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_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
2、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娩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_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_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要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
3、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1)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_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当然,_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_只是一种工具而已。(2)填空。 短文写了_、_、_的读书方法,分别是_、_、_。(3)联系上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明的道理是:_。 (4)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5)请你写一句有关读书方法,或劝告他人读书的名言。 【答案】 (1)因为;不管;都(2)鲁迅;爱因斯坦;毛姆;跳渎法;“总分合”三步读书法;乐趣读书法(3)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
4、,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4)读书法因人而异。不能死读书,要把书读活。(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故选“因为”;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故选“不管都”;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
5、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考查对名言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名言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因为、不管、都 (2)鲁迅、爱因斯坦、毛姆、跳渎法、“总分合”三步读书法、乐趣读书法(3)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4)读书法因人而异。不能死读书,要把书读活。 (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6、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名言的含义。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手表的启示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那带着眼泪的脸,使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般伤心?” 我一边抹着(zhe zho)眼泪,一边呜呜咽(y yn)咽地说:“妈妈,我想要做的事,老师总不让我做。”“呀!到底是什
7、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要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不让我当主角(jio ju),却只要我在后台工工作!那小龙平时又很不爱文艺,这次反做了主角!”我呜呜咽咽地,连话也说不清楚。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云,你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我的眼泪,一面温和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k qio)打开,又问我说:“你看,里面是些什么?” “是小齿轮和螺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
8、小齿轮和螺丝,也就是这些别人看不到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这是不被人注意的工作,但却是最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去划线字的错误读音。抹着_(zhe zho) 咽_(y yn)咽主角_(jio ju) 表壳_(k qio)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虚有外表:_意味深长:_ (3)文中画直线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是_。(填序号即可)演节目没有当上主角,不好意思直说。呜咽着说话,断断续续。话没有说完,被妈妈打断。 (4)小作者从手表中受到的启示是_。 【答案】(1)zhe;y;ju;k(2)表面看起来很好,实际不是如此;言
9、谈含义深刻,耐人寻味(3)(4)一个工作是否重要,不在于它是否能被人看见,而要看它的实际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抹着(zhe)、 咽(y )咽主角( ju)、 表壳(k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虚有外表:表面看起来很好,实际不是如此。意味深长:言谈含义深刻,耐人寻味。(3)了解省略号的作用。解题时要依据句意,文中画直线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是呜咽着说话,断断续续。(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小作者从手表中受到的启示是一个工作是否重要
10、,不在于它是否能被人看见,而要看它的实际意义。【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义。(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3阅读理解 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作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 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
11、格。 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有起疑心。他说
12、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 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课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
