酶系统酚氧化酶系统 正常情况下,昆虫血液正常情况下,昆虫血液中的中的酚氧化酶系统酚氧化酶系统(PO)以其非活化的)以其非活化的前驱体(前驱体(proPO)存在,当病原侵入后,)存在,当病原侵入后,PO被被激活激活。刚蜕皮的蛹,体壁柔软,体

13、色乳白4 防御性物质防御性物质(抗菌物质)(抗菌物质)蚕体蚕体诱导因素诱导因素抗菌物质抗菌物质抗菌蛋白抗菌蛋白凝集素凝集素溶菌酶溶菌酶蛋白酶抑制物蛋白酶抑制物1980年,年,Hultmark等从惜古比天蛾等从惜古比天蛾(Hyalophora cecropia)蛹中分离出抗菌蛋白,蛹中分离出抗菌蛋白,称为称为天蚕素天蚕素(cecropia)。)。作用:对人、畜、昆虫、植物的重要病原细作用:对人、畜、昆虫、植物的重要病原细菌及某些病毒、原虫、癌细胞均有抑制或杀灭菌及某些病毒、原虫、癌细胞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作用。(1)抗菌蛋白)抗菌蛋白(2)凝聚素凝聚素病原侵染诱导凝聚诱导凝聚素活性素活性侵入体内

14、的细菌、原生动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凝聚。激活血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包围作用。体壁损伤加快伤口处血液凝固而堵塞伤口,以防病原侵入。(3)溶菌酶)溶菌酶(4)蛋白酶抑制物蛋白酶抑制物第四节第四节 蚕病的防治概论蚕病的防治概论一一 蚕病的蚕病的感染感染感染感染(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蚕体并在其中繁殖(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蚕体并在其中繁殖和寄生,产生特异性刺激,引起蚕体一系列保护反和寄生,产生特异性刺激,引起蚕体一系列保护反应,并不一定出现病症。应,并不一定出现病症。病蚕或患病昆虫的病蚕或患病昆虫的尸体尸体。病蚕或患病昆虫的病蚕或患病昆虫的排出物排出物、分泌物分泌物或或渗出物渗出物:粪:粪便、血液、消

15、化液、蛾尿、鳞毛等。便、血液、消化液、蛾尿、鳞毛等。病蚕(蛹、蛾)或患病昆虫的病蚕(蛹、蛾)或患病昆虫的蜕出物蜕出物:卵壳、蜕、:卵壳、蜕、鳞毛、茧等。鳞毛、茧等。病蛾所产的病蛾所产的卵卵。2 病原体的分布病原体的分布 空间空间分布分布:蚕室、蚕具、桑园及周围环境。:蚕室、蚕具、桑园及周围环境。时间时间分布:同批蚕小蚕期少,上蔟达到高峰;分布:同批蚕小蚕期少,上蔟达到高峰;全年中春蚕期少,夏秋期增加。全年中春蚕期少,夏秋期增加。3 病原的生命力病原的生命力 多角体、芽孢、分生孢子;多角体、芽孢、分生孢子;包被包被 裸露裸露(二)(二)传染途径传染途径接触传染接触传染;创伤传染创伤传染;食下传染

16、食下传染;胚种传染胚种传染。病原体寄生母蛾及其体内的卵,通过卵而传到次代(三)(三)病原体的定位、扩展及排出病原体的定位、扩展及排出病原体病原体侵入蚕体侵入蚕体特定部位特定部位寄生繁殖寄生繁殖体内传播体内传播局部或全局部或全身病症身病症特定途特定途径排出径排出1 定位定位2 扩展扩展3 排出排出病原体长期以来形成了稳病原体长期以来形成了稳定的寄生环境,只在特定定的寄生环境,只在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中寄生。的组织或器官中寄生。定位后寄生繁殖,定位后寄生繁殖,在体内传播,引在体内传播,引起病变。起病变。特定途径(前述)排出体外特定途径(前述)排出体外沿组织器官;血沿组织器官;血液循环;通过神液循环;通

