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人格的发展 定义:人格,指表现于不同情形中的,相对持久的稳定的统一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也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含着各种成分。主要的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人格的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人格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的结合,构成了一个人心理面貌的独特性,说明了心理面貌的个体差异。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人格的特性 1独特性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
2、,又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长起来,因而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这就构成了人格的独特性。心理学家着重于个别差异的研究,但也承认,生活在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人,也会有一些相同的人格特征。心理学家同样重视对这些共同特征的探讨。人格特征的独特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又通过个性表现出来。2整体性 人格的整体性是说,包含在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得到,但却表现在行为中,让人的各种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一个整体,体现了他独特的精神风貌。3稳定性 由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
3、制的,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那些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属于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其为人格特征。例如,性格内向的人因为喝了些酒比较兴奋,一时话多了点,并不表明这个人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就是说的人格具有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是说它不会发生变化,实际上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和一个人的发育成熟,他的人格特点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4功能性 外界环境的刺激是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的,因而,一个人的行为总会打上他的人格的烙印。同样面对挫折,性格坚强的人不会灰心;怯懦的人则会一厥不振。所以,人格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二、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影响人格形
4、成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将这些因素分为二个类别:遗传与生理的因素;环境与社会的因素。(一)遗传与生理的因素 遗传与生理的先天因素对人格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遗传带来的智力、体形、精神疾病以及内分泌、生理素质等,对人格具有基础性的作用。1、智力的影响 心理学家根据研究结果估算,智力的75%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智力水平的人,人格特征不同。天资优异儿童的人格特征往往是情绪稳定、见解新颖、寻求独立,他们往往不愿意接受传统观念或思想模式。而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特征则是:缺乏应变性、情绪不稳定、有预期失败的心理、喜欢求助于别人。2、外貌和体形的影响 一个人的性别、体形、外貌、健康状况对人格的形成也具有
5、重要影响。5岁左右,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的时候,其貌不扬的孩子与讨人喜欢的孩子社会行为就大不相同了,认为自己漂亮的孩子可能比较有自信,对自己相貌不满意的孩子可能会形成自卑或退缩的性格。不同性别,造就不同人格。在婴儿时期,男孩与女孩在活动层次上没有显著差别,上幼儿园阶段,男孩的活动量明显高于女孩。体形对人格也会影响,肥胖的人往往性格外向,善于与人相处;瘦长形者性格内向的人居多,体格健壮喜欢运动的孩子,性格相对比较开朗;内向孤僻的孩子,瘦小苍白的居多。3、精神疾病:常见的有婴儿痴呆、儿童精神分裂症、幼儿孤独症、反应性精神病等。三、儿童人格的培养 关于儿童人格的培养,我们主要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层
6、面来分析:(一)家庭层面:首先,在婴儿早期,母亲要与婴儿进行良好的亲密互动,尽量给婴儿以安全、快乐和温暖的生理和情感体验,培养婴儿对外部世界的基本信任、合作、互助的关系。婴幼儿在头三年与母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连体,可以说这时的幼儿还是母亲的“一部分”,他的心理感受、情绪和精神都反映着母亲在这些方面上的状态。因此,母亲对孩子不要有厌烦、怨愤、抛弃等消极心理,而要给予孩子全身心的关爱。其次,在幼儿期父母要鼓励孩子在行为方面的自主和独立,培养自主、自信的人格。父母要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及时帮扶、鼓励和训练他每一个“第一次”。对小孩而言,从无到有,没有对与错,只要表达出新的动作、话语就是一种成长,因而要更
7、多的鼓励和容忍孩子在尝试中出错。再次,在学前期要避免强制对孩子进行过早的“专门教育”,例如音乐、书法和画画等方面的强制教育,否则儿童容易出现屈从、怯懦或反抗、敌意等人格缺陷。在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成型之前,任何带有一定强度的强制性专门训练都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其他人格方面的正常发展。(二)幼儿园层面: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幼儿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榜样会对儿童产生不同的作用,好的榜样会促使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人格品质,坏的榜样也易诱发儿童的不良行为品质。而在儿童人格发展中,教师作为教育机构中儿童主要的交往者和教育者,是儿童观察、模仿学习的主要对象,儿童随时都在通过观察教师与他人,与自己的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言行,接受教师的示范性影响。首先,一个待人友善、关心、帮助的教师在无形中为儿童树立了正面榜样,吸引着儿童表现出同样的积极行为。而一个待人厉害、自私、粗暴的教师,即使其对儿童时刻进行“友善教育”,儿童也可能难以在其耳熏目染下而“出淤泥而不染”。其次,教师在情感方面的榜样作用也在不时地影响着儿童。例如有的教师在儿童生病、不适时,关切、询问;在孩子心里难过、伤心时,同情、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