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DOC 10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73574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DOC 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必修1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DOC 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必修1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DOC 10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必修1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DOC 10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必修1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DOC 10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必修12、年级: 高一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湖南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四节5、学时数: 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边界及特点,地壳的组成元素及分布,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2)掌握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3)了解并掌握地壳厚薄的分布规律,岩石圈与地壳的关系,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的关系。(4)掌握地球各圈层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图表,培养学生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绘图分析掌握地球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训练读图能

2、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辩证的思维观、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求真意识。(2)通过探究地球内外结构及彼此间的关系,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培养学生整体观念和正确的全球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3)通过观察图像资料,培养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及热爱地球环境的情感。2、内容分析:教材以“宇宙环境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思路,设计了宏观了解的地球圈层结构特征,进而认识自然环境的

3、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教材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在第一部分“地球的内部圈层”内容中设计了正文阐述和两个阅读。第一篇阅读是导入型阅读,但其中涉及的地震波知识必须针对图121加以解释分析;第二篇阅读是延伸型阅读,介绍了地壳的组成元素,其中关于硅镁层与硅铝层的知识及地壳厚度变化规律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在第二部分“地球的外部圈层”内容只有正文描述,主要是了解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基本特征。课后设计了一个活动,根据课时及课标,可将其放在课后完成,参与的学生也只限于部分有兴趣的学生。3、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后,从天上又落回地面

4、,因此对本节教材应有一定的兴趣。上天容易入地难,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果,而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却很少很少,这是学习地球内部圈层的兴趣和好奇所在。另外,学生在本节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难点是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内部圈层中的作用,因此在第一篇阅读的处理中,要采用图片、课件等手段辅助教学,以突破难点的教学。4、设计思路:课程标准“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个圈层主要特点”。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可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隐性要求: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这也是根本的要求。本条标准的行

5、为动词为“说出”,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住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5、重点与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外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幔及软流层和岩石圈;外部圈层的界线。6、教学准备 地理图片,制作PPT课件7、学法指导 建议采用分析比较及归纳法,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三、教学过程描述(因本节内容表格较多,不方便插入,因此未采用模板)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谈天”是为了“说地”,我们在前面的“谈天”已知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其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究竟有哪些办法可探知地球

6、神秘的内部结构呢? 学生思考、讨论。(钻探取样;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激发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学生活动1阅读25“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完成下表。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见解或者你遇到了什么疑难问题,希望与其它同学交流地震波的类型传播速度通过的物质共同特征纵波(P波)横波(S波)活动1总结地震波有两种类型:纵波和横波。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有密切关系。若介质是均质的,地震波则匀速传播;介质性质发生变化,地震波波速随之变化。尤其是地震在通过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的

7、分界面时,波速会发生突然变化,出现不连续面。地震波的类型传播速度通过的物质共同特征纵波(P波)快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传播速度随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S波)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通过读图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图表的能力思考1地震发生时,在震中,地面上的人有何感觉?水中的潜水员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震中地面上的人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水中的潜水员只是上下颠簸。因为纵波传播的速度快于横波,故地面上的人感到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又因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故水中的潜水员只是上下颠簸。学生讨论,教师辅助解释承转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哪三层?其界面是什么?其距地表深度大致是多少?各圈层有什么特征?活动2

8、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分析课本图121,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下表。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千米)地震波速变化圈层特点地壳 平均17 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大陆地壳 ,海洋地壳 地幔上地幔900下地幔2900可能是 态;温度、压力、密度均 地核外核5150接近液态内核固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归纳综合的能力学生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注意各小组的情况并指导落实知识点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千米)地震波速变化圈层特点地壳莫霍面古登堡面 平均17地震波速度加快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消失 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幔上地幔900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

9、2900可能是固态;温度、压力、密度均增大地核外核5150接近液态内核固态思考2地壳、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层有什么区别?学生比较并采用图示区别。培养学生区别地理概念的能力及观察能力过渡我们要更全面地认识地球整体面貌,除了需要对地球内部结构了解外,还需要对地球外部结构的层次作进一步学习。活动3l 播放自制PPT。l 学生观察外部圈层示意图,结合教材说说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点。学生讨论归纳小结:大气圈基本特征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条件之一,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气压降低。水圈基本特征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海洋水占水体总量的96.53%。陆地水分地表水和地下水。生物圈基本特征是地

10、球上最活跃的圈层,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水圈中。地球的外部圈层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甚至相互重叠的,在太阳和人类生活的参与下,整个地球才会变得生机盎然。外部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循环,是促使地表物质和形态演变的重要动力。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地壳一起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独立和合作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小结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完成培养整体观念,为后面教学作铺垫课后活动l 将你理解的地球圈层绘制出来,并与同学交流。l 收集有关地球各圈层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材料参与的学生可限于部分有兴趣的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展知识面四、教学评价设计1、 学生是否能积极的开展小组讨论,读图并填写表格2、 学生是否能在思考与阅读的时候,提出问题或能否补充问题的必须条件3、 学生能否条理清晰、完整地表达学习过程中获取的书本主要知识4、 评价学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交流能力以及科学探索的精神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完成表格、思考问题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科学探索的精神,以及独立和合作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图表的技能。师生活动开展很热烈,注意时间上的调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必修1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DOC 10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