17、过神经系统。经系统。二二 病原体的扩散与传播病原体的扩散与传播(一)扩散(一)扩散1 人为扩散;人为扩散;2 自然扩散;自然扩散;3 其它;其它;(二)(二)传播传播1 水平传播水平传播:蚕座内;与野外昆虫交叉;其它;:蚕座内;与野外昆虫交叉;其它;同期养蚕时,病同期养蚕时,病原体的传播。原体的传播。2 垂直传播垂直传播:经卵(胚种);残留病原体;:经卵(胚种);残留病原体;上季(世代)蚕上季(世代)蚕病原体传播给下病原体传播给下季(世代)蚕季(世代)蚕病原体的来源及扩散病原体的来源及扩散病蚕或病虫(病蚕或病虫(E、L、P、A)尸体尸体排泄物排泄物脱出物脱出物卵卵蚕粪、蛾尿等蚕粪、蛾尿等消化液

18、、血液等消化液、血液等蜕、鳞毛、茧、卵壳蜕、鳞毛、茧、卵壳桑叶桑叶蚕具蚕具养蚕人员养蚕人员家畜家禽家畜家禽自然漂移自然漂移桑叶桑叶蚕蚕三三 蚕病的流行规律蚕病的流行规律(一)传染性蚕病流行的几个阶段(一)传染性蚕病流行的几个阶段 1 流行前期:流行前期:最佳防治期最佳防治期有效防治期有效防治期难以控制难以控制病原病原侵入侵入至蚕群至蚕群局部发病局部发病。2 发展期:发展期:传染源传染源再再次感染次感染3 大流行期:大流行期:出现出现大批大批典型症状,典型症状,死亡死亡达高峰。达高峰。4 熄灭期:熄灭期:病蚕大量死亡或病原被消灭。病蚕大量死亡或病原被消灭。(二)(二)影响蚕病流行的因素影响蚕病流

19、行的因素1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环境环境蚕体蚕体病原病原蚕体质差蚕体质差病原繁殖病原繁殖易易发病发病2 饲育技术饲育技术良桑饱食良桑饱食环境适蚕环境适蚕分批提青淘汰弱小蚕分批提青淘汰弱小蚕增强体质不易发病表现为表现为:春季好于夏秋季;北方好于南方;新区好于老区。:春季好于夏秋季;北方好于南方;新区好于老区。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抗病力弱的品种抗病力弱的品种易易发病发病四四 蚕病防治的指导思想蚕病防治的指导思想 指导方针指导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蚕病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不论传染性蚕病与非传染性蚕病都应如此。“综合防治”是指在养蚕、制种的前后和全过程中,根据

20、蚕病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及不同季节、不同地区蚕病发生的规律,因地制宜地采取既全面、又有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措施有效措施:1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2 彻底消灭病原,切断传染途径。彻底消灭病原,切断传染途径。3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儿体质。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儿体质。第五节、养蚕前的蚕病防治技术v一、养蚕前消毒的必要性v(一)从蚕病发生原因看:v蚕病发生是病原菌(物)的存在环境条件差饲育管理不善三者综合影响的结果。v试验证明:之所以发病,主要是因为病原的存在。在无病原情况下,5龄起蚕40高温冲击8小时,3.3低温经过24小时,另加叶质差,管理粗放也不发病。所以,蚕病发生的首要因素是病

21、原存在。v(二)从病原的广泛性看:v1.传染性蚕病的病原主要存在于病死蚕的尸体及粪便中。v2.凡养过蚕的蚕室、蚕具、蔟室、蔟具、地面、四壁、门窗、屋顶、灰尘、蜘蛛网,凡堆放过蚕沙、旧蔟的地方,洗过蚕具的水塘等均有病原存在。v3.桑园(植物)害虫发病与家蚕互相感染二、养蚕前消毒的基本思路v以蚕、桑为中心,逐级向外扩展,与蚕、桑越容易接触的蚕具越是消毒的重点。v蚕网蚕网薄膜薄膜蚕匾(简易蚕匾)蚕匾(简易蚕匾)蚕架蚕架蚕室蚕室v与桑叶能接触的用具(桑布、采桑、运与桑叶能接触的用具(桑布、采桑、运桑、调桑、给桑用具)桑、调桑、给桑用具)给桑架给桑架门门窗窗蚕室蚕室三、养蚕前消毒的方法步骤v养蚕前的消毒