13、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做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这里面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觉察到。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他惊骇极了。“他不该像这样捉弄你们的。”那小学老师说道。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全错了。阅读题: (1)“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的表面原因和实质原因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说对于这个编造出来的故事,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
14、 (3)“我”从怀特森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 【答案】(1)表面原因:“给的答案是错的,错的答案不能得分。”实质原因:学生们没有怀疑精神。(2)此题从文中第六段即可找到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时,他告诉我们有关这种动物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3)大胆怀疑的精神,敢于发问的勇气。 【解析】【分析】(1)表面原因:“给的答案是错的,错的答案不能得分。”实质原因:学生们没有怀疑精神。(2)此题从文中第六段即可找到答案: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时,他告诉我们有关这种动物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3)告诉我们要学会大胆怀疑的精神,敢于发问的勇气。【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
15、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_,到处都是_。_的、_的、_的、_的,有的_在树枝上叫,有的_起来,有的在_翅膀。(1)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_,到处都是_。_的、_的、_的、_的,有的_在树枝上叫,有的_起来,有的在_翅膀。(2)本段重点描写了_的情景,先写_;接着写_;最后写_,是从_和_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3)本段是写作者第_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
16、表达了作者_。 【答案】 (1)鸟声;鸟影;大;小;花;黑;站;飞;扑(2)众鸟纷飞、百鸟齐鸣;周围寂静;鸟飞起来变得热闹;鸟的样子及动作;静态;动态(3)二;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与赞美 【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鸟声、鸟影、大、小、花、黑、站、飞、扑 (2)1、众鸟纷飞、百鸟齐鸣2、周围寂静
17、3、鸟飞起来变得热闹4、鸟的样子及动作5、静态6、动态 (3)二 、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与赞美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5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杯弓蛇影 晋朝有个当官的名叫乐广,性情恬淡,非常好客。他有个朋友常到他家来喝酒、聊天。可是有很长时间,不见那个朋友来家作客了。乐广很想念他,便前去看望。登门后,只见朋友卧在病床上,样子很憔悴,便关心地问道:“你怎么病得这样啦?好些了么?”那朋友有气无力地回答说:“前次去你家作客
18、,刚端着酒杯喝酒时,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十分厌恶。可是当时有好几个朋友在座,不便说出,也不好不喝,只得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回家之后,总觉得恶心,不知怎么就病倒了。” 乐广觉得奇怪,想来想去,终于记起在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弓。他料想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中了。 看罢朋友,乐广回家。为了医治朋友的病,便在原地置酒招待那位朋友。当他把那位朋友请来时,乐广便扶他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斟上满满的一杯酒,恭敬地请客人喝。那朋友连连摆手说:“杯里有蛇,我不喝!”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弓说明原委,那朋友豁然明白,眉头舒展,疾病顿时痊愈。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
19、鬼,神经过敏,自相惊扰。(1)读文章,填空。 朋友得病的原因是_,其实这蛇是_,后来乐广_,使这位朋友的疾病痊愈了。由此,我想到的一句俗语是_。(2)“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弓说明原委”,想一想,乐广会怎样说明原委? (3)跟“杯弓蛇影”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 (4)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杯弓蛇影”这样的人,如果有,你会怎样劝告他呢? 【答案】 (1)在乐广家喝酒时,发现酒杯里有一条蛇,喝下去后就生病了;墙上一张弓的影子;当着朋友的面说明了事情的原因;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2)其实,你杯子里的蛇是墙上弓的影子,上次你把酒喝了,觉得心里不舒服,现在你明白了吧!你就不要害怕了。(
20、3)杞人忧天(4)略 【解析】【分析】(1) 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近义词。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 故答案为:(1)1、在乐广家喝酒时,发现酒杯里有一条蛇,喝下去后就生病了;墙上一张弓的影子;当着朋友的面说明了事情的原因
21、;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 (2)其实,你杯子里的蛇是墙上弓的影子,上次你把酒喝了,觉得心里不舒服,现在你明白了吧!你就不要害怕了。 (3)杞人忧天 (4)略 【点评】(1)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 (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6课外阅读 泰山上的挑夫 子夜,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开始了对五岳之尊泰山的攀登。 天是墨蓝色的,那镶嵌在墨蓝色天幕上的闪烁的繁星是那么明亮。刀劈斧削般的
