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八年级语文能力提升训练八上课内古诗鉴赏一、赏析望岳1、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4 分)望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 突山了泰山的形象。(2 分)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 分 ) 2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
2、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齐鲁青未了未了:会当凌绝顶会当: 5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6.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7. 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
3、视到俯视9.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马明风整理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10.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1.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 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
4、驯的性格特点。C. 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 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12品读杜甫望岳一诗,回答问题。(3 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画线句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56 题。(4 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
5、请分析其精妙之处。(2 分) 答:2. 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 分) 答:三、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 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3 分)(2) 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幅图画具有美。( 1 分)美的具体表现:(2 分)(3)、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
6、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C. 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 ,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4)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7、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 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四.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 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2 分)2. 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2 分)3.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 分) 五
8、、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登岳阳楼(其一)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1. 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和融于一体。(2 分)2. 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A 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 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D 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六)古诗
9、词赏析,完成 1-3题。(7分)归园 田居(其三)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 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的地点及结果、三层意思。(2分,每空 1 分)2.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B.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人手,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3.“带月
10、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赏析。(3分) 答:(七)文言文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马明风整理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
11、,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 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12.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12、是()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13. 把第I 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译文:14. 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 分)答:(八阅读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 15-18 题.
13、(8 分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马明风整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
14、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 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 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 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 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
15、长期记录,拿1741 到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5. 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2 分) 答:16. 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順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2 分)答:17. 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 分) 答:18.3 月 26 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 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
16、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2 分)答:课内古诗词赏析 答案印 10 份一、1、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2“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
17、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3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4不尽终要,终当 5.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6.高大巍峨7.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8.B9.D10.D11.B12 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1 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 分)。(意近即可)(二)(4 分)1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 令 人 满 目 凄 然 , 痛 切 地 传 达 了 诗 人 忧 国 伤 时 的 感 情 。 (2 分 ) 2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
18、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意近即可)(2 分)三(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1 分)诗人孤独、思乡(2 分)(2)(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 3 分,否则酌情扣分) 示例一:图画的构图美。(1 分)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2 分)示例二:图画的线条美。(1 分)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2 分)示例三:图画的色彩美。(1
19、分)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2 分)示例四:图画的意境美。(1 分)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2”。( 分)【答案】B(分析:B 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答案】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四 1思乡2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2)
20、(2 分) 答题示例: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五、1家国之恨 身世之悲(意近即可,2 分)2A(2 分)六 1.劳作的艰辛、作者的志趣。(2 分,每空 1 分)2.D(2 分) 3.“带月荷锄归”,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
21、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对田 园生活的喜爱和怡然自得。(3 分)七、10.A11.C12.D13. 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14. 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 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八)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 15 18 题。 (8 分)15. “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
22、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评分说明:(2 分)点明“一定”这个词在文中的具体作用得1 分;指出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得 1 分。16. 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呙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条理淸晰。(意思对即可)(2 分评分说明:(2 分)答出逻辑顺序得 0.5 分,答出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得0.5 分, 结合内容分析解释合理得 1 分。17. 作比较。这段文字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 1741 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曰期与 1921 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意思对即可)评分说明:(2 分)答对说明方法得 1 分,結合内容分析准确得 1 分。18. 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炜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翅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的早。评分说明:(2 分)可用原文作答;表意完整准确即可得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