22、可分为扫、洗、刮、刷、消、熏等步骤。v一扫:将一切养蚕用具搬出室外,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要打扫干净。v做到无蚕沙、死蚕污物、尘土。v泥土地面示情况刮去一层表土。v清扫出的垃圾、表土搬至远离蚕室处作堆肥。v二洗:蚕具应在流水中洗刷干净,做到无污斑,放干净场地晒干。蚕室(含地下贮桑室、上蔟室)及环境,凡能用水冲洗的,都要用水洗刷干净。v三刷:小蚕共育室要有天花板,也可用塑料薄膜固定作为天花板。饲育室的六面都要用石灰浆粉刷或喷2石灰浆一遍。v四消:一般消毒2遍v凡能浸泡的蚕具,都要在2石灰浆消毒池中浸渍30min,取出晒干后再搬回蚕室。v药物消毒,应根据前期发病种类及季节选择适宜药物,一般应以液体喷

23、雾消毒为主,熏烟消毒可以作为弥补喷雾消毒的一项辅助措施。v喷雾消毒要求药液浓度要准,药量要足,喷布要均匀,喷药后保湿30min,福尔马林消毒还要求保温24以上。v不能用药剂消毒的小蚕具,可用蒸煮法消毒,然后放入消毒后的蚕室。蚕蚕室室蚕室蚕室及周及周围环围环境境 打打扫扫洗刷洗刷蚕室蚕室刮墙刮墙皮泥皮泥地面地面换新换新土土第第1步步第第2步步搬搬出出蚕蚕具具蚕蚕具具洗洗刷刷日日光光曝曝晒晒药药 液液 浸浸 渍渍小蚕小蚕具蒸具蒸 煮煮方格方格蔟蔟熏熏 烟烟晒晒干干20%石灰石灰浆粉浆粉刷墙刷墙 壁壁蚕室蚕具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及周围环境药物液境药物液体消体消 毒毒第第3步步搬回搬回蚕室蚕室 蚕室蚕室地

24、面地面消消 毒毒蚕室蚕室蚕具蚕具熏烟熏烟 消消 毒毒第第4步步第第5步步v五熏:将消毒后的蚕具搬入蚕室,插入蚕架,封闭蚕室门窗,用氯制剂或醛制剂进行熏烟消毒,并密闭蚕室24小时。醛类熏烟要保证温度v另外,可用物理消毒法作为补充:v物理消毒法是以光、热等物理性能杀灭病原的方法。v1.日光消毒:主要是靠日光中的紫外线使病原体蛋白质变性凝固而失去活力起到消毒作用。v它的局限性是:受天气影响大,日光强度无法掌握。日光穿透力差,只能消毒物体表面被照射部分。v2.煮沸消毒:主要利用高温湿热使病原体蛋白质凝固而起消毒作用。煮沸时间为1530分。简便、易行、效果好。但只适用于小的蚕具。v3.蒸汽消毒:利用蒸汽

25、湿热,使病原体蛋白质凝固而死。v消毒对象:病毒、真菌、细菌。v适用范围:竹木制品的蚕具、棉麻织品及草制品的蚕网。v消毒标准及方法:10030分;若温度不够,加福尔马林10mlm3,9030分。降至60以下开灶取出。四、农村养蚕消毒方面存在的问题 v1、“敌情”观念淡薄v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对引起蚕病发生的“凶手”病原认识不足。因眼看不见,手模不到,产生麻痹,防病意识淡薄,病蚕,蚕沙到处丢。v2、客观条件限制:v如非专用蚕室;消毒用具不具备等等。v3、消毒药品贮藏不当或时间过长。v4、消毒标准不严格:药液浓度不够:不测定,不称量。消毒用药量不足。消毒喷布不匀。消毒用药不全。