22、岩石竟然有那么多奇形怪状。而山石上耸立的松柏更是云雾般的朦胧。什么美妙的乐曲能同山涧里潺(chn)潺的溪水声相比呢?更何况还有蛙鸣,蝉唱,不知名的昆虫的低吟爸爸拿着手电边走边指点,有时停在一个地方,一讲就是老半天。我饶有兴味地看着、听着。红门、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回马岭都被我们甩在身后了。我脑子里萦(yn)绕着唐槐、汉柏、金刚经以及各种各样有关泰山的神话、传说,走在这夜幕笼罩下的山路上,果然是别有一番情趣! 当红日出山、天色大亮的时候,我们已坐在中天门熙熙攘攘的茶社里了。也许是太疲劳的缘故吧,我仰看那白云缭绕的泰山主峰上的南天门,对攀登泰山极顶简直有些失掉信心了。 忽然,爸爸指着攀登在山路
23、上的一队挑夫让我看。“那是干什么的?”我问。 “挑夫!泰山上的挑夫!”爸爸激动地大声说。我很奇怪,爸爸为什么这样激动! 那一队挑夫在茶社门前停下来休息。爸爸迎上前去和为首的一位中年汉子攀谈起来。我端详着那位中年挑夫: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眼睛里闪着坚毅的光芒;一件对襟布褂没有系扣,裸露着胸脯,结实而丰满;胳膊上、肩头上以及腿部的肌腱,鼓得高高的。我想,即使最好的体操运动员,也不一定会有这样健美的肌体吧! “当天能来回吗?”爸爸问道。 “能。一天至少一趟!”他平静地回答。“您不累吗?”我脱口而出。 “哈哈!”他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小朋友,你想,肩上百把斤的担子,脚下百把里的山路,
24、能不累吗?” “那您为什么非干这活儿?” “傻孩子!和你上学念书一样,这是我们的工作。”他严肃起来,一板一眼地说:“现在国家在奔“四化”,发展旅游事业,不光国内,许多外国朋友也慕名来逛泰山。要是山上没有旅馆,没有饭店,那住在哪里?吃什么?要吃、要住,就离不开咱这挑担子的。不错,这活是累,是苦,可你不干,我不干,谁干呢?” “要是用机器运输就好了。” “对,这样就省劲多了!所以,你们从小得好好念书,长大了搞出机器来。 可是你记住,就是机械化了,也得干。不花力气,图省劲,干什么也不行好,你们歇着吧,俺们该走啦。”说着,就招呼同伴们去挑担子。 他们又上路了,踏上了攀登东岳之巅的最艰难的旅程!他们迈着
25、坚定的步子,用不急不缓的稳健动作换着肩,走着“之”字形,奋力地攀登。我望着他们的背影,耳边又响起那位中年挑夫的话,心里不禁翻腾起来泰山上的挑夫啊!您的运输工具和方式是落后的,您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是,您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人格是多么高尚啊!您坚毅、勇敢、无私无畏,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您挡住。我们的祖国,是多么需要这种挑夫精神啊!我猛然想起自己,我不也应该做一名祖国的挑夫,挑起革命重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伟大祖国的腾飞而献身吗? 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放开喉咙大声喊道:“爸爸,走啊!追挑夫去!”(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熙熙攘攘:_猛然:_(2)按文中“”划分
26、的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3)“我”在泰山看到的中年挑夫是什么样子?请写下来。 (4)“挑夫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5)“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这句话的意思是_。 【答案】 (1)形容人来人往,热闹拥挤。;忽然、突然。(2)第一段:写子夜,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攀登泰山,来到这里果然是别有一番情趣。第二段:写在途中我们和挑夫的谈话。第三段:写我要做一名祖国的挑夫,挑起革命重担,为中华崛起,为祖国腾飞而献身。(3)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眼睛里闪着坚毅的光芒;一件对襟布褂没有系扣,裸露着胸脯,结实而丰满;胳膊上、肩头上以及腿部的肌腱,鼓得高高的。(4)是坚毅
27、、勇敢、无私无畏、任何困难都不能挡住的精神。(5)在挑夫精神的鼓舞下,我再也沉不住气,决心肩负革命的重担,为中华崛起、祖国腾飞而献身,所以,觉得全身都是力量。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理解句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故答案为:(1)形容人来人往,热闹拥挤。忽然、突然。 (2)第一段:写子夜,
28、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攀登泰山,来到这里果然是别有一番情趣。第二段:写在途中我们和挑夫的谈话。第三段:写我要做一名祖国的挑夫,挑起革命重担,为中华崛起,为祖国腾飞而献身。 (3)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眼睛里闪着坚毅的光芒;一件对襟布褂没有系扣,裸露着胸脯,结实而丰满;胳膊上、肩头上以及腿部的肌腱,鼓得高高的。 (4)是坚毅、勇敢、无私无畏、任何困难都不能挡住的精神。 (5)在挑夫精神的鼓舞下,我再也沉不住气,决心肩负革命的重担,为中华崛起、祖国腾飞而献身,所以,觉得全身都是力量。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9、。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义的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石峰山日落 为了看日落时的景象,我爬上了石峰山,登上了株洲市最高的云峰阁顶层。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斜了,它收敛(jin lin)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姑娘露出红红的脸蛋,就在它的周围留下一圈柔和的光晕。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净的湖水,现在也慢慢地加重了颜色,越来越浓,越来越蓝,简直像画家用蓝色的画笔层层加深了似的。它周围的天空却呈(chng chn)现出黄里透紫的悦目色彩。这时,镶嵌在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ln lun),在夕阳的照耀
30、下反射出闪闪的金光,显得分外壮丽,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日落前的景象太美了!太美了!” 过了一会儿,太阳突然涨红了圆溜溜的脸颊,像个大红球,向天空、向峰峦、向大地喷出了红艳艳的光芒。它周围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围_不断地更换锦衣_艳红的_大红的_橘红的_粉红的_美丽极了_刹那间,弥漫了大半边天,像铺展开的一匹瑰丽的锦缎。 这时候,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显露出自己美丽的容貌,带着满腔的喜悦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只把那红光留在遥远的峰顶和天际。最后,它愉快地一跳,消失在山后了。随着暮色渐渐地降临,远处的山峦模糊了。我仍旧凝视着天际,我的心久久地陶醉在这日落的奇观之中(1)选出括号