26、消毒不全面:忽视环境和小蚕具。v5、泥土地面消毒不彻底。v6、消毒后重污染。第六节 蚕期中的防病技术v一、蚕期中消毒防病的必要性:v养蚕过程中除蚕卵或蚕本身带病传染外,周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而传人蚕室。让个别蚕得病,使病原数量迅速增加v单靠养蚕前一次消毒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和加强养蚕期中的消毒防病工作。v蚕期中既要消毒,又要防止污染。二、蚕期中消毒防病技术v(一)建立经常性的防病卫生制度:1.饲养人员在切桑、给桑前或除沙后要洗手,发生蚕病时更应注意进出蚕室、贮桑室必须换鞋。2.每次除沙后的蚕网要曝晒,避免潮润病菌滋生;未经消毒的蚕具禁止带人蚕室使用。3.贮桑室及贮桑室的用具要

27、保持清洁,每天清扫残桑剩叶,定时用消毒药剂消毒地面。4.装桑叶与装蚕沙的用具必须严格分开。5.要注意操作,除沙时尽量减少灰尘飞扬,除沙后经清扫或消毒地面后才给桑。给桑、扩座、除沙、分批等操作要在架上进行,严禁把蚕匾放在地面上操作。6.蚕沙要及时正确处理。7.病蚕及其尸体要放人消毒缸内。缸内盛石灰粉或2有效氯漂白粉液或其他消毒药液,浸渍1-2d后埋于土中。不能随便乱丢或喂家畜家禽。v(二)严防环境病毒进入蚕室:1.加强桑园治虫工作,坚持叶面消毒。2.门口放石灰,进出蚕室换鞋、换外衣。3.没经消毒的一切蚕具、物品不得进入蚕室使用4.小蚕期尽少开门窗,防止病原随尘土进入蚕室v(三)杜绝传染途径,防止

28、病原侵入蚕体1.食下传染2.创伤传染3.接触传染4.胚种传染v(四)加强蚕体蚕座消毒:v(五)加强饲育管理,增强蚕儿抗病力1.加强桑园管理,增施有机肥、P、K肥2.每个阶段都精选适熟叶,做好桑叶的采运贮喂,让蚕儿良桑饱食。3.在标准饲育温度下,采用略偏低温度饲养,严防高温危害4.光线应均匀、散射,并有一定的亮度。v(六)做好眠起处理工作,严格淘汰迟眠蚕1.加强蚁蚕、起蚕、将眠蚕的保护管理2.严格分批、提青,彻底淘汰迟眠蚕、弱小蚕3.减少起蚕饥饿时间,在分批提青的基础上起齐饷食,彻底选除未眠、迟起蚕。v(七)经常观察蚕群,正确识别病蚕,正确处理,防止蚕病蔓延v注意观察青头蚕,迟眠蚕;观察蚕的发育

29、及眠、起状态;食桑及活动性;蚕粪的形状和硬度 第七节 回山消毒v 养蚕、采茧结束后,遗留下很多病蚕尸体、蚕粪及霉烂的蚕茧等,要集中力量及时清理消毒,防止病原散播。及时清除死蚕、下茧、残桑、蚕沙等。采茧后要将所有的蚕室、贮桑室、蔟室、蚕具、蔟具等用消毒药液喷洒消毒后再行打扫清洗。3.用过的草蔟最好立即烧毁或集中起来与蚕沙一起制成堆肥,如继续使用应先进行消毒,然后集中保管。4.用过的室外育的棚架等,可根据情况进行拆除清洗,亦可用消毒药液消毒。土坑内的蚕沙要彻底清除,桑园土坑内的蚕沙可犁翻加土覆盖,。当作肥料。如连续养蚕的土坑则要彻底消毒或更换新土。5.小蚕具如鹅毛、蚕网、蚕筷等可煮沸消毒,每批蚕均需消毒。用过的尼龙薄膜等要浸渍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蚕病防治课件.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