31、中正确的读音。 收敛_(jin lin) 呈_(chng chn)现山峦_(ln lun)(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清楚_ 忧愁_ 出现_ 缩小_(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第4自然段横线上加上恰当的标点,并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周围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围_不断地更换锦衣_艳红的_大红的_橘红的_粉红的_美丽极了_段意:_(5)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 (6)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lin;chng;lun(2)模糊;喜悦;消失;扩大(3)比喻句: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来是淡蓝
32、色的,像明净的湖水,现在也慢慢地加重了颜色。 拟人句:这时候,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显露出自己美丽的容貌,带着满腔的喜悦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只把那红光留在遥远的峰顶和天际。(4),;,;、;、;、;。;这一段主要写了目录的晚霞。(5)石峰山日落的迷人景色。(6)作者喜爱石峰山,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
33、,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
34、即可。 (6)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lin、chng、lun (2)模糊、喜悦、消失、扩大 (3)比喻句: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净的湖水,现在也慢慢地加重了颜色。拟人句:这时候,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显露出自己美丽的容貌,带着满腔的喜悦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只把那红光留在遥远的峰顶和天际。 (4),、。段意:这一段主要写了目录的晚霞。 (5)石峰山日落的迷人景色。 (6)作者喜爱石峰山,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
35、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6)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8重点段落品析。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
36、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_ 思考-_(2)下列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不一样。B.说明“我”不喜欢红楼梦这本书。
37、C.“我”不喜欢贾宝玉和林黛玉,因为他们的性格不好。(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答案】 (1)观赏;思索(2)A(3)总结读书的好处。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欣赏:指领略观赏,也指认为好和喜欢。思考:思索、考虑。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
38、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故答案为:(1)观赏、思索 (2) A (3)总结读书的好处。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第二自然段的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9重点句段品析。 (瑶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佳 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
39、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选出括号内错误的字。 (2)选文讲的是_,一个_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高兴的心情。 (3)选文哪句话点明了课题? 【答案】 (1)瑶;佳(2)摇桂花;乐(3)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
40、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故答案为:(1)瑶;佳 (2)摇桂花、乐 (3)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1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怎么能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
41、,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子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照看_亲密_舒服_(2)用横线划出最能概括文章中心的话。 (3)用波浪线画出牛郎为什么那么周到照看牛的句子。 (4)“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怎么能对得起它呢?”这句话运用_的修辞方法,改为陈述句是:_ (5)牛郎细心照看牛,可见他是一个_的人,从他把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可以看出她是一个_的人。 【答案】 (1)照顾;亲爱;舒坦(2)牛郎照看那头牛挺
42、周到。(3)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怎么能对得起它呢?(4)反问句;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对不起它。(5)善良;勤劳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开头。 (3)考查对课文内容
43、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这句话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5)概括人物精神时注从归纳“是怎样的人”来提炼精神品质,人物的精神品质主要指有善心、诚信、勤学好记、助人为乐、廉洁奉公等。概括从层级上看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从文章中寻找概括性的语句即可,是比较简单的概括。一类是文中没有现成答案,要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1)照顾、亲爱、舒坦 (2)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3)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怎么能对得起它呢? (4)反问句。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对不起它。 (5)善良、勤劳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